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北京

a
a7a8
楼主 (文学峸)

这次回家,感觉北京变化很大。不单是地标建筑和街道都焕然一新,精神文明方面也是提高很多。首先是公共厕所,现在收拾得相当干净卫生。我参观了大街上的,胡同里的,还有颐和园里的。都能维持较好的卫生,没有明显的异味。尤其是颐和园,人流量相当的大,能把卫生状态维持好非常不容易。一方面是维护工作水平大幅提高,一方面游客素质也变得更好吧。

颐和园还是一样的优美,长廊的彩绘看着有些旧了。印象里上小学时候来这里春游,长廊的彩绘刚刚维护过不久,雕梁画栋很新很漂亮。现在它们跟我们一起老了。略感伤感。看画吧

佛香阁风采依旧,没买联票,没上去。普通门票只要20元,30年没变。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公园就搞得很过份。

长廊,肉眼可见的有些破败。和亲娘讨论了为什么公园不维护翻新长廊,结论是维护这些古画难度太大。画面里人还不算多。不过您得知道我是多努力的把乌央乌央的游客给框在画外。

17孔桥的石狮子,颐和园的出片率非常高。上次姨花说俺专门来搞笑,这回俺也给上点北京的美好形象。

颐和园里祈雨的小庙,门口的对联古色古香。

这次游颐和园,主要是怀旧一下儿时的记忆,俺在票圈发的状态已经被发小们嗤之以鼻了。一个北京人,回家想吃烤鸭,想玩颐和园和长城,想逛南锣鼓巷……但是颐和园确实和小时候不太一样了。那时候真没有那么多的游人。还记得一次寒假自己骑自行车来,踏着冰面从17孔桥横穿昆明湖。那份阳光,寒风,清冷,萧瑟,都让人惬意。这些都再也无法找回。

以前我家社区旁边儿有一条小月河。上次回家河水严重污染散发着恶臭。河边的城中村常年出租给垃圾佬。垃圾佬从城市里收集来个色垃圾,四处堆放,继续造成二次三次污染。周围的小区对之侧目,苦不堪言。这次回家,这里被彻底改造,成为了城市森林公园。小月河边的清澈,两岸绿树成荫,变成了周围居民休闲锻炼的上佳场所。

河清水晏的小月河,从我对这条河有记忆的70年代,就没有这么清澈静美。

这里离塔院实际上有点远,不知道为什么被命名为塔院森林公园。

公园平面图。公园不少跑步,打拳的人。这才是一个政府应该为百姓做的事。虽然迟到了很多年,但是终于等到了。

沿着小月河,实际上建了一系列的公园。给百姓生活带来方便。

说到小月河,还有土城不得不提。小时候只知道一道长满杂树荒草的土檩子叫土城儿。土城儿和小月河的一大段毗邻。上高中的时候才知道所谓土城儿实际上是北京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而小月河北段也充当护城河的作用。

城墙是夯土制成,所以历经风雨风化已经垮塌,成为一道土岭。目测现高越4米,也许完好的时候也不过5米。元大都的城墙想来并不难攻破。相比明清城墙的砖石结构,和宏伟雄壮,元城墙过于寒酸。

荒凉是元大都遗址的基调。难以想象那曾是地球上最不可一世的王朝。

青铜群像,草原八骏。突出蒙元的草原游牧文化。

曾经作为元大都护城河一段的小月河,改造成小月河公园,也是北京居民生活休闲的好地方。河远处的楼就是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帅男美女密度最高的一个学府。

 

小学同桌
颐和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子母石”~~

国内旅游真的是爆了,我们去北京旅游是十月底,不算旅游旺季了,但遇到名副其实的“报复性”旅游,真的是人山人海,据说北京导游夏季日赚2000~~

 

唉,国内真的是经济差,通缩严重,老百姓太穷了~~

 

w
wingreen
俺家亲戚去爬长城,回来后说第一次见了这么多鞋后跟儿。挤到边上才放眼望去,幸亏个子高,替矮个的惋惜,啥也看不到。
小学同桌
看升国旗,基本上就看手机和自拍杆了~~~:)
无牙
久违了~
石假装
我也觉得干净了很多,国际庄也是。
w
wingreen
唐山也是
紫色海洋
颐和园是挺漂亮的,可我家两个在里面只记得:冰棍冰棍一支一块~~~
石假装
土城儿,好亲切。那附近大学生谈恋爱散步的地方。
M
MMMMM06
笑坛两个正在行动的特务分子,一个在首都吃吃吃,盗窃美食文化;另一个到处偷看拍照,企图剽窃人文民俗
老生常谈12
1.73米的小桌同学还抱怨身高不够?
老生常谈12
猫猫猫猫猫06你说啥?
紫色海洋
就是,说的辣么大声。。。。
5
500miles
元大都城墙应该也足够高,砖都被人撬走了以后,土就流失了吧

姨花说俺专门来搞笑,姨花说,姨花,,,

小学同桌
还差了一个,他爸,失联中~~~:)
耳机
以前寒假我也横穿昆明湖从龙王庙走到佛像阁。拍的很亲切,好想回去住个一年半载的

前段时间刷b站还看到香巴拉徒步线,北京玩的地方太多了

5
500miles
对,叫狗不咬,咬狗不叫
S
Seattle101
佛香阁。不知被红卫兵砸掉的小佛像头是不是都修复了?
a
aguafresh
都是我疫情前去逛过的地方,按道理说都是古迹,但感觉很二三十年前很不一样。
S
Seattle101
塔院坐车路过,好像离新马泰不远。北极丝第一次听说。
a
aguafresh
暑假去颐和园的时候,儿子15岁,在湾区长大的,受不了那个热,什么佛香阁的都看不进去,只问什么时候能歇一歇

人山人海,热得衣服都湿了,又没有风。

去长城也热,但是能照一张证书像,有成就感,抱怨少一些。

佛布袋
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树还是那个树啊, 人是长大的人。。
婧芊
我回上海,走南京路步行街看外滩,也被朋友们笑话跟团游,哈哈哈。。。
移花接木
颐和园拍得好,想起了前几天Hut发的金光穿洞

https://bbs.wenxuecity.com/photography/1748375.html

Hut 在冬至时左右拍得17空桥的金光穿洞,只有在冬至左右日落时,才有这个巧合:

 

阿尤
冬天,北方,哪里不荒凉?
冲浪潜水员
澡堂子里?
a
a7a8
没有,那些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了。
最西边的岛上
刚看见,好亲切!小学在昆明湖上划船,起风了划不回来,4个小菇凉跳进水里推船回岸。一个星期后裤腿儿上开始出小洞(酸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