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报道在下面link里:
https://mp.weixin.qq.com/s/nh7FP7OwICoaIpfpgM5PWQ
下面是读这篇报道得知的一些重点:
1. 用的是20年前导演们用的技巧和认真
片中那些被网友称道的桥段与技巧,都是过去在电影学院学的,只不过很多人,拍着拍着就忘了。
2. 怎么和两位编剧合作改编剧本,可见导演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为什么上篇报道说是导演教编剧写剧本。他们前后花了三年时间完成剧本,然后四处找平台拍摄 - 划重点: 导演脱胎换骨地拔高了剧本的艺术性,可以说是重塑了人物人设和格调,如果还是晋江上的那个带点小黄色的意淫小网文,不会有这么多好评的
《御赐小仵作》的原著作者清闲丫头跟钱小白是朋友,钱小白的先生是我同学。几年前,她俩想尝试改编《御赐小仵作》,但不懂编剧。在外头找编剧,要么要价特别高,要么谈得不太爽,她们就找到我,我答应教她们如何写剧本。
剧本保留了原著小说的情感和人物设定。但原著不太符合故事本体论法则,一旦颠覆了这个法则,就会特别影响观剧体验。
我和她们一起重新设置了故事背景,将它放在晚唐时期甘露事变之后。没有历史时期,反派人物就无法成立——有正方就有反方,有阻力系统才有动力系统,才会产生冲突。
除了背景,我们也重新塑造了一些人物。比如男主角,原著里是一个病秧子。我觉得病怏怏的男性很难释放出足够的荷尔蒙吸引女主角,就做了调整。再比如剧中的皇帝,我给他设计了一个沙盘。晚唐时期,风雨飘摇,皇帝想要恢复盛唐,但能力不及,剧中,他就一直在修补江山。至于太监秦栾,他是阉人,但心里肯定想成为一个男人,所以我为他设定了经常贴胡子的戏份——胡子是男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时学的“影视剧符号学”,是电影学院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很多时候大家没想着用它。
3. 关于选演员
我选演员,很多时候是看感觉。男主角萧瑾瑜的扮演者王子奇,最初想试景翊这个角色。他来见组,进门,我一看,这就是萧瑾瑜啊。
女主角楚楚也是。我看过张黎导演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演那部戏时,苏晓彤还在上中学,她在片中的劲儿蛮好的。要拍《御赐小仵作》了,我跟制片人提起她,说她原来是北舞附中的,现在不知道在哪儿。他们找了一下,说上电影学院了。她还挺适合这个角色的,就大胆使用呗。
这几个孩子表现都挺好的,他们现在应该更好接戏了吧?
我选演员,希望每个人各有特点。有些戏,女演员都长一个样。但我的戏一定要有反差,女主角是这样的,那就要找另一种形象的女演员来跟她搭戏。这跟生活一样,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形象都不一样。
4. 碰巧知道圈内不光有“代笔”还有“代导” :( 难怪现在的剧比20年前下降那么多。导演用20年前的行业标准拍了个小网剧竟然 “木秀于林” 了,太讽刺了
我喜欢拍戏,拍得很用心。之前有个导演问我:“你还亲自拍啊?”——很多导演都不亲自拍了。我说:“对啊,拍戏多有趣啊,为什么要剥夺我的乐趣呢?”我们是干这个职业的,就要踏踏实实、对得起良心地拍好一部戏。
文宗只比宣宗大一岁,武宗好像比文宗小四到五岁,昌王怎么看着还和皇上一样的年纪甚至更老?
学校依靠雄厚的教学实力、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舞蹈文化积淀,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广泛的艺术实践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20多年来涌现了丛薇、马羚、盖丽丽、李宗翰、王艳、李晓冉、孙莉、章子怡、刘孜、孙菲菲、迟帅、姚晨、陈数、江一燕、迟佳、蒋梦婕、宋茜、苗苗、景甜、韩鹏翼、安悦溪等众多演艺和话剧舞台明星
Plot开始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看似零碎的线头都有了关联。各方博弈的戏非常好看。
听说这部剧播出时,导演才开始收到不少邀约了。
之前没有网剧找他的。 网剧那批平台投资商,之前可能忽视了这些老派(学院出身的)导演。
可能觉得他们拍不出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这部剧如果能让这个领域的人以后挑导演时换换思路,多往不同方向看看也不错。
当然, 你要是拿它和9分之上的剧去比,它确实还比不了。它不是9分剧。
但是在它的B级定位, 小投资(各种没钱没流量)小制作中, 在它原IP属性上, 它做到了剧情相对严谨,故事言之有物。
从剧本上尊重观众。
剧情格外紧凑,没有废话, 我特喜欢它的转场和衔接, 你看时留意一下。
看了这部剧, 再去看其他剧, 哪怕一些好口碑的剧, 都经常感觉废话太多,节奏太慢,部分转场毫无逻辑,前后安排并非最佳等等。
对了, 看了小仵作之后, 我又去看了王倦著名的同为小制作小成本且广受好评的宋大志, 我觉得王倦的剧本都做不到小仵作这种节奏感,紧凑感, 争分夺秒放送信息量, 和这部剧转场的智慧和逻辑性。 当然这里部分是编剧的问题,部分是导演的问题。
小仵作的导演是学院派出身, 把几十年前影视行业的法则沿袭了下来, 现在这样作的人少, 所以他的剧更显得在现在的环境里少见了。
这部剧只拍了36集,几乎惜字如金。 同样的故事,其他导演拍,可能拍46集。
我看不下王倦的剧,这部剧的风格很喜欢。
而且楼导演说他不喜欢拍负面的剧,喜欢正面描写人性的善,所以他的剧给人感觉很暖。
前面几集验尸比较新奇,男女主朦胧的情感线好看。王爷的气质特别,有磁场
全篇报道在下面link里:
https://mp.weixin.qq.com/s/nh7FP7OwICoaIpfpgM5PWQ
下面是读这篇报道得知的一些重点:
1. 用的是20年前导演们用的技巧和认真
片中那些被网友称道的桥段与技巧,都是过去在电影学院学的,只不过很多人,拍着拍着就忘了。
2. 怎么和两位编剧合作改编剧本,可见导演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为什么上篇报道说是导演教编剧写剧本。他们前后花了三年时间完成剧本,然后四处找平台拍摄 - 划重点: 导演脱胎换骨地拔高了剧本的艺术性,可以说是重塑了人物人设和格调,如果还是晋江上的那个带点小黄色的意淫小网文,不会有这么多好评的
《御赐小仵作》的原著作者清闲丫头跟钱小白是朋友,钱小白的先生是我同学。几年前,她俩想尝试改编《御赐小仵作》,但不懂编剧。在外头找编剧,要么要价特别高,要么谈得不太爽,她们就找到我,我答应教她们如何写剧本。
剧本保留了原著小说的情感和人物设定。但原著不太符合故事本体论法则,一旦颠覆了这个法则,就会特别影响观剧体验。
我和她们一起重新设置了故事背景,将它放在晚唐时期甘露事变之后。没有历史时期,反派人物就无法成立——有正方就有反方,有阻力系统才有动力系统,才会产生冲突。
除了背景,我们也重新塑造了一些人物。比如男主角,原著里是一个病秧子。我觉得病怏怏的男性很难释放出足够的荷尔蒙吸引女主角,就做了调整。再比如剧中的皇帝,我给他设计了一个沙盘。晚唐时期,风雨飘摇,皇帝想要恢复盛唐,但能力不及,剧中,他就一直在修补江山。至于太监秦栾,他是阉人,但心里肯定想成为一个男人,所以我为他设定了经常贴胡子的戏份——胡子是男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时学的“影视剧符号学”,是电影学院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很多时候大家没想着用它。
3. 关于选演员
我选演员,很多时候是看感觉。男主角萧瑾瑜的扮演者王子奇,最初想试景翊这个角色。他来见组,进门,我一看,这就是萧瑾瑜啊。
女主角楚楚也是。我看过张黎导演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演那部戏时,苏晓彤还在上中学,她在片中的劲儿蛮好的。要拍《御赐小仵作》了,我跟制片人提起她,说她原来是北舞附中的,现在不知道在哪儿。他们找了一下,说上电影学院了。她还挺适合这个角色的,就大胆使用呗。
这几个孩子表现都挺好的,他们现在应该更好接戏了吧?
我选演员,希望每个人各有特点。有些戏,女演员都长一个样。但我的戏一定要有反差,女主角是这样的,那就要找另一种形象的女演员来跟她搭戏。这跟生活一样,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形象都不一样。
4. 碰巧知道圈内不光有“代笔”还有“代导” :( 难怪现在的剧比20年前下降那么多。导演用20年前的行业标准拍了个小网剧竟然 “木秀于林” 了,太讽刺了
我喜欢拍戏,拍得很用心。之前有个导演问我:“你还亲自拍啊?”——很多导演都不亲自拍了。我说:“对啊,拍戏多有趣啊,为什么要剥夺我的乐趣呢?”我们是干这个职业的,就要踏踏实实、对得起良心地拍好一部戏。
文宗只比宣宗大一岁,武宗好像比文宗小四到五岁,昌王怎么看着还和皇上一样的年纪甚至更老?
学校依靠雄厚的教学实力、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舞蹈文化积淀,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广泛的艺术实践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20多年来涌现了丛薇、马羚、盖丽丽、李宗翰、王艳、李晓冉、孙莉、章子怡、刘孜、孙菲菲、迟帅、姚晨、陈数、江一燕、迟佳、蒋梦婕、宋茜、苗苗、景甜、韩鹏翼、安悦溪等众多演艺和话剧舞台明星
Plot开始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看似零碎的线头都有了关联。各方博弈的戏非常好看。
听说这部剧播出时,导演才开始收到不少邀约了。
之前没有网剧找他的。 网剧那批平台投资商,之前可能忽视了这些老派(学院出身的)导演。
可能觉得他们拍不出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这部剧如果能让这个领域的人以后挑导演时换换思路,多往不同方向看看也不错。
当然, 你要是拿它和9分之上的剧去比,它确实还比不了。它不是9分剧。
但是在它的B级定位, 小投资(各种没钱没流量)小制作中, 在它原IP属性上, 它做到了剧情相对严谨,故事言之有物。
从剧本上尊重观众。
剧情格外紧凑,没有废话, 我特喜欢它的转场和衔接, 你看时留意一下。
看了这部剧, 再去看其他剧, 哪怕一些好口碑的剧, 都经常感觉废话太多,节奏太慢,部分转场毫无逻辑,前后安排并非最佳等等。
对了, 看了小仵作之后, 我又去看了王倦著名的同为小制作小成本且广受好评的宋大志, 我觉得王倦的剧本都做不到小仵作这种节奏感,紧凑感, 争分夺秒放送信息量, 和这部剧转场的智慧和逻辑性。 当然这里部分是编剧的问题,部分是导演的问题。
小仵作的导演是学院派出身, 把几十年前影视行业的法则沿袭了下来, 现在这样作的人少, 所以他的剧更显得在现在的环境里少见了。
这部剧只拍了36集,几乎惜字如金。 同样的故事,其他导演拍,可能拍46集。
我看不下王倦的剧,这部剧的风格很喜欢。
而且楼导演说他不喜欢拍负面的剧,喜欢正面描写人性的善,所以他的剧给人感觉很暖。
前面几集验尸比较新奇,男女主朦胧的情感线好看。王爷的气质特别,有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