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剧里的情节,1969年周秉义去兵团,周蓉下乡。那时候应该是战士身份,没有理由一开始就是干部。到1975/76年,他是营教导员,正营职。6年多时间,这不太可能吧?当然,剧里他一直表现优异,积极肯干,还踏实,应该是上级赏识的人,否则也不会从士兵提干。
首先部队里士兵和干部有一个很高的台阶,就是提干。如果是军校或者地方院校毕业,一开始就是干部,最低是副排还是正排?士兵要提干,除了选拔,还得经过培训。那个年代讲究根正苗红,也有火线入党,突击提干之类的事情。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进了干部序列,从副排,正排,副连,正连,副营,正营,6个台阶,不可能在5年走完。正常情况下,每一级按部就班大概是三四年,大概循序渐进到50岁左右到副团或者正团,再往上是选升,副师以上算高干。一般人从20岁左右副排到50岁团职,只要不出大的岔子,上面又有位子,到团职退休。中间营连级复原转业的不少。
周秉义这么比较的话,升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6年多从战士提干,再到正营?就算你是积极分子也不行,除非你是孙玉国。孙玉国和他同期,那是特殊情况,1969年珍宝岛的战斗英雄,全国著名,再赶上当时大力提拔工农兵干部,珍宝岛的边防站长是连职,我不清楚是正连还是副连,5年之后1974年是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火箭式提拔”。但剧中的周秉义没有这样的特殊情况,他积极肯干,领导对他也不错,但还是有点不得志,自己放弃了一些机会(明副政委要提拔他)。这种情况,最多也就是该上下一个台阶的时候能上,6年,从士兵提干,到副连才是正常的吧?正连已经很幸运了。
领导的赏识提拔一般有个限度,普通的就是在达到可以提拔的年限前提下,优先考虑你的晋升。剧中这种情况,周秉义少奋斗了至少十年。如果没有大功,不是英雄之类极特殊的情况,领导的提拔不会越级,太特殊了。剧中周秉义没去给明副政委当秘书,和兵团领导也非亲非故。领导的赏识肯定有作用:他作为营教导员,积极举报自己师的政治部副主任(而且这个政治部副主任剧中说还是上头的红人,比正主任权势还大),而没有遭到明显的报复,暗示了上头领导是保护他的。但是不可能赏识提拔到越级晋升的程度。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秉义后来上了大学,又是省长的女婿,从情节连贯上来说,他离开兵团之前的级别不需要太高,编个营职或者连职,对后面的情节没有影响,战士参军6-7年,最多编个副连就现实多了。所以我猜还是作者不太熟悉部队,没编圆。
入党加提干,再快,进部队要考察几个月,再走程序,统共算假设一年左右,够快了。然后的五年,从副排到正营,六个台阶,除非你是孙玉国或者雷锋这样的全军典型,否则不现实啊。
但不真实的情节,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意义就打折了。
确实是美中不足。
我父亲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行政职务到师职,55岁按规定不戴军衔了,改成文职,退休级别是副军,60岁退休。他们研究所里,不少资格老的研究员,走技术级待遇相当于正军,甚至副兵团的都有,级别待遇比所长,甚至院长都高,但是没有行政职务。技术级和职务级是两套,他们两套级别都有,待遇按高的那个走。这些人,退休年龄都是按照级别待遇来的,也就是正副师55岁,正副军60岁退休,职务级别和技术级别,哪个高按哪一个走。所以,50来岁退休,级别却相当于副军,应该不存在吧?
所以可能不能太关注bug,但确实看着别扭,呵呵。
本人68年去黑龙江兵团。
76年离开。当时已有知青当了副团长和副政委了。
都是军校毕业,跟我说她儿子儿媳妇都混到军级了,儿媳妇退了拿多少多少退休金,她儿媳妇肯定不到60岁,儿子还没退休
我在主贴里不是瞎猜,有分析并提出了我的疑惑。我部队家庭出身,父母这一辈和兄弟姐妹这一辈在军队的挺多。但相信你看得出来,我是基于对正规部队了了解,建设兵团的事情我不懂。所以是提出我的疑惑。60-90年代,我父亲,表哥表姐嫂子姐夫,有总部机关的,有野战军的,有陆军也有海军,所以从连职到军师两级的晋升,这个我门儿清。但建设兵团这种特殊年代的半军事化组织,我确实不懂。
你在黑龙江兵团呆过,能不能说说看那些68-76年从老三届学生一直当到副团职的干部,典型的晋升履历是什么样的?
看过知青没?
梁晓声是不是在美化历史?
知青挺好看的
按照剧里的情节,1969年周秉义去兵团,周蓉下乡。那时候应该是战士身份,没有理由一开始就是干部。到1975/76年,他是营教导员,正营职。6年多时间,这不太可能吧?当然,剧里他一直表现优异,积极肯干,还踏实,应该是上级赏识的人,否则也不会从士兵提干。
首先部队里士兵和干部有一个很高的台阶,就是提干。如果是军校或者地方院校毕业,一开始就是干部,最低是副排还是正排?士兵要提干,除了选拔,还得经过培训。那个年代讲究根正苗红,也有火线入党,突击提干之类的事情。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进了干部序列,从副排,正排,副连,正连,副营,正营,6个台阶,不可能在5年走完。正常情况下,每一级按部就班大概是三四年,大概循序渐进到50岁左右到副团或者正团,再往上是选升,副师以上算高干。一般人从20岁左右副排到50岁团职,只要不出大的岔子,上面又有位子,到团职退休。中间营连级复原转业的不少。
周秉义这么比较的话,升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6年多从战士提干,再到正营?就算你是积极分子也不行,除非你是孙玉国。孙玉国和他同期,那是特殊情况,1969年珍宝岛的战斗英雄,全国著名,再赶上当时大力提拔工农兵干部,珍宝岛的边防站长是连职,我不清楚是正连还是副连,5年之后1974年是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火箭式提拔”。但剧中的周秉义没有这样的特殊情况,他积极肯干,领导对他也不错,但还是有点不得志,自己放弃了一些机会(明副政委要提拔他)。这种情况,最多也就是该上下一个台阶的时候能上,6年,从士兵提干,到副连才是正常的吧?正连已经很幸运了。
领导的赏识提拔一般有个限度,普通的就是在达到可以提拔的年限前提下,优先考虑你的晋升。剧中这种情况,周秉义少奋斗了至少十年。如果没有大功,不是英雄之类极特殊的情况,领导的提拔不会越级,太特殊了。剧中周秉义没去给明副政委当秘书,和兵团领导也非亲非故。领导的赏识肯定有作用:他作为营教导员,积极举报自己师的政治部副主任(而且这个政治部副主任剧中说还是上头的红人,比正主任权势还大),而没有遭到明显的报复,暗示了上头领导是保护他的。但是不可能赏识提拔到越级晋升的程度。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秉义后来上了大学,又是省长的女婿,从情节连贯上来说,他离开兵团之前的级别不需要太高,编个营职或者连职,对后面的情节没有影响,战士参军6-7年,最多编个副连就现实多了。所以我猜还是作者不太熟悉部队,没编圆。
入党加提干,再快,进部队要考察几个月,再走程序,统共算假设一年左右,够快了。然后的五年,从副排到正营,六个台阶,除非你是孙玉国或者雷锋这样的全军典型,否则不现实啊。
但不真实的情节,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意义就打折了。
确实是美中不足。
我父亲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行政职务到师职,55岁按规定不戴军衔了,改成文职,退休级别是副军,60岁退休。他们研究所里,不少资格老的研究员,走技术级待遇相当于正军,甚至副兵团的都有,级别待遇比所长,甚至院长都高,但是没有行政职务。技术级和职务级是两套,他们两套级别都有,待遇按高的那个走。这些人,退休年龄都是按照级别待遇来的,也就是正副师55岁,正副军60岁退休,职务级别和技术级别,哪个高按哪一个走。所以,50来岁退休,级别却相当于副军,应该不存在吧?
所以可能不能太关注bug,但确实看着别扭,呵呵。
本人68年去黑龙江兵团。
76年离开。当时已有知青当了副团长和副政委了。
都是军校毕业,跟我说她儿子儿媳妇都混到军级了,儿媳妇退了拿多少多少退休金,她儿媳妇肯定不到60岁,儿子还没退休
我在主贴里不是瞎猜,有分析并提出了我的疑惑。我部队家庭出身,父母这一辈和兄弟姐妹这一辈在军队的挺多。但相信你看得出来,我是基于对正规部队了了解,建设兵团的事情我不懂。所以是提出我的疑惑。60-90年代,我父亲,表哥表姐嫂子姐夫,有总部机关的,有野战军的,有陆军也有海军,所以从连职到军师两级的晋升,这个我门儿清。但建设兵团这种特殊年代的半军事化组织,我确实不懂。
你在黑龙江兵团呆过,能不能说说看那些68-76年从老三届学生一直当到副团职的干部,典型的晋升履历是什么样的?
看过知青没?
梁晓声是不是在美化历史?
知青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