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陨落

移花接木
楼主 (文学峸)

先读一首唐诗: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李广冠以“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龙城飞将”是指李广.

李广,西汉名将,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描述非常有名,原文是: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李广把石头错当成老虎, 一箭射去, 箭矢没入石头中. 【李广射石】

 但是实际上李广并未有那么神乎其神.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第一次大规模对匈奴用兵,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路大军攻打匈奴. 匈奴听说李广来了, 于是集中了所有主力以三倍兵力进攻李广; 李广除了因名声在外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外, 还有个毛病, 爱迷路找不到方向; 此役匈奴大败李广部队, 还活捉了李广, 只是在押送途中不慎让他只身逃脱. 其它两路也都无功而返. 但此一役, 有一颗将星升起, 卫青带领所部, 一路掠袭势如破竹, 或许也是因为李广吸引了匈奴主力, 让卫青一路轻易杀到匈奴首都龙城, 斩杀数千余,杀一个王爷活捉一个王爷. 都是单于的叔叔.

汉朝建立之初,高祖刘邦就与匈奴发生了一场大战, 因用兵不慎中了匈奴的计策, 被围困在白登山7天7夜铩羽而归. 从此西汉面对匈奴基本是处于躺平状态直到汉武帝时代. 因武帝之前有文景之治, 消除藩王, 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大力发展经济, 使得西汉繁荣富强, 汉武帝就有了雄心, 要与匈奴有个了结, 汉朝看中的是富庶的河套平原, 土地肥沃, 即适合放牧又适合耕种. 要把河套平原从匈奴控制下夺过来.

在汉武帝初期除了有战神卫青还有霍去病, 霍去病17岁开始随舅舅卫青出征. 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霍去病自恃自己战功赫赫, 而且汉武帝是自己的亲姨父, 平时就有些颐指气使,飞扬跋扈, 不免会闯祸, 如果不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姨父, 并且他自己也是汉武帝的心腹爱将, 他这个祸闯得真不算小. 高祖约法三章的第一条就是杀人者偿命. 霍去病就犯在了这一条。

事情要从漠北大战说起, 当时汉武帝筹划漠北大战的时候, 飞将军李广主动请缨想要担任西路军先锋, 汉武帝架不住李广的一再恳求就同意了, 可李广刚一走他又后悔了. 他觉得李广每次出塞作战, 不是为名声所累遭匈奴围攻,就是半道迷路无功而返。可李广是三朝元老,他又刚亲口答应了他,不好意思返毁,他就给大将军卫青下了道秘旨,李广这人出塞作战点儿太背,你得找个理由给他换个差事不能让他当先锋。

卫青自然是按汉武帝吩咐得去办,于是卫青在排兵布阵时告诉李广,这次东路军骠骑将军霍去病是主力,匈奴主力也在东路,派李广带一路人马去支援霍去病。可这一次李广又迷路了,而且后来他的向导也逃跑了,这下完全没戏了,直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广才带部与汉军主力会合。

作为统帅卫青自然会责问李广一番,让他向长史汇报一下如何迷路的过程,这下李广老脸实在挂不住了,留下一句遗言"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自杀了。 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就认定他父亲是被卫青蓄意害死的。就闹到大将军府上并打伤了卫青, 卫青本人宽厚大度,不想事情闹大,宁愿息事宁人,没声张这件事,可是霍去病确愤愤不平,非要给舅舅出口气。于是趁着一次李敢与霍去病陪汉武帝狩猎时,霍去病就把李敢给射死了,而李敢也是汉军中的一员勇将,任职校尉,就因为私人恩怨被霍去病谋杀,霍去病这个祸闯得不谓不大。要换了别人就必须偿命了,但是霍去病是汉武帝心腹爱将,又是他亲外甥,汉武帝就把此事给压下去了,说李敢是在狩猎时被鹿撞死了,这场杀人命案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不过霍去病再也没有机会去立功报答汉武帝的这份大恩了,就在第二年霍去病在长安因病去世了,功冠诸君,封狼居胥的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年仅24岁。

对于霍去病的去世,汉武帝悲痛不已,他把霍去病的陵墓陪葬在他自己的陵地茂陵,而且还把霍去病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以纪念其功绩,10年后卫青去世也同葬茂陵,陵墓修建成匈奴境内山川的样子。

 

 

 

 

紫色海洋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5
500miles
还以为你要说阿部规秀呢
a
a7a8
一个人一次两次失败也许是运气不好。但要是一被子总失败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了。
移花接木
李广应该防守厉害
5
500miles
1.李广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常低劣。2.李广也没什么不该死的地方。

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猿臂,善射,度
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
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这是说李广为将,人品是顶尖的。但他不做战略战术谋划,不计划行军路线,不打听跟谁作战,甚至行军不设斥候(前缘侦察)、驻扎不设瞭望,一切全凭自己和战士勇猛。他活到六十多岁,主要是侥幸。后世军事家学李广,没有不全军覆没的。

5
500miles
“一被子总失败”,,,,,,
小二哥李白
李广搁今天也是叛徒了:还活捉了李广, 只是在押送途中不慎让他只身逃脱.
5
500miles
约法三章到李广的年代已经改了,萧何和曹参重新建立了汉朝的法律

李广有一次战败被贬为庶人,跟几个朋友打猎晚归,当时长安宵禁,他们喊城守开门,说“是前李将军回来了”

城守说“别说前李将军,就是现李将军也不能给开门。”

李广后来再被重用,就想办法把那个城守调到了自己手下。然后找个借口把他杀了。

 

鲁冰花
我以为要说演关羽那个演员陆树铭的去世呢,昨天
5
500miles
李广的孙子都没有被定义为叛徒
5
500miles
卫青是真正小混混出身,自己悟出军事要领的天才。

500常说,做人要以卫青为榜样。自己不用说自己能力多强、功劳多大,关键是有人给这些背书。

 

卫青的战功,有汉武帝给背书。卫青的“功夫”,有汉武帝的姐姐背书。

 

t
tomcat801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k
kirn
经鉴定,花帅最近好像心情不太好~~~
密码忘记了
李广的大名多因其出于名门望族

当时的文化背景,对门阀世族是十分崇拜的。司马迁也不能免俗,对李姓家族高看太多了。而对卫青霍去病等韦小宝式的出身低微的人物,功劳再大,也多少有点瞧不起的意思。而一部《史记》又影响深远。于是,常败将军李广不停地出现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而为汉武帝驱逐匈奴的卫青,霍去病反而歌颂不多。只要分析一下他们当时的封号及葬制,卫,霍在朝廷的地位,远胜李广。

a
a7a8
李广是厮杀方面比较厉害,但是这只是近战搏斗,而军事指挥是另一回事。
老生常谈12
升官了,在色坛当版主
5
500miles
漠北之战,卫青指挥的是五万骑兵、十万步兵。跟以逸待劳的单于主力突然遭遇的战略性决战

放在近代,类似于古德里安进攻莫斯科,或者艾森豪威尔打诺曼底。

 

 

第一,卫青的侦察部队一定足够远,否则等看见了再反应早被单于骑兵冲散了。十几万人的部队,卫青不可能走在最前面,光是情报、命令传递就要很长时间。没有提前准备好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武钢阵,先守后攻,先保证自己处在不败的地位。这正是孙子兵法的战役精髓。

第三,临敌布阵,绝不是当时一拍脑门就能做到的。出发之前就得做各种准备和练习。历史只看到了一个武钢阵,卫青演练的阵法应该不止这一个。

第四,以正合,以奇胜。知道什么时候出五千骑兵正面对刚,什么时候出奇兵侧翼包抄。什么是主力,什么是追击部队,什么是预备队,什么时候用谁,所谓临阵决机。

第五,随时审问俘虏,快速得知单于的动态。

这些东西,李广大概想都没想过,只知道看见敌人就像看见兔子的狗一样去追、去咬。

 

李广第一是民族英雄,第二是壮士。而卫青,是国家的栋梁。

密码忘记了
同意

李广根本不是卫青那样的帅才。心胸气度军事能力都不够水平。

移花接木
精彩
a
a7a8
在被子里失败确实不大好
小二哥李白
李陵是不是李广的后人?
t
tomcat801
牛! 读罢,我涨知识了 谢谢!

t
tomcat801
霍去病 真的是牛! 智勇双全, 勇冠三军! 不愧为 冠军侯!!!

真是:  自古英雄出少年!

5
500miles
和气客气
李广适合游击战(防守反击), 不适应大兵团决战。不过, 进攻游牧民族,万里荒漠确实一大半靠运气
和气客气
更重要的是,写历史的和儒家正统都反对外戚。卫青霍去病都是外戚起家,尽管军功盖世。最后姜是老的辣, 西汉东汉都亡于外戚
5
500miles
tomecat 我知道,801 是什么意思?
5
500miles
打赢了是靠运气。不被打败,是卫青的实力。

就像李世民评李靖、李勣:即便不胜,也不会大败。

这才是名将的基本功

5
500miles
在被子里失败一次两次或许是运气问题,,,,,,
移花接木
我们没有多少忠君思想,以我们后人眼光看,凭什么这天下就得姓刘?姓卫姓霍姓王都没问题,能者上
移花接木
什么是 tomecat ?
5
500miles
电子版 tom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