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为制止蒋介石发动内战,保卫人民的抗战果实,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派出10万大军和几万名干部进入东北。
这一重大措施奠定了中共立足东北的基础。这一重要建议是由黄克诚将军提出的。1945年9月13日,黄克诚将军在华中局驻地得知苏联红军已占领东北,八路军已有少数部队出关,他立即请华中局致电中央,建议速派大部队出关,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
但华中局的主要领导却不同意发此电,黄克诚将军遂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建议至少派5至10万部队出关,部队主要从山东抽调,然后从华中抽调相当部队进入山东。该建议很快就被中央采纳。后来有人问及此事,黄克诚回答说:“中央当时已决定派部队到东北去,但派10万人这样多的部队,还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zt
提出 出兵抢占东北的,还是毛大帅,
虽然,中央正式决定是 毛在重庆谈判期间,但是,电报等都是毛泽东决断的,
从毛 执意打四平,就看出他的意图和决心,(虽然四平打的不够漂亮)
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七大的一份报告中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丟了,只要我们再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 “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不要以为很巩固了。为什么不巩固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由此可见两点,一是毛泽东对东北志在必得,因 “东北是特别重要的”;二是为何宁肯“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丟了”也要夺取东北。因现在所有根据地有两大致命弱点,都没大工业、重工业,没有地域连成一片。毛主席在其他谈话中还讲到两条,东北能背靠苏联。从红军时就想打开背靠苏联的通道都没实现;东北一旦夺取,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国就解放了半壁河山。
----------- 四战四平
一,四战东北民主联军胜利
抗战结束前,国军战力为渣。大战有44年豫湘桂大溃败,小仗一直到45年8月,还在丢失县城给鬼子。而同期共军连续发动多次反攻,收复大片失地,包括几十座县城,华北和江淮的根据地连成了几大片。粟裕在江南把沪宁杭三市的郊区都变成了游击区。王震5千人,就能横穿日蒋占领区,一路从湖北打到香港再打回湖北,且沿路留下数个游击区和根据地雏形。
但盟军司令部规定中国战区日军向蒋介石投降。这样缺少重武器的共军就不可能得到大城市里日军的投降。而蒋介石却可得到侵华日军的几乎全部装备和军队,以及全部伪军。后来老蒋把伪军直接编成了国军,在日军中挑选了一部分成为国军里的军事顾问。再加上东南亚回国的美械部队,蒋介石这才获得对共军的压倒性军事优势。
太祖显然预先知道了美苏蒋的这笔交易---是雅尔塔密议全部泄露,还是泄露一部分老毛猜了一部分,不得而知。但老毛的对策却是阻止了苏联割走东北。
黄克诚给中央打电报,提出派10万兵去东北的时候,他本人的部队(新四军三师),其实已经是在去东北的路上了。但黄自己以为只是从苏北到山东,他不知道等他到了山东就会接到继续北上去东北的命令。而后来他得到进东北的命令的时候,他还是以为是自己的提议被中央采纳了。
如果放眼整个中国,就会看到,在黄克诚部从苏北向山东运动的同时,整个华南的共军都在向北运动,包括海南岛和香港的游击队,以及到了香港本来说是要配合东江纵队扩大根据地伺机夺取香港的王震部,都在向北运动。黄当时看不到这个。但黄是有智慧的,他跟太祖不谋而合。
亏太祖和周相都非常警醒,太祖立刻就回了延安,美蒋都没来得及反应。
?
不是刘的。
https://m.newsmth.net/article/Modern_CHN/446810?p=1
抗战胜利后,为制止蒋介石发动内战,保卫人民的抗战果实,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派出10万大军和几万名干部进入东北。
这一重大措施奠定了中共立足东北的基础。这一重要建议是由黄克诚将军提出的。1945年9月13日,黄克诚将军在华中局驻地得知苏联红军已占领东北,八路军已有少数部队出关,他立即请华中局致电中央,建议速派大部队出关,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
但华中局的主要领导却不同意发此电,黄克诚将军遂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建议至少派5至10万部队出关,部队主要从山东抽调,然后从华中抽调相当部队进入山东。该建议很快就被中央采纳。后来有人问及此事,黄克诚回答说:“中央当时已决定派部队到东北去,但派10万人这样多的部队,还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zt
提出 出兵抢占东北的,还是毛大帅,
虽然,中央正式决定是 毛在重庆谈判期间,但是,电报等都是毛泽东决断的,
从毛 执意打四平,就看出他的意图和决心,(虽然四平打的不够漂亮)
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七大的一份报告中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丟了,只要我们再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 “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不要以为很巩固了。为什么不巩固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由此可见两点,一是毛泽东对东北志在必得,因 “东北是特别重要的”;二是为何宁肯“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丟了”也要夺取东北。因现在所有根据地有两大致命弱点,都没大工业、重工业,没有地域连成一片。毛主席在其他谈话中还讲到两条,东北能背靠苏联。从红军时就想打开背靠苏联的通道都没实现;东北一旦夺取,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国就解放了半壁河山。
----------- 四战四平
一,四战东北民主联军胜利
二,三战中华民国国军胜利抗战结束前,国军战力为渣。大战有44年豫湘桂大溃败,小仗一直到45年8月,还在丢失县城给鬼子。而同期共军连续发动多次反攻,收复大片失地,包括几十座县城,华北和江淮的根据地连成了几大片。粟裕在江南把沪宁杭三市的郊区都变成了游击区。王震5千人,就能横穿日蒋占领区,一路从湖北打到香港再打回湖北,且沿路留下数个游击区和根据地雏形。
但盟军司令部规定中国战区日军向蒋介石投降。这样缺少重武器的共军就不可能得到大城市里日军的投降。而蒋介石却可得到侵华日军的几乎全部装备和军队,以及全部伪军。后来老蒋把伪军直接编成了国军,在日军中挑选了一部分成为国军里的军事顾问。再加上东南亚回国的美械部队,蒋介石这才获得对共军的压倒性军事优势。
太祖显然预先知道了美苏蒋的这笔交易---是雅尔塔密议全部泄露,还是泄露一部分老毛猜了一部分,不得而知。但老毛的对策却是阻止了苏联割走东北。
黄克诚给中央打电报,提出派10万兵去东北的时候,他本人的部队(新四军三师),其实已经是在去东北的路上了。但黄自己以为只是从苏北到山东,他不知道等他到了山东就会接到继续北上去东北的命令。而后来他得到进东北的命令的时候,他还是以为是自己的提议被中央采纳了。
如果放眼整个中国,就会看到,在黄克诚部从苏北向山东运动的同时,整个华南的共军都在向北运动,包括海南岛和香港的游击队,以及到了香港本来说是要配合东江纵队扩大根据地伺机夺取香港的王震部,都在向北运动。黄当时看不到这个。但黄是有智慧的,他跟太祖不谋而合。
亏太祖和周相都非常警醒,太祖立刻就回了延安,美蒋都没来得及反应。
?
向南防御向北进攻,是毛的预早 决策,
不是刘的。
https://m.newsmth.net/article/Modern_CHN/446810?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