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前家里富得流油,不愁吃不愁穿?
倒退几步,家里是衣食无忧的平民?
如果那时候大多数人能够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提着脑袋去闹革命,为什么有大多数人支持才能成功呢?
我爷爷家解放前能吃饱肚子,有自己的地和房子。地也仅仅能够养活家口,再种一些经济作物卖点钱养家。
土改时被划为上中农,地和房子被分了一些。
解放后过了几年,生活又比一般人家殷实一些。大米白面就是过年和来客时吃,平时一般就是吃高粱米粥和玉米面饼子,基本上是吃十分饱。高粱米粥是下午2-3点钟就做好了,放在火炕上捂着,傍晚下工时黏糊糊的高粱米粥很好吃, 新鲜玉米饼子也很香。冬天时吃八九个饱,因为不干活猫冬每天吃两顿饭。肉是一般吃不到。每年过春节时杀一口猪,过年吃,请亲戚吃一顿,剩下的肉在外面冻起来,有一些肉和排骨用坛子腌起来。到了秋天芸豆和土豆下来炖上咸肉吃,那肉有一股臭哄哄的味道。有时候急用钱,也到集市上卖一些肉。
三两粮那三年,家族里100多口人,没有一人饿死。
解放后最大的好处是不再兵荒马乱了,可以安居了。
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海尔塞拉西, 一世皇帝。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外宾
第二天就只能买到一半了。49年4月份有一天大家都传共军要过江了,当天晚上国军就跑了,听父亲说街上就能捡到丢下来的枪支。当然共军进城以后枪支也都收缴了。
共产党点名的时候答:到!
国民党点名的时候答:有!
土匪点名的时候答:我在这呐
都被土工害惨了。
知道国外科技发达,学校好。
出小民。
革命老区都是几省交界的三不管山区。
我爷爷的太爷领着他的爷爷从山东闯关东。
我姥爷的爷爷从山东闯关东。
我曾祖父一代大概家境不错,此后走下坡路。
祖母心善,灾年接济过一家赤贫,49年当时还留在家乡,这家贫农说了好话没受牵连,其他保甲长都是全家团灭的,不浪费子弹,都是棍棒石头打死的。
是皇族,不过太久远了。
父亲参加革命,高级干部,应该超过你祖父。
当然,光荣了的更多。
被抓壮丁加入国军,和日本人打仗死在上海。我爸家里人不愿意再死人了,倾家荡产也要救我爸出来。
我爸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拿出准备娶媳妇的全部财产,把我爸救了出来,逃走,不知怎么参加了共产党部队,算抗战晚期。
和我父亲交流不多,不知道他的从军具体经历,有点线索,以后请教各位专家。
我祖父的父亲那一代,我外祖父的兄弟一代。
才放了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亲一方更亲一些,表姐妹兄弟16、17个,小时在浙江几年。
最近几个常青藤华女一样。
这些人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富有。。。
老人家说“地主的财产可以被没收,人才是没收不了的”
二战战胜德国后,苏联搬德国的机器设备,美国抢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说起我的爷爷,有很多故事。
他是河北正定县人氏,出身贫寒,因为学业优秀,家族倾全力供养其读书成才,考取清末举人,并考取清政府公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并秘密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法院工作并从事反清秘密工作。辛亥革命成功后官至省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等要职,月薪720大洋。当时雇一个保姆每月2-4块大洋。77事变后倾其全部家产组织民团数千人,并率其全部成年男儿(6个儿子,除我父亲未成年外)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曾任华北战区中将政治部主任。抗战结束前退居二线,且已倾家荡产。
傅作义北平起义时,他拒绝投降,逃到了兰州投奔马步芳,兰州被攻陷后接受管制,很快就被释放回家。
据说当年在重庆曾经被周恩来亲自统战未果,解放后其部下做到全国政协常委,但是他没有去北京找政府统战部,而是闲赋在家直到文革时去世。
我外公出生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中小地主家庭,家有良田数百亩。曾经在北京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并加入地下党,在一次抓捕行动中组织被破坏,与组织失去联系,毕业后回家乡继承祖业,勤俭发家,大肆收购田产,到解放时成了有数千亩良田的大地主。当时定居成都,与大军阀刘文辉为邻,算是当时数得着的大款了。土改时被迫自杀。
外公自杀后,外婆和我母亲流离失所,几经流浪后投靠嫁到武汉的我姨妈,乃我母亲的姐姐。从此她们从地主婆和千金小姐便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了。
我们家造反和洗脑都是有传统的。
在1949年前家里富得流油,不愁吃不愁穿?
倒退几步,家里是衣食无忧的平民?
如果那时候大多数人能够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提着脑袋去闹革命,为什么有大多数人支持才能成功呢?
我爷爷家解放前能吃饱肚子,有自己的地和房子。地也仅仅能够养活家口,再种一些经济作物卖点钱养家。
土改时被划为上中农,地和房子被分了一些。
解放后过了几年,生活又比一般人家殷实一些。大米白面就是过年和来客时吃,平时一般就是吃高粱米粥和玉米面饼子,基本上是吃十分饱。高粱米粥是下午2-3点钟就做好了,放在火炕上捂着,傍晚下工时黏糊糊的高粱米粥很好吃, 新鲜玉米饼子也很香。冬天时吃八九个饱,因为不干活猫冬每天吃两顿饭。肉是一般吃不到。每年过春节时杀一口猪,过年吃,请亲戚吃一顿,剩下的肉在外面冻起来,有一些肉和排骨用坛子腌起来。到了秋天芸豆和土豆下来炖上咸肉吃,那肉有一股臭哄哄的味道。有时候急用钱,也到集市上卖一些肉。
三两粮那三年,家族里100多口人,没有一人饿死。
解放后最大的好处是不再兵荒马乱了,可以安居了。
🔥 最新回帖
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海尔塞拉西, 一世皇帝。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外宾
🛋️ 沙发板凳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第二天就只能买到一半了。49年4月份有一天大家都传共军要过江了,当天晚上国军就跑了,听父亲说街上就能捡到丢下来的枪支。当然共军进城以后枪支也都收缴了。
共产党点名的时候答:到!
国民党点名的时候答:有!
土匪点名的时候答:我在这呐
都被土工害惨了。
知道国外科技发达,学校好。
出小民。
革命老区都是几省交界的三不管山区。
我爷爷的太爷领着他的爷爷从山东闯关东。
我姥爷的爷爷从山东闯关东。
我曾祖父一代大概家境不错,此后走下坡路。
祖母心善,灾年接济过一家赤贫,49年当时还留在家乡,这家贫农说了好话没受牵连,其他保甲长都是全家团灭的,不浪费子弹,都是棍棒石头打死的。
是皇族,不过太久远了。
父亲参加革命,高级干部,应该超过你祖父。
当然,光荣了的更多。
被抓壮丁加入国军,和日本人打仗死在上海。我爸家里人不愿意再死人了,倾家荡产也要救我爸出来。
我爸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拿出准备娶媳妇的全部财产,把我爸救了出来,逃走,不知怎么参加了共产党部队,算抗战晚期。
和我父亲交流不多,不知道他的从军具体经历,有点线索,以后请教各位专家。
我祖父的父亲那一代,我外祖父的兄弟一代。
才放了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亲一方更亲一些,表姐妹兄弟16、17个,小时在浙江几年。
最近几个常青藤华女一样。
这些人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富有。。。
老人家说“地主的财产可以被没收,人才是没收不了的”
二战战胜德国后,苏联搬德国的机器设备,美国抢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说起我的爷爷,有很多故事。
他是河北正定县人氏,出身贫寒,因为学业优秀,家族倾全力供养其读书成才,考取清末举人,并考取清政府公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并秘密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法院工作并从事反清秘密工作。辛亥革命成功后官至省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等要职,月薪720大洋。当时雇一个保姆每月2-4块大洋。77事变后倾其全部家产组织民团数千人,并率其全部成年男儿(6个儿子,除我父亲未成年外)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曾任华北战区中将政治部主任。抗战结束前退居二线,且已倾家荡产。
傅作义北平起义时,他拒绝投降,逃到了兰州投奔马步芳,兰州被攻陷后接受管制,很快就被释放回家。
据说当年在重庆曾经被周恩来亲自统战未果,解放后其部下做到全国政协常委,但是他没有去北京找政府统战部,而是闲赋在家直到文革时去世。
我外公出生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中小地主家庭,家有良田数百亩。曾经在北京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并加入地下党,在一次抓捕行动中组织被破坏,与组织失去联系,毕业后回家乡继承祖业,勤俭发家,大肆收购田产,到解放时成了有数千亩良田的大地主。当时定居成都,与大军阀刘文辉为邻,算是当时数得着的大款了。土改时被迫自杀。
外公自杀后,外婆和我母亲流离失所,几经流浪后投靠嫁到武汉的我姨妈,乃我母亲的姐姐。从此她们从地主婆和千金小姐便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了。
我们家造反和洗脑都是有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