上海五原路

毛囡
楼主 (文学峸)

上海五原路

已经介绍了长乐路和安福路,熟悉那里的网友不少,也有些讨论和疑问。这里要说明一下,我描述的几条马路情况都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马路情况,是凭记忆印象描述的,有些门牌号不太清楚,所以一般没加门牌号。网上找到些照片,这些照片基本都是在本世纪拍的,和原来的房子、弄堂也不太一样了,主要是有些房子加了层,如下面图2的长乐路公寓(上次“英二”提到的)原来是3层,八十年代加到了4层。其它不少低层公寓也有加层的情况。弄堂以前大部分是没有铁门的,现在基本都装了铁门。图1.是“jw2009”问的“孙家花园”,这里面应该没有简易棚户房:

   

今天再来看看和安福路平行相邻一样长度的五原路。五原路也是东起常熟路,西到武康路,中间穿过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的房子总的来说要比安福路的房子要好。      
   五原路在常熟路口的两端原来是有洗衣店、皮鞋店、和花店的,文革后都消失了。五原路中间有一段一直到七十年代还是露天菜场(乌中菜场):东面从保德里到乌中路,西面从乌中路近大通别墅,马路两边都是菜场,所以有些弄堂被菜场挡住,即使从马路上走过也不一定看清楚。现在从东端开始看有特色的:
   路北:第一幢特色楼是六十年代初造的中波轮船公司的住宿楼。

这楼质量还是不错的,我们中学隔壁班有住在里面的。女作家陈丹燕也随其父(中波轮船公司中方经理)搬这里住。据她说她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两部小说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往西几个弄堂基本都是新式里弄,其中有条弄堂通安福路的春华里。靠近乌中路有个较大的弄堂保德里(和乌中路上的麦琪相通)里面都是石库门房子。保德里弄堂口有一家酱油店和一个老虎灶。文革中童祥苓住在保德里东面点一街面楼房里,我有个远房亲戚和童住在同一幢楼。酱油店再往西几家就到乌鲁木齐中路口了,路口是家小的糖果店。

  路南面:过了路口几个小店就是“救主堂”(现在已没有了,80年代曾在这里造了华东神学院)。再往西就是安福路第一小学的分部了。安一边上一条弄堂通淮海中路1412弄,弄里都是新里或花园住宅,往西到乌中路都是这类房子。在靠近乌中路口一幢三层洋房是郑洞国的旧居。路口是乌中菜场的“盆菜”摊。  

 过乌中路西端:路北:路口是做早点的点心店,边上是小的糖果店,往西有大华新村,里面主要是新式里弄,弄内有处花园住宅,原是上海大新百货公司(即后来的中百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创建人蔡昌的,蔡解放前移居香港,上海交响乐团的指挥陈传熙曾住其中一层。再过去是柳林新村(小学的班主任住在那里)都是很好的洋房。这一段都是很好的新里洋房。面对永福的是大通别墅,旁边是一幢有特色的9层公寓:自由公寓(以前不知道公寓名称),这公寓是轻工业上海设计院一级工程师奚福泉设计的现代式公寓,言慧珠曾居住在该公寓。再过去几条弄堂就是张乐平居住的弄堂了,那弄堂口是国民党一级上将陈济棠的旧居。再往西的花园住宅是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里面和黎明中学操场的后面一墙之隔)。到武康路口就是五原中学。

路南面:路口是公共厕所,旁边一个小店铺。过去一直到永福路都是新里或花园里弄。过了永福路有个公寓,也加过层。再过去有几座花园洋房。其中有一处是钢铁大王朱恒清买下的,后为武警上海市总队的营房。最西面靠近武康路还有一个英国式花园公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上海五原路 (上海)安福路 上海的长乐路 50年代定级后行政8级以上各级最年轻的干部 第一次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和评审故事
英二
露天菜场80年代应该还在,经常在那里买菜.
c
chufang
朱恒清是上钢八厂老板和私方,他的房子以前是意大利俱乐部。我以前去普陀山旅游时候和他在一个旅行团。
c
chufang
朱恒清是上钢八厂老板和私方,他的房子曾是意大利俱乐部。我以前去普陀山旅游时候和他在一个旅行团。
c
chufang
文革时候走过他家,就见几个红卫兵在门口斗他的家人。
a
akc
毛兄可熟悉康定路?
c
chufang
那时候叫麦琪路小菜场。
b
borisg
你这中波轮船公司的楼我应该有印象,

你这中波轮船公司的楼我应该有印象,
上海那时候叫钢窗的房子。有一次从街上走过,居然看见白人的男孩子大概十几岁的样子在阳台上穿着白衬衫还有领带。那可是全民蓝加灰的时代。

c
chufang
那栋楼最初修起来是为了中波轮船公司,但波兰人嫌这栋楼太差,所以后来搬到了淮海中路音乐学院对过。原楼成了华东局的楼。
b
borisg
哈哈,也可能我记错了是在淮海路上吧。
吾道悠悠
对,中波轮船公司在上音围墙对面的淮中大楼,楼下是中国银行。

我记得五原路上的大楼是远洋公司的家属宿舍。

吾道悠悠
以前有位住瑞华大楼的盆友说,

五原路自由市场么事老具额。

英二
这么闹猛的地方,一定有很多门道的。
毛囡
康定路不熟,虽然有个在农场时的室友住康定路,印象中只去过一次。
毛囡
自由市场是78年后才开始有的,摊位开始向常熟路方向延伸了。
毛囡
是的,那楼也住华东局干部,曾任华东局农办副主任的施平(最后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上离休)就住那里。
毛囡
如吾道悠悠说的那是淮中大楼,小时候走过那里常看到外国小孩在骑自行车很羡慕。
吾道悠悠
施平很高寿,现110岁健在。
d
danren
那个沿原路的路边菜场拆掉以后终于可以让人深呼一口气了,没想到那个在乌鲁木齐路路口的公共厕所依然存在,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
j
jw2009
波兰人应该住在淮海路音乐学院对面。。
湾区范儿
五原路在乌鲁木齐中路以西原来是没有店铺的,基本没有车辆往来,非常清静

五原路在乌鲁木齐中路以东最早有个小菜场,卖活鸡活鱼活黄鳝活甲鱼。后来菜场变成服饰市场,时髦青年在这里能买到最新港式服装。没几年这个市场迁去华亭路,五原路就彻底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