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江西、湖北最后悔的决定....

小宁波♂
楼主 (文学峸)

 

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军事冲突。苏联扬言要攻下北京。在双方剑拔弩张时,中央决定把北京一部分高校迁出去。这里面就有学校里面的“小鲜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湖北、江西、河南等地政府均找理由婉拒中科大搬过来。要么是学校太多(湖北),要么没有接受大学的能力(江西、河南),只有安徽很积极。安徽的负责人李德生当机立断,表示欢迎中科大到安徽。中央一纸下令,让中科大到安庆落脚。

 

但中科大考察了安庆,觉得那里的条件不适宜办学,准备申请另选他地。合肥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二话不说,把自家的宝贝合肥师范学校迁走,让给中科大。

 

为了让中科大安心在安徽“安家”,合肥更是让中科大成为优先政府的供电单位。学校师生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合肥就把所有教室、宿舍装上暖气。中科大缺研究经费,合肥马上批款。中科大缺人,合肥从全国各地搜罗人才。

 

合肥这一把赌赢了,中科大从此在安徽安家,不走了。对于合肥的投我以桃,中科大也报之以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填补了安徽无名校的空白。中科大是国内顶级高校之一,入选过亚洲最好的大学前十,位于清华北大之后。

 

在这之后,每次国家设立科教基地,合肥总能入选,这背后中科大功不可没。截至目前,中国成立了20个国家实验室。合肥拥有3个,仅次于北京。合肥的显示面板、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崛起,也离不开中科大的支持

转载

老生常谈12
科技大入住两个胖子,引来了中科院的几个研究所落户

我们毕业分配时有安徽的2个名额:

中科院合肥人工智能研究所

中科院合肥机械自动化研究所

根本没有人报名,谁都不愿意去。

我推荐给同寝室的同学L,最后,他宁可去铁道部南京浦镇车辆厂,也不去合肥。

注:浦镇是南京的远郊区,那时候进一趟南京市区相当的不容易。

 

我们还有4个云南的名额:

云南省电力局,省机关;昆明工学院;最后谁都没去。

老生常谈12
科技大入住两个胖子,引来了中科院的几个研究所落户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G
Guerrilla
有中科院合肥机械自动化研究所?
老生常谈12
差不多是那个意思

名字不一定完全对,但是与机械有关。后来合肥的中科院研究所多了,就成立中科院合肥分院。

因为中科院只有2个自动化所:

北京和沈阳。

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有机械自动化研究所,在安定门内。

G
Guerrilla
“学校师生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合肥就把所有教室、宿舍装上暖气。中科大缺研究经费,合肥马上批款。”是合肥自吹吧?

暖气一事与合肥半毛钱都没有,它是科大动用自己的经费,并从科学院要的专款,由省里批准设专暖供线;另外,合肥除了提供土地(也不是无偿),没有一分钱给科大。

G
Guerrilla
没有就没有

有个相同的所,那是一机部的

G
Guerrilla
当年(85底)决定首先安装学生宿舍、教室、也是当时的校领导所作所为。
老生常谈12
可能是光学机械仪器方面的?

现在变化很大,研究所专业调整分合也不少。

有一个人工智能研究所是肯定的,另外一个和机械也有关,名字不太记得了。

只是毕业分配时看了几遍的分配名目的。

通州河
记得中科大那时有少年班,还有什么改革,风头一时无两。除了天才,一般好学生不敢报的。招生分数是最高的
G
Guerrilla
少年班现在还有,毁誉参半,的确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
G
Guerrilla
补充一点:据说合肥在科大先研院和量子通讯上投过钱,那是投资,属于企业行为,不是拨款
大江川
其作用,是可以早出特别的人才,比如奥运冠军,常常从少儿开始专业训练。但是,并不保证肯定有用。
G
Guerrilla
此事三十多年前就颇有争议,当时全国一窝蜂设少年班,后来恐怕就它留下了,西安交大似乎也还尝试?
大江川
算是1种特别教育。基础教育具有普遍价值,精英教育,需要自然熟化过程,特别教育过度选苗催生,有特别意义,有失普遍意义。
大江川
1个国家,如果将精英教育当成国家目标,是不明智的,社会需要体力劳动者,与立体放散的创造力。
新年好运
教育兴国
大江川
精英与专才,不是不重要,不是没有用,但是,特别人,也是个别人,精英是少部分人,还要为大众服务。
大江川
如果,国民教育鼓励人人成为牛爱特,是不明智的。而牛爱特的发现发明科学思想,继续实证就是了,对其批判,是少数人的事情。
大江川
选拔人才,公平起见需要考试,但是,考试也不是唯1的,如今,考试与文凭成为进阶硬器,连哈牛史考试都造假。
吃素的狼
呵呵,安徽人统称:裤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