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任云南军政/政府副主席,陈赓是主席,是因为周的身体(心脏)那时就已经很弱了。
周 大理人,前年去大理,路过,未能专门去 周保中 纪念馆,欲待次年再去,未能成行。
1949年5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周保中,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来了。”
毛泽东曾称赞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解放战争时期,周保中历任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入冬,中央决定把杨靖宇烈士的遗体和遗首在吉林省通化市合葬,周保中被聘为安葬委员会委员,负责修改校补《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一文,除根据资料与可靠记忆仔细订正外,还送杨一辰、冯仲云、李范五等广泛征求意见,1957年12月底定稿。1958年2月,出席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揭幕仪式暨杨靖宇殉国十八周年公祭大会,和冯仲云等一起为杨靖宇盖棺封墓。
1964年初病重到只能卧床休息,仍解决两名历史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两位抗联人员的来访。1964年2月21日心脏病再次发作送医抢救,2月22日上午8时30分周保中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62岁。周保中逝世后,金日成立即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并指派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到灵堂吊唁。周保中纪念馆在他的家乡—大理市湾桥乡湾桥村建成,馆前建造了他高大挺昂的塑像。
周保中故居位于大理市湾桥镇上湾桥村,1954年失火被毁。
1994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周保中故居,1998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2002年,为纪念周保中将军诞辰100周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又对周保中故居周围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和环境绿化、陈列室扩展等工作,并请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宋任穷为周保中塑像题名。
2012年,为纪念周保中将军诞辰110周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再次对周保中故居进行提升改造,周保中故居正式更名为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在寒风刺骨的零下40度的深山老林中抗日,没有根据地,没有武器来源,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冬衣,孤军奋战了14年,最多时牵制了40万日本关东军。
而是在云南省当副主席。
林彪进东北时,周保中有4.8万人,交给了林彪。
然后任吉林政府主席和吉林军区司令期间,从朝鲜族区征兵15万人。
保留建制的有7个师。其中3个师加入四野(2个完整建制,一个由营团级编成),给了金日成;还有4个独立师在东北军区。
这7个师参加了围困长春的战斗。
抗联没有形成自己的重兵集团,所以评军衔只评了7个少将。
1,他是云南人,滇军将领,人熟地熟,
2,身体不行,一把手24小时,受不了。他的心脏病很严重,具体诊断尚未透露,在50-60年代,没有什么好办法医治。周被主席特许在颐和园内一地修养。
3,周,劳苦功高!而且太艰难了!是杨靖宇的战友和继承人,抗联生存下来的最高领导了。
都没参加过,绝对不可能是嫡系。
我觉得老毛看干部,一个是长征一个是整风。两关都熬过来的才算是军政基本上及格。
周保中及东北抗联的帖文我发过了近20篇,在文学城,我是第一个引进这个话题和资料的。
是让他劝说卢汉起义,他们两人资历相当。
在东北,第二次解放长春时,劝说长春的曾泽生起义主要是周保中。一则周保中是曾泽生的前辈(不是年龄,是跟随蔡锷将军), 二是围困长春的是钟伟的12纵和周保中的7个独立师。
1945年末,周保中率2万人第一次打下长春,并准备炮轰机场,被苏军给制止了,并让东北自卫军撤出长春。
师级规模的有7个师,3个在野战军,4个在东北军区。
据《毛泽东年谱》一书记载,毛泽东的谈话内容是:“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但抗联同志在过去的工作中亦和党内其他各地从事革命斗争的同志一样,是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应该着重检讨自己过去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党工作。上述估计,适用于周保中同志及其他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我们认为应根据上述估计对周保中同志予以积极的帮助,启发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面性,这个同志会有更大的进步。”毛泽东的这段话充满了玄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一时让人么摸不着头脑。尽管肯定了抗联在抗日斗争和夺取东北时有功,但是也和“其他各地”一样有缺点错误,这里“其他各地”应该指的是冯白驹的琼崖纵队,指的是内蒙的乌兰夫等等。
和党内其他各地从事革命斗争的同志一样,是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
----------
说的对,
抗联是英勇卓绝的,但是,基本是失败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东北党,联共,中共的组织上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上的一些不足和错误。
会信任老毛派去的人。可惜,保中没有在八路和新四去之前形成自己的稳定力量。在苏联混了几年,东北已经没自己的人了,仓促招的人都是乌合之众,混饭吃的,跟八路和新四军带过去的现成的军队没办法比,武器好也没用。
老毛也就是这么一说。归根结底,抗联从来没在老毛领导之下,凭什么要老毛信任?
自然环境和敌方的集家并屯策略,使抗联分外艰难,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关键还是抗联不能和没有与延安取得联系,始终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反而是在 上海分局,王明康生(莫斯科-共产国际),苏远东军区,的反复无常的忽左忽右的领导下,折腾来折腾去。
说是苏远东军区领导和供给,因《苏日条约》,实际上抗联残部根本不能再东北活动和生存。
没娘的孩子,没奶吃。
林彪出关前,周保中有4.8万人,除了收拢了抗联旧部,其它大部分是收编伪满警察保安大队。
其余15万人是在三年中征招的新兵。
都跑了。
全都是抗联的,八路军还没到长春呢?
第二次围困长春,钟伟12纵是八路的架子东北的兵,周保中的7个独立师没有八路,全部是朝鲜族为主的,即抗联。
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
总司令是杨靖宇,兼第一路
抗联西征,损失很大。
抗联基本上就由周保中领到了。
周保中比杨靖宇的军事才能大,也比杨靖宇的功劳大。因为杨靖宇牺牲了,所以名气才比周保中的大。
最多时11个军,前面的几个军每个军几千人,后面新成立的军人少。
如果,不因时因地地说,
当然,杨打光了,完了。赵尚志完了,王德泰完了,李兆麟完了,
只剩下了 周保中,独果仅存,独立旅700来人。王德泰是杨的属下,学生,很有才能。
1934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只编了5个军,人数不足万人。
东北人民革命军编制
周任云南军政/政府副主席,陈赓是主席,是因为周的身体(心脏)那时就已经很弱了。
周 大理人,前年去大理,路过,未能专门去 周保中 纪念馆,欲待次年再去,未能成行。
1949年5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周保中,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来了。”
毛泽东曾称赞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解放战争时期,周保中历任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入冬,中央决定把杨靖宇烈士的遗体和遗首在吉林省通化市合葬,周保中被聘为安葬委员会委员,负责修改校补《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一文,除根据资料与可靠记忆仔细订正外,还送杨一辰、冯仲云、李范五等广泛征求意见,1957年12月底定稿。1958年2月,出席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揭幕仪式暨杨靖宇殉国十八周年公祭大会,和冯仲云等一起为杨靖宇盖棺封墓。
1964年初病重到只能卧床休息,仍解决两名历史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两位抗联人员的来访。1964年2月21日心脏病再次发作送医抢救,2月22日上午8时30分周保中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62岁。周保中逝世后,金日成立即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并指派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到灵堂吊唁。周保中纪念馆在他的家乡—大理市湾桥乡湾桥村建成,馆前建造了他高大挺昂的塑像。
周保中故居位于大理市湾桥镇上湾桥村,1954年失火被毁。
1994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周保中故居,1998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2002年,为纪念周保中将军诞辰100周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又对周保中故居周围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和环境绿化、陈列室扩展等工作,并请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宋任穷为周保中塑像题名。
2012年,为纪念周保中将军诞辰110周年,大理市委、市政府再次对周保中故居进行提升改造,周保中故居正式更名为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周保中将军---被毛泽东誉为 民族英雄】 【简说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列宁苏联宣称归回被沙俄割去的15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为何没能兑现?】 【黑龙江的黑瞎子岛-中俄的失与得】 【英雄凌空来,解妪于倒悬-- 悚目警心 !】
在寒风刺骨的零下40度的深山老林中抗日,没有根据地,没有武器来源,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冬衣,孤军奋战了14年,最多时牵制了40万日本关东军。
而是在云南省当副主席。
林彪进东北时,周保中有4.8万人,交给了林彪。
然后任吉林政府主席和吉林军区司令期间,从朝鲜族区征兵15万人。
保留建制的有7个师。其中3个师加入四野(2个完整建制,一个由营团级编成),给了金日成;还有4个独立师在东北军区。
这7个师参加了围困长春的战斗。
抗联没有形成自己的重兵集团,所以评军衔只评了7个少将。
1,他是云南人,滇军将领,人熟地熟,
2,身体不行,一把手24小时,受不了。他的心脏病很严重,具体诊断尚未透露,在50-60年代,没有什么好办法医治。周被主席特许在颐和园内一地修养。
3,周,劳苦功高!而且太艰难了!是杨靖宇的战友和继承人,抗联生存下来的最高领导了。
都没参加过,绝对不可能是嫡系。
我觉得老毛看干部,一个是长征一个是整风。两关都熬过来的才算是军政基本上及格。
周保中及东北抗联的帖文我发过了近20篇,在文学城,我是第一个引进这个话题和资料的。
是让他劝说卢汉起义,他们两人资历相当。
在东北,第二次解放长春时,劝说长春的曾泽生起义主要是周保中。一则周保中是曾泽生的前辈(不是年龄,是跟随蔡锷将军), 二是围困长春的是钟伟的12纵和周保中的7个独立师。
1945年末,周保中率2万人第一次打下长春,并准备炮轰机场,被苏军给制止了,并让东北自卫军撤出长春。
师级规模的有7个师,3个在野战军,4个在东北军区。
据《毛泽东年谱》一书记载,毛泽东的谈话内容是:“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但抗联同志在过去的工作中亦和党内其他各地从事革命斗争的同志一样,是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应该着重检讨自己过去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党工作。上述估计,适用于周保中同志及其他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我们认为应根据上述估计对周保中同志予以积极的帮助,启发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面性,这个同志会有更大的进步。”毛泽东的这段话充满了玄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一时让人么摸不着头脑。尽管肯定了抗联在抗日斗争和夺取东北时有功,但是也和“其他各地”一样有缺点错误,这里“其他各地”应该指的是冯白驹的琼崖纵队,指的是内蒙的乌兰夫等等。
和党内其他各地从事革命斗争的同志一样,是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
----------
说的对,
抗联是英勇卓绝的,但是,基本是失败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东北党,联共,中共的组织上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上的一些不足和错误。
会信任老毛派去的人。可惜,保中没有在八路和新四去之前形成自己的稳定力量。在苏联混了几年,东北已经没自己的人了,仓促招的人都是乌合之众,混饭吃的,跟八路和新四军带过去的现成的军队没办法比,武器好也没用。
老毛也就是这么一说。归根结底,抗联从来没在老毛领导之下,凭什么要老毛信任?
自然环境和敌方的集家并屯策略,使抗联分外艰难,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关键还是抗联不能和没有与延安取得联系,始终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反而是在 上海分局,王明康生(莫斯科-共产国际),苏远东军区,的反复无常的忽左忽右的领导下,折腾来折腾去。
说是苏远东军区领导和供给,因《苏日条约》,实际上抗联残部根本不能再东北活动和生存。
没娘的孩子,没奶吃。
林彪出关前,周保中有4.8万人,除了收拢了抗联旧部,其它大部分是收编伪满警察保安大队。
其余15万人是在三年中征招的新兵。
都跑了。
全都是抗联的,八路军还没到长春呢?
第二次围困长春,钟伟12纵是八路的架子东北的兵,周保中的7个独立师没有八路,全部是朝鲜族为主的,即抗联。
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
总司令是杨靖宇,兼第一路
抗联西征,损失很大。
抗联基本上就由周保中领到了。
周保中比杨靖宇的军事才能大,也比杨靖宇的功劳大。因为杨靖宇牺牲了,所以名气才比周保中的大。
最多时11个军,前面的几个军每个军几千人,后面新成立的军人少。
如果,不因时因地地说,
当然,杨打光了,完了。赵尚志完了,王德泰完了,李兆麟完了,
只剩下了 周保中,独果仅存,独立旅700来人。王德泰是杨的属下,学生,很有才能。
1934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只编了5个军,人数不足万人。
东北人民革命军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