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和死守 四平,毛泽东的决策真的错了吗?】

偃月劃戟
楼主 (文学峸)

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七大的一份报告中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丟了,只要我们再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 “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不要以为很巩固了。为什么不巩固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由此可见两点,一是毛泽东对东北志在必得,因 “东北是特别重要的”;二是为何宁肯“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丟了”也要夺取东北。因现在所有根据地有两大致命弱点,都没大工业、重工业,没有地域连成一片。毛主席在其他谈话中还讲到两条,东北能背靠苏联。从红军时就想打开背靠苏联的通道都没实现;东北一旦夺取,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国就解放了半壁河山。

 四平位于 长春西南

四平战役 参战方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伤亡与损失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地点 结果
1946年3月13日-1948年3月13日
中国吉林省四平市

一,四战东北民主联军胜利

二,三战中华民国国军胜利
 国民革命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陈明仁
 陈诚
 李天佑
 林彪
55,000 60,000
35,000 20,000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5206473.html

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和争论 (7)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第七次:在争夺四平的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化四平为马德里”,“不惜重大伤亡”,“死守四平”。在前线指挥的林彪虽有不同意见,仍听从了毛泽东的决定。实践证明,四平战役得不偿失。

  1946年1月13日,国共在关内实现停战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估计,东北地区经过谈判也有实现停战的可能。为了争取在谈判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毛泽东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原称东北人民自治军)集中兵力“在我完全防御有利条件下(退避三舍后)给进攻之顽军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并指出“这是历史新阶段中的最后一战,将会决定东北今后大局”,“要不怕最大牺牲求得这一作战胜利”。

  林彪对东北实现和平的前景以及“最后一战”的提法,是有不同看法的。1月5日,他曾致电中央并东北局,提出“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如完全可靠,则我东北部队目前集中力量作最后一战;如不可靠则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人之明攻”。1月15日,林彪再次致电中央并东北局,指出“此次和平协定的实质,实为蒋之一大阴谋”。林彪的基本思路仍然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但是,林彪还是服从了毛泽东、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部署。林彪统率东北民主联军,依据中央决定,乘苏军已从中长铁路撤军,而国民党还滞留于西满的有利时机,在3月中旬攻占四平,4月中下旬先后攻占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重要城市。至此,中长铁路的开原以北段全部处于我军控制之下,形成了背靠北满,依据内线迎击大举北进的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态势。

  中共拿下四平、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城市,是为了在东北实现停战的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在实际上却激起了蒋介石更大的贪欲和报复之心。蒋介石到处鼓动说,四平乃是“党国命运所系”,“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从政治需要出发,在四平的决战难以避免。

  4月18日,蒋军发起对四平的猛烈进攻,四平保卫战开始。在此前后,毛泽东连连电命林彪,要“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两万人)”阻滞敌人北进,要“死守四平,寸土必争”,甚至提出“把长春变成马德里”,“化四平街为马德里”。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该城军民在1936年至1939年浴血奋战,顽强抗击德、意入侵,因此闻名世界。

  毛泽东的这些决策,实际上暂时改变了他原来制定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从“两厢”又回到了“大路”,在“大路”上与蒋军殊死争夺。

  开始,林彪并不认为毛泽东在四平、长春一线同蒋军死打硬拼是明智的。在四平保卫战前夕,即4月11日,他曾致电中央并东北局,就防守四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为主,以免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造成以后虽遇有利条件并不能消灭敌人。

  同一时期,黄克诚也致电中央,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的情况下,坚守四平有极大困难。

  然而在战斗打响以后,林彪于4月18日向中央致电:“敌已开始直接进攻四平,我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四平之役血战1个月,打得十分残酷。蒋军伤亡万余人,民主联军也伤亡8000多人。5月18日,林彪急电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如实报告说:“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他陈述了理由,并于当日下午组织部队撤出四平。

  毛泽东没有因林彪没有“死守”住四平而责怪他。相反,复电林彪称:“四平我军坚守一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英勇顽强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什么“历史意义”呢?实践作出了回答: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如果不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其结果必然是人地两失。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与黄克诚就四平之役责任问题曾发生过争论。毛泽东说:“固守四平,当时是我决定的。”黄克诚则说:“是你决定的也是不对的。” 【1】 【2】 【3】 【4】 【5】 【6】 【7】 【8】 【9】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攻占和死守 四平,毛泽东的决策真的错了吗?】 【现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齐燕铭】 【邓小平登黄山 1978】 【玉蝴蝶 柳 永】 【小说手法出来的 中共共产党 严史 --- 特麻地】
多哥
死守,不是要大家钉那儿永世不走。死守,是争取时间以利其它地方的部队调动或军事动作在战略上的需要。很多人不懂军事、
多哥
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比如用 “死守” 这个字眼,去描述某种军事行动。
偃月劃戟
死守,不是死在,

不是说,共存亡,

打不赢,就走,

 

偃月劃戟
+

正解

天堂之令
决策没错。。。这文章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硬给黄瞎子加戏。

毛泽东致电林彪强调:“(一)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二)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5月18日,林彪决定撤出四平。

偃月劃戟
+, 堂堂党媒体,肆意给已故领袖泼污水!

的确!

多哥
一般来说都有时间交代。比如 “死守” 两天,也就是两天内,要人在阵地在。两天之后阵地还在就是任务完成了。
多哥
任务完成之后,投降也好逃吧也罢,上级一般不会怪罪。事实上,很多时候上级根本顾不上同志们的死活了。
偃月劃戟
+ 不是 死的一个不剩,

毛 给 林指示: 不行 就撤,

多哥
这种东西根本就是文理不通的破玩意儿。毛主席说过 “化四平为马德里”? 我没有证据认为毛主席说过,谁有凭据?
多哥
那个时候有多少人知道 “马德里” 是个啥玩意儿?就算毛主席要死守,也不会用马德里来比喻。
多哥
关于所谓黄克诚和毛主席就四平对话,我过去批判过。假定真有其事,根据网上不同版本,我认为黄当时就四平,意在
多哥
挤兑林彪为自己开脱。毛主席说那是我的主意或命令其实是提醒黄,并暗示黄看在我的面子上嘴上留情。然而
多哥
黄仗着自己总理的后台,内心素来就不把毛主席放眼里,脱口而出什么你对你错的,也在情理之中。
偃月劃戟
+
萧岚
毛的原话是“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有凭证。

毛的原话是“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有凭证。

 

在四平战役纪念馆有展示,老大刚去参观。

     

 

偃月劃戟
貌似
多哥
+ 高度怀疑萧部长所谓凭证的真实性;污名化毛泽东,这帮人什么事儿都干得出。
有言
赞!-:)
聂耳
在四平之战中林彪的对手是孙立人,怎么连他的名字都没有? 谨转此文供参考

1946年春夏之交的四平战役,孙立人被老蒋急电从美国召回来。孙立人一回到军中,连夜部署对林彪防线的攻击。只用3天就将国军2个军攻打了一个月都没打下来的林彪防线攻破。迫使林彪10万大军弃守四平狼狈北逃。

林彪本来在公主岭筑有坚固防线,欲固守公主岭的。不料孙立人率新一军尾随林彪败兵,飞兵赶到,不给林彪败军以喘息之机,迅疾发起强大进攻。将林彪公主岭防线彻底击溃。从此林彪部队再无有组织抵抗,军心涣散,一路狂逃北撤1000多里。并弃守长春。 孙立人占领长春后,率新一军继续向北扫荡,雄兵莅临哈尔滨城下。林彪部队已无战力,准备弃守哈城,撤往佳木斯,并给中共中央发电,说是只能拿出当年井冈山游击战的老套路上山打游击这一条路可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大惊,遂严令关内共产党军队勿惹国军,以免给蒋介石全面开战以口实。 恰在此时,在一直主张中国不打内战、实行两党制的美国的威胁压力下,加之蒋介石也被巨大胜利冲昏了头脑,竟下令东北停战。 东北停战了5个月。

这5个月,使林彪绝处逢生:收拢残部,整顿扩编,积蓄战力,接受苏联隐秘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部队。同时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百姓拥护,站稳了脚跟,建立了松花江北根据地。 5个月后,南满共军率先发起进攻,东北战事再起。 林彪为支援南满作战,1946年12月开始,发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此时的林彪部队,经过5个月的停战,早已治愈战争创伤,羽翼丰满;兵多将广,士气高涨,战力倍增。 此时的孙立人新一军,被蒋介石和杜聿明分兵把守在长达1000多里的战线上,行据点防守。 林彪是善于打游击战的,他看准了新一军分兵防守的弱点,主动出击,首先围住一处,以多打少,力争全歼;或围住一处,设重兵埋伏,打击孙立人援兵。 这种打法,确实让不熟悉林彪战法的孙立人新一军吃了几回亏,先后被吃掉3个团精兵。气得孙立人大骂杜聿明把他的精兵到处防守,让林彪各个击破。

林彪被一连串小小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率近10万大军进击德惠,欲吃掉新一军新50师7000余人于德惠重镇。 新50师师长潘裕昆请示杜聿明司令长官,杜聿明让其率军突围。潘裕昆觉得事态严重,就再请示于军长孙立人。 孙立人分析军情后,叫潘裕昆不要理睬杜聿明的命令。孙军长勉励潘裕昆坚守德惠,沉着应战。3日内他将亲自率精兵来援。3日内若守不住,责任在潘裕昆;3日后若守不住,责任在孙立人。 德惠战役爆发。林彪数个纵队10万大军围住德惠猛攻,并在国军来援必经之路上设下重兵埋伏。新50师遵照军长孙立人命令坚守德惠,防守十分出色,给林彪部队重大打击。 孙立人亲自率领3个团精兵不足5000余人,携带大量武器弹药,火速增援德惠。为避开林彪的围点打援,孙立人率军长程迂回,于约定时间抵达德惠城下。 林彪见围点打援失效,孙立人精兵已经来援,而德惠久攻不克,损失惨重,为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下令全军从德惠撤走。 这一战,林彪部队在德惠城下遗尸至少2万余人,遭受重大损失。 以上是孙立人与林彪在东北战场的直接对决全部经过。

德惠战后,1947年4月,孙立人与长官杜聿明的矛盾彻底爆发,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杜聿明向蒋介石告状,说孙立人如何任何。蒋介石只好把孙立人从新一军调走,升任东北剿匪副司令长官虚职。之后孙立人请求到台湾训练新军。从此离开了东北战场。再无机会与林彪对决。1948年的辽沈战役,孙立人其实早就不在新一军军中,早就离开了东北战场,在台湾训练新军。 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新一军分离出来的新38师(孙立人起家的嫡系部队)在长春被围数月,居民饿死无数,士兵也是食不果腹。值此危急时刻,在台湾的孙立人数次向蒋介石请求把他空降到长春让他率军突围。孙立人的一封电报,“吾将与兄等共饮马于松花江畔”,让被围的师长李鸿与新38师官兵无不热泪盈眶。只可惜,蒋介石数度拒绝了孙立人的空降请求。 孙立人打仗,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一生大小数百战,皆无败绩。对日作战,是最杰出的中国将领;东北内战,也是打得顺风顺水,多次打得林彪部队闻风丧胆。三下江南,林彪部队吃了新一军3个团时,得意忘形,竟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德惠一战林彪部队吃了大亏,让新一军一战捞回以前全部损失还有很多盈余时,林彪部队又提出“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军”。可见对新一军的恐惧。后来孙立人被解职离开东北,毛泽东闻讯举杯庆祝曰:“我们的唯一的敌人被蒋先生打倒了,东北是我们的天下了。”遂叫林彪放手打。

萧岚
四平战役纪念馆把 “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刻在墙上

有专门的报道,领导人最近去参观过。

 

“走进纪念馆序言厅,正面的红色墙体与它下面的黑色基座相呼应,寓意英勇的东北民主联军四战四平血沃东北黑土地。红墙上方力刻着毛主席的手书电文“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渲染出四平的不同凡响。”

详细报道: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467449

 

有的人一旦被指出虚假,就说你反共黑华污毛。把自己当作谁呀?就这德行。

 

四平战役纪念馆把这个“貌似”的“赝品”手书电文刻在序言厅的墙上,领导人刚去参观,也要污毛吗?

偃月劃戟
谢谢,四平战役,新一军 参与了,自然 孙立人 也参与了,

不过时间长短,是否关键部位,需要明确。

当时,孙立人的作用和分量,应该弄清楚。

欲千北
不要一贯闭着眼睛不看事实,坚持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新版本:凡是毛泽东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凡是批评指责毛泽东的都是错误的。

多哥
习总阅兵,给搞了个胖子仪仗队长也是事实。类似 “事实” 目前太多,匪共党校都对其大掌门
多哥
从各方面进行歪曲解说,我们就更要坚持自己的分析理解、分享见解。
多哥
根据毛主席一贯的学习方法、思想、及对于不同说话对象的语言运用,
多哥
毛主席在有关军事文件中用马德里这类文学性词句的传说,非常可疑。
多哥
况且作为高级领导人说话如此毫无保留余地,也不合领导的思维及言谈作风。
多哥
再有就是根据网友转发的,国内到处树碑插牌口口声声 “日军” "日军“ 的,
多哥
连 "侵华日军" 这几个字都不愿写,更别提 “寇” 和 “军" 的区别了。
多哥
这些也都是事实。
研究研究
毛泽东的死守是有前提的,就是死1-2万人。忽视这一点,就是傻瓜在评论战事。
欲千北
你怎么知道毛的前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