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对工农兵学员这个群体和对其它群体(不管是知识分子或不是)都是没有任何预设立场或观点。这里只是回忆往事。
我这里讲的是我了解的我家乡七六级的推选情况。七五级及以前的我知道的不多。也欢迎七六级学生评论。
先说说名额的分配。总名额是上面来的。而具体那个单位多少名额,则由县分配。有一个大体的比例:多少给知青,多少给其它行业。但不是一个硬死的比例。
知青的名额,分给哪个农场或林场多少个,也只是一个大体的比例,不是完全硬死的。这些名额中,有多少是去大学,多少去中专或其它(七六年有推选去技学的)事先明确,但是去哪间学校没有事先明确。
推选方法:我只了解农林场知青的推选方法:由场领导拟出名单,交本场全体员工(不光是知青)讨论通过。
最低知青年限要求:必须满两年。
有无文化考查:有一次文化检查,是在推选出人选后进行的,不是之前。考查结果不影响人选资格。
上面起初分配给我场两个大学名额(但不明确是什么学校),场里推选了我和另外一个知青。但我不满足下乡满两年这个要求:七六级的推选大约是在秋季开始,大约在年底时完成手续上报名单,当时知青工龄计到十一月还是十二月,我差一些,因此上面就把这个名额调给了别的场。七六级的入学日期一路推迟到七七年初。在最后一刻,我场还向上面说能否把我推选上去,但是那时大学名额已经全部确定了(人选和学校),不可能变更。场领导对我说,明年再推。
回顾我家乡七六级推选全程,可以肯定一点:上级和单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特别是最后谁上什么学校是由县决定。那一年分给知青的名额中,中山大学的两个名额分给了县革委主任(也是县委书记,当时是一人兼两职的)和一个副主任的孩子,其它好学校也都是分给了县革委或各部委办领导的孩子。(其它行业的详情则不了解)。
几种不同的情况,那些部级,司局级干部子女确实进了名牌大学,毕业后也到部机关或者部直属事业单位工作。
我所知道的工农兵学员的故事
(12/5864 reads)2015-11-29 11:37:23
她长得有点少数民族的样。 我后悔的倒不是我没有追过她,而是我连一个联系方式都不知道向她要。。。
或与单位领导和群众关系不好的难通过这一步,就算是领导干部子弟也一样难。当然单位领导在提名时会照顾上面领导的孩子。
而谁上哪间学校,这是在县里讨论决定。领导干部子弟无疑比别人优越。
写的,都写得很好的。
提名很关键。我们那里是单位领导提名给员工讨论。如没被提名就没戏了。这第一步就已经有操作空间。
员工意见多是感情分,表现好和人缘好都重要。
公司有几万人,有6个上大学的名额。很想上北京中医学院,但国家经委派专人下来,名额给了经委副主任的女儿。另外一个名额给了,经理的儿子。我们的教育科长实在看不下去,放出风说:要不让XX上大学,他要告。我是单位的青年标兵。单位怕我们的科长告,结果我上了大学,是最差的学校,最差的专业。当时参加考试的人员有三十多人。能推荐上来的基本上是不错的。但走后门严重,我还属于侥幸。
同龄的复员军人。
原因是我不喜欢那个工科专业。
我当时是工人,虽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而且有非常糟糕的“海外关系”,但总体上并未受到歧视。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对工农兵学员这个群体和对其它群体(不管是知识分子或不是)都是没有任何预设立场或观点。这里只是回忆往事。
我这里讲的是我了解的我家乡七六级的推选情况。七五级及以前的我知道的不多。也欢迎七六级学生评论。
先说说名额的分配。总名额是上面来的。而具体那个单位多少名额,则由县分配。有一个大体的比例:多少给知青,多少给其它行业。但不是一个硬死的比例。
知青的名额,分给哪个农场或林场多少个,也只是一个大体的比例,不是完全硬死的。这些名额中,有多少是去大学,多少去中专或其它(七六年有推选去技学的)事先明确,但是去哪间学校没有事先明确。
推选方法:我只了解农林场知青的推选方法:由场领导拟出名单,交本场全体员工(不光是知青)讨论通过。
最低知青年限要求:必须满两年。
有无文化考查:有一次文化检查,是在推选出人选后进行的,不是之前。考查结果不影响人选资格。
上面起初分配给我场两个大学名额(但不明确是什么学校),场里推选了我和另外一个知青。但我不满足下乡满两年这个要求:七六级的推选大约是在秋季开始,大约在年底时完成手续上报名单,当时知青工龄计到十一月还是十二月,我差一些,因此上面就把这个名额调给了别的场。七六级的入学日期一路推迟到七七年初。在最后一刻,我场还向上面说能否把我推选上去,但是那时大学名额已经全部确定了(人选和学校),不可能变更。场领导对我说,明年再推。
回顾我家乡七六级推选全程,可以肯定一点:上级和单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特别是最后谁上什么学校是由县决定。那一年分给知青的名额中,中山大学的两个名额分给了县革委主任(也是县委书记,当时是一人兼两职的)和一个副主任的孩子,其它好学校也都是分给了县革委或各部委办领导的孩子。(其它行业的详情则不了解)。
几种不同的情况,那些部级,司局级干部子女确实进了名牌大学,毕业后也到部机关或者部直属事业单位工作。
我所知道的工农兵学员的故事
(12/5864 reads)2015-11-29 11:37:23
她长得有点少数民族的样。 我后悔的倒不是我没有追过她,而是我连一个联系方式都不知道向她要。。。
或与单位领导和群众关系不好的难通过这一步,就算是领导干部子弟也一样难。当然单位领导在提名时会照顾上面领导的孩子。
而谁上哪间学校,这是在县里讨论决定。领导干部子弟无疑比别人优越。
写的,都写得很好的。
提名很关键。我们那里是单位领导提名给员工讨论。如没被提名就没戏了。这第一步就已经有操作空间。
员工意见多是感情分,表现好和人缘好都重要。
公司有几万人,有6个上大学的名额。很想上北京中医学院,但国家经委派专人下来,名额给了经委副主任的女儿。另外一个名额给了,经理的儿子。我们的教育科长实在看不下去,放出风说:要不让XX上大学,他要告。我是单位的青年标兵。单位怕我们的科长告,结果我上了大学,是最差的学校,最差的专业。当时参加考试的人员有三十多人。能推荐上来的基本上是不错的。但走后门严重,我还属于侥幸。
同龄的复员军人。
原因是我不喜欢那个工科专业。
我当时是工人,虽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而且有非常糟糕的“海外关系”,但总体上并未受到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