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华文明传承这种大题目,大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上下五千年辉煌雄伟立世界文明之端而不倒而不断等等等等,而其他古文明如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等,都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倒的倒断的断塌的塌等等等等,而我们还活着并且坚强地活着足以证明吾文明优于他文明的不言而喻。 其实,稍微把这些大题目细分一下马上就会发现,这些说法往往经不起推敲。 比如,吾文明真的优于他文明吗。1840年以前中国的文人们也许可以这么盲目自信,但是1840以后被打得满地找牙的遗老遗少们绝对没人再敢这么自吹自擂。 去年厉害国有人老调重弹,觉得现在可以扬眉吐气了。暂且认为厉害国的确厉害,但你仔细看看,架桥,修路,高铁,量子卫星,嫦娥登月,使厉害国厉害的这几项火烧火燎的成就,有哪几项是咱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 即使很少有异议的中华饮食很多东西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牛逼。比如面食,小麦大麦是五千年前从西亚传过来的,直到很晚的中世纪之前都没有成为我们的主食,在很长时间内中华大部分地区还是以水稻和粟黍(黄米,小米)为主的。后来的辣椒西红柿土豆就更不用我说了。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们享受香喷喷的担担面,油泼面,饺子,包子等等。 孔老二为了叙事方便,编造了一个今不如昔的先朝盛世,其鼓吹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级观念才是各代君王把他推上圣坛的真正动机。孔老二叙事方便了,但中国人心里落下了毛病,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认为,我们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完美的全面的模范的社会,而我们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应该围绕在克己复礼上,尽一切所能努力地回到那个完美的初始元真态。
这个心理情节无时无刻地不出现在我们几乎所有的论述里,包括那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题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缠绕着我们的情绪,塑造着我们的心理。
所以,在讨论中华文明的传承这种大题目的时候,不要大而化之,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在浩瀚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堆积中,我们到底传什么,扔什么?
当然我们有很多值得传承下来的东西,比如活到老学到老,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其实,看看欧美,伊斯兰,印度以及罗马希腊埃及等文明,无不是拿来吸取开放接纳发扬光大的结果,绝不是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斤斤计较的后续。
凡是好的,拿来用好了,美国人在这方面心态最好,从不计较这个原来是你还是我的。
中华文明,应该慢慢扭转向后看齐的习惯。这个习惯不好,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应对未来的能力。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端着那点历史悲悲戚戚,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咱们讨论问题,切忌扩大范围,change scope。更不可change topic。
第一,我本没有推崇儒家的意思。仲尼兄的许多观点我也不认可。我是按时间顺序写一些多中华文学哲学有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孔仲尼只是其中一个。我是在总结《论语》和写读后感。
第二,接下来我还会写其他诸子的思想。
第三,儒家的思想也是变化的,特别是宋。
第四,诸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乱世纷争。诸子之策,要么是争霸,要么是休养生息。我们后人评古人,不能脱离这个时空背景。礼治,本来就在,从夏商周就有了。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到祭祀,宴请等到,都有礼治等级的痕迹。
第五,诸子作为有思想的读书人,并没有改变社会的能力或者权力,他们是改良派,不少造反派。是康有为,不是孙大炮。他们如果反礼治的话,就会一事无成。他们只能在维护礼治的基础上,获得王权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做出一些改良。
第六,如果他们的治国理念实现了,改良的结果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好过了, 相对宽松了,这种改良就是有正面意义的。
第七,儒家思想不是完完全全约束臣的,也有约束君的。你不能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否则,当反贼就是替天行道。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就算是枪兄和小二哥最为诟病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也是双向的。你做了初一,我就可以做十五。
最后,我并有比较中西文化。兄把题目扩大了,题目也变了。
事坛,健坛,那才叫杠精多呢!爪四在事坛一冒泡,基本都是被打得抱头鼠窜。
刚还在下边吹,早于我们的几大文明都断片了,中华文明还延续,呵呵
好好看球,比钻牛角尖强
这似乎不是衡量伟人或者伟大哲学艺术的标准
决赛貌似还是跟上一届一样:克罗地亚vs法国
一提到中华文明传承这种大题目,大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上下五千年辉煌雄伟立世界文明之端而不倒而不断等等等等,而其他古文明如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等,都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倒的倒断的断塌的塌等等等等,而我们还活着并且坚强地活着足以证明吾文明优于他文明的不言而喻。
其实,稍微把这些大题目细分一下马上就会发现,这些说法往往经不起推敲。
比如,吾文明真的优于他文明吗。1840年以前中国的文人们也许可以这么盲目自信,但是1840以后被打得满地找牙的遗老遗少们绝对没人再敢这么自吹自擂。
去年厉害国有人老调重弹,觉得现在可以扬眉吐气了。暂且认为厉害国的确厉害,但你仔细看看,架桥,修路,高铁,量子卫星,嫦娥登月,使厉害国厉害的这几项火烧火燎的成就,有哪几项是咱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
即使很少有异议的中华饮食很多东西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牛逼。比如面食,小麦大麦是五千年前从西亚传过来的,直到很晚的中世纪之前都没有成为我们的主食,在很长时间内中华大部分地区还是以水稻和粟黍(黄米,小米)为主的。后来的辣椒西红柿土豆就更不用我说了。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们享受香喷喷的担担面,油泼面,饺子,包子等等。
孔老二为了叙事方便,编造了一个今不如昔的先朝盛世,其鼓吹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级观念才是各代君王把他推上圣坛的真正动机。孔老二叙事方便了,但中国人心里落下了毛病,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认为,我们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完美的全面的模范的社会,而我们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应该围绕在克己复礼上,尽一切所能努力地回到那个完美的初始元真态。
这个心理情节无时无刻地不出现在我们几乎所有的论述里,包括那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题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缠绕着我们的情绪,塑造着我们的心理。
所以,在讨论中华文明的传承这种大题目的时候,不要大而化之,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在浩瀚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堆积中,我们到底传什么,扔什么?
当然我们有很多值得传承下来的东西,比如活到老学到老,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其实,看看欧美,伊斯兰,印度以及罗马希腊埃及等文明,无不是拿来吸取开放接纳发扬光大的结果,绝不是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斤斤计较的后续。
凡是好的,拿来用好了,美国人在这方面心态最好,从不计较这个原来是你还是我的。
中华文明,应该慢慢扭转向后看齐的习惯。这个习惯不好,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应对未来的能力。历史长河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端着那点历史悲悲戚戚,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现在看来像是请君入瓮 周末就要开幕了,验证老枪规律的时候到了。我压巴西夺冠! 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不是人人都适合露脸搞直播的 五四运动,顾维钧,很有意思,巴黎和谈的英雄,民国的全权大使,共和国的战犯,国际法院的院长,,,
咱们讨论问题,切忌扩大范围,change scope。更不可change topic。
第一,我本没有推崇儒家的意思。仲尼兄的许多观点我也不认可。我是按时间顺序写一些多中华文学哲学有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孔仲尼只是其中一个。我是在总结《论语》和写读后感。
第二,接下来我还会写其他诸子的思想。
第三,儒家的思想也是变化的,特别是宋。
第四,诸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乱世纷争。诸子之策,要么是争霸,要么是休养生息。我们后人评古人,不能脱离这个时空背景。礼治,本来就在,从夏商周就有了。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到祭祀,宴请等到,都有礼治等级的痕迹。
第五,诸子作为有思想的读书人,并没有改变社会的能力或者权力,他们是改良派,不少造反派。是康有为,不是孙大炮。他们如果反礼治的话,就会一事无成。他们只能在维护礼治的基础上,获得王权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做出一些改良。
第六,如果他们的治国理念实现了,改良的结果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好过了, 相对宽松了,这种改良就是有正面意义的。
第七,儒家思想不是完完全全约束臣的,也有约束君的。你不能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否则,当反贼就是替天行道。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就算是枪兄和小二哥最为诟病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也是双向的。你做了初一,我就可以做十五。
最后,我并有比较中西文化。兄把题目扩大了,题目也变了。
事坛,健坛,那才叫杠精多呢!爪四在事坛一冒泡,基本都是被打得抱头鼠窜。
刚还在下边吹,早于我们的几大文明都断片了,中华文明还延续,呵呵
好好看球,比钻牛角尖强
这似乎不是衡量伟人或者伟大哲学艺术的标准
决赛貌似还是跟上一届一样:克罗地亚vs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