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香港无线版,汪明荃扮演林黛玉
1977年香港思远影业公司,黄杏秀扮演林黛玉。
1977年香港佳视版,毛舜筠扮演林黛玉。
1977年邵氏电影公司,张艾嘉扮演林黛玉。是我最喜欢的一版贾宝玉。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周芝明扮演林黛玉。
1983年台湾华视版,赵永馨扮演林黛玉。
1986年央视红楼梦,陈晓旭扮演林黛玉。
1986年越剧版,何赛飞扮演林黛玉。
198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陶慧敏扮演林黛玉。
1996年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制作,张玉嬿扮演林黛玉。
2009年黛玉传电视剧,闵春晓扮演林黛玉。
2011年导演李少红版红楼梦,蒋梦婕扮演林黛玉。
2018年导演胡玫版电影红楼梦,张淼怡扮演林黛玉。
这是她的其它剧装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络图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早上好。。。
早上好,我看第四集的时候有个技术上的疑惑。
我们都老了, 身子骨有些黛玉化了. 保重啊!
追得太急了吧。
古装照片可不好照了,上妆换发型都很辛苦。
古诗人一边想着黛玉,一边想着皇后,对了昨天还想燕子来着。
真真是一心多用。
才能原谅。
理亏
腿扭了?别跑步了。
不是俺, 是俺家的臭小子。。。
看来我还是错了,下篇里还真有几个嫩的
我觉得林黛玉的选角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稚嫩,这个没了就啥都没了
人家年龄摆在那里,再多愁善感也只有那么多生活经验和人情世故
陈晓旭除了年龄符合以外就是表情上也忧愁,其他几个好像没有这个感觉,看上去欢天喜地的
但还是那句话,陈晓旭就是形似、造型上贴近
看剧就知道,她一脱离相对静态的画面就有种原形毕露的感觉,白眼翻来翻去的,笑起来猥琐得象黄渤附身了一样,象极了西游记里说的,妖怪扮成美女,动作一大就现身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想想写出这样诗句的女子,气质该会是这样的
估计王扶林导演实在是没办法了,造型达到这样已经不容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是宝玉给潇湘馆题写的对联
黛玉为什么住在潇湘馆,她是湖南人吗?她自己也有一些和“潇湘”有关的诗句,比如“半卷湘帘半掩门“、“湘江旧迹已模糊”等等
还有那个张艾嘉,挤眉弄眼的,整个就是一个穿着小姐衣裙混进贾府的人贩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长回帖,还挺认真的。不枉我周末看花了眼睛找图片。
是这样的,我觉得曹雪芹笔下的这个林妹妹是娇生惯养的大家小姐,这个贵气是骨子里带出来的,不是说培养半年就可以养成的。
所以你说的形似神不似就在这里边寻。
中国旧时的名门闺秀在解放前去了香港、台湾,就推荐你看乐蒂吧,那种风情是贵在天然。
这87年的演员都还没有娇养成呢,其实宝钗、元春都算上,气质上总少了一点贵族少女的天然娇憨之感。
李少红这一版的女子们娇憨多了一些,但是古典美却又少了一点,终究不能两全。
台湾那电影版的黛玉的气质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成人感了。
不然怎么对得起你下了这么多功夫的贴子
对林黛玉来说,乐蒂的形象太成熟了
要是从那些去香港台湾的青帮子女中选好幼苗然后再培养两年估计可以。
现在的演员虽然年纪轻,但也不代表没经验啊。
又不是选后宫,还得体检么。
你真让人烦,我看得眼睛都花了。
其实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只不过说的比较含蓄
导演组本来有好几个候选的,有的形象上比陈晓旭好,但就是在这一点上过不了关
我觉得既然是演,那就考的是演技,又不是找替代品。
只能说导演的要求是高的,但是完美的演员难找。
刘晓庆高龄的时候还演青春少女呢,也没觉得特违和。
差不多可以算是四大名著第一旦了吧
刘晓庆演的哪家丫头,象不象的没什么人会去在意
应该是娇憨加敏感型体质,另外要有双灵动的眼睛。
武则天、杨贵妃都是奇女子,演好了也不容易。
眼睛动起来也挺动的,就是翻来翻去的
武、杨年代太久远了,还不由得编导们瞎造
你可以慢慢品品。
https://m.weibo.cn/status/J1IxMnEnR?jumpfrom=weibocom
我才不会看
害pia
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感觉吧
以前从来没看过类似的评论,也没听人说过
一个眼神,一个笑容,特别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都是藏不了的
虽说姜妙香先生也是一位大家,但我每次看他的形象都有点出戏:P
你看宝钗也露齿、也不掩,猥琐吗?鲍曼、赫本猥琐吗?
她根本不是露不露齿和掩不掩的事,再看看她的眼神,就是内心的问题
不过她后来从商倒是令人大吃一斤。
不是都一样?
那版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周贤珍演的王夫人
最喜欢刘姥姥。
是东北人。
唯有陈晓旭!!!
1975年香港无线版,汪明荃扮演林黛玉
1977年香港思远影业公司,黄杏秀扮演林黛玉。
1977年香港佳视版,毛舜筠扮演林黛玉。
1977年邵氏电影公司,张艾嘉扮演林黛玉。是我最喜欢的一版贾宝玉。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周芝明扮演林黛玉。
1983年台湾华视版,赵永馨扮演林黛玉。
1986年央视红楼梦,陈晓旭扮演林黛玉。
1986年越剧版,何赛飞扮演林黛玉。
198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陶慧敏扮演林黛玉。
1996年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制作,张玉嬿扮演林黛玉。
2009年黛玉传电视剧,闵春晓扮演林黛玉。
2011年导演李少红版红楼梦,蒋梦婕扮演林黛玉。
2018年导演胡玫版电影红楼梦,张淼怡扮演林黛玉。
这是她的其它剧装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络图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早上好。。。
早上好,我看第四集的时候有个技术上的疑惑。
我们都老了, 身子骨有些黛玉化了. 保重啊!
追得太急了吧。
古装照片可不好照了,上妆换发型都很辛苦。
古诗人一边想着黛玉,一边想着皇后,对了昨天还想燕子来着。
真真是一心多用。
才能原谅。
理亏
腿扭了?别跑步了。
不是俺, 是俺家的臭小子。。。
看来我还是错了,下篇里还真有几个嫩的
我觉得林黛玉的选角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稚嫩,这个没了就啥都没了
人家年龄摆在那里,再多愁善感也只有那么多生活经验和人情世故
陈晓旭除了年龄符合以外就是表情上也忧愁,其他几个好像没有这个感觉,看上去欢天喜地的
但还是那句话,陈晓旭就是形似、造型上贴近
看剧就知道,她一脱离相对静态的画面就有种原形毕露的感觉,白眼翻来翻去的,笑起来猥琐得象黄渤附身了一样,象极了西游记里说的,妖怪扮成美女,动作一大就现身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想想写出这样诗句的女子,气质该会是这样的
估计王扶林导演实在是没办法了,造型达到这样已经不容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是宝玉给潇湘馆题写的对联
黛玉为什么住在潇湘馆,她是湖南人吗?她自己也有一些和“潇湘”有关的诗句,比如“半卷湘帘半掩门“、“湘江旧迹已模糊”等等
还有那个张艾嘉,挤眉弄眼的,整个就是一个穿着小姐衣裙混进贾府的人贩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长回帖,还挺认真的。不枉我周末看花了眼睛找图片。
是这样的,我觉得曹雪芹笔下的这个林妹妹是娇生惯养的大家小姐,这个贵气是骨子里带出来的,不是说培养半年就可以养成的。
所以你说的形似神不似就在这里边寻。
中国旧时的名门闺秀在解放前去了香港、台湾,就推荐你看乐蒂吧,那种风情是贵在天然。
这87年的演员都还没有娇养成呢,其实宝钗、元春都算上,气质上总少了一点贵族少女的天然娇憨之感。
李少红这一版的女子们娇憨多了一些,但是古典美却又少了一点,终究不能两全。
台湾那电影版的黛玉的气质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成人感了。
不然怎么对得起你下了这么多功夫的贴子
对林黛玉来说,乐蒂的形象太成熟了
要是从那些去香港台湾的青帮子女中选好幼苗然后再培养两年估计可以。
现在的演员虽然年纪轻,但也不代表没经验啊。
又不是选后宫,还得体检么。
你真让人烦,我看得眼睛都花了。
其实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只不过说的比较含蓄
导演组本来有好几个候选的,有的形象上比陈晓旭好,但就是在这一点上过不了关
我觉得既然是演,那就考的是演技,又不是找替代品。
只能说导演的要求是高的,但是完美的演员难找。
刘晓庆高龄的时候还演青春少女呢,也没觉得特违和。
差不多可以算是四大名著第一旦了吧
刘晓庆演的哪家丫头,象不象的没什么人会去在意
应该是娇憨加敏感型体质,另外要有双灵动的眼睛。
武则天、杨贵妃都是奇女子,演好了也不容易。
眼睛动起来也挺动的,就是翻来翻去的
武、杨年代太久远了,还不由得编导们瞎造
你可以慢慢品品。
https://m.weibo.cn/status/J1IxMnEnR?jumpfrom=weibocom
我才不会看
害pia
那个叫大顺啥的是不是你啊?
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感觉吧
以前从来没看过类似的评论,也没听人说过
一个眼神,一个笑容,特别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都是藏不了的
虽说姜妙香先生也是一位大家,但我每次看他的形象都有点出戏:P
你看宝钗也露齿、也不掩,猥琐吗?鲍曼、赫本猥琐吗?
她根本不是露不露齿和掩不掩的事,再看看她的眼神,就是内心的问题
不过她后来从商倒是令人大吃一斤。
不是都一样?
那版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周贤珍演的王夫人
最喜欢刘姥姥。
是东北人。
唯有陈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