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层面上谈朝鲜战争的决策和后果以及它的影响和意义, 无所谓对错, 无所谓输赢,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说自己的决策对, 中国说中国赢了, 美国说美国赢了, 火力对比明摆着, 停战界限也一清二楚,双方咋说都行, 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至于死伤数目多少,就更不重要了, 反正都说战略目的达到了。
这个节目是美国之音做的。在济州岛上关押的2万多战俘, 有1万4去了台湾, 有6千多回了大陆。战俘营内争斗不提了, 以前看过很详细的描写。
看这个节目我第一次了解到大陆方面为了促成战俘回归大陆, 在中立区做了不少宣传劝回的工作, 但是遭受了很大的挫折,最后老蒋赢了这一局, 让大陆方面着实丢了了不少面子。志愿军战俘归国后的境遇就不提了, 以前我很难理解为啥对这批战俘这么狠,看完这个节目, 我感觉大陆的志愿军战俘政策是不是跟这次受挫折有很大的直接关系?解放战争时期开小差的解放军也不少,没听说有系统的处罚,也可能当时的统计没跟上, 后来找不到人算账。但是这一次说是肖华拿出处分最严的方案上报, 老毛亲自批准, 因为啥?
不管咋说,去台湾的那一批虽然比回大陆的好很多, 但是老蒋对叛军的防范, 那可是深深印在中国文化的骨子里了。
2.1万余战俘,2/3 去台湾,1/3 回大陆,各有各的理由,都不错,无可指责。
是否 去台湾的都享福顺利,回大陆的都倒霉受审,事实俱在。可专题专人探访,大多人走了,活着的都90开外了,
是否肖华上报,可以查实再说。肖华1964年9月才升任总政主任。处理战俘是1953-1958年间,辽宁昌图 那一大批,是1954年的。
-------
https://www.voachinese.com/a/history-mystery-china-korean-war-part5-20161010/3544614.html
解说:在此之前,上级已经做出了相对宽松的审理结论,允许大部分归国战俘恢复党团籍和军籍。战俘们后来得知,政策突变,与中南海直接相关。
张泽石(原志愿军180师宣传干事,回大陆战俘):“我们有三个教导团,当时回来有6千多人吗,在昌图。那么那个时候,3个教导团处理的定性都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个团都把自己处理的情况给总政送了一份。那个时候总政的主任叫萧华,萧华看了以后,就决定把最严的那一份送给周总理。周总理看了以后呢,就呈送主席圈阅。他没有表态。 这个毛泽东看完了以后,就肯定了最严厉的那个处分。因此我们所受的处分那么严重,最后是由于有毛泽东本人的批准。”
解说:1954年5月,上级宣布了审查结果,6000多回国战俘绝大多数被开除了军籍、党籍和团籍,就连最高级别的归来人员、志愿军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也不能幸免。这位红军时代就参加了共产党的老政工干部被开除了党籍、军籍,安置到了辽宁的一个农场。
------------
志愿军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起初第180师接到的命令是固守待援,但很快又接到率部突围的命令,至于如何撤退,由谁掩护一概不清楚,如此一来导致第180师被敌人阻隔,敌人逐渐对志愿军第180师形成了包围圈。
第180师师长担心敌人侦查自己位置,竟然下令砸掉电台烧毁密码本,导致第180师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眼看敌人的包围越来越近,山上的树木和草都被烧光了,部队也已经断粮三四天了。
突围战斗打响之后,吴成德在撤退路上发现了300多个伤员没有撤走,吴成德停了下来察看情况,最终吴成德选择带着300多名伤员一起突围,自然就慢了,如果他及时撤退是可以突围出去的。
可是他带着伤员行动缓慢,被敌人追上之后损失惨重,他被敌人围困在敌控区的一片山林之中,身边仅剩下40多人,他带着大家坚持在敌后进行了长达1年零4个月的敌后游击战。
最终因叛徒出卖而被俘虏,敌人得知他是所有俘虏中级别最高的之后,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吴成德始终坚守希望返回祖国的信念,敌人对他进行了折磨,一直到1953年9月,互相换俘吴成德才得以回到祖国。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61008961-8F1E9451C0C32EFCB7AADF4E32D309EE/0?fmt=jpg
1954年,吴成德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被安排到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工作,在那里他生活了22年(1975),之后才回到山西老家,
1982年,吴成德被平反,恢复了党籍、军籍和荣誉,于1996年3月6日病逝,享年84岁。
https://kuaibao.qq.com/s/20200501A0090F00?refer=spider
1955年审查结束后吴成德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理即被开除了军籍,开除了党籍,而且连处分决定也没让他看。
吴成德后多次申诉,要求东北军区首长接见,更要求到北京面见毛主席,但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如同白日做梦,都未能实现,只被安置在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任副场长。
吴成德被分配到东北盘锦农恳局大洼农场当副场长这一干就是22年。1975年,吴成德到了离休年龄,他携妻带女,回到了山西老家的运城市安家。
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74号文件,重新复查处理志愿军被俘人员的问题。
1982年3月,沈阳军区党委对吴成德作出复查结论,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恢复吴成德党籍、恢复老红军待遇。
1996年3月6日,吴成德逝世,终年84岁。
他病故后,家人意外发现他曾赞助希望工程捐款的收据共达4万元之多。
-------------------
180师被包围受挫,毛泽东召韦杰夜进中南海汇报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对敌人发动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为详细了解这次战役的详细情况,以及志愿军60军180师被敌包围受挫的经过,在北京中南海召见了志愿军三兵团负责指挥的副司令员王近山之后,紧接着又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秘密召见志愿军60军军长韦杰。这是1951年6月下旬的事…… 志愿军180师受挫,作为军长的韦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时突接要他回国汇报的电报…… 志愿军180师是60军的1个师。180师在五次战役结束后撤阶段,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它被敌人重重包围受挫,作为60军军长的韦杰,内心总是十分痛苦的,何况不了解实情的友军及国内部队传言不少,大多把“账”算在60军身上,算在该军军长韦杰身上,这更给韦杰很大的思想压力!此时,在朝鲜战场的韦杰,突然接到志司转军委总参办公室来电,指名要他回国报告180师的事。 韦杰看到电报,心情无比沉重。韦杰带着一大堆检讨材料快马加鞭赶到北京。 韦杰离开前线乘火车直奔北京。到北京后第二天,毛主席办公室秘书电话通知韦杰当晚11点半到中南海,毛主席找他谈话。晚上11点刚过,韦杰乘坐总参办公室安排的汽车开进了中南海。韦杰整整军衣、戴端军帽后进屋,见到正在看文件的毛主席,立即举手报告: “主席,韦杰奉命来到。” 毛泽东看到韦杰,忙放下他正在阅读的志司写的朝鲜五次战役有关60军180师受挫情况的报告,面带笑容说:“啊,韦杰,你坐!当年见到你,是在延安抗大哟!”毛泽东虽讲的是湖南话,但韦杰在抗大时,就全能听得清楚。说完,毛泽东指着书房内的一把木质沙发,示意韦杰坐下。毛泽东身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装,脚穿布鞋,脸色红润,神采奕奕。 “在延安,我到你们抗大军事教员队开会,至今,整整14年了?”“是整整14年了!主席记性真好!”韦杰激动地说。 可此刻的这位37岁的将领,在毛泽东面前,就像前段时间王近山到中南海那样,是背着“挨批”的沉重包袱来的啊!他似乎也有向毛主席负荆请罪之感!此时,毛泽东又讲了:“你从朝鲜回来前,我先后同你们志司的邓华副司令员、解沛然参谋长,还有你们的韩先楚副司令员都谈过话,了解一些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之后,军委又电报彭德怀,通知你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回国,也是想了解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五次战役会歼敌八万二而自损八万五呢?为什么会在后撤中突如其来地遭到敌人13个机械化师的全面反扑呢?今天通知你回国,也是想了解五次战役,特别是想了解五次战役中,你们三兵团,尤其是你们60军的作战情况,以及60军180师被围受挫的原因……” 毛泽东又说:“在与你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谈话之后,我仍感到,180师的问题,只是从他口中得到的一方面的情况。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找你们志愿军三兵团的三名军长分期回国,了解一下三兵团各军,在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这中间,当然更主要是要了解你们60军,特别是180师被围的原因与经过。这事弄清楚了不仅今后对志司,也对军委总结五次战役的作战经验及教训,都有好处,以便认真研究敌人,总结自己,为下一次战役作好准备。你是60军军长,是当事人,有些事,有些情况,你比王近山,比三兵团的其他军军长更清楚些,所以决定你先回国。” 韦杰先检讨说:“主席,五次战役后撤阶段,60军180师被围受挫,作为军长的我,有责任。”“先不说什么责任。我刚才说了,是调查研究。我看还是先说情况好了。” 韦杰听后,即开始讲了。他没有用准备好的书面材料,而是完全凭他的准确记忆,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一边听,一边仔细看地图。 “……60军第一阶段作战旗开得胜,全军上下,无比兴奋。问题出在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我们60军最初定为兵团的预备队待命。没料第二阶段作战一开始,志司却来令,命令三兵团的12军调归九兵团指挥,配合人民军在东线的作战;令15军和60军负责割裂美军和李承晚伪军的联系,以钳制美军第10军的主力,使其不能东援,以保证九兵团的侧冀安全。根据命令,我们军在揪谷里至大龙山地段,积极钳制美军10军主力,并消灭敌人一部。5月16日,志司发现敌情有变,随即重新调整部署。此时,我军179师与181师正奉命作为三兵团的机动部队,东进至勿老里、品安里、清平里、富昌里地域待机。此时,三兵团来令,令60军的179师调出给15军,181师调出给12军。我们执行命令后,三兵团又来令,要我们剩下的180师也调出,归兵团直接指挥、使用。当时180师奉命完成钳制美军第6师、第7师任务后,正进至加平、春川接合部。这样,60军的3个师,短短几天,几乎在同一个时期调出,全部脱离了60军的建制。除了军部指挥所及警卫部队,仅有一支300人的工兵营!也就是说,我手边没有一支作战部队了!我一时成了无军可指挥的空头军长!心中很憋气:“不知上级此时是怎么安排、指挥的?对此,军政委袁子钦,也有意见!” 毛泽东听到此,似乎有些惊异。他立即把手指夹的烟卷放在烟缸里,注意地看了看韦杰,随即提问: “关于五次战役的打法,你看有些什么问题?” “我感到五次战役战线拉长了,而且又想速决,但又没有达到目的。插得深,势必战线长;战线长,人力补充、粮弹供应,都带来问题。敌人用白天作战,我们只能晚上;敌人是汽车、机械化,我们只能靠双腿、靠人力;特别是第二阶段结束,没有估计到敌人会全面反扑,上下都麻痹、轻敌。因此,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撤,敌人便乘机进行反扑。在这种情况下,兵团才电告60军的3个师归建,由我指挥打敌反扑。可调出去归12军指挥的181师,此时离60军指挥部尚有120多公里,即使归建,也要几个晚上!另外调归15军指挥的60军179师,此时又尚在汉江南岸;而由兵团王近山副司令员直接指挥的60军180师,此时也还在加平方向。按当时的实际情况,60军的3个师,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归建,从而无法按预定的作战计划去完成布防任务。尽管如此,我还是立即向各师发出电报,要他们迅速归建。最早归建的是179师,即解放战争攻克临汾的临汾旅。他们从春川方向下来后,我立即命令这个师于马铁里以北的丘陵地带控制春川到华川、春川到东海岸之元山港这条公路。马铁里距华川只有30多公里。哪知179师刚刚部署好,敌人就立即上来了。敌人的坦克部队,也沿着这条公路,很快上来了。179师当即同敌人展开激战。战士们打得很顽强,打得很悲壮,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掩护了友军的撤退。” 毛泽东又吸燃一只烟卷,仍然边看地图,边听韦杰报告。 “180师指战员已六、七天没吃饭了,靠野菜、野果充饥。不少人中毒死亡。此时,部队也急需休整。就在这时,三兵团收到志司5月21日下达的、令兵团不得原文传达的收兵休整、准备再战的长命令后,兵团即根据志司的命令精神,于22日对本兵团各军作了后撤的具体部署:令我们60军在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九兵团分界线,西起与十九兵团分界线,含分界线的以东地区,在加平、春川,不含春川一线布防,要60军担任三兵团的阻敌任务。我即令180师,并附炮兵第2师的两个连,于5月23日渡北汉江,在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令该师两个主力团538团与539团,继续在汉江南岸扼守阵地,以掩护兵团主力;并要他们与右邻63军取得联系。180师师长郑其贵接到命令,即令他们师的540团北渡汉江,在汉江北岸的鸡冠山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当天晚上,180师发现右邻63军没向该师通报,即已经转移,致使180师侧翼暴露。他们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我后,我即令他们于23日黄昏,将北汉江以南的180师另两团部队移至春川以西进行防御。同天,没料180师的左邻15军,也已提前转移。后来才知道,这是王近山副司令员未请示志司而自己擅自作出的决定。与此同时,三兵团的预备部队39军,已奉彭总的命令,早于22日离开了前线北移。三个友军都提前北走,把一个60军孤军放在前面,势必使60军特别是180师的态势突出。更没想到180师根据我的命令,于23日下午正集结部队准备北移时,三兵团又突然来令,要各部暂不撤收,明确指令180师留在南岸,掩护伤员后撤。此时全兵团30多公里的正面,只有我们60军分散布置的3个师在前线挡住敌人!其中,180师仍留在汉江南面。此时,该师粮弹已尽。我将此情况报告三兵团,等待指示。可电报发出后,军指从5月23日下午开始,一直呼叫不到兵团的电台讯号!没有接到兵团答复的指令,180师只好孤师战斗在汉江南岸。” 停了停,韦杰又继续向毛泽东报告: “从5月24日当天,敌发现60军180师两翼空虚后开始反扑,60军3个师,已受到敌人4个师、共七八万人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180师处于背水作战的危境。敌人将60军179师与180师分割,并深入到180师侧后,切断该师后路,使其陷入包围。对此,我焦急万分,即令180师迅速撤至北汉江以北防御,争取主动,摆脱险境。当晚,180师根据我的命令,避开了敌人已控制的渡口,分团、分营地渡江,但敌人为封锁渡口,对正渡江的180师部队,进行猛烈地炮击。部队被迫占领阵地御敌。 在韦杰报告的同时,毛泽东的视线,不停地在他身前的地图上移动。他凝神静听得连烟卷都不吸了。一根烟卷夹在指缝间,任其自燃。 “5月25日白天,”韦杰报告说,“敌机数十架对180师扼守的阵地轮番轰炸、扫射,并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不少战士成了‘火人’!紧接,敌人的炮兵、坦克,配合步兵成营、成团地轮番冲击180师守卫的阵地,乘势将180师重重包围,并用飞机在该师上空,反复播放劝降录音。我收到电报,即令该师坚决向西北突围;同时令归建的181师由华川以东出发,接援该师。181师当晚11时30分才收到军指的电报。该师各团,因均在行军途中,无法架电台联系,遂令通讯员徒步传达救援180师的命令。但是,待接援部队赶到华川、原川里、均巨里一线时,敌已先我占领了这些阵地。此时的181师,想从正面攻击已不可能,接援计划未能实现!5月26日中午,180师召开师党委扩大会,会上作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当晚18时,该师分两路分散突围。分散突围并未事前请示军指。27日上午9时,180师分散突围的师直与该师540团这路突围部队进至鹰峰,因敌人炮火封锁,部队建制打乱,人员拥挤,沿途掉队、减员很多。该师另一路突围部队539团,也突围到达鹰峰,和师主力会合。途中,该团人员也失散很多,重机枪以上武器,及通信工具,大多被击毁、丢失。师指挥所仅有报话机一部。27日黄昏6时,180师的报话机同军部取得了联系。我即指令180师师长郑其贵向史昌里方向突围。同时,令179师取捷径向史昌里以南的敌人出击,以减少敌人对180师的威胁,以接援180师。该师接到我的命令,因山大路窄,尽管彻夜行军,仍进展迟缓。到28日黎明前的5时,接援部队才赶到明芝观,而敌人当日已兵分3路,合击史昌里,与接援180师的179师激战。至此,敌人东西阵地已连成一片。晚上,我又收到180师电报,等到译出来,知敌人已从加平方向反击上来,超过了该师。此时,师长郑其贵既没请示兵团,也没请示军指,即令部队把武器埋掉,把作战文件资料烧毁,电台密码只剩一套,其他全部烧毁。我看到电报,知道事情十分严重,马上令军部电台用报话机与180师郑其贵联系,用暗语询问他们现在的位置,同时,又把军部的位置告诉了他们,指令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率部向军部方面突围。没料自此,我再也听不到该师的回音了!” 顿了顿,韦杰好不容易控制住情绪,难过地说:“我向志司、兵团急电报告60军与180师已经失掉联系,请求救援!当时,志愿军各兵团友军,早的已在5月22日,迟的也已于5月23日先后北撤。志司此时手中,无近兵救援。三兵团同样困难,未掌握其他机动兵力。彭总给我和秦基伟发电,要我派我们军的181师,秦基伟派15军的45师,进行救援。可此时的180师,正在分散突围中,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 夜深人静的中南海菊香书屋,只有毛泽东和韦杰两人。毛泽东又问韦杰:“60军180师作战损失的确切数字你报告一下,好吗?” 韦杰当即向毛主席报告:“损失数字分两个阶段统计:180师入朝时,人员为11000余人。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掉队、负伤、阵亡,减员在10%。此时,该师已不足1万人。二阶段作战,减员也很严重,特别是后撤开始的3天,即5月22、23、24日,该师第一梯队的538、539团两个团,减员很大,根据不完全统计,180师被包围前的人数,约在8000左右。据主席召我回国前,我对该师情况的了解情况是:180师538团突围归来的是900人;该师539团与540团突围归建的各1000多人,共2000多人;师直机关、勤务分队、后勤医院等400多人,近4000人。若按二阶段突围前的8000人算,突围损失数为3000余人。这3000人中,估计被俘五六百人,突围战斗伤亡为2000多人,吃野菜、野草、野果中毒及饿死的指战员有数百人。它同彭总报给军委有关180师损失数字是吻合的。” 韦杰报告完上述情况,悲痛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从他那对浓眉下的双眼,大滴滚出! “180师的事,各级都有责任。”毛泽东听后肯定地说。片刻,毛泽东又讲:“180师受挫,彭德怀在电报中已向我和军委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你来北京前,志司又来报告,说他们对180师的受挫,均感到惭愧,表示要以悲痛的心情总结教训,并决心从各方面想办法来挽救这个损失!他们认为,这次180师受损的原因很多,是上上下下的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凑合在一块所造成!基于此,也不能全怪你们60军和180师的广大指战员!一句话,各方面的工作没有作好,才使180师不能自拔!正如志司在电报中指出的:倘若我们方面搞得好,这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至低限度也可以减少。这个‘我们方面’,既指志司,也指兵团,也指下面的军和师,不能单方面说。志司总结的几条失利原因,我是同意的。看来,”此时,毛泽东似有自责地说:“五次战役,我看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 韦杰听得出来,毛泽东说这话的语气,确有内疚和自责之意。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是朝鲜前线的第一线指挥员,第二线直接指挥者,是中央军委,是他这位军委主席毛泽东,因而毛泽东认为,此役失利,也不能只怪志司司令员彭德怀。这是因为,五次战役的部署,是按照他的作战方针制定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说了上述五次战役未能达到预想战果、即想成建制地歼灭敌人数万人的原因,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这番话之后,他又起身在室内踱着步子,若有所思地说: “现在看来,志愿军要想一次性包围美军几个师,或者1个整师,甚至1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敌的目的。我看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果是打美军或英军,不要实行过去那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性的小包围。如果是打李承晚的伪军,便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总之,要分敌对待。”
=============
当百余名志愿军高级将领坐在空寺洞志司掩蔽棚里的时候,彭德怀咆哮着,表示"180师明明是可以突围,为什么总要说自己被包围了,为什么要把密码给烧掉,把电台给砸掉呢"?为此,彭德怀大声呵斥,让韦杰站出来解释这一切。当时韦杰将军抬起头表示:"把板子都打到180师身上是不公正的",直到他去世,他也一直都坚持着这一观点。
1987年在韦杰临终之时,他嘱咐自己的妻子写信给原60军参谋长邓仕俊,在信里面韦杰同志表达了自己晚年迫切的心愿,就是把60军在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当中,180师遭受损失的真实原因做一个准确的回顾。
来源:今日头条-走进航空史 张谷林
1951年3月,王近山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兵团司令员身份,率领志愿军第十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入朝作战,赶上了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众所周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在撤出战场时,遭到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反击,受到损失。
其中,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O师成建制失利。一八O师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受到了最高统帅毛主席的高度关注。毛主席一边对朝鲜战场上的仗如何打进行了战术调整,一边对失利的责任归属问题展开了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的著名思想。毛主席开始把在前线的指挥员分别调回北京谈话。王近山是谈话的对象之一。王近山接到彭德怀打来的”毛主席召见”的电话,第二天就从兵团驻地出发,心事重重地赶到北京,住进了北京饭店。王近山住407房间,军事参谋武英住410房间。
王近山抵京的报告当天就报上去了。王近山坐立不安地等待”毛主席召见”。然而,王近山一等就是7天。第7天,”毛办”来通知:夜12点到中南海主席办公室。前些日子是盼着早点被”召见”,现在真的要”召见”了,反而有一些后怕了。这一个星期的等待,就像在朝鲜战场的”礼拜攻势”一样啊!王近山的思路被搅乱了,不知怎样向主席汇报,更不知汇报些什么好!
夜11时30分,按通知要求,王近山带上武英坐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前往中南海。很快,小车顺利地进入中南海,停到了一个很大的停车坪上。
值班军官走过来对王近山说:”首长,请稍等几分钟,主席的客人还没有走。”
王近山回到车上,刚落座,就看到很多外国人从主席的屋子里走出来。这时,值班军官叫王近山和武英进去。武英犹豫不决地说:”王副司令员,我还是不进去了吧,在这里等你!”王近山还未开口,值班军官的声音就传来了,”对不起,主席指示过,请你们二位一道进去。”
毛主席手里夹着一支香烟,正在踱着步,等他们。室内烟雾缭绕。王近山和武英向毛主席敬礼,王近山轻声地说,”主席好!”毛主席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他自己也坐了下来。
“王近山同志,你把第五次战役的详细情况和一八O师受损失的原因先谈一下。”毛主席开门见山,不加寒暄,显然心里面是恼怒的。
王近山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勉勉强强讲完了一八O师的情况,说了一句”一八O师受损我负主要责任”后,再也说不下去了。片刻寂静后,王近山求助似的说:”主席,汇报不到的地方,是不是请武英参谋补充一下?”
毛主席顾着吸烟,不露声色地点了点头。
武英开始汇报。当武英讲到”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在自隐里本来有机会围住美军一个建制团,王司令员极力主张吃掉它,说吃掉这个美军团和一个法国营,毛主席会拍手叫好”时,毛主席点了点头。
武英继续讲:”还有,底下那些军长对这种运动战打法也都有看法,朝鲜半岛东西海岸线就那么窄,大兵团很难过回分割敌人,再者说,敌人已摸透了我们的进攻能力,七天攻势之后,敌不反攻,我也自退。李奇微发明的那个所谓的’磁性战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他学的就是主席在游击战争中的’16字令’。敌人战术变了,我们不变,还是硬穿插,你追它一大,爬山越岭,敌人乘车一小时就脱离了;相反,我军退上一天,敌人一小时就能追过你的前头。一八O师吃的就是这个亏!”
毛主席听到这里,把手中的烟蒂把在烟灰缸里,转了转,一缕青丝袅袅升起。毛主席的面部表情明显有所缓和,说:”王近山同志,你这个参谋说得比你有条理,他在为司令员辩护哩。有关第五次战役和一八O师的情况,六十军的领导是否也是这么认识的?”
毛主席犀利的目光直逼王近山。
王近山赶快避开毛主席那灼热的目光,说:”六十军的干部对第二阶段战役指挥有不同意见,主要认为我指挥方面失误出的毛病……”
毛主席毫不客气地打断王近山的话:”现在是调查研究,还不到做结论的时候,谁负什么责,调查完就会明确的,有责任推不掉,无责任也拉不下。现在,要把’志司’、兵团、军、师各级责任分别搞清楚才行。”
王近山再次语塞。
武英大胆插话,打破了冷场:”主席,来京之前我和刘有光主任参加过六十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韦杰军长和袁子钦政委都认为兵团把该军两个师分别配属十二军和十五军,所以造成自己无能力及时援救一八O师。”
毛主席重新点起了一支烟,目光从武英身上移向王近山:”王近山同志,刚才听你们汇报后,看来各级均有不同责任,而主要责任谁负,还得进一步调查,有人给我写信说是你右倾造成一八0师损失,看起来还不能马上做出个恰当的结论,你能把汇报的情况拿出充分证据来吗?”
“可以。”王近山回答。武英补充道:”战役的两个阶段,我都记了阵中日记,敌情、我军部署,实战进行时间、地点和情况,都是准确的。”毛主席站了起来,”那好,把这个日记拿来我看看再说。今天先谈到这里,外面还有人等着见我。”
第二天一早,武英就从北京赶往朝鲜。
7天后,武英从朝鲜战场返回北京,带回了阵中日记和作战命令、敌情汇总等文件。当天向”毛办”报告,即得到通知晚11时,由武英单独送去,王近山不必去。
晚上11时,武英按时到达中南海。值班军官除了接走了武英手中的阵中日记等外,还通知武英:”毛主席请你再进去谈谈。”这一下,武英傻眼了。什么都没有准备,谈什么呢,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有余的武英,硬着头皮走进了毛主席住处。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一只手举着烟,另一只手示意武英坐下。武英胆怯地在靠门边的那张椅子上坐下来。毛主席见了,说:”你不要与我保持这么大的距离嘛,我两个讲话还要扩音器喽!”
武英只好移了移,坐到离毛主席较近一点的椅子上。毛主席一边翻手中的阵中日记,一边说:”你老实讲,你们王司令员有没有右倾情绪?”
“没有。”武英不假思索地回答,”王副司令员外号’王疯子’,打起仗来常常在第一线指挥。在朝鲜我军没有制空权,除了王副司令员,没有谁敢在白天开车行动的。主席问一下彭总、刘邓首长和徐总就知道,他们对王副司令员很了解,还有兵团下面军长师长们。现在看来,王副司令员倒是有轻敌思想,他从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那好,我看完这些材料再通知王近山来,你告诉他,让他通知六十军、十二军、十五军的3个军长分期来北京,我要找他们谈话,每周来一个军长就行了。他们到后马上向我报告,以便安排时间。另外通知3个军长,回北京后,不许见家属。”毛主席说完,吸了一口烟,示意武英可以回去了。
武英回到北京饭店,向王近山作了汇报。王近山说:”武参谋,你按主席的指示,直接打电话通知各军军长,按主席排定的顺序,先叫韦杰,然后曾绍山,最后秦基伟。通知时,把主席的要求告诉他们,这次回京是高度机密,不许见家属。”
确实,这次3位军长从朝鲜回北京,不仅是机密,而且可以说是绝密。因为,3位军长离开军里时,连军政治部主任都不知道。韦杰是第一个到北京的。他住北京饭店二楼。韦杰顾不得擦把脸,直上四楼,奔向王近山房间。
“王副司令员,主席召见,有什么精神?先透露点,我也好有个思想准备。”韦杰已顾不得上下级关系了,到了407房间门口,见房门没锁死,”澎”的一声就推门进去,开口便说。显见,此时的韦杰,心里面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因为一八O师是他这个军长指挥的呀!
王近山在洗漱间刮胡须,一听声音,手上拿着刮刀,下巴涂着肥皂泡,走出来,苦笑着说道:”老韦啊老韦,主席那儿有什么精神,我哪知道?主席要单独见你们军长,一个一个谈,肯定还要侧面了解我。老韦,你可要实事求是啊!别像有的人告御状,说我右倾。””主席面前,我哪敢胡说呀!”韦杰顺口说道。
“正好,你来了,我就该躲一躲了。明天去邢台留守处,看看老婆孩子去。”王近山说着,朝洗漱间走去,”老韦,你先坐一会儿。我清理一下胡须,再和你坐坐。”
韦杰说:”你先忙你的,我明天再来!”第二天,韦杰知道王近山真的去了邢台,只好去抓武英:”武参谋,先透露点风吧,主席和王副司令员都谈了些什么?”
“还能谈什么,第五次战役,一八0师!”武英直白白地说。”主席当时的精神状态怎么样?也就是态度,没朝王副司令员发脾气吧?”韦杰谨慎地问。
武英开始不想说,后来还是如实相告:”这个……这个……主席反正很不高兴。主席说了,要分清各级责任。”
毛主席召见韦杰的过程最为神秘。接到”毛办”通知后,武英做主,安排王近山的座车送韦杰。王近山的车几次出入中南海,手续简单多了,不需要多少时间就”通关”了。但没有想到,韦杰进中南海办手续没用多少时间,而谈话却整整用了一夜时间呢!至于谈了些什么,因韦杰守口如瓶,至今仍是一个谜。
谁都想解开这个谜。
一宿未睡的武英,是最先想解开这个谜的人。他见天快亮时,韦杰回来了。于是,他连忙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韦军长,同主席谈得怎么样?主席批评你没有?”
韦杰笑了笑,没有开口。
武英发现,此时的韦杰,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没有像一宿没睡的样子,心情格外地好。武英心想,自一八0师失利后,韦杰一直沉默不语,心事重重,今天是滋润了什么样的阳光雨露了?!
武英又追问了一句:”韦军长,今天你年轻了许多哦!是不是主席……”
韦杰打断武英的话,说:”主席没表扬!”
武英见韦杰不愿多谈,只好不再问下去,准备回房间休息。这时,韦杰忽然唤住武英,问:”武参谋,我在朝鲜当着你的面发过什么牢骚,讲过什么怪话吗?”
武英一愣,不知此话从何谈起:”韦军长,你怎么问起这个来呢?””主席问我,有没有当着你的面发牢骚,我想了半天,回答主席,我从来没有当着武英说过怪话,主席就没再问下去。”韦杰说。
韦杰单独受到毛主席接见后,跟在他后面的曾绍山和秦基伟也先后到了北京。毛主席觉得没有必要再一个一个谈了,就同时召见了曾绍山和秦基伟。没有想到,毛主席同样问了与韦杰一样的问题,”有没有当着武英的面发牢骚。”
秦基伟和曾绍山”心虚”,在毛主席面前只好乖乖地承认了,并认了错。秦、曾回来后,抓武英”算账”,武英才恍然大悟,原来武英想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前,在那间独立草房中,他和曾绍山、秦基伟两位军长闲聊时的情景。武英忙表白:”秦军长,你可别冤枉我,我跟主席只是说,有的军长、师长对战术打法有些意见,可从没说你们一位军长发牢骚啊!”
秦基伟一怔,苦笑道:”这么说,是我和老曾不打自招了?”原来,他们俩是说过一些”换统帅”的牢骚话,在毛主席那儿又不敢否认,只好当场向毛主席认了错。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六十军一七九师和一八一师分别配属给了秦基伟的十五军和曾绍山的十二军。秦基伟和曾绍山自然也成了”召见”谈话对象。
秦基伟和曾绍山谈话之后,毛主席又找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做了大量调查,并与回国的彭德怀和志愿军参谋长解方了解情况。至此,毛主席的调查告一段落。”毛办”通知王近山,”主席在香山别墅会见他。”
这一次会见与上一次召见,除了地点不同外,气氛也不同了。
王近山带着武英走进毛主席在香山别墅的客厅,看到毛主席含笑脉脉,请他们坐下,随手拿起武英呈送的阵中日记递给王近山,说:”这些我全看完了,仍然交还给你这位司令员。”接着,点起一支烟。慢悠悠地说:”王近山啊,一八0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我给彭德怀和韦杰都讲过,一八0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你是个常胜将军,我早就知道,但不能轻敌和骄傲。啊,你这个兵团司令员,对今后的作战方针,可以提些建议。”
数月来,王近山心头上的那块沉重石头,下子落了下去,顿时觉得浑身轻松起来,不由感激地说:”还是主席英明,分清了是非,我一定不辜负主席的期望,以后的仗定打好,主席,您就听好消息吧!”
表态后的王近山,重新变得思路灵活,伶牙俐齿:”主席,我认为在朝鲜我军应采取以阵地作为依托,局部反击的歼灭战,不打则己,要打就吃掉敌人一块,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联合国军’要赖在朝鲜,咱就跟它耗,看谁耗得过谁!”
毛主席听后高兴地眯细了眼角,说:”很好,我们想到一起了。怎样巩固阵地,你想过没有?”
王近山趁机谈了构筑山洞工事,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法。毛主席大悦,脸膛放光。他重新燃起一支烟,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室内踱着步子,”王近山啊,你真不愧是我军的优秀军事人才,名副其实的一员战将,我和三兵团的三个军长都谈过,他们也提过类似建议,但都没你这么深刻。回朝鲜你向彭德怀同志汇报一下,我正在考虑改变对美军作战的总方针。今天就谈到这里,我等你的好消息。”
王近山三兵团的部队,有很多都归属于九兵团的宋时伦指挥的。王近山手上也没那么多兵,12军35师的部队就归九兵团管,韦杰的两个师实际上也是归到九兵团管去了。毛主席调查研究后,认为五次战役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原计划是吃掉敌人几个整师。本来35师在追击中是可以消灭敌人一个建制团的,结果请示下来,九军团还不同意修改作战方案,就被敌人跑了。所以,在这之后,打金城防御战的时候,毛主席就把整个作战方针都实事求是的改了。
正是因为毛主席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找了这些一线的首长们谈了话,所以毛主席作出了重大决策,调整了朝鲜战场的整个战场作战方针,简单形象的就是毛主席说的,就叫做“零敲牛皮糖!”。之后,打了一年的金城防御战,十二军在友军的基础上,率先搞出了个地下长城系统工程,就是挖能防御特大轰炸的坚石坑道,李德生还命名了一个“红旗洞”,陈赓在尤太忠陪同视察后向全志愿军推广。仅三十五师就挖成坑道675条,长21065米,各种掩体7172个,交通沟21万7020米,用木料1873901米,共用人工1036299个。实际上,是在金城战役的末期,打响了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本来应该算是金城防御战的扫尾战,但是没想到打成了响当当的独立特大战役。
后来,王近山给毛主席带来了好消息: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发起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王近山指挥第十五军、第十二军在上甘岭奋战43天,歼敌数万余人。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载入了史册,还拍成了电影,影响了一代人。如今,许多人仍不知道,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最高部队首长就是王近山。
http://taihangsummit.com/180%E5%B8%88%E5%A4%B1%E5%88%A9%EF%BC%8C%E4%B8%BB%E5%B8%AD%E4%BA%B2%E8%87%AA%E8%B0%83%E6%9F%A5%E7%8E%8B%E8%BF%91%E5%B1%B1%EF%BC%8C%E5%AF%86%E5%8F%AC3%E4%BD%8D%E5%86%9B%E9%95%BF%E5%9B%9E%E5%9B%BD/
去台湾战俘可以里通战俘営外、另一方回国战俘団結不堅定導致骨干被干掉
当時战俘人人手臂上被刺靑反共口号、因這個原因不得不去台湾的也有不少。当時也没有激光消字的方法、真要消字得大工夫
又 回去了
您信 那些 文学描述和杜撰,
老夫 压根儿不信,
出处 附后,自己提溜着脑袋去读,去看,去信不信,
naive, too young, sometimes too simple,
假如同様生活在社会低層、台湾回来的就顕得有銭
小時候看老華僑覚得都很有銭、到我們自己到国外時、就知道也是一地鶏毛的
在国家层面上谈朝鲜战争的决策和后果以及它的影响和意义, 无所谓对错, 无所谓输赢,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说自己的决策对, 中国说中国赢了, 美国说美国赢了, 火力对比明摆着, 停战界限也一清二楚,双方咋说都行, 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至于死伤数目多少,就更不重要了, 反正都说战略目的达到了。
这个节目是美国之音做的。在济州岛上关押的2万多战俘, 有1万4去了台湾, 有6千多回了大陆。战俘营内争斗不提了, 以前看过很详细的描写。
看这个节目我第一次了解到大陆方面为了促成战俘回归大陆, 在中立区做了不少宣传劝回的工作, 但是遭受了很大的挫折,最后老蒋赢了这一局, 让大陆方面着实丢了了不少面子。志愿军战俘归国后的境遇就不提了, 以前我很难理解为啥对这批战俘这么狠,看完这个节目, 我感觉大陆的志愿军战俘政策是不是跟这次受挫折有很大的直接关系?解放战争时期开小差的解放军也不少,没听说有系统的处罚,也可能当时的统计没跟上, 后来找不到人算账。但是这一次说是肖华拿出处分最严的方案上报, 老毛亲自批准, 因为啥?
不管咋说,去台湾的那一批虽然比回大陆的好很多, 但是老蒋对叛军的防范, 那可是深深印在中国文化的骨子里了。
2.1万余战俘,2/3 去台湾,1/3 回大陆,各有各的理由,都不错,无可指责。
是否 去台湾的都享福顺利,回大陆的都倒霉受审,事实俱在。可专题专人探访,大多人走了,活着的都90开外了,
是否肖华上报,可以查实再说。肖华1964年9月才升任总政主任。处理战俘是1953-1958年间,辽宁昌图 那一大批,是1954年的。
-------
https://www.voachinese.com/a/history-mystery-china-korean-war-part5-20161010/3544614.html
解说:在此之前,上级已经做出了相对宽松的审理结论,允许大部分归国战俘恢复党团籍和军籍。战俘们后来得知,政策突变,与中南海直接相关。
张泽石(原志愿军180师宣传干事,回大陆战俘):“我们有三个教导团,当时回来有6千多人吗,在昌图。那么那个时候,3个教导团处理的定性都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个团都把自己处理的情况给总政送了一份。那个时候总政的主任叫萧华,萧华看了以后,就决定把最严的那一份送给周总理。周总理看了以后呢,就呈送主席圈阅。他没有表态。 这个毛泽东看完了以后,就肯定了最严厉的那个处分。因此我们所受的处分那么严重,最后是由于有毛泽东本人的批准。”
解说:1954年5月,上级宣布了审查结果,6000多回国战俘绝大多数被开除了军籍、党籍和团籍,就连最高级别的归来人员、志愿军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也不能幸免。这位红军时代就参加了共产党的老政工干部被开除了党籍、军籍,安置到了辽宁的一个农场。
------------
志愿军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起初第180师接到的命令是固守待援,但很快又接到率部突围的命令,至于如何撤退,由谁掩护一概不清楚,如此一来导致第180师被敌人阻隔,敌人逐渐对志愿军第180师形成了包围圈。
第180师师长担心敌人侦查自己位置,竟然下令砸掉电台烧毁密码本,导致第180师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眼看敌人的包围越来越近,山上的树木和草都被烧光了,部队也已经断粮三四天了。
突围战斗打响之后,吴成德在撤退路上发现了300多个伤员没有撤走,吴成德停了下来察看情况,最终吴成德选择带着300多名伤员一起突围,自然就慢了,如果他及时撤退是可以突围出去的。
可是他带着伤员行动缓慢,被敌人追上之后损失惨重,他被敌人围困在敌控区的一片山林之中,身边仅剩下40多人,他带着大家坚持在敌后进行了长达1年零4个月的敌后游击战。
最终因叛徒出卖而被俘虏,敌人得知他是所有俘虏中级别最高的之后,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吴成德始终坚守希望返回祖国的信念,敌人对他进行了折磨,一直到1953年9月,互相换俘吴成德才得以回到祖国。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61008961-8F1E9451C0C32EFCB7AADF4E32D309EE/0?fmt=jpg
1954年,吴成德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被安排到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工作,在那里他生活了22年(1975),之后才回到山西老家,
1982年,吴成德被平反,恢复了党籍、军籍和荣誉,于1996年3月6日病逝,享年84岁。
https://kuaibao.qq.com/s/20200501A0090F00?refer=spider
1955年审查结束后吴成德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理即被开除了军籍,开除了党籍,而且连处分决定也没让他看。
吴成德后多次申诉,要求东北军区首长接见,更要求到北京面见毛主席,但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如同白日做梦,都未能实现,只被安置在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任副场长。
吴成德被分配到东北盘锦农恳局大洼农场当副场长这一干就是22年。1975年,吴成德到了离休年龄,他携妻带女,回到了山西老家的运城市安家。
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74号文件,重新复查处理志愿军被俘人员的问题。
1982年3月,沈阳军区党委对吴成德作出复查结论,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恢复吴成德党籍、恢复老红军待遇。
1996年3月6日,吴成德逝世,终年84岁。
他病故后,家人意外发现他曾赞助希望工程捐款的收据共达4万元之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编辑]毛泽东召见志愿军60军军长 韦杰 夜进中南海
180师被包围受挫,毛泽东召韦杰夜进中南海汇报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对敌人发动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为详细了解这次战役的详细情况,以及志愿军60军180师被敌包围受挫的经过,在北京中南海召见了志愿军三兵团负责指挥的副司令员王近山之后,紧接着又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秘密召见志愿军60军军长韦杰。这是1951年6月下旬的事……
志愿军180师受挫,作为军长的韦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时突接要他回国汇报的电报……
志愿军180师是60军的1个师。180师在五次战役结束后撤阶段,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它被敌人重重包围受挫,作为60军军长的韦杰,内心总是十分痛苦的,何况不了解实情的友军及国内部队传言不少,大多把“账”算在60军身上,算在该军军长韦杰身上,这更给韦杰很大的思想压力!此时,在朝鲜战场的韦杰,突然接到志司转军委总参办公室来电,指名要他回国报告180师的事。
韦杰看到电报,心情无比沉重。韦杰带着一大堆检讨材料快马加鞭赶到北京。
韦杰离开前线乘火车直奔北京。到北京后第二天,毛主席办公室秘书电话通知韦杰当晚11点半到中南海,毛主席找他谈话。晚上11点刚过,韦杰乘坐总参办公室安排的汽车开进了中南海。韦杰整整军衣、戴端军帽后进屋,见到正在看文件的毛主席,立即举手报告:
“主席,韦杰奉命来到。”
毛泽东看到韦杰,忙放下他正在阅读的志司写的朝鲜五次战役有关60军180师受挫情况的报告,面带笑容说:“啊,韦杰,你坐!当年见到你,是在延安抗大哟!”毛泽东虽讲的是湖南话,但韦杰在抗大时,就全能听得清楚。说完,毛泽东指着书房内的一把木质沙发,示意韦杰坐下。毛泽东身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装,脚穿布鞋,脸色红润,神采奕奕。
“在延安,我到你们抗大军事教员队开会,至今,整整14年了?”“是整整14年了!主席记性真好!”韦杰激动地说。
可此刻的这位37岁的将领,在毛泽东面前,就像前段时间王近山到中南海那样,是背着“挨批”的沉重包袱来的啊!他似乎也有向毛主席负荆请罪之感!此时,毛泽东又讲了:“你从朝鲜回来前,我先后同你们志司的邓华副司令员、解沛然参谋长,还有你们的韩先楚副司令员都谈过话,了解一些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之后,军委又电报彭德怀,通知你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回国,也是想了解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五次战役会歼敌八万二而自损八万五呢?为什么会在后撤中突如其来地遭到敌人13个机械化师的全面反扑呢?今天通知你回国,也是想了解五次战役,特别是想了解五次战役中,你们三兵团,尤其是你们60军的作战情况,以及60军180师被围受挫的原因……”
毛泽东又说:“在与你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谈话之后,我仍感到,180师的问题,只是从他口中得到的一方面的情况。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找你们志愿军三兵团的三名军长分期回国,了解一下三兵团各军,在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这中间,当然更主要是要了解你们60军,特别是180师被围的原因与经过。这事弄清楚了不仅今后对志司,也对军委总结五次战役的作战经验及教训,都有好处,以便认真研究敌人,总结自己,为下一次战役作好准备。你是60军军长,是当事人,有些事,有些情况,你比王近山,比三兵团的其他军军长更清楚些,所以决定你先回国。”
韦杰先检讨说:“主席,五次战役后撤阶段,60军180师被围受挫,作为军长的我,有责任。”“先不说什么责任。我刚才说了,是调查研究。我看还是先说情况好了。”
韦杰听后,即开始讲了。他没有用准备好的书面材料,而是完全凭他的准确记忆,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一边听,一边仔细看地图。
“……60军第一阶段作战旗开得胜,全军上下,无比兴奋。问题出在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我们60军最初定为兵团的预备队待命。没料第二阶段作战一开始,志司却来令,命令三兵团的12军调归九兵团指挥,配合人民军在东线的作战;令15军和60军负责割裂美军和李承晚伪军的联系,以钳制美军第10军的主力,使其不能东援,以保证九兵团的侧冀安全。根据命令,我们军在揪谷里至大龙山地段,积极钳制美军10军主力,并消灭敌人一部。5月16日,志司发现敌情有变,随即重新调整部署。此时,我军179师与181师正奉命作为三兵团的机动部队,东进至勿老里、品安里、清平里、富昌里地域待机。此时,三兵团来令,令60军的179师调出给15军,181师调出给12军。我们执行命令后,三兵团又来令,要我们剩下的180师也调出,归兵团直接指挥、使用。当时180师奉命完成钳制美军第6师、第7师任务后,正进至加平、春川接合部。这样,60军的3个师,短短几天,几乎在同一个时期调出,全部脱离了60军的建制。除了军部指挥所及警卫部队,仅有一支300人的工兵营!也就是说,我手边没有一支作战部队了!我一时成了无军可指挥的空头军长!心中很憋气:“不知上级此时是怎么安排、指挥的?对此,军政委袁子钦,也有意见!”
毛泽东听到此,似乎有些惊异。他立即把手指夹的烟卷放在烟缸里,注意地看了看韦杰,随即提问:
“关于五次战役的打法,你看有些什么问题?”
“我感到五次战役战线拉长了,而且又想速决,但又没有达到目的。插得深,势必战线长;战线长,人力补充、粮弹供应,都带来问题。敌人用白天作战,我们只能晚上;敌人是汽车、机械化,我们只能靠双腿、靠人力;特别是第二阶段结束,没有估计到敌人会全面反扑,上下都麻痹、轻敌。因此,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撤,敌人便乘机进行反扑。在这种情况下,兵团才电告60军的3个师归建,由我指挥打敌反扑。可调出去归12军指挥的181师,此时离60军指挥部尚有120多公里,即使归建,也要几个晚上!另外调归15军指挥的60军179师,此时又尚在汉江南岸;而由兵团王近山副司令员直接指挥的60军180师,此时也还在加平方向。按当时的实际情况,60军的3个师,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归建,从而无法按预定的作战计划去完成布防任务。尽管如此,我还是立即向各师发出电报,要他们迅速归建。最早归建的是179师,即解放战争攻克临汾的临汾旅。他们从春川方向下来后,我立即命令这个师于马铁里以北的丘陵地带控制春川到华川、春川到东海岸之元山港这条公路。马铁里距华川只有30多公里。哪知179师刚刚部署好,敌人就立即上来了。敌人的坦克部队,也沿着这条公路,很快上来了。179师当即同敌人展开激战。战士们打得很顽强,打得很悲壮,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掩护了友军的撤退。”
毛泽东又吸燃一只烟卷,仍然边看地图,边听韦杰报告。
“180师指战员已六、七天没吃饭了,靠野菜、野果充饥。不少人中毒死亡。此时,部队也急需休整。就在这时,三兵团收到志司5月21日下达的、令兵团不得原文传达的收兵休整、准备再战的长命令后,兵团即根据志司的命令精神,于22日对本兵团各军作了后撤的具体部署:令我们60军在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九兵团分界线,西起与十九兵团分界线,含分界线的以东地区,在加平、春川,不含春川一线布防,要60军担任三兵团的阻敌任务。我即令180师,并附炮兵第2师的两个连,于5月23日渡北汉江,在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令该师两个主力团538团与539团,继续在汉江南岸扼守阵地,以掩护兵团主力;并要他们与右邻63军取得联系。180师师长郑其贵接到命令,即令他们师的540团北渡汉江,在汉江北岸的鸡冠山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当天晚上,180师发现右邻63军没向该师通报,即已经转移,致使180师侧翼暴露。他们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我后,我即令他们于23日黄昏,将北汉江以南的180师另两团部队移至春川以西进行防御。同天,没料180师的左邻15军,也已提前转移。后来才知道,这是王近山副司令员未请示志司而自己擅自作出的决定。与此同时,三兵团的预备部队39军,已奉彭总的命令,早于22日离开了前线北移。三个友军都提前北走,把一个60军孤军放在前面,势必使60军特别是180师的态势突出。更没想到180师根据我的命令,于23日下午正集结部队准备北移时,三兵团又突然来令,要各部暂不撤收,明确指令180师留在南岸,掩护伤员后撤。此时全兵团30多公里的正面,只有我们60军分散布置的3个师在前线挡住敌人!其中,180师仍留在汉江南面。此时,该师粮弹已尽。我将此情况报告三兵团,等待指示。可电报发出后,军指从5月23日下午开始,一直呼叫不到兵团的电台讯号!没有接到兵团答复的指令,180师只好孤师战斗在汉江南岸。”
停了停,韦杰又继续向毛泽东报告:
“从5月24日当天,敌发现60军180师两翼空虚后开始反扑,60军3个师,已受到敌人4个师、共七八万人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180师处于背水作战的危境。敌人将60军179师与180师分割,并深入到180师侧后,切断该师后路,使其陷入包围。对此,我焦急万分,即令180师迅速撤至北汉江以北防御,争取主动,摆脱险境。当晚,180师根据我的命令,避开了敌人已控制的渡口,分团、分营地渡江,但敌人为封锁渡口,对正渡江的180师部队,进行猛烈地炮击。部队被迫占领阵地御敌。
在韦杰报告的同时,毛泽东的视线,不停地在他身前的地图上移动。他凝神静听得连烟卷都不吸了。一根烟卷夹在指缝间,任其自燃。
“5月25日白天,”韦杰报告说,“敌机数十架对180师扼守的阵地轮番轰炸、扫射,并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不少战士成了‘火人’!紧接,敌人的炮兵、坦克,配合步兵成营、成团地轮番冲击180师守卫的阵地,乘势将180师重重包围,并用飞机在该师上空,反复播放劝降录音。我收到电报,即令该师坚决向西北突围;同时令归建的181师由华川以东出发,接援该师。181师当晚11时30分才收到军指的电报。该师各团,因均在行军途中,无法架电台联系,遂令通讯员徒步传达救援180师的命令。但是,待接援部队赶到华川、原川里、均巨里一线时,敌已先我占领了这些阵地。此时的181师,想从正面攻击已不可能,接援计划未能实现!5月26日中午,180师召开师党委扩大会,会上作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当晚18时,该师分两路分散突围。分散突围并未事前请示军指。27日上午9时,180师分散突围的师直与该师540团这路突围部队进至鹰峰,因敌人炮火封锁,部队建制打乱,人员拥挤,沿途掉队、减员很多。该师另一路突围部队539团,也突围到达鹰峰,和师主力会合。途中,该团人员也失散很多,重机枪以上武器,及通信工具,大多被击毁、丢失。师指挥所仅有报话机一部。27日黄昏6时,180师的报话机同军部取得了联系。我即指令180师师长郑其贵向史昌里方向突围。同时,令179师取捷径向史昌里以南的敌人出击,以减少敌人对180师的威胁,以接援180师。该师接到我的命令,因山大路窄,尽管彻夜行军,仍进展迟缓。到28日黎明前的5时,接援部队才赶到明芝观,而敌人当日已兵分3路,合击史昌里,与接援180师的179师激战。至此,敌人东西阵地已连成一片。晚上,我又收到180师电报,等到译出来,知敌人已从加平方向反击上来,超过了该师。此时,师长郑其贵既没请示兵团,也没请示军指,即令部队把武器埋掉,把作战文件资料烧毁,电台密码只剩一套,其他全部烧毁。我看到电报,知道事情十分严重,马上令军部电台用报话机与180师郑其贵联系,用暗语询问他们现在的位置,同时,又把军部的位置告诉了他们,指令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率部向军部方面突围。没料自此,我再也听不到该师的回音了!”
顿了顿,韦杰好不容易控制住情绪,难过地说:“我向志司、兵团急电报告60军与180师已经失掉联系,请求救援!当时,志愿军各兵团友军,早的已在5月22日,迟的也已于5月23日先后北撤。志司此时手中,无近兵救援。三兵团同样困难,未掌握其他机动兵力。彭总给我和秦基伟发电,要我派我们军的181师,秦基伟派15军的45师,进行救援。可此时的180师,正在分散突围中,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
夜深人静的中南海菊香书屋,只有毛泽东和韦杰两人。毛泽东又问韦杰:“60军180师作战损失的确切数字你报告一下,好吗?”
韦杰当即向毛主席报告:“损失数字分两个阶段统计:180师入朝时,人员为11000余人。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掉队、负伤、阵亡,减员在10%。此时,该师已不足1万人。二阶段作战,减员也很严重,特别是后撤开始的3天,即5月22、23、24日,该师第一梯队的538、539团两个团,减员很大,根据不完全统计,180师被包围前的人数,约在8000左右。据主席召我回国前,我对该师情况的了解情况是:180师538团突围归来的是900人;该师539团与540团突围归建的各1000多人,共2000多人;师直机关、勤务分队、后勤医院等400多人,近4000人。若按二阶段突围前的8000人算,突围损失数为3000余人。这3000人中,估计被俘五六百人,突围战斗伤亡为2000多人,吃野菜、野草、野果中毒及饿死的指战员有数百人。它同彭总报给军委有关180师损失数字是吻合的。”
韦杰报告完上述情况,悲痛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从他那对浓眉下的双眼,大滴滚出!
“180师的事,各级都有责任。”毛泽东听后肯定地说。片刻,毛泽东又讲:“180师受挫,彭德怀在电报中已向我和军委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你来北京前,志司又来报告,说他们对180师的受挫,均感到惭愧,表示要以悲痛的心情总结教训,并决心从各方面想办法来挽救这个损失!他们认为,这次180师受损的原因很多,是上上下下的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凑合在一块所造成!基于此,也不能全怪你们60军和180师的广大指战员!一句话,各方面的工作没有作好,才使180师不能自拔!正如志司在电报中指出的:倘若我们方面搞得好,这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至低限度也可以减少。这个‘我们方面’,既指志司,也指兵团,也指下面的军和师,不能单方面说。志司总结的几条失利原因,我是同意的。看来,”此时,毛泽东似有自责地说:“五次战役,我看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
韦杰听得出来,毛泽东说这话的语气,确有内疚和自责之意。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是朝鲜前线的第一线指挥员,第二线直接指挥者,是中央军委,是他这位军委主席毛泽东,因而毛泽东认为,此役失利,也不能只怪志司司令员彭德怀。这是因为,五次战役的部署,是按照他的作战方针制定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说了上述五次战役未能达到预想战果、即想成建制地歼灭敌人数万人的原因,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这番话之后,他又起身在室内踱着步子,若有所思地说:
“现在看来,志愿军要想一次性包围美军几个师,或者1个整师,甚至1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敌的目的。我看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果是打美军或英军,不要实行过去那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性的小包围。如果是打李承晚的伪军,便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总之,要分敌对待。”
=============
当百余名志愿军高级将领坐在空寺洞志司掩蔽棚里的时候,彭德怀咆哮着,表示"180师明明是可以突围,为什么总要说自己被包围了,为什么要把密码给烧掉,把电台给砸掉呢"?为此,彭德怀大声呵斥,让韦杰站出来解释这一切。当时韦杰将军抬起头表示:"把板子都打到180师身上是不公正的",直到他去世,他也一直都坚持着这一观点。
1987年在韦杰临终之时,他嘱咐自己的妻子写信给原60军参谋长邓仕俊,在信里面韦杰同志表达了自己晚年迫切的心愿,就是把60军在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当中,180师遭受损失的真实原因做一个准确的回顾。
180师失利,主席亲自调查王近山,密召3位军长回国,后来真相大白 光辉档案历史 180师失利,主席亲自调查王近山,密召3位军长回国,后来真相大白 2020年3月22日 太行英雄 无评论
来源:今日头条-走进航空史 张谷林
1951年3月,王近山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兵团司令员身份,率领志愿军第十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入朝作战,赶上了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众所周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在撤出战场时,遭到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反击,受到损失。
其中,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O师成建制失利。一八O师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受到了最高统帅毛主席的高度关注。毛主席一边对朝鲜战场上的仗如何打进行了战术调整,一边对失利的责任归属问题展开了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的著名思想。毛主席开始把在前线的指挥员分别调回北京谈话。王近山是谈话的对象之一。王近山接到彭德怀打来的”毛主席召见”的电话,第二天就从兵团驻地出发,心事重重地赶到北京,住进了北京饭店。王近山住407房间,军事参谋武英住410房间。
王近山抵京的报告当天就报上去了。王近山坐立不安地等待”毛主席召见”。然而,王近山一等就是7天。第7天,”毛办”来通知:夜12点到中南海主席办公室。前些日子是盼着早点被”召见”,现在真的要”召见”了,反而有一些后怕了。这一个星期的等待,就像在朝鲜战场的”礼拜攻势”一样啊!王近山的思路被搅乱了,不知怎样向主席汇报,更不知汇报些什么好!
夜11时30分,按通知要求,王近山带上武英坐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前往中南海。很快,小车顺利地进入中南海,停到了一个很大的停车坪上。
值班军官走过来对王近山说:”首长,请稍等几分钟,主席的客人还没有走。”
王近山回到车上,刚落座,就看到很多外国人从主席的屋子里走出来。这时,值班军官叫王近山和武英进去。武英犹豫不决地说:”王副司令员,我还是不进去了吧,在这里等你!”王近山还未开口,值班军官的声音就传来了,”对不起,主席指示过,请你们二位一道进去。”
毛主席手里夹着一支香烟,正在踱着步,等他们。室内烟雾缭绕。王近山和武英向毛主席敬礼,王近山轻声地说,”主席好!”毛主席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他自己也坐了下来。
“王近山同志,你把第五次战役的详细情况和一八O师受损失的原因先谈一下。”毛主席开门见山,不加寒暄,显然心里面是恼怒的。
王近山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勉勉强强讲完了一八O师的情况,说了一句”一八O师受损我负主要责任”后,再也说不下去了。片刻寂静后,王近山求助似的说:”主席,汇报不到的地方,是不是请武英参谋补充一下?”
毛主席顾着吸烟,不露声色地点了点头。
武英开始汇报。当武英讲到”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在自隐里本来有机会围住美军一个建制团,王司令员极力主张吃掉它,说吃掉这个美军团和一个法国营,毛主席会拍手叫好”时,毛主席点了点头。
武英继续讲:”还有,底下那些军长对这种运动战打法也都有看法,朝鲜半岛东西海岸线就那么窄,大兵团很难过回分割敌人,再者说,敌人已摸透了我们的进攻能力,七天攻势之后,敌不反攻,我也自退。李奇微发明的那个所谓的’磁性战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他学的就是主席在游击战争中的’16字令’。敌人战术变了,我们不变,还是硬穿插,你追它一大,爬山越岭,敌人乘车一小时就脱离了;相反,我军退上一天,敌人一小时就能追过你的前头。一八O师吃的就是这个亏!”
毛主席听到这里,把手中的烟蒂把在烟灰缸里,转了转,一缕青丝袅袅升起。毛主席的面部表情明显有所缓和,说:”王近山同志,你这个参谋说得比你有条理,他在为司令员辩护哩。有关第五次战役和一八O师的情况,六十军的领导是否也是这么认识的?”
毛主席犀利的目光直逼王近山。
王近山赶快避开毛主席那灼热的目光,说:”六十军的干部对第二阶段战役指挥有不同意见,主要认为我指挥方面失误出的毛病……”
毛主席毫不客气地打断王近山的话:”现在是调查研究,还不到做结论的时候,谁负什么责,调查完就会明确的,有责任推不掉,无责任也拉不下。现在,要把’志司’、兵团、军、师各级责任分别搞清楚才行。”
王近山再次语塞。
武英大胆插话,打破了冷场:”主席,来京之前我和刘有光主任参加过六十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韦杰军长和袁子钦政委都认为兵团把该军两个师分别配属十二军和十五军,所以造成自己无能力及时援救一八O师。”
毛主席重新点起了一支烟,目光从武英身上移向王近山:”王近山同志,刚才听你们汇报后,看来各级均有不同责任,而主要责任谁负,还得进一步调查,有人给我写信说是你右倾造成一八0师损失,看起来还不能马上做出个恰当的结论,你能把汇报的情况拿出充分证据来吗?”
“可以。”王近山回答。武英补充道:”战役的两个阶段,我都记了阵中日记,敌情、我军部署,实战进行时间、地点和情况,都是准确的。”毛主席站了起来,”那好,把这个日记拿来我看看再说。今天先谈到这里,外面还有人等着见我。”
第二天一早,武英就从北京赶往朝鲜。
7天后,武英从朝鲜战场返回北京,带回了阵中日记和作战命令、敌情汇总等文件。当天向”毛办”报告,即得到通知晚11时,由武英单独送去,王近山不必去。
晚上11时,武英按时到达中南海。值班军官除了接走了武英手中的阵中日记等外,还通知武英:”毛主席请你再进去谈谈。”这一下,武英傻眼了。什么都没有准备,谈什么呢,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有余的武英,硬着头皮走进了毛主席住处。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一只手举着烟,另一只手示意武英坐下。武英胆怯地在靠门边的那张椅子上坐下来。毛主席见了,说:”你不要与我保持这么大的距离嘛,我两个讲话还要扩音器喽!”
武英只好移了移,坐到离毛主席较近一点的椅子上。毛主席一边翻手中的阵中日记,一边说:”你老实讲,你们王司令员有没有右倾情绪?”
“没有。”武英不假思索地回答,”王副司令员外号’王疯子’,打起仗来常常在第一线指挥。在朝鲜我军没有制空权,除了王副司令员,没有谁敢在白天开车行动的。主席问一下彭总、刘邓首长和徐总就知道,他们对王副司令员很了解,还有兵团下面军长师长们。现在看来,王副司令员倒是有轻敌思想,他从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那好,我看完这些材料再通知王近山来,你告诉他,让他通知六十军、十二军、十五军的3个军长分期来北京,我要找他们谈话,每周来一个军长就行了。他们到后马上向我报告,以便安排时间。另外通知3个军长,回北京后,不许见家属。”毛主席说完,吸了一口烟,示意武英可以回去了。
武英回到北京饭店,向王近山作了汇报。王近山说:”武参谋,你按主席的指示,直接打电话通知各军军长,按主席排定的顺序,先叫韦杰,然后曾绍山,最后秦基伟。通知时,把主席的要求告诉他们,这次回京是高度机密,不许见家属。”
确实,这次3位军长从朝鲜回北京,不仅是机密,而且可以说是绝密。因为,3位军长离开军里时,连军政治部主任都不知道。韦杰是第一个到北京的。他住北京饭店二楼。韦杰顾不得擦把脸,直上四楼,奔向王近山房间。
“王副司令员,主席召见,有什么精神?先透露点,我也好有个思想准备。”韦杰已顾不得上下级关系了,到了407房间门口,见房门没锁死,”澎”的一声就推门进去,开口便说。显见,此时的韦杰,心里面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因为一八O师是他这个军长指挥的呀!
王近山在洗漱间刮胡须,一听声音,手上拿着刮刀,下巴涂着肥皂泡,走出来,苦笑着说道:”老韦啊老韦,主席那儿有什么精神,我哪知道?主席要单独见你们军长,一个一个谈,肯定还要侧面了解我。老韦,你可要实事求是啊!别像有的人告御状,说我右倾。””主席面前,我哪敢胡说呀!”韦杰顺口说道。
“正好,你来了,我就该躲一躲了。明天去邢台留守处,看看老婆孩子去。”王近山说着,朝洗漱间走去,”老韦,你先坐一会儿。我清理一下胡须,再和你坐坐。”
韦杰说:”你先忙你的,我明天再来!”第二天,韦杰知道王近山真的去了邢台,只好去抓武英:”武参谋,先透露点风吧,主席和王副司令员都谈了些什么?”
“还能谈什么,第五次战役,一八0师!”武英直白白地说。”主席当时的精神状态怎么样?也就是态度,没朝王副司令员发脾气吧?”韦杰谨慎地问。
武英开始不想说,后来还是如实相告:”这个……这个……主席反正很不高兴。主席说了,要分清各级责任。”
毛主席召见韦杰的过程最为神秘。接到”毛办”通知后,武英做主,安排王近山的座车送韦杰。王近山的车几次出入中南海,手续简单多了,不需要多少时间就”通关”了。但没有想到,韦杰进中南海办手续没用多少时间,而谈话却整整用了一夜时间呢!至于谈了些什么,因韦杰守口如瓶,至今仍是一个谜。
谁都想解开这个谜。
一宿未睡的武英,是最先想解开这个谜的人。他见天快亮时,韦杰回来了。于是,他连忙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韦军长,同主席谈得怎么样?主席批评你没有?”
韦杰笑了笑,没有开口。
武英发现,此时的韦杰,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没有像一宿没睡的样子,心情格外地好。武英心想,自一八0师失利后,韦杰一直沉默不语,心事重重,今天是滋润了什么样的阳光雨露了?!
武英又追问了一句:”韦军长,今天你年轻了许多哦!是不是主席……”
韦杰打断武英的话,说:”主席没表扬!”
武英见韦杰不愿多谈,只好不再问下去,准备回房间休息。这时,韦杰忽然唤住武英,问:”武参谋,我在朝鲜当着你的面发过什么牢骚,讲过什么怪话吗?”
武英一愣,不知此话从何谈起:”韦军长,你怎么问起这个来呢?””主席问我,有没有当着你的面发牢骚,我想了半天,回答主席,我从来没有当着武英说过怪话,主席就没再问下去。”韦杰说。
韦杰单独受到毛主席接见后,跟在他后面的曾绍山和秦基伟也先后到了北京。毛主席觉得没有必要再一个一个谈了,就同时召见了曾绍山和秦基伟。没有想到,毛主席同样问了与韦杰一样的问题,”有没有当着武英的面发牢骚。”
秦基伟和曾绍山”心虚”,在毛主席面前只好乖乖地承认了,并认了错。秦、曾回来后,抓武英”算账”,武英才恍然大悟,原来武英想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前,在那间独立草房中,他和曾绍山、秦基伟两位军长闲聊时的情景。武英忙表白:”秦军长,你可别冤枉我,我跟主席只是说,有的军长、师长对战术打法有些意见,可从没说你们一位军长发牢骚啊!”
秦基伟一怔,苦笑道:”这么说,是我和老曾不打自招了?”原来,他们俩是说过一些”换统帅”的牢骚话,在毛主席那儿又不敢否认,只好当场向毛主席认了错。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六十军一七九师和一八一师分别配属给了秦基伟的十五军和曾绍山的十二军。秦基伟和曾绍山自然也成了”召见”谈话对象。
秦基伟和曾绍山谈话之后,毛主席又找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做了大量调查,并与回国的彭德怀和志愿军参谋长解方了解情况。至此,毛主席的调查告一段落。”毛办”通知王近山,”主席在香山别墅会见他。”
这一次会见与上一次召见,除了地点不同外,气氛也不同了。
王近山带着武英走进毛主席在香山别墅的客厅,看到毛主席含笑脉脉,请他们坐下,随手拿起武英呈送的阵中日记递给王近山,说:”这些我全看完了,仍然交还给你这位司令员。”接着,点起一支烟。慢悠悠地说:”王近山啊,一八0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我给彭德怀和韦杰都讲过,一八0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你是个常胜将军,我早就知道,但不能轻敌和骄傲。啊,你这个兵团司令员,对今后的作战方针,可以提些建议。”
数月来,王近山心头上的那块沉重石头,下子落了下去,顿时觉得浑身轻松起来,不由感激地说:”还是主席英明,分清了是非,我一定不辜负主席的期望,以后的仗定打好,主席,您就听好消息吧!”
表态后的王近山,重新变得思路灵活,伶牙俐齿:”主席,我认为在朝鲜我军应采取以阵地作为依托,局部反击的歼灭战,不打则己,要打就吃掉敌人一块,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联合国军’要赖在朝鲜,咱就跟它耗,看谁耗得过谁!”
毛主席听后高兴地眯细了眼角,说:”很好,我们想到一起了。怎样巩固阵地,你想过没有?”
王近山趁机谈了构筑山洞工事,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法。毛主席大悦,脸膛放光。他重新燃起一支烟,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室内踱着步子,”王近山啊,你真不愧是我军的优秀军事人才,名副其实的一员战将,我和三兵团的三个军长都谈过,他们也提过类似建议,但都没你这么深刻。回朝鲜你向彭德怀同志汇报一下,我正在考虑改变对美军作战的总方针。今天就谈到这里,我等你的好消息。”
王近山三兵团的部队,有很多都归属于九兵团的宋时伦指挥的。王近山手上也没那么多兵,12军35师的部队就归九兵团管,韦杰的两个师实际上也是归到九兵团管去了。毛主席调查研究后,认为五次战役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原计划是吃掉敌人几个整师。本来35师在追击中是可以消灭敌人一个建制团的,结果请示下来,九军团还不同意修改作战方案,就被敌人跑了。所以,在这之后,打金城防御战的时候,毛主席就把整个作战方针都实事求是的改了。
正是因为毛主席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找了这些一线的首长们谈了话,所以毛主席作出了重大决策,调整了朝鲜战场的整个战场作战方针,简单形象的就是毛主席说的,就叫做“零敲牛皮糖!”。之后,打了一年的金城防御战,十二军在友军的基础上,率先搞出了个地下长城系统工程,就是挖能防御特大轰炸的坚石坑道,李德生还命名了一个“红旗洞”,陈赓在尤太忠陪同视察后向全志愿军推广。仅三十五师就挖成坑道675条,长21065米,各种掩体7172个,交通沟21万7020米,用木料1873901米,共用人工1036299个。实际上,是在金城战役的末期,打响了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本来应该算是金城防御战的扫尾战,但是没想到打成了响当当的独立特大战役。
后来,王近山给毛主席带来了好消息: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发起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王近山指挥第十五军、第十二军在上甘岭奋战43天,歼敌数万余人。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载入了史册,还拍成了电影,影响了一代人。如今,许多人仍不知道,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最高部队首长就是王近山。
http://taihangsummit.com/180%E5%B8%88%E5%A4%B1%E5%88%A9%EF%BC%8C%E4%B8%BB%E5%B8%AD%E4%BA%B2%E8%87%AA%E8%B0%83%E6%9F%A5%E7%8E%8B%E8%BF%91%E5%B1%B1%EF%BC%8C%E5%AF%86%E5%8F%AC3%E4%BD%8D%E5%86%9B%E9%95%BF%E5%9B%9E%E5%9B%BD/
去台湾战俘可以里通战俘営外、另一方回国战俘団結不堅定導致骨干被干掉
当時战俘人人手臂上被刺靑反共口号、因這個原因不得不去台湾的也有不少。当時也没有激光消字的方法、真要消字得大工夫
又 回去了
您信 那些 文学描述和杜撰,
老夫 压根儿不信,
出处 附后,自己提溜着脑袋去读,去看,去信不信,
naive, too young, sometimes too simple,
假如同様生活在社会低層、台湾回来的就顕得有銭
小時候看老華僑覚得都很有銭、到我們自己到国外時、就知道也是一地鶏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