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声讨:禽兽不如的渣男郭沫若

爪四哥
楼主 (文学峸)

记得四人帮刚刚倒台时,郭沫若这货曾写了一首MP诗: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嘿嘿,其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号政治流氓文痞,非郭沫若莫属!

这货在事业上是个十足的政治流氓文痞,在生活上更是个不折不扣的禽兽不如的渣男。

啥也不说了,看看他这辈子祸祸过的女士们的遭遇吧:

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 )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

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

第三位夫人于立群,(1916—1976)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 1979年3月得知郭沫若害死胞姐于立忱的真相后,缢死于北京故居。

情人: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下落不明。

情人: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姐,被抛弃后自杀。

情人:黄定慧,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后被抛弃,尚健在,定居山西省。

寻花问柳:妓女A,妓女B,妓女C等等,姓名不详,只知将性病传染给了郭沫若,并殃及安娜。(《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

被郭沫若始乱终弃的妻子与情人当中,最悲惨的当属于立忱。


这是于立忱的闺蜜,在北伐时期就深知郭的女作家谢冰莹的回忆录片段:(ZT)

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皮肤又白又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这正是当记者的标准条件。唉!谁曾料到,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女性,竟被鼎鼎有名的郭沫若害死了!

这是一个秘密。一天,于立忱告诉我,她要去医院割盲肠炎,我按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她。护士说她在产房,孩子都取出来了。在产房,立忱看到我,摇摇头,一串热泪滚了下来。我连忙安慰她。

她说“我告诉你,将来你要替我申冤,答应不答应?”

我说:“没有问题,当然答应。”

这时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泪说: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果然,她出院回上海后,就真的自杀了。(《于立忱之死》,《传记文学》第六十五卷第六期,1984)。

o
ozxlu
从古海游回近海了?
t
toyota1
关键时刻作对了一件事: 郭沫若动情地从自己手腕上摘下手表送给毛泽东。

http://culture.ifeng.com/8/detail_2013_12/21/32353570_0.shtml

 

攸墨尔
前两个被抛弃的活了近100岁,是好事。后面两都自杀,基因有问题吧
紫竹箫
才子加流氓,很准确
爪四哥
看到楼下老杨的文章,从鲁迅对发妻的接济,想起了郭沫若对发妻的无情。

民国时期,鲁迅与郭沫若曾经公开怼过。鲁迅骂郭沫若是衣冠禽兽,太准确了!

拂晓的风,轻轻地吹
"1979年3月得知郭沫若害死胞妹于立忱的真相后,缢死于北京故居。" 于立忱是姐姐
爪四哥
不服不行,笑坛万事通
爪四哥
不是基因,是心态
爪四哥
他为了个人的学术成果,直接造成对明陵的毁坏,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浩劫
爪四哥
谢谢老师,已改正
5
500miles
于立群怎么就不敢先杀了郭沫若呢?
紫竹箫
佞臣
爪四哥
于立群是在郭沫若死后,才获知真相的
t
tomcat801
辣手摧花!姊妹花!
拂晓的风,轻轻地吹
文革中两个儿子的惨死也让于立群悲痛欲绝,精神严重受创。
t
toyota1
看看这个, 全是天使。 天使加老莫超过30%, 加有钱人, 超过40%。 民主党稍微努力到50%不难。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08/20/11780204.html

民主党基本趋势走强。 反过来攻打国会的都是白人。 美国以后就是人种斗争。

华人2头不讨好。 不过如果出现伟大的人物, 也许华人可以成为2面拉拢的对象。

t
toyota1
主要是吴晗的罪行
爪四哥
对两个儿子的惨死,郭沫若表现得形同路人,似乎俩儿子是隔壁老王的,与他无关
爪四哥
看年轻时的照片,都是才貌双全的民国顶级美女
爪四哥
想了半天,还以为与郭沫若有关。。。
t
toyota1
看你时谈的纳粹和共产贴子有感。
爪四哥
吴晗应该是从犯吧
t
toyota1
看这篇,吴晗是主犯

https://new.qq.com/rain/a/20210202A06A4600

 

小二哥李白
山东人?

四川乐山东。。

弯刀月
革命的钢铁战士
t
toyota1
革命的钢铁战士 是令计划。 儿子死了, 照常工作。 老婆被抓了,照常工作。 知道自己已经是沾板上的肉了, 仍然照常工作。

衬衫领口袖口都整整齐齐

小学同桌
小脚侦察队。。。:)
久经沙场的枪
哈哈哈哈哈,这货精力旺盛虾*****乱钩
久经沙场的枪
靠,丰田奶神人也
阿尤
爪四哥粪怒了,急忙进了一个快餐店……在(于)马桶上,爪四苦苦思索:我哪一点比不上若哥呢?
爪四哥
长得不如若哥帅,脸皮不如若哥厚,心不如若哥黑
爪四哥
大爪侦鸡队 :-)
爪四哥
被郭沫若这货称之为狗头军师的张春桥,是俺山东菏泽老乡。政见可以不同,但春桥是铁骨铮铮的硬汉,比郭沫若强万倍
爪四哥
五星级别的。。。

老枪 

爪四哥
嗯,爪哥这篇已经成为美国华人2024年大选如何投票的指导性文件 :-)

面对民主党的共产化与共和党的纳粹化,美国华人何去何从?

爪四哥
丰田是奶神?
t
toyota1
为美国华人指引方向
z
zqy68
谢冰莹说的于立枕的死因感觉像是言情剧的剧情,可信度存疑

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的吗   《 文摘报 》( 2020年04月18日   08 版)  

 

  《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死她的》一文登载于1984年6月15日的台湾《联合报》,作者是谢冰莹。谢冰莹,1906年生于湖南新化,早年写过反映旧中国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抗战时期任《黄河》杂志主编。1948年赴台湾,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后移居美国,2001年卒于旧金山。

  于立忱,1912年生于北京,曾就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后任职于《大公报》。193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一年后患盲肠炎,住院手术,后染肺结核病,精神抑郁。1937年3月回国后病情加重,5月于上海自尽,留下绝笔“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无能为力矣”。《大公报》为她数次发文,内容摘要如下:

  广西于立忱女士,三年前曾在天津本社任妇女版编辑。工作数月辞职赴日本留学,攻经济学,苦学勤读,有志深造,乃不幸病肺咯血,静养经年,稍有起色,今春以资尽归国。到沪后,咯血复犯,由其妹看护送杭州疗养,肺疾略减,而精神忧郁,悲观前途,萌厌世之念。日前归沪,昨晨忽自缢身死,其妹发觉后,已救治无及。其妹云:在杭时已屡次图谋自杀未遂,此次防范稍疎,竟以不救。女士敏捷能文,热心学业,青年殒生,闻者惜之。(1937年5月23日上海《大公报》)

  47年后的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上发文称,郭沫若在日本追求于立忱,在于怀孕之后弃之不顾,致使于自杀身亡。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的罪名由此而来。如今,在我们接触到该文之后,对照谢冰莹前后的不同记叙,不免有很多疑问,甚至会发现其有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硬伤。

  首先,按谢文的说法,谢冰莹是惟一在场耳闻目睹于立忱哭诉这段不幸遭遇的人,听罢即觉“那天我的内心比立忱还要愤慨,还要痛恨郭沫若”。她鼓动于立忱:“你为什么不用你那横扫千军的笔把他的嘴脸赤裸裸地描写出来呢?”当于立忱问她:“将来你要替我伸冤,你答应不答应?”谢回答:“没问题,当然答应。”此段内容如果是真实的,谢冰莹显然已做出承诺,负起了伸张正义,为朋友伸冤的道义责任。然而,从1937年于立忱离世到1984年谢文发表,整整过去了47年。在此期间,谢1948年之前在大陆,之后在台湾和美国。应该说,“比立忱还要愤慨”的谢冰莹完全有理由、有动机、甚至有义务,也有“言论自由”的条件揭露“真相”,为朋友伸冤。可是她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未发一声,反而在所有当事人郭沫若、于立忱之妹于立群、于立忱的日本友人竹中繁子等等均已作古之后,把害死于立忱的罪名加给郭沫若。这是为什么?

  再来看该文中,于立忱对谢冰莹的另一个“嘱托”。于立忱说:“我有个妹妹于立群,演过一次电影,用黎明健的艺名,我没告诉她和郭的这段丑事,你将来有机会见到她,就请把这件事告诉她吧。”这个“嘱托”也缺乏佐证。于立忱和妹妹于立群素来关系亲密,她生病回国后直到离世,于立群是在身边照料她的唯一的亲人。如此私密的事情,于立忱为什么不能亲口告诉妹妹,反倒要请谢冰莹这个第三者去转告呢?退一步说,如果真有其事,谢冰莹转告于立群了吗?没有!直到1984年谢冰莹还在文章里发问:“这是个秘密,不知她的妹妹知道不知道?”可见谢并没有告诉于立群。是没有机会吗?不是。1937年秋,淞沪抗战期间,谢曾和于立群一起在嘉定劳军,她们的合照至今还看得到。而且她们还和郭沫若一路同行,于立群在《战地剪影》(1937年11月6日上海《救亡日报》,署名黎明健)记下了这段经历:“出发的时候,郭先生也同去的,到了某地,他转到某军去了,我便跟着冰莹姊去看看她们随从的军中情形,郭先生打趣地说:‘小心点成炮灰呀!’”这里我们再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谢冰莹当时为什么不履行承诺,反倒把郭的“这段丑事”一直向于立群保密?也许,这个“嘱托”压根儿就不存在。

  让人无法理解的事还不止这些。1937年于立忱离世后两个多月,发生了日军侵略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此时,谢冰莹不仅把她的文章投给郭沫若主办的《救亡日报》,还请郭为她的《军中随笔》一书题写了书名,把郭的题字连同署名一起印在书上。这本书于1937年11月初版,1938年再版。如果1984年谢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谢会这样做吗?应该这样做吗?事实不能无中生有,蓄意的构陷终究会真相大白。

  (《中华读书报》4.1 黄松)

M
MMMMM06
没有脊梁的文人还不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