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的途径之一: 上中专中师

华府采菊人
楼主 (文学峸)

1958年之后,户口制度的严厉,那位不知道文革期间有扣发工资撵出原住房的“湾左”, 可能会闭着眼争论, 但事实就是那样, 进城的渠道大致上只有上学及当兵了,这儿说说上学。

农村青年想农转非的途径, 一是考学,大学中专都行,技校高中没门, 所以考高中对农村初中毕业生是有一定风险的, 考上了高中, 三年后考不取大学,损失太大, 所以一些人掂量来掂量去,就走了一条更稳当的路, 考中专或中师, 而且尽量离家近点, 因此那类地区一级办的中等农(业)校水(利)校卫(生)校护(士)校师范学校, 就比较受本地区的农村初中毕业生的青睐,对于想跳农门的人来说, 投入产出较高,进校就等于一步踏进了干部队伍,毕业就相当于国家25级干部!而且分配基本不会出本地区, 就算分回老家的公社, 要知道那时谁家有个吃公家饭的儿子或女儿在家门口的公社工作, 娘老子在庄里有多体面啊!驼背老头都能多少直起点腰。

中专毕业也就三十几块钱一个月,对大多数地区一个工三五两毛的生产队来说, 这就是个巨款哪!而且还有每月几十斤旱涝保收的粮食定量标准!

一个分到公社的中专生, 无论干的是农作物栽培新品种种子推广, 水利建设打井,甚至畜牧站帮老乡家老母猪配种,男人们每天两个耳朵上绝对是各夹一支烟, 求的人多着呢。

农村最最现实的就是, 谁家儿子考上了地区农校啥的中专,媒人保准踏破你家门槛,说说附近三村五庄的漂亮小妞,连大队长或书记都会有心把闺女许配给你。

文革前相当一部分农村的初中生靠着这条路, 走出来了。

文革一开始, 把这条路断了, 虽然过了几年又恢复了招生(不是考试),但毕竟影响因素要多一些, 不像那种可以靠自己努力读书,就可能考进中专, 来得实在。

 

c
coach1960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娶个农村户口的老婆,在那里生活一辈子,比在米国讨论资产阶级法权更有意义
b
borisg
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个尾巴。。

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个尾巴。。


这样的到改开以后分田到户麻烦了,男人有一份工作,回了家还得赤脚下田。

华府采菊人
说得太对了, 这类一头沉家庭, 土地承包后男人很累很累
z
znr0505
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国家全包;不像其他中专的助学金需要“评”。
c
coach1960
国家全额资助师范类学生从民国时期就是这样了
z
znr0505
对的;乱世中穷人家后代唯一的正常出路。
c
chufang
一般是农忙时回家,不过现在可以雇人帮忙。
-
-hutu-
技校不是中专?
i
ireadwrite
技校和中专有区别。当年中专毕业出来的

是技术员,属于干部编制。中技出来的不是技术员(不知道是不是叫技工),不是干部待遇。

k
kai2002
到了90年代我们老家亲戚还热衷走师专这条路,我们建议换其他的都不干。
i
ireadwrite
就算是城里人,当年能考上中专

也值得庆祝了。以前升学机会很少。

z
znr0505
技校毕业生是工人(劳动局管理),中专毕业生是干部(组织部管理)
公鲨
技校毕业也农转非,不过毕业是工人;到了文革,干部要去干校走五七,工人反倒更吃香了;再后来工人可以子女接班

所以我就知道有49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干部,自愿转为工人,提前退休让子女接班的;待到再往后,有了离休和退休的区别之后,后悔晚矣。

b
borisg
我初中同学里有些家境不太好的去上中专和技校。那时候公安学校也算中专。技校的做厨师去了。
y
yunshangao
技校当然和中专不在一个档次,但也是技术工人了。问题是毛主席共产党剥夺了农家子弟考技校的权利。
y
yunshangao
错!前提就错了,本末倒置了。已经”转非“才有资格考技校,”农“没有资格考技校
有言
赞华府兄趣文!两只耳朵各夹一只烟。农转非还有是先民办老师过几年才转。考中专还有是家里穷,读不起高中和大学。-:)
y
yunshangao
湖南省从70年开始直到80年代中期,本科大专中专是一张试卷。每年本科大专大致招收1万5六,中专1万四五。中专学制有两年的也有三年

 

湖南省从70年开始直到80年代中期,本科大专中专是一张试卷。每年本科大专大致招收1万5六,中专1万四五。中专学制有两年的也有三年的。后来又有初中考中专的, 学制一般四年

那时,不论城乡,绝大多数人/家庭,考上中专都是很值得庆胜的了。就是国家干部了,是23级吧?毕业分配就是学校给一张“干部派遣证”。

城里学生就业极其艰难,除了父母退休“顶职”接班,鲜少就业途征,而一般家庭,3、4个孩子正常,至少还有两个就业难题。再者就算能顶职,也是工人,中专毕业就是干部,坐办公室,做技术员。

我们班主任老师就跟我们说,同学们不必好高骛远,争取人人都能跨田陇(师专)过马路(农校)

现在,一个大学,可能一年就招生一万,博士生都比当年考中专容易。当然罗,现在博士生的工作也未必有当年中专生的好

s
southgate
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还是大多农村初中生的首选,关键是能农转非能分配工作。

技校是只有居民户口才能报考,农村户口不行。中专生在农村吃香主要也是城乡差距太大了

公鲨
林业学校和水利学校不属于技校?这个还真的不知道
s
southgate
当时还分初中中专和高中中专。初中中专素质不错,因为主要是农村初中尖子生。高中中专素质就相对差多了
i
ireadwrite
中专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级别

没有23级那么高。23级是大专毕业生转正后的级别。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后是22级。

过去中专有省/国家办的中专,和地区办的中专。前者毕业生转正后在我们那里是24级(43元左右。我们是六类地区),后者转正后如华府说的25级,38元左右。估计这个定级是按上面规定的,不是本地自订。

文革期间工农兵学员的中专毕业生待遇我也看过(七三年的文件),中专毕业生32元。

i
ireadwrite
广东省林业学校不是技校。我同班的一个

女同学七七级考进这个学校,毕业后分配回家乡县林业局做技术员。

z
znr0505
林业学校、水利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和卫生学校是中专
i
ireadwrite
广东省气象学校

也是中专,我有一发小七七级考进,毕业后到西沙群岛气象站工作。自愿去的。因为在校时与同班女生恋爱,毕业时女生分配回家乡,他不能也分去那里,但是如果他志愿去西沙,满三年后他可以要求调动去省内任何一个县市。他去了,三年后如愿调到女方家乡气象站,终成眷属。

公鲨
80年代初期曾经在一个高中毕业后考入的中专兼过课,也还好。可能是大专招生人数太有限了的缘故。
Z
Zhuzitaba
本人初中毕业时只报考了中专(未报高中)

分数远高于录取分数线。结果高中录取通知书来了!!!

吃素的狼
靠谱。俺当年就是读的文革工农兵中专,同学中农村来的还有人不愿意读,原因是少挣了不少工分。毕竟都是“强劳力”。

经过一番劝说,除了上管改的高调大道理外,实实在在的的就是:苦这一年半,出来就吃皇粮,当干部,还是合算滴。

农村人,认死理,说他们笨,其实是不知他们精明的地方。

后来,这群工农兵中专同学们,还真是出息廖,都觉着这一年半的书,读的值。

只是,大部分同学,实在说,都是“鸭子吞蜗牛,食之不知味”,基本啥也不会,就去当干部去廖。不少后来还管着77,8级毕业的大学生。

俺本来是读大学滴,被师领导的小舅子强迫要求“发扬风格”,“明年全师大学名额随你选”。俺顶牛,不干!

随后加了一个中专名额,走人。

谁说文革无腐败,这还都是现役军人干的事,出来走两步瞧瞧?

不过,那时候不明白干部级别,也不在意。反正78级上大学俺是作为“干部”带工资滴。告诉俺是行政23级,技术17级,那时候俺已经是副厂长廖。大学毕业,没觉着工资涨了多少,不像同学们,一个月拿到54大毛,兴高采烈滴。

z
znr0505
带薪上大学,牛!想起来了:现役军人上大学,战士有津贴,干部带工资。
t
tomcat801
厉害!另外,腐败何时都有,当然了,要努力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i
ireadwrite
你很幸运了。七三年左右,我县

有第一批中专工农兵学员毕业回来,基本上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好像既没有说是国家干部待遇,也没有讲哪个行政级别。

y
yunshangao
林业学校和水利学校都是中专

湖南有个水利学校还有个电力学校,曾一度合为一校称水利电力学校。现在分别叫湖南省电力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国防科大也增一度叫长沙工学院)水利学院。我有几位兄长级朋友78年考入该校。都是从总工程师位置退休。电力学校毕业的分配到大水电站。水利学校有农田水利和水力电力等专业,毕业后多半分县水电局或电业局。做水利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包括小型水电站设计施工,土方工程,水库设计及施工,道路,小型桥梁设计施工,当然也可以做城建土方涵洞等。学这些专业的过去20年都赚得钵满盆满。

y
yunshangao
袁隆平就是在安江农业学校出成果的
i
ireadwrite
七七级学生也是,如果入学前工龄

满五年,就带薪。我们同学中带薪的有工人,国家干部,公办教师等。

y
yunshangao
只要是”参加了工作的“无论军队地方,干部工人都是带着原来的工资标准上学的,同时,学龄也计入工龄
y
yunshangao
不需要5年, 满一个月就行
y
yunshangao
有个词叫:“社来社去”
z
znr0505
地方职工需五年以上工龄
y
yunshangao
我有个room mate,家庭背景强悍不用下乡,初中毕业上了技校,进厂工作两年后,78年考上名牌大学,带工资,计工龄
c
coach1960
他是“兵团战士”和上学的农民不一样
i
ireadwrite
这个也许华府可以回忆一下。七七级

是要五年工龄。华府也是七八级的。

B
BeagleDog
需要五年工龄才能带工资。我就没带上工资,因为只有一年工龄。
y
yunshangao
华府应该是带工资的。和下放农村不同,华府在农场,农场是发工资有粮票的,不是农民,我党叫农业工人
有言
At that time,人淳朴,轮转互相帮忙。-:)
华府采菊人
我也说的是25级啊
华府采菊人
我是1974年转去农场的, 1978年上大学时不够五年, 不能带工资
华府采菊人
必须满五年工龄才能带工资上大学
老生常谈12
华菊这篇写得实在,是这么回事

我家父就是农村考出来的进入城市,不过考的是大学。

不过58年以前在辽宁,农村不比城里差。我母亲她们一批人在鞍钢干活,都是自己不干了回农村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