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土地革命,败也土地革命。为维持革命动力,苏区年年“翻饼”重新“打土豪分田地”。经济枯竭是长征的隐因

十具
楼主 (文学峸)

http://www.doc88.com/p-3806162879975.html

鄙人一直认为,这应该是常识。文中有一些关于土地问题,多方的考察和思考的史料。

欲千北
很有说服力。以前见过这些说法,但没有详细实际的数据。多谢分享。
有言
新中国已经望八十年了!-:)
白云蓝天
什么奇谈怪论都有!如果红军不断取得反围剿胜利,会仓促地放弃那么大的根据地去进行千难万险千幸万苦的长征吗?!
欲千北
从战略上看,在国民党重兵围困+堡垒政策+步步为营+经济封锁的长期绞杀作战方针下,经济萎缩枯竭的江西苏区是无法长期支撑的。

从战略上看,在国民党重兵围困+堡垒政策+步步为营+经济封锁的长期绞杀作战方针下,经济萎缩枯竭的江西苏区是无法长期支撑的。而且以往红军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失效。无论你怎么引诱,他就是一天只前进几里/十几里,然后筑垒防御,逐步蚕食缩小苏区。红军战略突围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反复的打土豪分田地,周边的地主富商都闻风而逃,苏区的农民也不愿努力生产,免得当新地主富农。经济萎缩是自然的后果。

30年代有过打土豪分田地和国民党围剿痛苦经验的大别山农民, 在47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时,无论贫富均纷纷逃避,使得刘邓的部队生存极为困难,难以大量歼敌。

b
borisg
这在鄂豫皖也一样,多年战争,民不聊生负担太重,坚持不下去了。农村根据地被包围起来不用人打进来过不了两年自己垮台成为流寇。
走资派还在走
我上学时可是听说,长征的目的是,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十具
张国焘他们从鄂豫皖跑到川北,军事上是成功的。后来一样呆不长,小农经济,地皮能剐多少回?刘湘不打,守住富裕的盆地就行。4方面军

后来又出草地南下,进攻成都,但被川军打败,再第三次过草地,折腾垮了。

十具
蒋介石在重庆谈判后,不全面进攻,守住经济发达的区域,是上策。解放区一些地方当时已经出现饥荒,最后还得妥协。这样对博弈双方都

好。志大才疏的蒋得到了美式装备,天上掉下的馅饼,一下膨胀起来。其实他不懂,美械玩具用半年,不能速胜,就可以耗光他那点家底。后来的恶性通货膨胀,转眼就要他完蛋。

欲千北
怎么夸张了?1. 楼主可没说是毛要几次三番的重划地主,是说多次重划的严重后果;2. 毛反对重划了吗?在毛选里没见过。你若见过,请
欲千北
日军对八路和新四军用重兵了吗?没有,主要兵力都用于与国民党军作战。事实是,如果鬼子兵力多了,根据地就不行了,比如

冀中五一大扫荡。出动的日军兵力少于冀中八路军兵力,仍然很快控制了冀中根据地。只是43年之后,日军兵力大大减少,八路才慢慢回去。

在各个敌后根据地,情况差不多,只要日军兵力增加,而且长期驻扎,根据地就缩小,就受损失。日军一走,八路和新四军就回去。

欲千北
毛的反对本本主义里,什么地方说了反对重划土地?请给出具体文字?
欲千北
笑话。开始蒋军碉堡又不是苏区的老百姓修的。拿枪的逼老百姓修,修起来很正常。
欲千北
请看仔细,杨奎松指出,29到31年,两三次之多。33年又来一次。是你说的只有一次吗?
欲千北
原来是你自己的臆测。
欲千北
五一大扫荡,日军+伪军5万,冀中八路军6.3万,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00余人,根据地全部变成敌占区或游击区。
欲千北
你别再闹笑话了,日军一直以主要兵力打击国军,而非共军。国军处于守势不假,但每次会战日军出动的兵力均远超对共军的扫荡。
方家胡同
老蒋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穷兵黩武把钱都花在军队上,再加上统治阶层的本质决定了他们贪得无厌,首尾难顾,经济彻底崩溃,回天无力。
欲千北
要看仔细,要尊重事实。杨说的是重新划分土地,不是你说的什么新扩区土改。
无机塑料
算上民兵,根据地也有十万兵力。但装备差远了。所以岗村宁次在冀中实现了囚笼政策,建立封锁线把冀中分割成了十多块
无机塑料
但鬼子没法彻底消灭冀东八路。扫荡后双方开展了端炮楼建炮楼比赛,一年后鬼子不得不再次发动大扫荡,这次出动兵力是4万鬼子。

43年这次扫荡,八路吸取了教训,根本没有在平原地区跟鬼子纠缠,向西后退进入山区。鬼子从冀东一直突入晋察冀根据地。但很快就损兵折将,退出根据地。八路当然损失也不小,但对比51大扫荡好多了,八路战略战术明显提高。而鬼子也没能像51大扫荡那样留下炮楼封锁线。可以说这次扫荡就是双方拼掉了一些兵力,其他都没啥变化。

然后,到44年,鬼子发动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交通线时,晋冀鲁豫数省八路一起发动,根据地全面扩大,并一度切断了鬼子从东北到河南间的全部陆地交通。再以后直到45年8月,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就完全没有力量再发动扫荡,反倒是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动攻势作战。

十具
苏联没有把东北全交给中共。政府军守住南满,背靠平津不是问题,+长江流域+沿海+西南。中共开始并没有想吃掉蒋。军事对峙,就拼经济了

蒋想速战速决,赶光杀绝,逼对方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地拼了。更致命的是,弄得民心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