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们看了明代历史剧,大家一起讨论靖难之役的结局,
那就是建文帝的真实可能结局。
在国内读过历史的小开尔文分析得头头是道,
“非常简单,朱棣在攻破南京城以后,将建文帝以及随从
全部杀光,并且焚烧。时间太匆忙,不能等尸体烧完,燕兵就押着
朝廷的大臣及家属们来集中等朱棣发落了。
朱棣命令手下的人,拔了建文帝的皇冠和未烧完的皇袍,
喊了一声,“把先脸烧烂”。
当朱棣的几个儿子来到跟前时,问他,“玉玺看见了吗?”
朱棣摇头,“没有,允文跑了。”
朱高煦跺脚狂叫,“怎么能让他跑?他出去振臂高呼,天下勤王者云集,
我们家最终难逃灭族。”
朱棣心里暗自赞赏儿子的果敢。
嘴上却说,“我们只是靖难,不是造反。这还是朱家的天下。”
小开尔文说,朱棣在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在场情况下杀了皇上,但又
害怕难安天下人心,所以连儿子都要隐瞒真相,伪造建文帝出逃的假象。
私藏了玉玺,过了很多年,制造很多故事,寻找建文帝,搞个假和尚把
玉玺送还的假象。
其实朱棣也是被逼的造反,一旦造反,就只能干到底,灭了皇上。
但明目张胆杀了正统的帝位传承人,难稳天下人心。
几十年,他都心不安。
只有国师姚广孝明白,经常开导他,“什么大位,什么正统的,
都是读书人拿来扯蛋的礼数,普通老百姓只要国泰民安,
你做到了保境安民,你就是天选之子。”
在民间流传一些话,“脸都没了,活着还不是等于死了?”
就是暗讽朱棣把皇上的脸烧烂的传说。
哈哈哈,搞个海外寻亲。
于是,自己亲自到阴间去找建文帝去了。
其实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有的,竞争上岗。
有时也是没办法,要么自己死,要么死别人。
最多也就是翻脸不认亲,各走各的路。
不过,传为千古笑话。
后赵的皇帝石弘多次哭着要禅让给中山王,石虎说禅让各什么劲,皇帝做的不合格应该叫废黜!
中国历史上“真心”禅让的例子很多,所谓形势不饶人。当然,你也可以抬杠说这不是“真心”的,有权力心甘情愿地交出权力才叫“真心” -- 比如我和我老婆,就是“真心”相爱~~~
公元420年7月5日,傅亮让皇帝召刘裕入宫,并拿着自己草拟好禅位诏书给司马德文。
帝欣然躁笔,谓左右曰: “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书赤纸为诏。 两天后,司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百官向晋帝告别,东晋灭亡。刘裕称帝,史称刘宋。
两年后,刘裕去世,傅亮为四大顾命大臣之一。
又过了两年,傅亮联合另外两位顾命大臣,废刘裕的长子 -- 当时的皇帝 -- 为营阳王,随即与次子一并杀死。空皇帝位置70余天,亲自去江陵(武汉)迎接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回建康即位。
又过了两年,刘义隆下诏诛杀傅亮及另外两位顾命大臣,罪名是弑君。傅亮临死前说:欲加之罪,患无词乎!
又过了十年,刘义隆还是觉得老爹留下的最后一名顾命大臣不好控制,派人将其杀死在任上。檀道济临死前愤怒地将帽子仍在地上道:“自坏汝万里长城!” (成语“自毁长城”的由来)。我们现在学的三十六也是他总结的,叫做檀公三十六计。
又过了十五年,拓跋焘的铁骑一路南下,饮马长江。刘义隆爬上城墙望着江北的敌人,小声嘀咕:“若檀道济在,岂得胡虏至此”
三年后,刘义隆被儿子杀死。
和同学们看了明代历史剧,大家一起讨论靖难之役的结局,
那就是建文帝的真实可能结局。
在国内读过历史的小开尔文分析得头头是道,
“非常简单,朱棣在攻破南京城以后,将建文帝以及随从
全部杀光,并且焚烧。时间太匆忙,不能等尸体烧完,燕兵就押着
朝廷的大臣及家属们来集中等朱棣发落了。
朱棣命令手下的人,拔了建文帝的皇冠和未烧完的皇袍,
喊了一声,“把先脸烧烂”。
当朱棣的几个儿子来到跟前时,问他,“玉玺看见了吗?”
朱棣摇头,“没有,允文跑了。”
朱高煦跺脚狂叫,“怎么能让他跑?他出去振臂高呼,天下勤王者云集,
我们家最终难逃灭族。”
朱棣心里暗自赞赏儿子的果敢。
嘴上却说,“我们只是靖难,不是造反。这还是朱家的天下。”
小开尔文说,朱棣在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在场情况下杀了皇上,但又
害怕难安天下人心,所以连儿子都要隐瞒真相,伪造建文帝出逃的假象。
私藏了玉玺,过了很多年,制造很多故事,寻找建文帝,搞个假和尚把
玉玺送还的假象。
其实朱棣也是被逼的造反,一旦造反,就只能干到底,灭了皇上。
但明目张胆杀了正统的帝位传承人,难稳天下人心。
几十年,他都心不安。
只有国师姚广孝明白,经常开导他,“什么大位,什么正统的,
都是读书人拿来扯蛋的礼数,普通老百姓只要国泰民安,
你做到了保境安民,你就是天选之子。”
在民间流传一些话,“脸都没了,活着还不是等于死了?”
就是暗讽朱棣把皇上的脸烧烂的传说。
哈哈哈,搞个海外寻亲。
于是,自己亲自到阴间去找建文帝去了。
其实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有的,竞争上岗。
有时也是没办法,要么自己死,要么死别人。
最多也就是翻脸不认亲,各走各的路。
不过,传为千古笑话。
后赵的皇帝石弘多次哭着要禅让给中山王,石虎说禅让各什么劲,皇帝做的不合格应该叫废黜!
中国历史上“真心”禅让的例子很多,所谓形势不饶人。当然,你也可以抬杠说这不是“真心”的,有权力心甘情愿地交出权力才叫“真心” -- 比如我和我老婆,就是“真心”相爱~~~
公元420年7月5日,傅亮让皇帝召刘裕入宫,并拿着自己草拟好禅位诏书给司马德文。
帝欣然躁笔,谓左右曰:
“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遂书赤纸为诏。
两天后,司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百官向晋帝告别,东晋灭亡。刘裕称帝,史称刘宋。
两年后,刘裕去世,傅亮为四大顾命大臣之一。
又过了两年,傅亮联合另外两位顾命大臣,废刘裕的长子 -- 当时的皇帝 -- 为营阳王,随即与次子一并杀死。空皇帝位置70余天,亲自去江陵(武汉)迎接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回建康即位。
又过了两年,刘义隆下诏诛杀傅亮及另外两位顾命大臣,罪名是弑君。傅亮临死前说:欲加之罪,患无词乎!
又过了十年,刘义隆还是觉得老爹留下的最后一名顾命大臣不好控制,派人将其杀死在任上。檀道济临死前愤怒地将帽子仍在地上道:“自坏汝万里长城!” (成语“自毁长城”的由来)。我们现在学的三十六也是他总结的,叫做檀公三十六计。
又过了十五年,拓跋焘的铁骑一路南下,饮马长江。刘义隆爬上城墙望着江北的敌人,小声嘀咕:“若檀道济在,岂得胡虏至此”
三年后,刘义隆被儿子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