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后到1966年, 农村青年当兵的条件是身体和政治条件,起头那两年还没那么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中农的孩子甚至富裕中农的孩子也有机会参军,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后,就连贫下中农的儿子, 三代叫花子的儿子, 还要查一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不定哪儿谁谁谁1942年当过三个月伪军或啥的, 对不起, 您不够格, 倒不是真的政策上不合格, 而是想参军的人太多,有的是那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丁儿毛病也挑不出来的人太多, 当然那个中农的大儿子五十年代读了中专被到老家公社或县里当个什么小干部, 并且头脑很活络, 找找人说说话, 还是有可能去当军的, 看到了吧,这就是家里有个小干部在县社里就能起作用的例子, 地富等的孩子, 绝对没戏。
农村兵到部队, 别的本事没有,苦是比城市兵能吃的, 早上起来抢着扫地, 出猪圈抢着往粪堆里挑, 直接用手抓住大粪就往地里撒, 这些事可以做得很自然,城市兵却总要有一个过程方可脸不变色。
农村青年当兵的目的大家心里有数,基本上什么都能忍住, 为的就是入党提干,但提干总还是有名额限制的呀, 那么退一步, 党票总得弄一张吧。
到点了,穿上了四个兜的哥儿们,自然不用回家刨地球,大部分还是得走的,文革前的复员兵, 确实是有到县里的转复安置办公室开开后门就直接安排了的,好像更早还有统一安排到什么工厂去的机会,大多数还是得先回到生产队得。
这儿说说文革后期到改开初期, 俺知道的事。
要想有被安排的可能, 一定得是党员, 而且还得有人,哪怕姨父是个大队书记, 也能起好大的作用,毕竟随便哪个单位如有进人指标, 又没说明只能招知青,大队公社县里都有鱼可摸了,我认识好几个人, 是文革前不久或1968年的兵(1967年好像没征兵),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复员, 回到农村种地, 有一个的姐姐是县里的妇联副主任, 正赶郑州某厂扩建招工,姐姐把他运作去了, 另一哥们呢, 没有这种过硬关系, 但在部队时算是个练兵模范, 1969年十年大庆时还在天安门前站过标兵, 回家一不小心当上了大队民兵营长, 好咱家里上面没人, 咱自己也算一个了,三天两头跑公社跑县武装部,便把自己给送到那家工厂去了。
再说一个稍稍晚几年的复员兵,这货呢,老爸是县里的一个什么局长, 所以当兵时有点吊儿郎当, 连党票都没混到,但老爸在县里能混呀, 所以当兵时说了一个农村姑娘,这农村姑娘的哥哥是地区公安局一个副科长,所以觉得妹妹嫁给县里局长的儿子没错,没料想啊,大约1977年地区要建一个新电厂, 要各县送人来, 哥哥的本事来了, 一混二混把妹子到县电厂当临时工, 然后瞒天过海地变成了全民工调到了地区电厂,此刻妹子对那门婚事就不满意了,因为小伙子连党员都不是, 谁敢保证回来他老爸有本事安排呀!但妹子的老哥一诺千金, 逼着妹子同意, 扬言“你要是不同意, 我去自首开的后门让你当上工人的”!
妹子木法,就成了亲。
小伙子复员的时间点不太好, 正赶八十年代初,工业生产没有什么大发展, 但农业生产热火朝天, 老爸也没什么机会帮儿子解决工作,还好, 老婆所在的新电厂答应帮小伙子解决个临时工的岗位, 当然这儿妹子的哥哥小伙子的爸爸都使了劲,于是小伙子就到电厂的堆煤场开推土机,工资按天算没有任何福利,只享受老婆的“家属”待遇,而粮食则吃的“自筹粮”, 不是商品粮, 得到大队开出指标到粮站去换。
不过, 实话说, 小伙子个人条件很好, 大约一米八的个头,长得很帅, 重点是不像农民, 脸儿也是白白净净的, 还能说会道,虽说在城里工厂里安了家, 但老家农村老爸有本事搞了钱给几个儿子一人盖三间瓦房!至于他老爸是如何搞钱的, 小伙子给我说过。
有些在国内的高阶人士(其实是“假猛”),到了国外重新洗牌后也没了脾气。屈尊的,商婚的啥都有
父亲的警卫员,一表人才。
模范战士,推荐招飞,结果一查有个早死了的姑父是富农,没成。自己觉得很冤枉,因为从来没见过这姑父。
后来退伍回家去当大队支部书记去了。后来过了一年半载回来看看,我父亲还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当了干部不要脱离群众,结果小子已经学油了,一笑说指挥指挥就行了。。
从中学招飞行员,老师没告诉我们,后来知道了,问老师。老师对我说:就你长得那个(丑)样,那么大的个子,还想当空军飞行员?飞机能装下你?
考上大学以后,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到老师家报喜。老师当着我们俩(18岁)的面对她丈夫说:看人俩长那么大的个子,像模像样,再看一看你像个地溜子(地耗子,老鼠)。
老师身高1.50米,很丑。她丈夫身高1.60米,是文革前的研究生毕业,大连机车厂工程师,工资62元,那个时候家父才是技术员,工资56元。
哈哈,我那年级招飞的时候,班主任往台下一看,说
你们那几个戴眼镜的就别凑热闹了。。。
后来年级里去了两个,一个上空勤被淘汰下来做地勤去了(这兄弟前几年酒喝多了肝癌死了。。),另一个战斗机没混上开轰炸机。后来据说还写信给学校被老师拿着给学生念,颇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风范。
父亲文革在工厂当工人, 认识那里1长得像达式常的助工, 1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俩夫妻经常到我家。女的长得也不错, 大专毕业, 说谈恋爱时, 见面次数不多, 主要靠书信来往. 她在部队时受诱惑嫁给了他, 以后为了他而转业. 但现在发现他不够成熟。看 , 俊男的魅力多大。
认识一位,通过他父亲跟张耀祠的关系进了八三四一。
那时候都是招的北方兵,个子大。后来汪东兴说了一句要五湖四海,于是来了一大伙各种鸟语的南方小个子。。。 除了他都是没文化的农村兵,很不适应。执勤之余读书被人讥笑,宿舍里只有一张桌子被班长霸占着。
79年越战,各军部用侦察连替换警卫连,那些老军头心里明白着呢。
去兵检过一次。我们不是真想参军,只是想去混个体检。在县人民医院体检,要去三次,包括抽血化验X光透视等。第三天要给眼睛点些药水(放大瞳孔?)后再次检查视力(本来第一天己检查过视力,不需要先点药水的),因听前头做了的人说,眼睛很不舒服,我和另外一个知青就打退堂鼓回去了。我们本来就不是真想参军,场领导也猜出来,只是不好阻拦而己。
而场里的电工则坚持到底,并最终被招进了(陆军)。他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参军今后能有更好的前途。他是从农村被招来我场做农工的,不久后由场送去县里的农村电工培训班学习过,结业时发农村电工合格证书,在场里是"有牌的电工",工作相对轻松,但级别仍是农工二级,每月29元。他写过很多次入党申请书,每当中央或上面有什么新指示精神出来,他就会就这个机会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再次向党支部表达他申请入党的强烈愿望。但一直都没被接受。
他去县城报到入伍那天,场里派一批人送他,我也被派去了。本来是要安排一部中型拖拉机送他的,却因临时那部中拖有别的任务,结果只好安排一部手扶拖拉机去送他。他胸前戴着大红花,我们送行的人包围着,在手扶拖拉机的拖车上挤的满满的,一路上很多人看我们,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见到用手扶拖拉机送人参军的。
他后来复员后还是回到原处,不知道有没有入了党或提升为干部。我不久后就离开了,后来一直没回过那里。
军部在后方,靠前的是师部。师首长是付军长,往下推,每班配一个付排长。警卫连是师部的。
1958年后到1966年, 农村青年当兵的条件是身体和政治条件,起头那两年还没那么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中农的孩子甚至富裕中农的孩子也有机会参军,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后,就连贫下中农的儿子, 三代叫花子的儿子, 还要查一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不定哪儿谁谁谁1942年当过三个月伪军或啥的, 对不起, 您不够格, 倒不是真的政策上不合格, 而是想参军的人太多,有的是那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丁儿毛病也挑不出来的人太多, 当然那个中农的大儿子五十年代读了中专被到老家公社或县里当个什么小干部, 并且头脑很活络, 找找人说说话, 还是有可能去当军的, 看到了吧,这就是家里有个小干部在县社里就能起作用的例子, 地富等的孩子, 绝对没戏。
农村兵到部队, 别的本事没有,苦是比城市兵能吃的, 早上起来抢着扫地, 出猪圈抢着往粪堆里挑, 直接用手抓住大粪就往地里撒, 这些事可以做得很自然,城市兵却总要有一个过程方可脸不变色。
农村青年当兵的目的大家心里有数,基本上什么都能忍住, 为的就是入党提干,但提干总还是有名额限制的呀, 那么退一步, 党票总得弄一张吧。
到点了,穿上了四个兜的哥儿们,自然不用回家刨地球,大部分还是得走的,文革前的复员兵, 确实是有到县里的转复安置办公室开开后门就直接安排了的,好像更早还有统一安排到什么工厂去的机会,大多数还是得先回到生产队得。
这儿说说文革后期到改开初期, 俺知道的事。
要想有被安排的可能, 一定得是党员, 而且还得有人,哪怕姨父是个大队书记, 也能起好大的作用,毕竟随便哪个单位如有进人指标, 又没说明只能招知青,大队公社县里都有鱼可摸了,我认识好几个人, 是文革前不久或1968年的兵(1967年好像没征兵),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复员, 回到农村种地, 有一个的姐姐是县里的妇联副主任, 正赶郑州某厂扩建招工,姐姐把他运作去了, 另一哥们呢, 没有这种过硬关系, 但在部队时算是个练兵模范, 1969年十年大庆时还在天安门前站过标兵, 回家一不小心当上了大队民兵营长, 好咱家里上面没人, 咱自己也算一个了,三天两头跑公社跑县武装部,便把自己给送到那家工厂去了。
再说一个稍稍晚几年的复员兵,这货呢,老爸是县里的一个什么局长, 所以当兵时有点吊儿郎当, 连党票都没混到,但老爸在县里能混呀, 所以当兵时说了一个农村姑娘,这农村姑娘的哥哥是地区公安局一个副科长,所以觉得妹妹嫁给县里局长的儿子没错,没料想啊,大约1977年地区要建一个新电厂, 要各县送人来, 哥哥的本事来了, 一混二混把妹子到县电厂当临时工, 然后瞒天过海地变成了全民工调到了地区电厂,此刻妹子对那门婚事就不满意了,因为小伙子连党员都不是, 谁敢保证回来他老爸有本事安排呀!但妹子的老哥一诺千金, 逼着妹子同意, 扬言“你要是不同意, 我去自首开的后门让你当上工人的”!
妹子木法,就成了亲。
小伙子复员的时间点不太好, 正赶八十年代初,工业生产没有什么大发展, 但农业生产热火朝天, 老爸也没什么机会帮儿子解决工作,还好, 老婆所在的新电厂答应帮小伙子解决个临时工的岗位, 当然这儿妹子的哥哥小伙子的爸爸都使了劲,于是小伙子就到电厂的堆煤场开推土机,工资按天算没有任何福利,只享受老婆的“家属”待遇,而粮食则吃的“自筹粮”, 不是商品粮, 得到大队开出指标到粮站去换。
不过, 实话说, 小伙子个人条件很好, 大约一米八的个头,长得很帅, 重点是不像农民, 脸儿也是白白净净的, 还能说会道,虽说在城里工厂里安了家, 但老家农村老爸有本事搞了钱给几个儿子一人盖三间瓦房!至于他老爸是如何搞钱的, 小伙子给我说过。
有些在国内的高阶人士(其实是“假猛”),到了国外重新洗牌后也没了脾气。屈尊的,商婚的啥都有
父亲的警卫员,一表人才。
模范战士,推荐招飞,结果一查有个早死了的姑父是富农,没成。自己觉得很冤枉,因为从来没见过这姑父。
后来退伍回家去当大队支部书记去了。后来过了一年半载回来看看,我父亲还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当了干部不要脱离群众,结果小子已经学油了,一笑说指挥指挥就行了。。
从中学招飞行员,老师没告诉我们,后来知道了,问老师。老师对我说:就你长得那个(丑)样,那么大的个子,还想当空军飞行员?飞机能装下你?
考上大学以后,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到老师家报喜。老师当着我们俩(18岁)的面对她丈夫说:看人俩长那么大的个子,像模像样,再看一看你像个地溜子(地耗子,老鼠)。
老师身高1.50米,很丑。她丈夫身高1.60米,是文革前的研究生毕业,大连机车厂工程师,工资62元,那个时候家父才是技术员,工资56元。
哈哈,我那年级招飞的时候,班主任往台下一看,说
你们那几个戴眼镜的就别凑热闹了。。。
后来年级里去了两个,一个上空勤被淘汰下来做地勤去了(这兄弟前几年酒喝多了肝癌死了。。),另一个战斗机没混上开轰炸机。后来据说还写信给学校被老师拿着给学生念,颇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风范。
父亲文革在工厂当工人, 认识那里1长得像达式常的助工, 1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俩夫妻经常到我家。女的长得也不错, 大专毕业, 说谈恋爱时, 见面次数不多, 主要靠书信来往. 她在部队时受诱惑嫁给了他, 以后为了他而转业. 但现在发现他不够成熟。看 , 俊男的魅力多大。
认识一位,通过他父亲跟张耀祠的关系进了八三四一。
那时候都是招的北方兵,个子大。后来汪东兴说了一句要五湖四海,于是来了一大伙各种鸟语的南方小个子。。。
除了他都是没文化的农村兵,很不适应。执勤之余读书被人讥笑,宿舍里只有一张桌子被班长霸占着。
79年越战,各军部用侦察连替换警卫连,那些老军头心里明白着呢。
去兵检过一次。我们不是真想参军,只是想去混个体检。在县人民医院体检,要去三次,包括抽血化验X光透视等。第三天要给眼睛点些药水(放大瞳孔?)后再次检查视力(本来第一天己检查过视力,不需要先点药水的),因听前头做了的人说,眼睛很不舒服,我和另外一个知青就打退堂鼓回去了。我们本来就不是真想参军,场领导也猜出来,只是不好阻拦而己。
而场里的电工则坚持到底,并最终被招进了(陆军)。他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参军今后能有更好的前途。他是从农村被招来我场做农工的,不久后由场送去县里的农村电工培训班学习过,结业时发农村电工合格证书,在场里是"有牌的电工",工作相对轻松,但级别仍是农工二级,每月29元。他写过很多次入党申请书,每当中央或上面有什么新指示精神出来,他就会就这个机会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再次向党支部表达他申请入党的强烈愿望。但一直都没被接受。
他去县城报到入伍那天,场里派一批人送他,我也被派去了。本来是要安排一部中型拖拉机送他的,却因临时那部中拖有别的任务,结果只好安排一部手扶拖拉机去送他。他胸前戴着大红花,我们送行的人包围着,在手扶拖拉机的拖车上挤的满满的,一路上很多人看我们,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见到用手扶拖拉机送人参军的。
他后来复员后还是回到原处,不知道有没有入了党或提升为干部。我不久后就离开了,后来一直没回过那里。
军部在后方,靠前的是师部。师首长是付军长,往下推,每班配一个付排长。警卫连是师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