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连环画侃三国--------从孔明拒绝魏延子午谷进兵之计,看其战略上的无知和失败。

铁甲连环马
楼主 (文学峸)

 

谈兵有四个层次,在《三国演义》连环画里充斥,缺一不可,都画出来了。


1。战斗层次------格斗,战XX回合,如三英战吕布,太史慈战孙策,太多了,太精彩了。粗略估计应该有700--800页。


2。战术层次------用计打仗,刘备的埋伏计,诸葛的火烧,曹操的掘水灌城,陆逊的火烧连营都是成功的例子。。。。。


3。战役/会战层次------,一般是通过战斗和战术组合而成,要2本或更多的连环画才能表达完。如赤壁大战,官渡之战,。。。


4。战略层次--------其成败往往体现在战役和会战的结果中。概括性极强,有时几页连环画就能表达明白。
战略上曹操得陇不望蜀是失败,关羽决定孤军北伐是失败,诸葛亮不用魏延经子午谷奇兵北伐是失败。华容谷放曹操是成功,

 


看连环画,从孔明拒绝魏延子午谷进兵之计,看其战略上的无知和失败。
区区一页连,六伐尽徒劳。


读过兵法,熟悉古代战争史的人应该知道,一次出兵半年应该为极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从《天水关》到《斩马谡》用了14个月,这是个足以让师老兵疲的时间。而魏延的计策是10天到长安。


可惜,孔明不用魏延从子午谷快速出奇兵的战略。伐魏前,魏延曾在汉中驻守了7年,对怎么从汉中北进伐魏


早已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考虑成熟了最佳战略。可惜诸葛亮不听。诸葛亮最不懂战略层次的兵法,


还说“。。。。。。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诸葛亮自负,专断,压制人才。


不出奇兵,就得拿比魏国弱小得多的蜀国的实力去打消耗战。去打长时间的仗。

 



结果是先跟小夏侯楙耗,再跟三郡的兵马耗,再跟曹真耗,又跟羌兵耗,。。。。。。


耗来耗去,取得战术上的胜利,却失去了战略时间,直到耗出司马懿来,(把马谡的成功反间计给浪费了)。耗到魏国全国动员,


让精明的司马懿一个右直拳,斩了孟达;接着一纪左勾拳,打中要害街亭。造成蜀兵全线崩溃。


孔明大败后挥泪斩马谡,用大哭大闹的方法把人们哭昏,使人相信是因为战术上用人错误才败的,推脱他战略上的错误。


战斗中,还是任汉中太守的魏延先去守住了阳平关,才挽救了大局。


难怪出生于氏族大家的神奇将帅司马懿嘲笑诸葛亮: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


,早得多時矣。。。。。。

 

一个年轻农民被刘备捧上了天,被罗贯中吹上了天,其实就是个战术家。


到了战略一级,差司马懿一大截子。六次被司马懿打退,秦岭游击战而已。


孔明與博陵崔州平、穎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嘗抱膝長吟,说这四人可至刺史、郡守。

眾問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樂毅。


其实孔明的能耐也就是刺史的料,守一个益州,而且是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加汉中一郡。

从上面《天水关》中魏延上帐献计被拒那一幅画,就能看出诸葛亮必败,蜀国必亡。


从上面魏延上帐献计被拒这幅画,看出诸葛亮没等魏延说完意见就强行发布了他的进兵命令。


从魏延献计被拒这幅画,看出了诸葛亮的武断和不耐烦,没仔细跟魏延讨论就把魏延的建议顶了回去。


从这幅画开始,蜀兵开始了本应杀向东北方向,却打向西北方向的错误战略方针。


这幅画告诉你,诸葛亮,蜀国失去了唯一一次能够用奇兵的机会,正合奇胜,在此一举。诸葛亮不敢出奇兵。


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拒绝用奇兵,就是拒绝了胜利的希望。

 



在经济上,用兵也应该特别谨慎,一旦败了,损失重大。


孙子兵法说:十万之众,日费千金。(搁在今天,就是平均每个当兵的每天用80元人民币)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30万大军,400天,得用126万两黄金。蜀国即使按人口126万算,第一次北伐,就每人出了一两黄金。


庚子赔款是每人一两白银,差10倍!谈什么兵,都是谈老百姓倒霉。


诸葛亮比八国联军还狠,是个祸国殃民的王八蛋!治理国家,就怕穷兵黩武之辈。


连着十几年,几十年地用兵伐魏,与实力远远大于蜀国的魏国打消耗战。


老百姓承受得了吗?自打取成都以后,刘备/诸葛亮集团把四川老百姓坑苦了。


魏延献的计是10天到长安,一个月解决关中,从此就是新秦始皇的实力了。


那个时候,就可以用关中的起码是物力资源来继续支撑战争,减轻蜀国人民的负担。


蜀国的北伐战争,本来就不该打,打起来又没用合适的战略,怎么能不最后失败。


还是刘阿斗聪明,从来就没主张北伐。


刘禅才是最伟大,最仁慈的政治家。魏延死后还赐棺材安葬,其实魏没被安葬,家属也被杀光。


诸葛亮死后,13年没用兵。足见把蜀国都快被诸葛亮糟光了。


13年后,姜维掌了军权,又来个下猴爸,把蜀国人民又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最接近太阳的人
孔明的厉害都是后人吹出来的.
最接近太阳的人
孔明的厉害都是后人吹出来的.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小溪之水
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汉中太守领凉州刺史前部先锋

小时候看三国就想着当这个。

多哥
曹公后期,乃是资源的积累时期,不是举兵荡平天下之时。曹公试过但赤壁一战看到了问题即成功的资源不到位。
海洋蓝
最喜欢看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那段。
大江川
用人不淑,喜欢高大上的马謖,不如用马骡。嗯。
多哥
太阳同志讲得对。汉唐的宦官专权引起天下大乱。所以孔明作为宦官,是个老实规矩的典型,必须大吹特吹。
大江川
孙权占江东,肯定是坚定1极,曹操主控历史大象,刘关张是强出头,逆流投机而动,相当德希魔。
大江川
若孙为"苏俄",曹为"中国",刘关张类似德国。而晋类似美国。
通州河
魏蜀吴三国都有一个终极战略共识,绝不偏安一隅,大家要打一个结果出来
小溪之水
看起来是喜欢起哄架秧子!
古道阳关
用人不当, 非帅才也。失街亭, 退守汉中, 蜀始衰也。。。 逃跑就是了, 三国演义愣整出个空城计。。。
R
Redcheetah
戰略层面差點兒意思

白起,韓信,李靖 或許可以做到。

铁甲连环马
先把四川,汉中的人口养到500万再北伐。现在四川人口是诸葛亮时期的80倍----8千多万。
海洋蓝
得 那么容易就被人发现了。
通州河
如果是这种战略思维的话,可能现在的中国会完全不一样。老蒋跑到台湾,在70年以前都是忠党爱国,反攻大陆。再到了1980年,就很少听

再到了1980年,就很少听到反攻大陆这一句了

如果蜀国偏居一隅,过个几十年等人口增长,老的和中原有联系的人渐渐死去,说不定没人想去打仗逐鹿中原了。蜀地过日子也不错。

当然魏国也不会闲着,人口也会增长,而且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多哥
这个就是你不懂了;反功大陆不只限于武力进攻。如果1980年这点你是对的话,那就证明反攻大陆业已成功。
铁甲连环马
蜀兵全军是比兔子跑得还快。不然,就不仅是诸葛亮被擒,全军覆没。张郃简直可以去取成都了。这次,张郃要拿下葭萌关。

司马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 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 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 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 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张郃大悟,拜伏于地。
t
tibuko
确实,其实后几次,司马懿养贼自重,故意bu?shou?shi?ta
铁甲连环马
“谢丞相箭!” 应该是用南方口音喊的。

铁甲连环马
仲达老奸巨猾,活活把诸葛亮耗死,把张郃用死。把曹真,曹休气死。最后一举把曹爽赚死而夺了魏国天下。
铁甲连环马
有人总结仲达是:你打我不打;你不打,我也不打。真是您说的,在大战略上拖时间,养贼自重。
y
yzout
'谈兵有四个层次' 概括的很好
铁甲连环马
赵云收拾韩德四个儿子这段,写得简直比长坂坡都精彩。

 

 

两阵对圆。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德厉声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 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 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 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 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 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 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 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

 

 

 

R
Redcheetah
司馬篡魏不太地道

国運很短

铁甲连环马
这是曹家遭的报应呀。
R
Redcheetah
環環相報,不是不報

時間沒到。天數也。

h
houtou72
诸葛孔明无错。罗贯中不明言矣!

魏延如出子午谷奇兵定灭了曹魏。那时脑后反骨的魏延哪里还能自认汉臣?还不早就兵拒蜀汉,两魏并作一魏了。诸葛亮早看穿了魏延的将来。拿话借口拒绝罢了。

可世人有几个看穿诸葛亮的?罗贯中不明言矣!

白云蓝天
拒绝魏延子午谷进兵之计,正体现了诸葛亮战略家的本色。子午谷之策要成功,须满足五个条件条件,缺一不可 》》》》》

  以下是网友总结的:   A 魏延的五千人可以十日内急行军到达长安(曹真西征时,军马在子午谷走了一个月)。
B 长安夏侯懋完全不设防,而且二到一听说蜀军来了,就立刻屁滚尿流逃走,而不选择闭门坚守——你急行军是不可能带攻城器械的。
C 此次偷袭保持信息的零泄漏,让魏国关中和南阳方面完全聋掉。
D 夏侯懋二到逃走了还给蜀汉五千人留足粮食。
E 诸葛亮二十日内把后续部队和粮草全部运到长安。   本人认为,主要蜀国根本没有能力灭魏,所以大的举动、冒险鲁莽的举动是非常愚蠢,是自寻灭亡之举。诸葛伐魏,纯粹是以攻为守,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得清清楚楚的。  
白云蓝天
蜀国根本没有能力灭魏,所以大的举动、冒险鲁莽的举动是非常愚蠢的,是自寻灭亡之举。
白云蓝天
诸葛亮伐魏,纯粹是以攻为守,这是在其《出师表》中写得清清楚楚的。
大江川
4川人口,文革时有近亿之说,如今,应超过1亿,去直辖市可能减。
大江川
这个。你是正确的。
铁甲连环马
我说的呢!我上网一查,四川人口8千万。四川应该上亿。重庆给分出去3千万。合起来一亿一千多万呢。
铁甲连环马
笑谈嘛。诸葛不伐魏,是等死;伐魏,是找死。
白云蓝天
伐魏使得诸葛亮死后蜀国还能存在30年,否则连3年也坚持不了。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是编出来的,但诸葛亮的以攻为守策略的巨大成功是活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