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知青和77,78级的回城和高考回忆中常常看到一些通过“改变命运”的自我奋斗中表现出的某种畸形的城市人的“种族优越感” 。

p
passyi2
楼主 (文学峸)

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在普通城市生活受什么委屈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北大荒的人不同样deserve大城市的生活,儿女受到正规的教育?

信笔由墨
”上大学,受教育“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的追求。
华府采菊人
唉, 还是没有高考好啊
k
kai2002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平躺好你就平躺呗,没有人逼你。估计是酸葡萄心理,没法忍。
c
coach1960
从受虐中得到快感的人总是有的。从施虐/迫害他人中得到得到快感的人,生了孩子没PY
信笔由墨
言不由衷。
信笔由墨
那时的大专院校是真金白银,现在的大多是野鸡化了。
s
speedingticket
高考从一开始,不同地区分数线明显不一样,上海,北京分数线比其它地区低很多。这是明显的故意的歧视大部分地区,拉大地区差别
p
passyi2
说说看谁虐待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广大民众?你这么说对他们不公平,追求不公平带来的快感的人很无耻。

p
passyi2
比起大城市的人,农村和地方上的人付出的努力要多很多。让人鄙视的是“高处人”的优越感。

z
znr0505
你说说看 “谁“ 虐待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广大民众?

查一下人民代表分配的比例,是谁定规矩?

 

1953年2月11日,邓小平在关于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草案的说明中说:“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工人阶级所在,是工业所在,这种城市和乡村应选代表的不同人口比例的规定,正是反映着工人阶级对于国家的领导作用,同时标志着我们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这样规定是完全符合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实际情况的,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确的。”[2]

立法的原始意图非常清楚,就是通过使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少于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使得城市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各级人大中获得更多的代表名额,以提高城市和工人阶级的代表性,服务于整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目标。

为此,1953年《选举法》规定:“各省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按人口每80万人选代表1人。中央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工业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按人口每10万人选代表1人。”即城市每一代表代表的人口是农村每一代表代表的人口的八分之一,是为“八分之一条款”。

p
passyi2
蒋匪,否则农民不会跟着伟大领袖毛泽东把他这个地痞出身的流氓赶到小岛上的。

华府采菊人
农民对与”跳龙门“的愿望有多大啊!
z
znr0505
1953年的《选举法》是蒋匪制定的?
p
passyi2
地域歧视一直都存在,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有多大改善。
p
passyi2
1953年的《选举法》歧视农民了?
z
znr0505
53年,共产党定的选举法:城市每一代表代表的人口是农村每一代表代表的人口的八分之一,是为“八分之一条款”
s
soccermom
恢复高考前几年,北京录取分数线比大多数地区要高不少
k
kai2002
这是中国的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巨大差异,穷和落后别人怎么看得起你?中国城市人修养不够,表露出来了。
p
passyi2
首先“八分之一条款” 不是专门对农民的,是对50万以下人口城市的。其次,美国每位参众议员背后的选民人数相同吗?
p
passyi2
你的意思是因为中国有户籍制,你们这些人才看不起农村人?

z
znr0505
你不承认事实,就不需继续讨论了。
p
passyi2
不讨论是因为你拿出《选举法》怎么歧视农民的事实吧。要说歧视,新中国的户口制度才是真正歧视农民的制度。
华府采菊人
你这真的就是瞎说了, 77, 78级上海的录取线远高于河南
s
speedingticket
地域歧视更加强了
z
znr0505
选举法 - 法律上,户口制-行政上,统购统销剪刀差-经济上,三方面一起来歧视农民;是谁干的。
p
passyi2
当然是共产党干的了,要不然中国会发展到像今天这样让一些人恐惧的歇斯底里的程度?

i
ireadwrite
这个应该不是地域歧视。据我所知,每所学校在本地和各地招生的名额

是大致上定了的。即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也是大比例招生本地考生。因此,如果北京考生的考分低于某些省份的考生,它们也还是按招生计划招收北京的考生,而不会把名额转给考分高的其他省份的考生。

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是这样招生的。学校所在省市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名额考入该校。

老生常谈12
不是地域歧视,请看我的帖子,在里面

高考录取分数与地域

(15/4287 reads)2017-10-22 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