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次授衔 1945-9】

偃月劃戟
楼主 (文学峸)

八路军时期的军衔,包括中将加上将衔的朱德,周恩来,和几位中将。

这次授衔是国民政府授的国军军衔,目的是为了抗战时期合作方便,众所周知,后来就自动失效了。

 

到了抗战胜利后,我军为了跟帮助解放东北的苏联方面对等交流,也授了几个人军衔,这应该也是我军的第一次授衔。 时间是1945年9月,我党为了全力争夺东北,派了六个人去东北跟苏军代表谈合作和进入东北,此六位是 陈云、彭真、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并授予军衔:陈云、彭真、叶季壮 三位中将,伍修权少将,段子俊、莫春和 上校。【毛主席周恩来 此时尚在重庆,但是 刘少奇朱德任弼时 等应是请示并得到毛主席授权批准的。并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以中俄两种文字书写了军衔授予书。】

1955-9-27授衔时,段子俊、莫春和 二位被授予 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前四位,均未授衔,叶季壮没有获得军衔,因为他当时已经离开了军队,担任国家贸易部部长,因此错过了授衔,否则应是上将。)

 

=======

下为详情:

 

1945年 九月十四日上午,在延安没有得到任何通报的情况下,一架苏军飞机降落在那块已经成为机场的空地上。曾克林从机舱里一钻出来,就朝跑过来的警卫战士高喊:快去报告!我从东北来!我把苏军代表请来了!

驻扎在长春的苏军最高司令官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全权代表贝鲁罗索夫上校和翻译谢德明中校到达延安。

朱德立即接见了苏军代表。

贝鲁罗索夫上校声明他的军阶不高且权力有限,此行仅为传达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四点声明:

一、按照苏军统帅部的指示,蒋军和八路军进入东北,应按照特别规定的时间。

二、苏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和八路军不得进入东北。

三、因八路军单独部队已进至沈阳、平泉、长春、大连等地,苏军统帅请朱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苏军占领之地区。

四、未经苏军允许进入东北之蒋军部队,已被苏军缴械。苏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苏军不久将撤退,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东北,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

最后,出自同属共产党阵营的原因,贝鲁罗索夫上校礼貌地补充道:“我的上级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不论对总司令个人还是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

午饭后,曾克林向中央汇报了他们进入东北的经过,随后详细描绘了当前东北的情景:社会秩序混乱,依旧由伪警察维持治安。苏军占领了东北的所有大城市,正忙着把重要的机器设备装上火车运往苏联。日本军队遗留下大量的军用物资,特别是大量的武器,没有人接收。

事后证明,曾克林关于“轻重武器及资财甚多,无人看管,随便可以拿到”的说法是夸张的,这给后来进入东北的部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但曾克林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他深知此刻任何犹豫和迟疑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急切地盼望中央速下决心,立即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去东北,使共产党人成为那片黑土地的主人。

晚上,中央政治局彻夜开会,最终形成一个重要决策:舍弃南方的所有根据地,全力抢占东北。会议决定:抽调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分别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部队开赴东北。同时,派遣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以及报务员段子俊和译电员莫春和,立即跟随苏军飞机飞赴东北,在沈阳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党在东北的一切工作。

九月十六日,苏军的飞机从延安起飞。在山海关落地加油时,飞机冲出跑道,机头插进一块稻田里,机尾高高地翘起,机舱里的人和物全部倒进前舱。伍修权、莫春和与段子俊受了轻伤,彭真的头部受到撞击,叶季壮受伤最重被抬出飞机,只有陈云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九月十八日,他们到达沈阳,随即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局的办公地点选在了张作霖的大帅府。

此刻,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开始了向东北的急行军。

---------------

参加会议的,除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三位书记和另两名候补书记外,康生、林彪、高岗、博古、李富春、叶剑英、杨尚昆列席会议。

会议决定,立即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赴东北代表中共中央全权指导东北党组织和党的一切活动,处理一切问题。

考虑到苏联军队有军衔,为了两军交往方便,会议决定,授予从延安赴东北的六人以军衔,并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以中俄两种文字书写了军衔授予书:彭真、陈云、叶季壮为中将,伍修权为少将,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落款时间为1945年9月16 日。

这次授衔成为解放军建军史上,唯一一次为国际交往而进行的个别授衔活动。

9月16日晚上,叶剑英约见伍修权,向他宣布了中央的决定。

17日上午,彭真等一行搭乘苏军的飞机离开延安,飞赴东北。

 

--------

17日/16日, 不一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共第一次授衔 1945-9】 【9-13 禁空令 净空令 --- 吴法宪回忆录里的真假虚实与正误 初探】 【9-13的净空禁空令是何时发布的?】 【彪入虎口 --- 林彪岂可不死】 【1955授衔程序梗概(元帅)】  
萧岚
照片中是廖承志,没有叶季壮。
萧岚
照片中是廖承志,没有叶季壮。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偃月劃戟
可以

 

 

周总理左侧 廖承志 白上衣

 

主席身后是 廖承志

 

 

 

 
不开窍
三张都是廖承志. 不认识叶.
偃月劃戟
+
多哥
飞机冲出跑道,机头插进一块稻田里只有陈云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依我看,陈云知道飞机会出事,事前由总理指导练就了防身气功。
偃月劃戟
哈哈

命大福大造化大,,,

欲千北
对,是廖,不是叶。

1956年12月17日 毛泽东主席、陈云副总理、廖承志
会见日中输出入组合理事长南乡三郎

 

偃月劃戟
+
多哥
陈云搞的破坏,要吓吓毛主席和其他人,不让他们飞东北直接指挥。
吾道悠悠
这张照片是毛主席会见日本民间教育代表团,

左是日本人,中为翻译刘德有(后任文化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