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开始的几集真的不太看得下去,好像东北几人转一直耍贫嘴。没想到越往后越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场景,不是单纯看破案,而是看生活。
2)本人颜控,但是几个中老年人演的让人一直流眼泪,笑着流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也老了。
3)没法再刷第二遍了,心里感觉堵得慌。觉得比“活着”还惨。
4) “活着”惨到60年代,漫长惨到千禧年前,甚至2016年。
5)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当年被日本人当个宝的东北过去差不多40年的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绝大多数的东北人不知道现在咋样了。
6) 王响最后说的“向前看,别回头。”也算是精神胜利法吧,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何尝不是绝大多数平凡人的自我安慰。看到这里真的泪崩。
7)王阳就是大多数平常人家的孩子。他确实和沈墨姐弟不是一路人。沈墨姐弟的遭遇让人心疼,在那样的历史大环境下,东北地区大多数人都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他们会有更好的出路。
国企私有化的东北成了改革的代价,朱镕基是罪魁祸首。
特坏。因为没有良性秩序,总是坏人把持社会资源而没有制约,就变成黑社会。当年国企改革时,大厂向银行贷款,头头们几个私人分分,根本就没打算还。厂子破产倒闭,工人下岗,找谁说理去?全世界发展不起来的地方都是没有法治,黑社会横行的环境。东北人到了南方,当地规则已经建立,做为外来人员也没有根基。遵循社会法则做事,不少东北人干的不错。文化基因太重要。
是不是因为离老毛子太近?老毛子历史上背信弃义的事可没少干。比日本好不了多少。另外东北投资环境不好。俗称投资不过山海关
就是喂饱了当权者,牺牲了普通老百姓。这部剧值得所有大奖,但我也不会刷第二遍。第十一集片尾曲居然选的是我当年最喜欢的《再回首》,真的是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泪眼朦胧,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 ,我心依旧。
以前国家投资更多的是考虑产业布局和重工基础产业,改开后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考量,当然是搞轻工业更有效益。另外,外向型经济更适合在滨海城市发展,世界银行和国家改革都鼓励私人企业发展,以及早期外商投资更倾向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和三来一补,再就是东北地区以国企为主的文化氛围,都导致了东北在国家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的衰落。
只有工业。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可剧中人物20年生活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一步步走下坡路。投资不过山海关是有原因的。当然俄罗斯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1)刚开始的几集真的不太看得下去,好像东北几人转一直耍贫嘴。没想到越往后越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场景,不是单纯看破案,而是看生活。
2)本人颜控,但是几个中老年人演的让人一直流眼泪,笑着流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也老了。
3)没法再刷第二遍了,心里感觉堵得慌。觉得比“活着”还惨。
4) “活着”惨到60年代,漫长惨到千禧年前,甚至2016年。
5)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当年被日本人当个宝的东北过去差不多40年的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绝大多数的东北人不知道现在咋样了。
6) 王响最后说的“向前看,别回头。”也算是精神胜利法吧,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何尝不是绝大多数平凡人的自我安慰。看到这里真的泪崩。
7)王阳就是大多数平常人家的孩子。他确实和沈墨姐弟不是一路人。沈墨姐弟的遭遇让人心疼,在那样的历史大环境下,东北地区大多数人都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他们会有更好的出路。
国企私有化的东北成了改革的代价,朱镕基是罪魁祸首。
特坏。因为没有良性秩序,总是坏人把持社会资源而没有制约,就变成黑社会。当年国企改革时,大厂向银行贷款,头头们几个私人分分,根本就没打算还。厂子破产倒闭,工人下岗,找谁说理去?全世界发展不起来的地方都是没有法治,黑社会横行的环境。东北人到了南方,当地规则已经建立,做为外来人员也没有根基。遵循社会法则做事,不少东北人干的不错。文化基因太重要。
是不是因为离老毛子太近?老毛子历史上背信弃义的事可没少干。比日本好不了多少。另外东北投资环境不好。俗称投资不过山海关
就是喂饱了当权者,牺牲了普通老百姓。这部剧值得所有大奖,但我也不会刷第二遍。第十一集片尾曲居然选的是我当年最喜欢的《再回首》,真的是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泪眼朦胧,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 ,我心依旧。
以前国家投资更多的是考虑产业布局和重工基础产业,改开后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考量,当然是搞轻工业更有效益。另外,外向型经济更适合在滨海城市发展,世界银行和国家改革都鼓励私人企业发展,以及早期外商投资更倾向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和三来一补,再就是东北地区以国企为主的文化氛围,都导致了东北在国家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的衰落。
只有工业。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可剧中人物20年生活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一步步走下坡路。投资不过山海关是有原因的。当然俄罗斯肯定不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