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s: 1× 20 mm (0.787 in) M61A1 Vulcan6-barrel rotary cannon, 940 rounds Hardpoints: Total 11 (not including CFTs): two under-wing (each with additional two missile launch rails), four under-fuselage (for semi-recessed carriage of AIM-7 Sparrows) and a single centerline pylon station, optional fuselage pylons (which may include conformal fuel tanks, known initially as Fuel And Sensor Tactical (FAST) pack for use on the C model) with a capacity of 16,000 lb (7,300 kg),with provisions to carry combinations of: Missiles: 4× AIM-7 Sparrow 4× AIM-9 Sidewinder 8× AIM-120 AMRAAMOther: up to 3× 600 US gallons (2,300 L) external drop tanks for ferry flight or extended range/loitering time. MXU-648 Cargo/Travel Pod – to carry personal belongings, and small pieces of maintenance equipment.[104]
美国那时候即使约克敦修好了也撑死了只有三条舰队航母,何况日本根本没想到约克敦会赶在战役前被修复。
日本加上远在阿留申搞什么佯攻的两条轻型航母(舰载机一共82架)一共六条,都拉过来就是死磕也能把美国三条都干掉了。干掉了美国航母西太平洋还不是平趟,美国夏威夷就保不住了,剩下的船赶快往本土撤吧。
零式是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不过它的构造也处处体现了穷人思维. 看下面这个P38雷电和零式的对比(野马P51是下一代的飞机):
https://aviatia.net/p-38-vs-zero/
P38是零式三倍以上重量,马力大,垂直机动好,零式轻便,水平机动好。各有千秋。零式两门20机炮火力可谓强大,但是只有总共60发炮弹。那个7.7毫米机枪基本空战轮不到它的。P38一门20机炮,却有150发炮弹,另外四台12.7布朗宁机枪每管配500发子弹,这是相当可怕的瞬时和持续火力,也只有美国人玩得起。薄皮缺乏成员和油箱装甲防护的零式着一标就够呛了。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地面攻击机,还是轰炸机。。。
Armament
Guns: 1× 20 mm (0.787 in) M61A1 Vulcan 6-barrel rotary cannon, 940 rounds Hardpoints: Total 11 (not including CFTs): two under-wing (each with additional two missile launch rails), four under-fuselage (for semi-recessed carriage of AIM-7 Sparrows) and a single centerline pylon station, optional fuselage pylons (which may include conformal fuel tanks, known initially as Fuel And Sensor Tactical (FAST) pack for use on the C model) with a capacity of 16,000 lb (7,300 kg),with provisions to carry combinations of: Missiles: 4× AIM-7 Sparrow 4× AIM-9 Sidewinder 8× AIM-120 AMRAAM Other: up to 3× 600 US gallons (2,300 L) external drop tanks for ferry flight or extended range/loitering time. MXU-648 Cargo/Travel Pod – to carry personal belongings, and small pieces of maintenance equipment.[104]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1-26/1709819538.html
所以战术变得更重要,要是不小心搞成类似添油战术,6条丢了2条,双方就基本扯平了。
这在他回忆录里写得有。
飓风后面有一个型号装四门20机炮,同时开火估计自己先掉下去了。。。
中途岛之战,陆军坚持要登陆作战,海军必须提供掩护,所以航母不但要顾及海战还要担负登陆作战,带了一堆轰炸机。
正是左右手互博,才给美军制造了巨大的机会,以弱胜强,日本联合舰队遭受巨大损失。
这不仅仅是飞机武器的事,是体制和军事理论,作战管理的事。
日本军阀自始至终,就木有一个有效指挥协调各军种的总部。
美军也有类似的陆海军争执的“内斗”问题。
在如何进攻日本本土上,陆军的“麦克阿瑟攻势轴线”和海军的“尼米兹攻势轴线”,吵得不亦说乎。
但是,美军将领服从总部决策,而不是像日军那样,各搞一摊,愚蠢平衡,无疑在战略全局上更胜日军一筹。
再者,不能同意如果中途岛美军战败,日军就可掌控太平洋的结论。
太平洋之战,最后胜利必然是美军的。
这不仅仅是武器和军事的较量,而是国家资源,动员能力,战略纵深,工业潜力,人口素质,许多许多综合因素的决斗,美国深厚的战争潜力,绝不是日本可以望其项背的。
仅就人力资源而言,日本联合舰队打到马里亚纳海战,合格航母飞行员几乎都死光了,剩下的残头剩脑菜鸟飞行员,成了美军猎火鸡的靶子,打着玩。到了莱特湾,干脆把航母当作诱敌的靶子,不要了。
而美军在宣战后,高中生都可以去航空俱乐部学习飞行,仅加州战时民用业余机场达近千家,大量年轻人受到初级航空飞行训练,为空军飞行员提供了巨大的战机飞行员后备军。结果是,美国空军大牛飞行员越打越多,越打越精,全面碾压日本空军。
其实,二战太平洋战场,有很多教训对今天仍然有效。
譬如,尼米兹攻势轴线,军事上优于麦克阿瑟攻势轴线,但是,计入美军侦察发现,忽悠台湾人帮助美军的传单,被台湾人交给了日军。如果10%的台湾人武装抵抗美军登陆,美军占领台湾要付出巨大伤亡,政治上不合算。放在今天,中共要武统台湾,也是必须要计入的巨大人命代价,而且会造成很多家庭变成“绝户”,不会像是香港那样,打打闹闹而已。即使占领台湾,战后的后遗症必然令当局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