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藤野先生》纪念恩师,藤野却说:鲁迅是谁啊?

每天读宋词
楼主 (文学峸)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

鲁迅的人生当中,父亲这一职业是缺席的,因为父亲常年患病,能给他的关心非常少,藤野严九郎无疑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遗憾的是,自从鲁迅离开日本之后,两人就没有在见过面,不过鲁迅在离开日本前,藤野严九郎送了他一张照片,鲁迅一直将它挂在墙壁上。

藤野严九郎,1874年出生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医学家庭,他是第六代传人,在家族的耳闻目染下,从小他也对医学十分感兴趣。

9岁那年,家逢变故,父亲去世,藤野严九郎童年的经历倒是跟鲁迅很相似,藤野严九郎是由大哥、二哥抚养长大,小学时,跟日本老师学过汉学,所以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

当时正值清末,日本又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并不友好,藤野严九郎倒是觉得遥远的中国很了不起。

1892年,藤野严九郎进入了名古屋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又留校一年担任解剖学教授的助手,又进入了东京大学学习解剖。1901年受聘到仙台,成为了解刨学讲师。

这一年藤野严九郎也不过才27岁,他担任一年级、二年级正副班主任,学生的心里状态、出席情况、考试成绩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

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整个仙台都相对排外,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少,而藤野严九郎因为对中国留学生相对关照也引起了很大的非议。

1904年,仙台已经见不到中国留学生了,就在这一年,鲁迅转入了仙台医学院,整个仙台就只有鲁迅一个人,藤野严九郎就很关注他,每次上课的时候,鲁迅也是认认真真的做着笔记。

但鲁迅日语并不好,笔记整理的残缺不全,藤野严九郎也遭遇过排斥,知道孤独是什么滋味,他知道鲁迅一个人肯定很寂寞,但周君(鲁迅)并没有给人感到他寂寞,只有上课的时候非常努力。

藤野严九郎多多关照了鲁迅,还经常邀请他一块回家吃饭,鲁迅很感谢藤野严九郎,但鲁迅在医学院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离开之后,鲁迅还去见了藤野严九郎,鲁迅还拿回了一张他的照片。

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将藤野严九郎尊为“唯一的恩师”,因为藤野严九郎教给他的不仅仅是学识,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爱,让鲁迅体验到了缺失的父爱。

鲁迅去世那一年,就有记者想要采访一下这位恩师,不过藤野严九郎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记者给他看鲁迅照片的时候,一时间没有想起来:鲁迅是谁?不记得了。

在家人的提醒下,藤野严九郎这才开口:哦!那个中等生。

在藤野严九郎记忆当中,鲁迅只是他的一个学生,他所能做的只是给鲁迅整理了一下笔记,请他多吃了几顿饭而已,“唯一的恩师”有些“言重”了。

记者为他藤野严九郎带来了一些鲁迅的作品,他自己翻译了《藤野先生》,看了之后对鲁迅的记忆多了许多。

他也是感慨自己退休后一直住在偏僻的农村,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对文学更是门外汉,他都记不清自己为什么要给鲁迅照片了,但肯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得知鲁迅去世后,感到一阵惋惜,要是能早点联系上鲁迅就好了;藤野严九郎在晚年的那段时间中,一直都在翻译鲁迅的文章,还提笔写下了《谨忆周树人君》。

1945年8月11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4天,藤野严九郎病逝了,一向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他,没能看到真正的和平,恐怕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吧。

后来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公开的一些鲁迅在日本的成绩:

解剖学 59.3分、生理学 63.3分、德语与物理均为60分、化学 60分……平均分为65.5,全班142人,排到第68名。鲁迅的成绩并不算优异,倒也符合“中等生”的情况

l
longmarch
鲁迅学习太差。

藤野学习不行。教出来的鲁迅也很差。所以他不记得。

 

 

比鲁迅更糟糕的是周恩来。考试从没及格过。

后来饿死了几千万人。

世事沧桑
本来就是(本质上)一篇小说,谁需要你记得。

国内和日本的学者早把这篇作品考证了无数次,那个医科学校的档案都被翻遍了,很多细节都站不住脚。不过这不重要。“真的”,还是“假的”,才是理解一个文学家最大的思维局限。

白云蓝天
鲁迅20来岁在日留学期间,写下了极为精湛而深刻的《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
白云蓝天
而且胡适都赞扬其在日短短几年里日语学得很好,而很多其他留学生就象方渐鸿只是混了几年,留日回来连日语都不会讲。
淡水桥
因为鲁迅,世人才知道了藤野先生。
老秃臂
周恩来更差,听不懂日文,也没有学习兴趣,最后干脆躲在宿舍里整天酗酒。后被资助人发现,

因此断了资助,无奈之下周只能提前回国了事。

后来当上了总理,日方就开始重视起来,在仙居公园还搞了一个雕像供在那里。

人就是这样,成名了,什么都好办,当今皇上当年插队的破窑洞,如今不是也搞得冠冕堂皇吗?据说连当年的洗脚破脸盆都有对应的文物陈列。。。

B
ButterflyGarden
藤野先生帮助留学时的鲁迅是他的师德与善良所带来的自然行为,所以并不放在心上也不求回报。而这份善良温暖了鲁迅的心,也感动了读者。
h
hkzs
方鸿渐?
白云蓝天
上面确实把名字搞颠倒了。
白云蓝天
在你的口气里,鲁迅好象真的很差一样,真是好骗!然后紧接着又拿一个二货来与周恩来相提并论!
白云蓝天
鲁迅放弃学医,一是因为爱国,二主要是思维活跃,实在忍受不了“校中功课,只求记忆,不须思索,修习未久,脑力顿锢。四年而后,恐如木偶
白云蓝天
恐如木偶人矣”,课时太多,无暇译述,“而今而后,只能修死学问,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
飯盛男
百家争鳴、百家聡明、呵呵。那末説説鲁迅是如何转入了仙台医学院(?!)的,有何証拠説整个仙台就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
白云蓝天
维基百科介绍的情况与贴子所说的不太一样,说鲁迅是该校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因看不惯一些留日学生的吃喝玩乐,所以选择远离东京、地处东北偏僻小城镇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中国驻日公使兼留学生监督杨枢向该校校长发出照会,介绍鲁迅入校。鲁迅成了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学制四年,学校不收鲁迅学费。

 

飯盛男
魯迅是該校第1位留学生、但是仙台也是個大都市、説就他一個中国人可是否有証明。旧帝国大学東北帝大就是在仙台滴

地处东北偏僻小城镇、誰想出来的詞

白云蓝天
仙台当时好象不大,大概还没有10万人口。

 

       仙台市於1889年設置為市。成立時全市面積僅17.45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86,000人。自1928年起全市規模開始擴大,至1989年,人口已超過一百萬。

 

飯盛男
電影<伊豆舞子>里男主人公是第1高等学校的学生、這個大家都知道吧。第2高等学校(1887年設立)就是在仙台

唱的就是仙台

白云蓝天
按《藤野先生》所写:“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飯盛男
好吧、我輸了 _| ̄|●       

在某刊物上讀到過写魯迅到仙台医専時的連載文章。為何医専教師対魯迅生活比較関心、介紹住宿尋問飲食習慣不習慣等等、其中有個原因是有中国人来仙台住不習慣的先例、至于這個先例是不是医専的是不是已迁出仙台、文章中没写

這刊物好像家中還保存有、不過找起来有点麻煩、不知放哪里了

白云蓝天
我也不知道这些细节,也都只是现时从网上找的。维基百科的这一说法可能就是依据于《藤野先生》。
有言
赞同!-:)
d
dengzc1971
标题党,藤野只是没认出变了样的鲁迅而已。
l
lzr
你要是问鲁迅是谁他当然不会知道,要问周树人是谁

笔名

飯盛男
我讀的文章也不保証不是随意写写的文章。就如正文中説藤野先生人生最後那段時期在致力翻譯魯迅的作品、太抒情了吧
飯盛男
我査到了、和魯迅同時期到仙台学習的有中国人留学生施霖、他是到第二高校留学的、并且和魯迅宿舎是在一起的

http://jsmh.umin.jp/journal/54-1/80.pdf

R
Redcheetah
倍賞千恵子/青葉城恋唄

 

飯盛男
那時、仙台是日本第11大城市
白云蓝天
所以鲁迅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藤野先生》)的说法都没错。
飯盛男
此貼本文中:"鲁迅转入了仙台医学院,整个仙台就只有鲁迅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