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c88.com/p-3806162879975.html
鄙人一直认为,这应该是常识。文中有一些关于土地问题,多方的考察和思考的史料。
从战略上看,在国民党重兵围困+堡垒政策+步步为营+经济封锁的长期绞杀作战方针下,经济萎缩枯竭的江西苏区是无法长期支撑的。而且以往红军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失效。无论你怎么引诱,他就是一天只前进几里/十几里,然后筑垒防御,逐步蚕食缩小苏区。红军战略突围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反复的打土豪分田地,周边的地主富商都闻风而逃,苏区的农民也不愿努力生产,免得当新地主富农。经济萎缩是自然的后果。
30年代有过打土豪分田地和国民党围剿痛苦经验的大别山农民, 在47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时,无论贫富均纷纷逃避,使得刘邓的部队生存极为困难,难以大量歼敌。
后来又出草地南下,进攻成都,但被川军打败,再第三次过草地,折腾垮了。
好。志大才疏的蒋得到了美式装备,天上掉下的馅饼,一下膨胀起来。其实他不懂,美械玩具用半年,不能速胜,就可以耗光他那点家底。后来的恶性通货膨胀,转眼就要他完蛋。
冀中五一大扫荡。出动的日军兵力少于冀中八路军兵力,仍然很快控制了冀中根据地。只是43年之后,日军兵力大大减少,八路才慢慢回去。
在各个敌后根据地,情况差不多,只要日军兵力增加,而且长期驻扎,根据地就缩小,就受损失。日军一走,八路和新四军就回去。
43年这次扫荡,八路吸取了教训,根本没有在平原地区跟鬼子纠缠,向西后退进入山区。鬼子从冀东一直突入晋察冀根据地。但很快就损兵折将,退出根据地。八路当然损失也不小,但对比51大扫荡好多了,八路战略战术明显提高。而鬼子也没能像51大扫荡那样留下炮楼封锁线。可以说这次扫荡就是双方拼掉了一些兵力,其他都没啥变化。
然后,到44年,鬼子发动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交通线时,晋冀鲁豫数省八路一起发动,根据地全面扩大,并一度切断了鬼子从东北到河南间的全部陆地交通。再以后直到45年8月,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就完全没有力量再发动扫荡,反倒是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动攻势作战。
蒋想速战速决,赶光杀绝,逼对方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地拼了。更致命的是,弄得民心尽失。
http://www.doc88.com/p-3806162879975.html
鄙人一直认为,这应该是常识。文中有一些关于土地问题,多方的考察和思考的史料。
从战略上看,在国民党重兵围困+堡垒政策+步步为营+经济封锁的长期绞杀作战方针下,经济萎缩枯竭的江西苏区是无法长期支撑的。而且以往红军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失效。无论你怎么引诱,他就是一天只前进几里/十几里,然后筑垒防御,逐步蚕食缩小苏区。红军战略突围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反复的打土豪分田地,周边的地主富商都闻风而逃,苏区的农民也不愿努力生产,免得当新地主富农。经济萎缩是自然的后果。
30年代有过打土豪分田地和国民党围剿痛苦经验的大别山农民, 在47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时,无论贫富均纷纷逃避,使得刘邓的部队生存极为困难,难以大量歼敌。
后来又出草地南下,进攻成都,但被川军打败,再第三次过草地,折腾垮了。
好。志大才疏的蒋得到了美式装备,天上掉下的馅饼,一下膨胀起来。其实他不懂,美械玩具用半年,不能速胜,就可以耗光他那点家底。后来的恶性通货膨胀,转眼就要他完蛋。
冀中五一大扫荡。出动的日军兵力少于冀中八路军兵力,仍然很快控制了冀中根据地。只是43年之后,日军兵力大大减少,八路才慢慢回去。
在各个敌后根据地,情况差不多,只要日军兵力增加,而且长期驻扎,根据地就缩小,就受损失。日军一走,八路和新四军就回去。
43年这次扫荡,八路吸取了教训,根本没有在平原地区跟鬼子纠缠,向西后退进入山区。鬼子从冀东一直突入晋察冀根据地。但很快就损兵折将,退出根据地。八路当然损失也不小,但对比51大扫荡好多了,八路战略战术明显提高。而鬼子也没能像51大扫荡那样留下炮楼封锁线。可以说这次扫荡就是双方拼掉了一些兵力,其他都没啥变化。
然后,到44年,鬼子发动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交通线时,晋冀鲁豫数省八路一起发动,根据地全面扩大,并一度切断了鬼子从东北到河南间的全部陆地交通。再以后直到45年8月,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就完全没有力量再发动扫荡,反倒是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动攻势作战。
蒋想速战速决,赶光杀绝,逼对方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地拼了。更致命的是,弄得民心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