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啰嗦几句读后感,“向前看,别回头”

翻篇了
楼主 (文学峸)

1)刚开始的几集真的不太看得下去,好像东北几人转一直耍贫嘴。没想到越往后越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场景,不是单纯看破案,而是看生活。

2)本人颜控,但是几个中老年人演的让人一直流眼泪,笑着流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也老了。

3)没法再刷第二遍了,心里感觉堵得慌。觉得比“活着”还惨。

4) “活着”惨到60年代,漫长惨到千禧年前,甚至2016年。

5)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当年被日本人当个宝的东北过去差不多40年的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绝大多数的东北人不知道现在咋样了。

6) 王响最后说的“向前看,别回头。”也算是精神胜利法吧,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何尝不是绝大多数平凡人的自我安慰。看到这里真的泪崩。

7)王阳就是大多数平常人家的孩子。他确实和沈墨姐弟不是一路人。沈墨姐弟的遭遇让人心疼,在那样的历史大环境下,东北地区大多数人都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他们会有更好的出路。

为人父
日本是把东北当个宝,并不把东北人当宝。东北人那时是三等公民。

国企私有化的东北成了改革的代价,朱镕基是罪魁祸首。

v
valore
东北有点中国的缩影。能干的人挺多,但社会不能组织建立起现代规则。好人特好,坏人

特坏。因为没有良性秩序,总是坏人把持社会资源而没有制约,就变成黑社会。当年国企改革时,大厂向银行贷款,头头们几个私人分分,根本就没打算还。厂子破产倒闭,工人下岗,找谁说理去?全世界发展不起来的地方都是没有法治,黑社会横行的环境。东北人到了南方,当地规则已经建立,做为外来人员也没有根基。遵循社会法则做事,不少东北人干的不错。文化基因太重要。

T
Tiger666
+100 !的确,当年日本人根本没有把东北人当人对待,岳父母一家至今提起日本人都只有恨!
为人父
我父母都是东北人,他们都当过亡国奴,小日本的殖民统治他们清清楚楚。
大兔子张三
东北为啥是个宝?有石油?没了就弃?
C
Cathy_Bay
地大物博,土地肥沃,而人烟稀少。日本是准备永远占着东北的,下功夫搞重工基建。
大兔子张三
中国自己为啥不再重视东北了?
a
adxp
早就宣誓过,范伟的东西再也不看了。文明说法是抑郁,干脆点叫扯蛋
哪一枝杏花
东北人真可怜,林彪长春围城,饿死30万。国企改革,连病都看不起。
C
Cathy_Bay
这题目可以让国务院作篇大文章。我的理解国家不肯在东北投入过多

是不是因为离老毛子太近?老毛子历史上背信弃义的事可没少干。比日本好不了多少。另外东北投资环境不好。俗称投资不过山海关

 

x
xianren_zh
东北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东北人却过得这么艰辛,有自然资源,有土地,有能源,有江河湖海,有平原,还有重工业基础,国企改制

就是喂饱了当权者,牺牲了普通老百姓。这部剧值得所有大奖,但我也不会刷第二遍。第十一集片尾曲居然选的是我当年最喜欢的《再回首》,真的是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泪眼朦胧,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 ,我心依旧。

为人父
不是因为离俄罗斯太近,而是改开后经济重心南移,外向型经济带来的。

以前国家投资更多的是考虑产业布局和重工基础产业,改开后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考量,当然是搞轻工业更有效益。另外,外向型经济更适合在滨海城市发展,世界银行和国家改革都鼓励私人企业发展,以及早期外商投资更倾向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和三来一补,再就是东北地区以国企为主的文化氛围,都导致了东北在国家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的衰落。

a
ahniu
没有市场经济

只有工业。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C
Cathy_Bay
产业结构调整受影响不止东北。一定要说,东北没有及时转向,是人的观念问题。看看剧里20年,这20年是中国巨变的时代

可剧中人物20年生活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一步步走下坡路。投资不过山海关是有原因的。当然俄罗斯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为人父
说的没错。国企私有化过程就是官商勾结瓜分国有资产的过程。
h
hiccupbaby
看看美国的铁锈带,底特律曾经是多么辉煌的地方,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万事都有兴衰,巨变的时代里,有兴的地方,就有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