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知青的回忆(完)

Y
YangLin64
楼主 (文学峸)

六、参加高考

学期进行到快一半时,国家宣布了恢复高考的决定。那时的规定是,应届生不能报考中专,除了老三届(1966年到1968年三年共三届高中、初中毕业生的统称),已婚的不得报考。公社教办的负责人告诉我:“你可以报考中专。”我回答道:“要就不考,要考就要考大学”。幸好真的考取了,否则这句话又要成为我骄傲的证据。十多年来的第一次高考,学习再差,只要有资格报名,谁都不愿放弃这次机会。我不可能抽身去参加县中为高考举办的补习班,倒是有好些人拿着一大堆笔记来问我,我就根据笔记的上下文给他们解答。

填志愿是一件头疼的事,没有什么石头可摸就要过河。我只听说过北大和清华,就打算填这两所学校。汪老师对我说:“反正你还年轻,考不取下次再考”。可另一位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却用现身说法,坚决要我报考师范学院。他当时就是因为第一志愿没有报考师范未能上大学,比他分数低的反而录取了。我最后还是听了他的劝告,第一志愿填了省师范学院数学系(我本来就喜欢数学,再加上徐迟的影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写道﹕“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这篇发表于恢复高考之际的文章﹐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报考数学)。公社教办的负责人看到我填报师范学院后,告诉我应该填地区分院,到时反正会就近录取到分院的。只是因为不好涂改才作罢。“分院”这个词真是坑死人,差一点害我报考了“专科”。

高考过后,成绩还没有出来,我觉得考得不好。数学也就及格,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复数等都没有学过。物理是我的弱项,和化学同卷,可有机化学我也没学,所以理化的分数也不会高。作文的标题是《难忘的时刻》,大概还过得去。政治几乎全是瞎蒙,半年前在公社的老师考试时,我就没有及格。而一位从县城下放到我们公社的同班同学说他考的不错,周围的人都觉得难以置信,我也深表怀疑。

考完数学时,就看见汪老师守在校园门口。他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比较沮丧地告诉他,可能就是60几分。他却说,60多分就很好了。

那位说他考得不错的同学后来复读过,还是没有考上。

我上大学之前还被我所在中学附近的一位父亲请去给他的儿子辅导(好像还没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开始了)。只是晚饭加一点夜宵,没有报酬。

拿到通知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到县里参加体检时,身高体重是两个45:身高4尺5(1.50米),体重45公斤。全县考取的人数不到三十,七五届我是唯一的。

我父亲知道我被录取,并不是很高兴。因为又要花钱,虽然不用交学费。我四年大学大概花了五百块的样子。前三年都不超过100,最后一年多一些。不过,我父亲还是找一个熟人,搭他的便车到衢州,然后送我上火车。记得在衢州的街上,第一次见到很多车辆,眼睛忙不过来。几次都是被我父亲拉住,才没被车撞上。

我肩上扛着箱子,手里提着被子走出火车站。车站门口有很多接新生的在校学生。我用不利索的普通话报了校名,就被接到了就读的大学。我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大学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另类知青的回忆(完) 另类知青的回忆(续四) 另类知青的回忆(续三) 另类知青的回忆(续二) 另类知青的回忆(续一)
华府采菊人
那时去学校本身, 就有很多故事。
c
coach1960
谢谢分享好故事,致以敬意。
Y
YangLin64
谢谢你喜欢!
Y
YangLin64
你也可以写出来和我们分享
欲千北
很不容易,谢谢分享。
法眼
很好的故事。记忆有些小误差,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78年初出来的。你还比较幸运啊,一直在摸书本,我们当时找点正规教材复习,也很
法眼
很好的故事。记忆有些小误差,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78年初出来的。你还比较幸运啊,一直在摸书本,我当时找点教材复习,也很困难。
i
ireadwrite
我们家乡七七级高考有

约一万五千人报名,包括从外地(广州、汕头、惠州等地)下放来的知青。据招生办说(凭记忆),第一天到考的有约一万二千人,但第一科就有不少人提前交卷(未做完,放弃),第二科约有两成考生没再进场,第二天又有更多的人没到场。

总共考上了一百一十人左右,包括大专。

c
coach1960
华府兄多年贴上来的故事可比你多啊
Y
YangLin64
其实我没有一直摸书本,学的东西只记得原理,捡起来容易。幸运的是我被侯书记送去化学培训班。
Y
YangLin64
那时候的人都不容易。谢谢你的点赞。
清源白水
徐迟的报告文学对77级高考录取的影响颇大。听说厦大数学系计划招60多名77级新生,

结果准备步陈景润后塵者且分数上了福建省理科录取线者有2千多人。77级是先报志愿后考试, 不告诉高考成绩的。第一志愿被刷下来的很难被第二志愿录取, 这些报厦大数学系的考生大部分落榜, 有些后来通过扩招录取到非志愿院校/专业学习, 不走运的人只能是78级再考或与上大学的愿望说拜拜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徐迟的文章客观上对一些人的命运起了不好的作用。

Y
YangLin64
我以前在CND上贴过一些。初来文学城,孤陋寡闻了。《另类知青的回忆》初稿是2004年写的,最近作了一些修改并增加了一些内容。谢谢
Y
YangLin64
谢谢指正。那大概是我上大学之前读到的。我一直喜欢数学。
法眼
是的;77年高考报名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还没发表;春节后入学时,《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轰动了,所以可能刚入学就读到了。
法眼
78年第1期《人民文学》发表的。
Y
YangLin64
我会继续写。并把以前的一些东西搬过来。过去的10年,时间主要浪费在微信上了.
清源白水
你说得对, 谢谢! 我记得当年是在报志願之前读了他的文章。
世事沧桑
谢谢!
法眼
你还是比较会学习。其实,我们这些人虽幸运考取了;但其实受文革影响很大的;我的中学数理化是自己突击自学的,不如系统学习更扎实。
信笔由墨
77至80初出版了很多有水平的文章。王梓坤的《科学发现纵横谈》也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法眼
《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书,读过。他的数学专著,随机过程方面的,反而没读过。
Y
YangLin64
我上大学之后,发现很多东西都没学过,所以拼命地补课。期中考试考了90多分(觉得挺容易,以为谁都能考90多),从此上道,一直名列前
M
Meiyangren
一个县的精英。
c
chiangchao
谢谢你的故事,实实在在,感人肺腑,许多共同的经历。赵江南。
k
k_lao
几坦需要这样的帖子。 政治上叫骂的帖子还是到别处去吧,,
-
-hutu-
王梓坤这名字好熟,这么说来,不定读过他的随机过程? 一点都不记得了
-
-hutu-
哈哈
B
BeagleDog
+1。因为乌泱泱的政治对骂帖,我都很久没有来几坛了。
k
kai2002
出类拔萃,靠自己本事拼出来的,当然得赶上有高考。
t
tomcat801
+1
H
Highage
好看,比我早5年入学
c
canik
给人辅导有晚饭加夜宵的待遇很好了

那时候很多补习班都是免费的,可能收点油印材料费。老师是义务劳动!

z
znr0505
我们的数理统计教材就是王梓坤主编的
Y
YangLin64
其实,有没有晚饭记不清楚了,只是觉得应该有吧 :=)。夜宵记得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