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说北京上海有地域歧视,瞧不起外地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瞧得上或瞧不上谁与外地和本地没有那么大关系。别的地方,咱没见识过,不敢随便说,就以前的北京而言,市区与郊区的,二环的与三环的都可能会产生地域矛盾。当然这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了,没必要多废口舌了。
地域歧视其实非常普遍,咸豆浆甜豆浆,咸粽子甜粽子,咸豆花甜豆花,都能吵得鸡飞狗跳。其实不就是个地域饮食习惯的差别,不明白怎么就非得要求别人喜欢你喜欢的东西,你妈给你做的饭,照样有你可以挑三捡四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都说饺子要薄皮大馅儿,我就喜欢薄皮大馅儿的,我闺蜜两口子都东北人,偏偏吃饺子就喜欢吃馅儿小的,没啥了不起的。不喜欢吃的就别吃,不喜欢听的就别听,有那些争吵的工夫,不如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何必浪费生命。当然,如果是探讨则另当别论。
回到标题的内容,上大学的时候,都是住校生,而且有钱的没钱的,都不可能天天跑到校外吃大餐去。大部分学生的三餐主要是在学校食堂解决的。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学校食堂伙食还没那么丰富,特别是早餐,基本就是白粥,豆包儿,肉包子,甜花卷,肉卷这几样,时不时也会有油饼,糖油饼,发糕什么的,但我不喜欢吃,我喜欢豆沙炸糕,不过好像没见过。虽然有点儿单调,但味道还是不错的,而且料很足。有这么一天早上,不知道是不是食堂没米了,居然卖的是玉米碴子粥,我虽然挺挑食的,但玉米碴子粥我喜欢,所以挺开心地打了一份儿。正往外走的时候,就听到正在排队的一个男生大喊,‘’怎么给我们吃这种东西啊,这在我们那里都是喂猪的‘’。这个男生我知道,是外系的一个云南来的。我去,几个意思啊,结果还没容我醒过懵儿,我们班的俩男生就操着一口京腔把那个云南生怼了一通。
这件事我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有点耿耿于怀了,每当听到南方人不屑地贬低北方食品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到美国好多年以后,我曾向我的一位华人同事求证过这个说法,她也是北京的,但去过云南建设兵团。她说云南那地方挺艰苦的,特别是在兵团那会儿,没啥东西吃,玉米没印象,但地瓜经常吃。 楼下那位说北京这难吃那难吃的,我就告诉你,在美国我吃了这么多年广式月饼,从来就没喜欢过,油腻腻的。我最喜欢的月饼是我小时候常吃的丰收月饼,也叫自来红月饼。那一口咬下去,冰糖的酥脆,核桃仁儿的香,果脯的酸甜,与烤得香酥的面皮混合在一起,油而不肥,酥而不腻,口感丰富,香甜美味,百吃不厌。样子虽然土气,但就那么实在! 有一个词怎么说的?坐井观天?
自来红月饼
自己女儿小我几岁,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结果快40岁了,又去上个什么培训班,后来也还是没找到工作,最后就决定不工作了。 我找工作倒还顺利,但不妨碍他依旧趾高气扬。有时我很想告诉他,也许你年轻时比较帅,不过现在在我眼里,就是个糟老头子。拘于教养,没有说,但也忍了几年,才决心从此见他绕着走。
我们没有办法左右人家的悠悠之口,但可以选择让没有教养的人消失。
长周末了,开开心心的,吃好喝好。
红薯加玉米是催肥猪的标准饲料
听说北方的细粮是大米和面粉,而南方只有大米是细粮,面粉归于粗粮。
当然,过去粗粮的黑五类,到现在反而变成了健康食品
这个事实就是农民富裕之后 养肥猪的最佳配方就是俺说的那个,经过多年总结的经验。
至于穷的时候,那就是吃树皮吃泥土……还有人吃人的呢 哪儿都一样
很少看到所谓的“南方菜馆”,感觉平时网友晒图也没有多少南方菜,倒是北方的各种美食佳肴大家轮流发图~
南方菜给我感受是去饭店吃,所谓做工细致都是饭店做的,没有几道是主妇自己在家做的。。
所以这种北方对比南方,是不是北方赢了?
18元配焦圈儿,第一口“难喝的”,第二口“不相信这么难喝”,实在坚持不下去,扔掉~~
咱都是北方人,口味居然存在如此大的区别,非常不理解。。。
啥都有
我们有人想种之 几乎无果
以前都说北京上海有地域歧视,瞧不起外地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瞧得上或瞧不上谁与外地和本地没有那么大关系。别的地方,咱没见识过,不敢随便说,就以前的北京而言,市区与郊区的,二环的与三环的都可能会产生地域矛盾。当然这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了,没必要多废口舌了。
地域歧视其实非常普遍,咸豆浆甜豆浆,咸粽子甜粽子,咸豆花甜豆花,都能吵得鸡飞狗跳。其实不就是个地域饮食习惯的差别,不明白怎么就非得要求别人喜欢你喜欢的东西,你妈给你做的饭,照样有你可以挑三捡四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都说饺子要薄皮大馅儿,我就喜欢薄皮大馅儿的,我闺蜜两口子都东北人,偏偏吃饺子就喜欢吃馅儿小的,没啥了不起的。不喜欢吃的就别吃,不喜欢听的就别听,有那些争吵的工夫,不如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何必浪费生命。当然,如果是探讨则另当别论。
回到标题的内容,上大学的时候,都是住校生,而且有钱的没钱的,都不可能天天跑到校外吃大餐去。大部分学生的三餐主要是在学校食堂解决的。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学校食堂伙食还没那么丰富,特别是早餐,基本就是白粥,豆包儿,肉包子,甜花卷,肉卷这几样,时不时也会有油饼,糖油饼,发糕什么的,但我不喜欢吃,我喜欢豆沙炸糕,不过好像没见过。虽然有点儿单调,但味道还是不错的,而且料很足。有这么一天早上,不知道是不是食堂没米了,居然卖的是玉米碴子粥,我虽然挺挑食的,但玉米碴子粥我喜欢,所以挺开心地打了一份儿。正往外走的时候,就听到正在排队的一个男生大喊,‘’怎么给我们吃这种东西啊,这在我们那里都是喂猪的‘’。这个男生我知道,是外系的一个云南来的。我去,几个意思啊,结果还没容我醒过懵儿,我们班的俩男生就操着一口京腔把那个云南生怼了一通。
这件事我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有点耿耿于怀了,每当听到南方人不屑地贬低北方食品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到美国好多年以后,我曾向我的一位华人同事求证过这个说法,她也是北京的,但去过云南建设兵团。她说云南那地方挺艰苦的,特别是在兵团那会儿,没啥东西吃,玉米没印象,但地瓜经常吃。
楼下那位说北京这难吃那难吃的,我就告诉你,在美国我吃了这么多年广式月饼,从来就没喜欢过,油腻腻的。我最喜欢的月饼是我小时候常吃的丰收月饼,也叫自来红月饼。那一口咬下去,冰糖的酥脆,核桃仁儿的香,果脯的酸甜,与烤得香酥的面皮混合在一起,油而不肥,酥而不腻,口感丰富,香甜美味,百吃不厌。样子虽然土气,但就那么实在!
有一个词怎么说的?坐井观天?
自来红月饼

自己女儿小我几岁,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结果快40岁了,又去上个什么培训班,后来也还是没找到工作,最后就决定不工作了。 我找工作倒还顺利,但不妨碍他依旧趾高气扬。有时我很想告诉他,也许你年轻时比较帅,不过现在在我眼里,就是个糟老头子。拘于教养,没有说,但也忍了几年,才决心从此见他绕着走。
我们没有办法左右人家的悠悠之口,但可以选择让没有教养的人消失。
长周末了,开开心心的,吃好喝好。
红薯加玉米是催肥猪的标准饲料
听说北方的细粮是大米和面粉,而南方只有大米是细粮,面粉归于粗粮。
当然,过去粗粮的黑五类,到现在反而变成了健康食品
这个事实就是农民富裕之后 养肥猪的最佳配方就是俺说的那个,经过多年总结的经验。
至于穷的时候,那就是吃树皮吃泥土……还有人吃人的呢 哪儿都一样
很少看到所谓的“南方菜馆”,感觉平时网友晒图也没有多少南方菜,倒是北方的各种美食佳肴大家轮流发图~
南方菜给我感受是去饭店吃,所谓做工细致都是饭店做的,没有几道是主妇自己在家做的。。
所以这种北方对比南方,是不是北方赢了?
18元配焦圈儿,第一口“难喝的”,第二口“不相信这么难喝”,实在坚持不下去,扔掉~~
咱都是北方人,口味居然存在如此大的区别,非常不理解。。。
啥都有
我们有人想种之 几乎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