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回忆

n
nolie
楼主 (文学峸)

我们那水稻亩产起飞是在70年代文革结束前那5、6年里,农药化肥水利良种和技术推广在这几年里正好合在一起了。

化肥:之前就是农家肥,然后就来了氨水、碳胺,和神肥尿素、复合肥。尿素很多日本产的,可能是中日关系开始改善和大庆出口可以换进口。

农机:纯手工的扮禾桶开始淘汰,主力脚踩式的打稻机,水泵、和神器手扶拖拉机开始广泛应用。水利设施基本配上套了。

农药:高效高残毒的农药开始广泛使用:1605, 1059,敌百虫、滴滴涕、666。

技术推广:当时推广效率还是很高的,杂交稻全套栽种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蒸汽温室育种和小苗带土移栽,基本上克服了早春低温烂秧的问题,提高了插秧速度,使我们那里变成了100%的双季稻。

以前是两年三季。变两季后要抢时间提早播种。但湖南早春有倒春寒,为抢季节播种早了,赶上倒春寒冻死了稻种造成烂秧是灭顶之灾。所以先让稻种在蒸汽温室里高温高湿催芽,再播在大棚秧田里。秧苗大概两三寸(所以叫小苗)时就连着基土一起铲下来移植到大田里,叫带土移栽,移栽后返青快。而以前是秧苗到快分蘖10-12寸(叫大苗)时才从秧田里拔出来移栽。大苗基本上是用于晚稻和插种一季经济作物的两年三季的中稻。

c
coach1960
好科普,没有种过水稻,谢分享
s
speedingticket
我老家也是70年左右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上升,就是楼下网友说的,种子,灌溉,化肥,农药以及种植方法的改进
衡山老道
化肥是关键。瓶颈是人均耕地面积太少,我们那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
4
401.king
俺也是那时见证了从乌蓬船到机动船,茅草屋开始到瓦房的变化。虽然还比较慢。。。。

第一桶金是最难的。

深有感触的说。

 

c
chufang
五十年代,米是八二米,面粉是七一粉。也就是一百斤谷子出81斤米,或者一百斤麦子出72斤面粉。数字越低越白。
0
0862
中国自己的石油工业发展之后,有可能进口成套化肥设备,提高了化肥生产能力。
老生常谈12
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兴修水利,引进大化肥,改良品种。

空城之主
数据颠倒了。稻壳比麦皮厚多了。
c
chufang
很可能,这么多年记不清楚了。
F
FollowNature
大家的讨论都很好。种粮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个系统工程,有多种制约因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