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所谓他最有远见的部分。
取荆州:刘备是取不了荆州的。这个说来话长,最主要原因:荆州不是刘表的。而且,荆州四战之地,根本不是作为发迹源头的地方。自古没有荆州得天下的故事。
取益州:也不是那么好取的,刘备取益州,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跟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所谓孙权江东三世而固:这恰恰是错的。孙策取江东,人心未固而死。孙氏虽出于吴郡,但班底却都是淮西,而且是带着袁术余孽的罪名,在江东是先靠残酷镇压才立足的。孙权年少即位,当时地位不稳,所以曹操来而仅有鲁肃周瑜主战。连张昭这样的核心人物都主降。
实际上,跟孙权联盟的真正原因,是刘备在荆州也立不住脚,跟孙权联盟是唯一选项。
所谓:天下有变而荆州益州两军出动。实际上,刘备取汉中,关羽北伐,正是符合了诸葛亮的两翼出动战术。但这个策略露身后于孙权,而占据荆益两州而占据战略主动伐曹,位居下游处于弱势的孙权从背后偷袭的概率绝对高于50%,这点战略眼光都没有,是隆中对又一明显问题。
人们说起隆中对,都是孔明高明,弦德若点迷津,非也!
弦德是个很有心计有谋有略的高人,双剑还能比划几下子。
弦德也就是听听不同意见,从而下定决心。
所谓诸葛的隆中对 与 鲁肃的榻上策,异曲同工。能看到看透时局的不止诸葛鲁肃二位,庞统至少也是一位,曹吴还有别的高士,刘备也并非无所思。
---
孙权背后捅刀子,世人皆知,所以派大将扼守荆州,乃是川蜀的大门。只是二弟忒轻敌,又刚愎自用,不懂的与孙统战,和为贵。 换成赵云或别人,也许好的多。
当然,从国力讲 西蜀是最弱的。
家长吗,拼死拼活一辈子,还不是为了孩子?!
刘表让他们都驻扎在北面作为对付曹操的缓冲地带。
他们都做不到赶走刘表把荆州占了。
孙权初见孔明
看看啊,说的是:“独豫州与孤尚存。”
第二天,在东吴文武的聚会上,说的是
看见了吗?他是“惟孤尚存。”
谁把你刘备当回事儿了?
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所谓他最有远见的部分。
取荆州:刘备是取不了荆州的。这个说来话长,最主要原因:荆州不是刘表的。而且,荆州四战之地,根本不是作为发迹源头的地方。自古没有荆州得天下的故事。
取益州:也不是那么好取的,刘备取益州,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跟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所谓孙权江东三世而固:这恰恰是错的。孙策取江东,人心未固而死。孙氏虽出于吴郡,但班底却都是淮西,而且是带着袁术余孽的罪名,在江东是先靠残酷镇压才立足的。孙权年少即位,当时地位不稳,所以曹操来而仅有鲁肃周瑜主战。连张昭这样的核心人物都主降。
实际上,跟孙权联盟的真正原因,是刘备在荆州也立不住脚,跟孙权联盟是唯一选项。
所谓:天下有变而荆州益州两军出动。实际上,刘备取汉中,关羽北伐,正是符合了诸葛亮的两翼出动战术。但这个策略露身后于孙权,而占据荆益两州而占据战略主动伐曹,位居下游处于弱势的孙权从背后偷袭的概率绝对高于50%,这点战略眼光都没有,是隆中对又一明显问题。
人们说起隆中对,都是孔明高明,弦德若点迷津,非也!
弦德是个很有心计有谋有略的高人,双剑还能比划几下子。
弦德也就是听听不同意见,从而下定决心。
所谓诸葛的隆中对 与 鲁肃的榻上策,异曲同工。能看到看透时局的不止诸葛鲁肃二位,庞统至少也是一位,曹吴还有别的高士,刘备也并非无所思。
---
孙权背后捅刀子,世人皆知,所以派大将扼守荆州,乃是川蜀的大门。只是二弟忒轻敌,又刚愎自用,不懂的与孙统战,和为贵。 换成赵云或别人,也许好的多。
当然,从国力讲 西蜀是最弱的。
家长吗,拼死拼活一辈子,还不是为了孩子?!
刘表让他们都驻扎在北面作为对付曹操的缓冲地带。
他们都做不到赶走刘表把荆州占了。
孙权初见孔明
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 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看看啊,说的是:“独豫州与孤尚存。”
第二天,在东吴文武的聚会上,说的是
看见了吗?他是“惟孤尚存。”
谁把你刘备当回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