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开前籼米粳米的价格和供应

华府采菊人
楼主 (文学峸)

上海那时没有粗粮搭配供应,只是粳米有限制, 上海俗称粳米为”大米“, 籼米则加个前缀”洋“,变成了”洋籼米, 也许最早上海吃的是江浙产的粳米吧。 如果没记错, 好像一人一月是五斤, 其余为籼米。

籼米有两种价格, 一毛三分八和一毛四分六,粳米也是有两种, 一种要一毛六分四, 另一种是一毛七分三。

按市民26斤定量计算,5斤大米合钱六毛五分六或八毛六分五, “洋籼米”则需要人民币两块八毛九分八厘或三块零六分六厘, 交叉买, 则米钱需要3块7毛2分2厘或3块7毛6分3厘。

虽然大家都喜欢吃粳米, 但粳米不出饭, 经不住吃, 如果家里有两三个半大小子,都是一个月26斤的主, 粮食就绝对不够了, 这类男孩一顿两三大碗干饭,几根萝卜干下饭, 老娘还没回过神, 可能就听到“妈 我吃好了, 出去白相了啊”!所以这类人家有时就只好把大米指标合别人(女孩子多些)家换籼米指标。

如果买面粉或面条, 不扣粳米指标,标准粉是一毛七分一斤, 富强粉也就是精白粉应该是一毛八分六厘一斤, 面条是两毛一分钱一斤, 挂面(上海人称为卷子面)就更贵了,很少有人真的常吃,一般都是带到外地去的, 因为好放。

这些年回去, 到菜场的米店看, 好像真的没有“洋籼米”卖, 都是圆圆滚滚的大米即粳米,没人吃洋籼米了?

 

华府采菊人
添一句, 还是四川人把北方人口中的挂面说得好, 叫“把把面”, 因为是一把一把卖的
c
chufang
困难时期提出双蒸一熟,算是出饭率高的。
华府采菊人
纠正我的出饭率, 还得加上“挡饥率”才是辩证唯物主义
c
chufang
挡饥不一定,多出来的是水。上次厕所就没了。不然可以吃粥。
立竿见影-1
对,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撒泡尿就饿了”。
华府采菊人
可领袖说过”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呀“!
桂雨1
籼米便宜又涨的多,在上海是人口多或者经济拮据人家的首选。你观察的对,现在上海都在吃梗米,不管从哪里移到上海的。
华府采菊人
稀饭和泡饭, 完全不归同一category, 稀饭是“煮”的, 泡饭就是“泡”的
c
coach1960
上海人真矫情,我从小就没吃过几顿大米饭,大米饭是天上美味的代名词,哪里还分什么品种。现在俺也不讲究,白米饭都好吃
华府采菊人
教练在北方吃的大多数是粳米,记得河套那一片就产很好的米
c
coach1960
河套的米面当然是超级棒,当年只是传说,后来回国探亲才真正吃到
c
chufang
广东的粥,什么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等,还非得用籼米煮出来才行,才有广东味。
金笔
籼米价格一块四毛三或一块四毛一,或一毛四分三一斤,一毛四分三一斤。这个记忆不会错。
公鲨
老毛的原话: 忙时吃干 闲时半干半稀
B
BeagleDog
我表妹从小是在杭州长大。后来有段时间她全家到了辽宁。我表妹连馒头都咽不下去。还好,没呆几年又回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