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九民运的一点学理分析

世事沧桑
楼主 (文学峸)

关于八九学运的见证文字其实很多,但每一份都有独到的价值。不过,我认为几十年已经过去了,亲历者也应该尝试跳出个人经历的角度,从社会科学的学理角度来分析这场运动。

这样的研究其实也已经不少,但我希望简要地提供一点学理角度,供亲历者思考,并在这个框架里重新整理当时的经历和记忆。

我的看法是,运动的初期是一场自发性极强的集体行动,最初的动因有很强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对1986年学运挫折的不满,对腐败的痛恨,对胡耀邦的同情和悼念,在悼念时期应该是情感远远强于理智的。

但是,自发性的集体行动如果要持续,必然转为有组织的社会运动。这个过程的标志就是在学生会,团委,学联这类原有官方体制之外,建立了其实也多少模仿原有体制的,平行的高自联组织。但是,高自联自始至终都是地方性的,从来没有全国性的高自联。

下跪递交请愿书,是经典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社会运动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幕。

运动的激进化是以绝食为标志的。绝食行动事实上绕过了甚至是绑架了比较理性的高自联,成为一个更为情感驱动的激进行动组,以自虐,自我牺牲,占领道德高地的方式向当局施加压力。

到中后期,由于组织化和高度情感化的交织,具有个人魅力,有煽动性的学生领袖必然会出现。没有这样的人,运动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多数普通参与者应该是被煽动和影响后卷入,其中也有很多同学关系这类因素。因为这些学生领袖并不是有经验和现代民主训练的职业政治领袖,而是在政治压力之下,凭借自身的勇气和热情,或者说就爱出风头的冲动,短时间脱颖而出,肯定都有自身的弱点,但他们起到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还是很大的。

一旦以大规模绝食为核心运作,处在全世界媒体的注目下,被全国人民声援,被各种势力介入,而诉求又不可能得到满足,运动就已经走向了难以妥协的僵局。另外,到这个时候,学运和绝食行动的领导层,即使是原来的一群热血的学生,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利益,理性的算计,以及对资源(比如大量的捐款和外逃的渠道,接触外国媒体的机会)进行支配的能力。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他们最初也没有这些,也许也没有想过会拥有这些,但后来事实上还是成了一个受到特殊保护,拥有特殊资源的特权阶层。很不幸。

 

 

上房山
邓小平是否会做群众工作,文革开始时他没做好

这次也是如此,不然是不会闹成这个样子的

老生常谈12
后期

外国势力强势介入运动,运动性质变了。

 

东坡学士
邓是不愿意看群众脸色的。肯定没法做群众工作。

杨别青
后期的学生领导思想的异化使运动走向非理性对抗和不可调和。
大江川
此乱也可以小发生,少发生,不发生,发生了不失控。这是政治的责任,也是执政党的责任。
上房山
89学运初期就可以处理好,从反官倒入手

牵涉到自己,不愿意,私心太重!

大江川
邓公失责在于未能担当政治责任,放弃了对接班人的理想教育,纵容执政团队利益输送,引发民众反感与反抗,敌对势力趁机恶意一介入。
上房山
邓小平赵紫阳都一样,革命不敢革到自己头上

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敢,64都有可能不发生

 

杨别青
当然主要责任还是政府处理失当,犯了大错。
杨别青
4-26社论是第一个错,放下架子就不会有6-4的悲剧
T
TakeMyTime
有道理!
聂耳
compare to Black lives matter, it was only a peace protests
s
shakuras2000
有人说可以从反官倒入手,实在是幼稚。30年后,中央还在说剪刀差不能取消,怎么反官倒?
上房山
89学运开始就是反官倒,如果邓或赵从反官倒入手学运就能平息

64也可能避免

偃月劃戟
赞分析,用理性。
h
hkzs
不能。因为89学运的目的是撬开一党制,实现自由民主。

89学运开始的核心要求就是给胡耀邦平反,给86学运平反。和什么反官倒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h
hkzs
426社论没错,学运的目的就是推翻一党制,实现民主化。

学运最核心的政治主张就是要求中共承认高自联为合法组织,这个要求就是要推翻中共一党领导体制。认识不到这点的,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认识到这一点的才有资格成为一小撮极少数。

P
ProfessionalEngineer
重要的是运动本身诉求是不是合理。外力介入与否不是评判标准。

老共就是由外国势力一路扶持而产生和壮大的。这本身不是错。重要的是它到底做了些什么。

桃花源主
邓最喜欢第三势力加入。只有这样他才可大开杀戒
大江川
第1时间,精英们没有1个人去出现场,都在故意不作为,等着看老邓的热闹,老邓溺子酿悲剧,我相信他也是很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