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农村真的很穷吗

s
speedingticket
楼主 (文学峸)

  这要看和什么时代相比,和哪里相比。

        农村70年代和现在相比,当然很穷;和当时的城市相比,农村的物质生活也是远远赶不上的,也是很穷;如果和当时的美国相比,那是更加贫穷。即使是当时的全国各地的农村,也是贫富不均的。

         但是,70年代的农村如果和解放前相比,那时候的农村对农民来说可以说是天堂, 而解放前的农村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和地狱没有太大的区别。

        解放前农民不仅天天吃不饱饭,而且从来都过不上安宁的日子。我们村是平原地区,虽然没有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但是,各种各样的大杆,趟将,中央军也就是国军一天到晚来祸害,他们来了,全村人都要跑反。农民们一天到晚时刻准备着跑大杆,跑趟将,跑中央军,跑老日。一家人所有的东西就是两个包袱,一个包袱是被褥,衣物,另外一个包袱是粮食,包裹起来,都跑到村子西边的荒草野地里躲一天或者两天。除了天天跑反,有时候半夜里还被绑票的绑走,叫起票。如果你有一点文化,你可以看看当时很多人写的回忆录,在解放前,中国之大,有几个地方不是匪患猖獗,盗匪横行?东北,湖南,广西的山区土匪甚至是存在了几百年。虽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大杆和趟将的区别,但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因为每天听到的,每个人讲的都是这些故事和抓壮丁的事情。 而70年代的农村,农民虽然不能天天吃白面馒头,天天吃肉,但是至少能够吃饱饭,而且还有安静稳定的日子。

        解放前我们村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人,几乎都被抓壮丁抓了好几次,运气好的就活着回来了,运气不好的,就死在了不知道地名的外面了。 所以在我们村里100多户人家中,只有两个和我同龄的人有爷爷,而孤儿寡母在我们生产队就有四家。

        解放前,中央军也就是当时的国军来了,不仅抢东西还要抓壮丁,兵匪一家;而解放后,在农村人的印象里,解放军是真正正正爱护老百姓的,农民们对解放军非常崇拜,遇到坏人坏事就会报告给解放军,把解放军当作主心骨;每家每户每个人都对当兵当作一件非常神圣和崇高的事情。解放军大概在70年代拉练到我们那,住在我们学校和大队的空地上,他们一大早不仅给每家每户的院子清扫干净,而且给每家每户的水缸都挑得满满的。 

        解放前我们村一百多户人家,400多口人,只有5-6个有文化的人,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人。70年代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几乎100%都过小学,80%都初中毕业。我们家邻居一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因为家里人多,大概小学还没有毕业,他父亲准备不让他上学了,结果学校的老师就到他家几次给他爸爸做工作,最后他也上到了小学毕业。

        解放前我们村里的道路是坑坑洼洼,沟沟壑壑,高低不平,特别是全村只有一口井,下雨下雪的时候挑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概也是在70年代初,村里人硬是用肩挑背负,把村子的路修的是平平整整的田字形,虽然是土路,但是和以前相比,走起路来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修我们家边上的路的时候,我还有一点点印象。如果不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修路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解放前除了两户富农的房子是青砖盖1-2尺地基,上面用土坯盖成,屋顶是青瓦屋檐,麦秆覆盖大部分地方,其它人家几乎是土掺麦秸垛的墙,黄麦草做屋顶的茅草棚,一年四季不是透风就是漏雨。70年代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能够住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人家都是青砖盖1-2尺地基,上面用土坯盖成,屋顶是青瓦屋檐,麦秆覆盖大部分地方;有的人家还盖起了青砖瓦房。到76年左右公社建了一个新的轮窑,生产红砖红瓦,很多人家里开始盖全砖的红砖红瓦房了。

        解放前,我们村里只有两户富农,其他的农民全是给他们,或者给另外两个村里的地主打长工或者是短工的。当长工每年一个人除了吃住,大概也就是分到100-200斤粗粮, 大概几十斤小麦。几乎每一家都曾经出去要过饭;吃不饱饭,挨饿要饭几乎是每一家每天的日常生活。而70年代,小麦除了以很低的价格,就是平价交公粮外,剩余的分配是需要大队统一,根据每个生产队的小麦产量和人口来分配。秋季除了棉花要按照平价卖给国家一部分之外,其它秋季产品如红薯,玉米,大豆等几乎全部都分配到各个家里。因为红薯的产量非常高,所以在当时的农村,红薯是主要的食物。为了便于保存,大部分红薯都是在分配之后,把它切成薄片晒干,然后捡回来,用高粱杆把它圈起来储存在家里,就是一年的主要粮食了。另外挑一些好的,没有烂的红薯,放到地窖里面,冬天吃,从大概11月份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是红薯窝窝头,红薯干加水煮汤;中午一般是大豆面做的面条或者掺些小麦面。红薯面不知道为什么做不成面条, 但是因为含淀粉量高,可以做成很好的红薯粉条,我们那里很多人做了粉条之后,到南方去换一些大米,蚕豆回来做兰花豆,特别好吃。

        我们村有四个生产队,小麦是根据人口作为口粮来平均分配的,每年麦收完,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每个生产队的小麦分配话题。76年左右,村里最低的一个生产队是每人280斤,最高的是360斤,而我们生产队大概320斤。秋季的粮食是把劳动力的工分算进去的;年底分钱,也是要算工分的。所以在当时虽然不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但是从来再也没有挨饿。

        在解放前,农民由于缺医少药,贫穷落后加上愚昧无知,很多人能够活到40-50岁就已经很幸运了;而70年代的农村,70-80岁的人到处都是。

       有人说农村70年代没有农贸市场,真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在哪里看到的,还是根本不了解农村的胡说八道,胡编乱造。我们那里的农贸市场一直存在,一个是在公社所在地,在村子北边,离我们村3-4里路;一个在我们村西南方向,是个回民居住地;一个在我们村的东南方向,解放前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集市,解放后我们公社的第一个高中就在那里,我们大队的当时所有的老师都是从那里毕业的。前面一个集市是逢阴历单日集;后面两个集市是阴历逢双日集,农村做生意的就会赶两个集。除了集市之外,每年麦收以后,公社还要举办一个贸易会,就是每个大队的宣传队同时在3个戏台上唱戏,就行比赛,而小商小贩们可以在路边摆摊做生意;同时还有很多科学知识宣传画,关于猪肉钩虫病知识,我就是在当时学到的。

        另外农村每家每户都养鸡,养猪,养狗,有的养羊,养鸭子。我们小学,曾经还养了一两年的兔子。养鸡是自己想杀就杀,想卖就卖。养猪卖给外贸公司是因为价格高,没有哪一家有足够的钱买的起。有的家里人多的,过年杀猪,自己家人和亲戚分一些,猪肉拿到市场上去卖,据说和卖给外贸公司的价格差不多,但是,自己家人和亲戚可以吃一些肉,特别是内脏和猪头,也是过了一个肥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卖给国家的说法。

        当时大队有养猪场,生产队有猪圈,每家每户也都有猪圈,猪圈是生产队给建的,养母猪好像还有什么补贴。每年年底生产队杀猪分肉,也按人口分白糖,红糖,和干红枣。

        76年左右我们大队已经有一台75匹马力的大拖拉机,每个生产队都有1-2台手扶拖拉机,电动机,粉碎机;灌溉由过去的土井和沟边的土坑人力灌溉,一会就会干枯,变成了电动或者拖拉机带动的30多米的机井,永远抽不干水的灌溉了;农村吃水,由过去全村一口井,变成了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压井了。

        每个生产队有菜园,由两个老头负责,每一两天分一次菜,根据人口,放在地上,就是3口人的放在一起,4口人的放在一起,先来先挑。一般都是小孩子去拿,管菜园的人看到有小孩子来了,就告诉小孩子说那几堆是你们几口人的。

        我们县大概70年前后建了一个氮肥厂,叫一化;76年前后建成了第二个化肥厂,是磷肥厂叫二化;大概80年左右准备建第三个化肥厂,是复合肥厂,后来好像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就我们那里的情况来看,正是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农民组织起来,并且使农民受到教育,才使当时的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那些从城市来的少爷小姐们,一方面享受着农村人给他们提供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却抱怨他们上山下乡是受到了迫害。他们对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生的自我优越感和对农村和农民的鄙视感,他们本来就是想在农村过渡一两年或者三两年,然后通过招生和或者招工回到城市,他们不可能会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他们对农村的理解永远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印象和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在农村住过几年,就了解了农村,就觉得当时的政策是错误的,从他们写出来的关于农村和农民的文章来看,他们是不懂历史,不了解农村,是无知的,傲慢的。

       还有些自以为是,无知无耻的城市公子哥,公子姐们,甚至说农民出工不出力,这绝对是对农民的极大地侮辱。如果农村人出工不出力,城市人吃的肉蛋奶,粮食,穿的衣服从哪里来的?当时的粮食,棉花产量连年上升,不是农村人一个汗滴摔八瓣辛辛苦苦换来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所以,你可以说70年底农村很贫穷,没错。但是,你要看怎么比。这就比如说一个人和蜗牛乌龟赛跑,他肯定会赢;但是如果和汽车比,他肯定远远比不上汽车;如果汽车和飞机比,那汽车的速度绝对没有飞机飞的快;而飞机和火箭比,火箭会远远超过飞机的速度;而火箭和光速比,那相差的就是好几个数量级。

        当时的农村这么多优点,难道就没有问题缺点吗?有问题缺点是绝对的。然而,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如同今天的美国一样,仍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完善和改进,而正是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存在,才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70年代的中国农村,虽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发展,但这绝对不是否定那个伟大时代的借口。

 

小宁波♂
农贸市场怎么会没有....
X
XYZ94538
台湾韩国粮食60%靠进口,靠美国的施舍,香港粮肉蛋菜油100%靠大陆。
X
XYZ94538
前30年,农村40岁以上的人基本不会分配重活,50多岁基本不干活了。现在60岁、70岁、甚至80岁还在地里干活的老人比比皆是。
h
hz82000
没有医保,这个问题美国现在也没解决
衡山老道
农村的主要问题,是极左政策造成的。一是自留地太少,二是国家征收的粮食太多,三是当地农民耕种没有自主权,

不能自主种一些水果等改善生活的农产品。我们小学旁有一个桃园,73年就把它毁掉了。后来几年越来越左,自留地也越小,生活也越来越差,特别是孩子多的农民。

衡山老道
农业学大寨,对我们那里造成极大的破坏。我以前讲过,大队集中人力挖山造田,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只是为了展现认定胜天的力量。
衡山老道
和解放前比,也要看地方。我们那里解放前人少,一般家里都有一点地,只种一季,中农以上肯定比解放后要过得好,贫农要看情况。
研究研究
造谣造的没边了!你是哪里的?说说看!
太宇
知青下乡是被骗下去的,作者讲讲,知青能从农村学到什么?至于生活必需品之类的,也都是知青通过艰苦劳动换来的,没有人白给他们吃喝。

知青下乡本来就是一场反人类,反科学,反进步的反动运动。发动者自己都承认几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当美国人为登月而欢呼,美国知识青年都去学习天体物理,轨道学的时候,中国知识青年都在啃地球,和农民抢饭吃。谁稀罕用汗水换来的那些维持生存的微薄物品呀?

信笔由墨
农民在部队忆苦思甜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现在有热水瓶,收音机,慈禧老佛爷有吗?

s
speedingticket
另外当时大队有一个兽医,夏天晚上,到三个村轮流免费给大家的鸡打防疫针
清迈
扯臊,解放是个什么概念,谁解放了谁?
清迈
扯蛋,谁解放了谁?谁被解放了?
s
speedingticket
知青我不好评论。但是有很多好的知青,为很多落后愚昧无知的农村带去了先进的知识和生活习惯
s
speedingticket
我们大队一直有一个长期的驻村干部,大队小学的正副校长一直都是外面来的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X
XYZ94538
这与越战有关,美国大兵轮流到台湾休整纵欲,台湾赚了不少外汇。甚至两台湾女人与一美国大兵光着屁股洗澡的照片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飯盛男
生産関係解放了生産力(?)
爪哇孤客
你那是啥地方,这么好?我在江西,没这些优待
爪哇孤客
那时候农村是赤脚医生,我们一个大队两个赤脚医生,记得72年我侄女感冒导致病情严重(可能是肺炎),打一针青霉素就好了,不记得多少钱
爪哇孤客
但肯定是要交钱的,只是不要交医生的工钱而是交药钱,医生也是挣公分
爪哇孤客
我在江西赣中丘陵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但小时候山路边上很多坟,问大人都不说为什么坟比人口多),解放前比文革时生活好
爪哇孤客
这个确实是的,我小学一年级老师只上过二年级,知青来了老师几乎全换成他们,水平一下子上去了
爪哇孤客
我们乡下是觉得解放了地痞流氓,老人们都说地址也是勤俭持家长年累月积累的祖产,大地主分天地都没了,但当地人念情,没伤害地主人身。
爪哇孤客
我们乡下是觉得解放了地痞流氓,老人们都说地主也是勤俭持家成年累月积累的祖产,打地主分田地是都没收了。但当地人很重情,没人伤害有地
s
speedingticket
我有一次胳膊上长了个疙瘩,中午到学校后,没事干就和一个同学去公社所在地玩,正好路过公社医院
s
speedingticket
我就挂号,去看医生。医生给我涂了些药,包扎了一下。因为是去上学,口袋里应该不会带钱,所以我说好像不要钱
晶体管发射极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是很穷很苦,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得到......
衡山老道
你凭啥说我造谣?你当年在那里生活?
衡山老道
看地方吧。我们那里很多高中毕业的,当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都是师范毕业的。没有一个知青当老师。
B
BeagleDog
你说的是河北还是山东?不过一定是靠近城市交通方便的地方。我们辽宁比你那儿差多了。

你说的是河北还是山东?不过一定是靠近城市交通方便的地方。我们辽宁比你那儿差多了。一到忆苦思甜,贫下中农就一把鼻涕 一包眼泪的,控诉“二两粮”时,如何吃不饱饭。二两粮是指人民公社初期吃食堂的时候。

爪哇孤客
我初中得了脑膜炎(在公社读初中),在公社医疗所打吊针住院2天,我父亲交了2元钱
十具
我尊重博主的视角。你父辈的经历是否代表全中国呢,至少是可以问一问的。任何异见者就阶级分析,少爷小姐vs劳动人民

这种民粹被历史反复证明是双输。民国腐败,兵荒马乱是事实,什么让你推出,其后必然就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谁不认可,就是对中国历史认识肤浅?我反觉得“走马灯论”更令人信服。建议你研究一下蒋介石(一个废物),他其实是国民党的激进左派,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要土改,反帝的。他反共和老毛反蒋都是一个动机:政权。

你说70年代的农村比大饥荒时好,问题是还可能更糟而不大乱吗?毛引进化肥厂是为他的胡闹擦屁股,于是我们都应该谢他老人家不杀之恩?

清迈
辽宁是东三省里最差的,可是相比60-61年的山东还是好些,那时的惠民地区饿死人情况很严重
吃素的狼
呵呵,既然您说的是您那块地方,没去过,就当是真滴。那么,俺也说说下乡的事儿。领导召开忆苦思甜大会,请来了贫下中农作报告。

那人开口就说,现在的日子没法儿过。当年光复的时候,(年轻人不知道啥子叫光复,去狗狗一哈)俺们进山挖药材,淘金,一个月能挣1块大洋。

领导一听不对劲,叫他只说,小鼻子(日本鬼子)对劳工有多狠。

贫下中农说,劳工都是抗联的人,是老毛子派来打鬼子滴,鬼子抓住他们,才对他们狠。

鬼子对老乡们还是很好滴,帮我们收庄稼,盖房子,扫院子,挑水,惊得我们知青下巴掉一地。

领导说,叫你忆苦,你就把最苦的日子说一说。他说,60年的时候,饿得没法子,只能和牲口抢豆饼子吃,真不是个玩意儿。

“散会”,领导大叫,“都去吃忆苦饭”。

还好,俺们炊事班大师傅是北京人,50年代骂了领导被判刑发配到北大荒。师傅心眼儿好,把领导叫放进忆苦饭的豆饼子,悄悄换成大豆,大家吃得积极,领导才稍微气顺了点儿。

 

研究研究
你说的老家在哪里?
f
flagsix
解放前是指1920-1949?再以前呢?

我觉得70年代的农村和700年前的农村的生活水平没有本质的区别。1920-1949年代正是清朝结束,新的稳定的政府还没有建立的特殊时期,和以往中国改朝换代的战乱年代一样,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的时期来比较。

笔名老忘06
我家在江苏泰州农村,上世纪70年代是穷,但吃饱饭没有问题。的确是

“70年代的农村如果和解放前相比,那时候的农村对农民来说可以说是天堂, 而解放前的农村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和地狱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父母也是这么认为的,至少生活、生命有保证。

l
luck86
很实在的文章。
N
Nadine
确实如此,中国的穷一方面是早期的政策路线问题,一方面是历史遗留问题,几十年的战争,满目疮痍。

还好现在赶上来了,急追猛进,让人高兴。再看看现在的印度和菲律宾等国的现况,令人唏嘘。

G
GoBucks!
胡扯八道。真是你说的这样,还搞什么包产到户?作者是党棍之流吧,整天鱼肉人民。
y
ytren
农村干部的确不穷
大号
睁着眼睛说瞎话。 中共的大外宣?
P
Paenia1
49年前绝大多数都是贫农。49年前中农也过得比解放前差远了。解放前不但税高,还有土匪、抓壮丁等,
P
Paenia1
文革时已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解放前连农民的吃饭问题都没解决!
小大牛
睁着眼睛说瞎话! 以前是“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s
southgate
瞎编吧。我老家在江南农村,毛时代村里没一户建过新房子,周边农村基本也是如此,新房很少很少,都是有年头的老房子。

小时候还去杭州周边农村走亲戚,他们村还有好多茅草房。八十年代改开后,农村才大规模建房。想想就好了,像上海大城市住房都如此紧张的年代,哪轮得到农村建新房。要是确实有,请指出具体村庄,哪省哪县哪个村。

关键字
作者说的跟我们老家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的。 我们那里的情况可能更好一些。 不能随便就说别人瞎说, 每个地方不同
d
dong140
我們老家在河北南部,和作者說的差不多。但是安徽小崗村,村風差,大家出工不出力,所以很窮
大荣确
1975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才达到1936年的水平,您说70年代农村能怎么样?

我们是过来人,虽然不是农村的,但是农村有亲戚,亲眼见过他们的生活。7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也反映了那时农民的真实生活。中国八十年代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大荣确
楼主应该提供文章中描述的农村的地址,以便考证。中国农村地区差异很大,即便现在也是如此。
不吃胡萝卜
知青下乡国家有安家费。我们每个月有九块钱生活费。还有盖房子的钱。住了队部的房子,队里用我们的钱去买了电机打面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