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批评《亲爱的小孩》《心居》等作品贩卖焦虑,刻意制造冲突,强行卖惨。

h
haoyu111
楼主 (文学峸)

生活本来就不易,这些所谓现实题材,揭露社会阴暗面剧更让人压抑。

希望有更多接地气,解压,温馨,甜蜜的剧。

烹小闲
我不喜欢看这样的就没看,但也不至于批评吧。
木木架子
焦虑都不让卖,冲突也不让制造,还不能惨,那怎么编剧呢?
风中的提拉米苏
人民网, 烂网

该剧不就是用这些故事来抨击社会现象, 教育大众, 引起观众反思吗?难道电视剧只能拍成好人好事大成来歌功颂德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

冬天7878
看来只能拍样板戏了,LOL
朦胧的心
看剧,应该让观众共情快乐!共情美的艺术。


    一个新名词是“共情伤害”。
    “共情伤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当你长期大量地关注灾难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会伤害你的心理健康,会让你抑郁、焦虑、愤怒甚至精神崩溃。看心居剧,我就有这样的感觉,以致弃了最后的十集剧,却又不甘,看了结局的第35集,虽然不合逻辑的圆了回来,还是心里不开心,觉得被编剧 莫名其妙的用狗血剧情将观众带入了随之怒,随之悲,随之争的 坑中,不值!     
         卖惨,制造负面矛盾,将社会小概率的负面事件叠加起来的狗血情节的剧,会让我们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心理的压力会导致身体的压力上升,直接导致身体的免疫力的极速下降,这对我们的健康是不利的,因为免疫力下降就容易被病毒感染!
         因此,所以我们需要更高质量的甜剧,轻喜剧等,让我们从这种“共情伤害”的感觉中走出来。共情快乐,共情美的艺术!

h
haoyu111
你的解释太对了。这类苦的题材让人添堵,烦躁。电影也是如此啊,全是打仗的。
J
Josey
最早看过毕淑敏的血玲珑, 后来看同类情节的电影左右时就觉得很难受, 所以对亲爱的小孩还在犹豫是否应该入场。
s
sihuanian
只能拍干部剧, 革命剧了, 只剩八个样板戏。 不喜欢选别的甜剧爽剧就好了, 何必不喜欢的都打死。
星海望空
甜剧爽剧剧情也是假的无聊,而且连演技都没有,更看不下去
龙凤呈翔
及其若智
烹小闲
内部小说我看过,后来再也不喜欢她的小说了。
S
Snowleaf
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评论
风中的提拉米苏
好像要把新冠疫情爆发归结于这些剧了, 因为这些剧让人免疫力下降了, 容易感染病毒了。 哈哈
哥窑
这是在引导大众转移注意力,抗疫的压力太大。
朦胧的心
同感!这个论坛是评剧,但有人喜欢评观众,太奇怪,非要别人和他们一样喜欢看无厘头的负面情绪的剧,太霸道!
朦胧的心
心理学上就是这么说的,负面情绪会导致忧郁症,忧郁症致免疫力降低,免疫力降低易患癌或其他疾病如新冠。请注意其因果关系,

否则会曲解,文艺作品应该带给人快乐,向上和美的享受,不是吗?

B
BeagleDog
年轻人不识人间疾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加速成长。年龄大的人,生活已经是五味具全了,就要看看欢乐的喜剧。

自己去作选择,难不成还等着喂饭?是不是国内的人已经失去了作选择的能力或是机会?

风中的提拉米苏
同意, 不管什么剧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风中的提拉米苏
同意
J
Jessy99
把选择权交给观众吧,各取所需

看心居,我一直置身事外,除了大年没个规矩气着我了

亲爱的小孩,头两集就把我看窒息了,后来他们起起伏伏,小三,离婚,我倒是抽离出来了,这两集反倒挺放松

s
stillsingle
+1
J
Josey
我其实只读过她的小说血玲珑, 对情节印象深刻, 她的其它小说都没有读过。
J
JustAsked
小欢喜以后就把培训行业封杀了,这是要跟谁没完呀?
J
JustAsked
+1000
朦胧的心
+1,是的,大家各取所需,喜欢的可以天天点赞,不喜欢的可以天天吐槽,疏泄一下,有人还专门开贴说坛友,甚至人身攻击,至于吗
午后阳光亮
同意。这种剧实在是百害无一利。人是恶的,但还是要向往美好。这种剧让人失去信心。。。
午后阳光亮
给人的恶找借口,让人理解。。实在是匪夷所思。
午后阳光亮
说明共情了。。被情绪化了。。。
朦胧的心
就是,太匪夷所思了。我宁可睡觉休息,也不再看这样负面情绪的剧了。
朦胧的心
想想自己也是闲的,带入坑了!不自觉的共情了。:(
c
crabtree12
+1
y
yidabing
说的好,我现在对卖惨的剧都绕着走。疫情本来就闹心,那些负面情绪的剧更让人心烦。人还是要心有灯盏,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