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要拆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下狠话也没能阻止,50年后全说中

拾文客栈
楼主 (文学峸)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是美国仅有的侧重建筑艺术的大学,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因为这点很喜欢去这所大学学习建筑,梁思成就是这里的学生,这所大学的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又不肯放弃对建筑的热爱于是去了美术系选修建筑,学成回国后是中国首个女建筑学家 。

梁思成与林徽一生都在研究与保护建筑文物,梁思成在战争时期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上面标明哪里有需要保护的建筑文物,希望前方能注意一下,不要这些静止的艺术被炮火毁于一旦。然而让梁思成夫妇没想到的是,有的建筑文物没有毁于战火之中,反而毁在了城市规划。

战争结束之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北京出现了人口拥挤的情况,一户人家里有好几个孩子,一家人窝在一个小小的房间,显得让人住的地都不够宽敞。同时,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百废待兴,急需发展经济,厚厚的北京城墙限制了发展。

北京城墙始建于元朝,明朝竣工,古代的人主要拿来抵御外敌。如果它放在现在,其宏大的规模与气势,巴黎和罗马任何一个城市都比不过,可当年,城墙该不该拆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当年关于它的去留,梁思成与林徽主张不拆。梁思成当时还与建筑专家陈占祥写出了长达2.5万字的“梁陈方案”。这份方案结合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他们在方案里提议老城区要全部保留,在北京西郊建立一些新的房屋,让城内的人搬到那里去住,来缓解住房压力和交通压力。

而郭沫若是主张拆的人,他认为北京城墙对古人来说可以抵御外敌,但现代武器都是飞机大炮。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土和砖做的城墙起不到抵御的作用,应该拆。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城墙是以前旧时代产物,应该破旧迎新,拆了城墙还不会再挡路,不会挡住车辆同行。梁思成就这一点反驳郭沫若,提出了解决交通的问题:施工者根据实地具体情况,多开几扇城门就可以解决,并且车流也需要调节,可利用城门将车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

梁思成郭沫若两种不同的声音相互碰撞,著名历史学者吴晗是站在郭沫若这一边的,林徽因当时49岁,患有严重的肺病,说起话来很辛苦,但她还是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后来被她全说中了,她说:”亏你还是个历史学家,你们将来会后悔的。“北京城墙最终决定还是拆,从1952起陆续被拆,外城墙没几年就都被拆掉,梁思成看到这一幕痛心疾首,看见这些城墙被拆掉,就好像他的肉被人挖掉。

在地球的另一端,西班牙的卢戈城墙在2000年被联合国评为文化遗产,如果北京城墙没有被拆,而是在梁思成的建议下保留起来,说不定北京城墙也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只是时间不能倒流,北京城墙也不会重新变成原来的样子。

技术员
留了好几段古城墙,还不够?要是全留着,别的事就不用干了。
R
Redcheetah
郭毀人不倦,也毀物不倦!
c
charley3
郭哪有什么想法,上面咋样就咋说。
金色的雨
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政治先于专业的案例。崽卖爷田不心痛。
方家胡同
秀才论事,那个时候有这个财力另外搞一个北京?

他们住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去过崇文,宣武的贫民窟吗?

二胡一刀
现在还是一样,五十年后又会说当初不该全民吃包子。
l
luting
共产党破坏的东西还少吗?一个城墙算啥?

吴晗和郭沫若,两个御用的历史学家而已

多哥
讲得对。不仅只是财力,主要还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和自然淘汰。否则,我们周围还不充满原始人的旧有基础设施?呵呵。。。
l
lanxf126
郭沫若,政治生活双重流氓
飯盛男
現在能不能再建一下、等千年後就是文物了。再説与千年歴史比、其中断档不算事

怕就怕、一直不建、那就真的没了

偃月劃戟
拆,部分拆,穷的没办法的办法,【中华门】

据说 梁思成提议 政府机构等都到 京西(大约复兴门以西,公主坟那一带)新建。

谈何容易,不单是中南海,等中央政府所在地,都是利用使用前清民国以来的老房子,许多政府部门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也都是住在民宅,包括大院内分住几家甚至十几家。

到海淀西 新建,地皮不是大问题,但建材工料,得多大的开支,1959年大旱饥荒就开始了,吃饭都是个事儿,再大兴土木??

当然,主干大道设计,拆建,应该更好地思考统筹一下,

例如,中华门, 可否保留 或 挪迁一下 ?

 

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原明代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中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此门曾是明、清、民国三朝的象征国门,平常日子不得开启。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

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于1954年决定拆除。

据照片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中华门仍在。

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兴建期间,正式拆除。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基本大致)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从正阳门(前门)北向 俯拍 中华门 和 更北的 天安门。

 

 

 

 

N
Norstar
郭是最适合在垬兲讨生活的流氓文痞
P
Paenia1
郭沫若说得也有道理。两边都有道理
飯盛男
好像肆伍十年代流行過実用主義美学、認為有用的才是美的才有存在価値

那時立幾個大煙突、呼呼冒着煙、象徴先進生産力象徴工業発達、才是美的。那時期的国内外電影中都有這種鏡頭

 

30年河東30年河西

有言
评为世界遗产,然后呢?-:)
D
Dalidali
没文化可怕, 流氓文化同样可怕, 甚至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