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个高考录取“走后门”的故事

G
Guerrilla
楼主 (文学峸)

1984年我去陕西招生(那时高校的招生是公款旅游的特色之一,还有就是参加学术会议等),而且是招生组长。一天,我去住在辛家庙的重机所的一位本校学生家里,学生的父亲对我说起他们所里发生在高考当中的一件事。他们同室有位同事家的孩子在高考的前一天,母亲病故。家中在他母亲生病期间一直瞒着他(平时学生住校),但是还是走的突然,没法再瞒了。孩子忍着悲痛,参加了高考。现在结果难料,可想而知。让我过问一下(当年先报自愿后考试)。进一步询问得知,该考生报的是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又是西安90中的(现西安中学)。90中是陕西最好的学校,靠近西安的北门。最早叫“西安府中学堂”, 1905年建,又称“秦省第一学堂”。他的班主任姓李,我认识。

于是,第二天我来到中学李老师处专门了解了一下该生的基本情况。我知道,其实能考上90中的,底子都不错。但出于谨慎,我还是登门拜访。李老师见我如此上心,她很感动,把所有的任课老师叫来为他说话,看看是否亡羊补牢。

当年我们录取地点在户县(户县农民画的那个地方)。户县招待所,周围武警围着,戒备森严。平时人员不准出入,以防串联。我入住的第一件事,是打听北邮的住处和相关情况。然后马不停蹄去拜访他们(同行的寒暄),中午吃饭 “碰巧”坐在一起。我们那时吃饭凭票,餐桌不固定,人到齐了一桌就开饭。我就专等着北邮的“两伙计”一同吃饭。大家都是吃这碗饭的,几次同桌下来,彼此心中有数。他们中那位年轻的终于耐不住对我发问:“你是不是有事找我们?”我笑了笑,和盘突出我对那位考生的担忧。年长的组长听后表态,回去看看他的材料再答复我。

录取的第二天中午,他们答复我,考得不理想(几乎刚刚过重点线),但鉴于突发状况,可以考虑录取。我一听就知道这是目前仅能做到的了,于是赶忙谢谢他们。不过,出于习惯我还是问了一句,专业呢?专业?不可能!对方斩金截铁答道:你知道他报哪个专业?计算机。呀,我倒吸了口寒气,我知道当年学生物、考计算机最抢手。北邮的伙计说,今年整个陕西计算机才招2名,他的成绩末等,远在7、8名之后,跟别的考生差一大截。不能为了他,把第2名拿掉,换上最差的,不给人骂死?也讲不通!


其实,作为招生组长我知道,招生组长有“特权”。其特权不光在于能够录取谁,一锤定音。还有一项权限,就是扩编,要求学校调整在一省(市)专业配置状况。说白了,就是某些专业可以多招(但要取得学校的同意,好从别的省调配名额或学校控制的‘池’中提取)。我有数,北邮能没有数?为此我们相互“辟谷”了一天。

第四天,省招办组织我们去旅游,我又和北邮的人胶到一起。我们一同去乾陵,站在武则天墓上,对着无字碑,我调侃道,对武则天或褒或贬,站在无字碑前,我们显得渺小。北邮的同事即刻回答,写历史的人笔下的历史与真实历史是不一样的。我说,历史怎么样太遥远不大好说,但我们可以效仿,做一件功德圆满的事。留得青山为后任,怎么样?我暗示大家来当一次幕后英雄。北邮两位心领神会。

当晚他们与学校联系,从学校机动名额为陕西多要了2名计算机名额(避嫌)至此,这位考生如愿以偿。

我知道后,除了非常感谢北邮外就是利用“特权”,潜出了招待所,来到当地邮局,学着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虎、虎、虎”的电报模式,发了一份“成、成”(被学校录取、被专业吸收)二字的电报给我学生家长,也就是说,该考生是当年陕西省第一个知道自己被录取的(正式的通知要远在一周以后)。

清迈
点赞有人性的“走后门”,90年代?
G
Guerrilla
84年
c
coach1960
文章第一行就写明1984年。有权力心中还有柔软的一块儿就很可贵了
老生常谈12
分够的别人就落空了。

这就是不公平。我到部里工作的前几年愤世嫉俗,一直对所见到的走后门不公平感到气愤,但也只能是无奈。

据说BXL考北大分数不够,老爹把他塞进去的。

念了2年本科,又被推荐为社科院研究生 。

G
Guerrilla
这是从学校机动名额中争取的,实际上为陕西多贡献了~~))
q
quest
很不公平。
加州老中
借贵处也讲一个故事

家父去年已作古,当年是一农村中学的校长,为一个农家子弟做了件积德的事,成为当地佳话。学校有一家境清寒的学生78年高一,成绩很不错,父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家里希望他停学回家帮助种地。家父建议他那年参加高考,但当年只有应届及往届高中毕业生才容许参加高考。于是学校为他提前办了高中毕业证书。结果考上哈工大。

q
quest
80年代高中从二年制改回三年制,有一年重点高中高二学生不参加高考,但那年普通高中高二学生可以参加。
n
no_direction
好心人啊。谢谢你帮了西安的娃。
h
hkzs
招生后门司空见惯。

很正常的事。本人参加过招生。关键考生要过分数线,过了之后就能操作。换个专业学校什么的,也就一句话的事。

 

h
hkzs
所以,往年各校的最低录取分数很有可能都是特殊考生的分数,如果考生自己没有门路,以此分数填报志愿是很危险的。

大概率会被调剂掉。这不仅包括学校,也包括专业。这是后来做了招生老师之后的体会。

K
KkQq
很不公平
h
hkzs
的确不公平,尤其得了便宜还卖乖。
耳机
确实如此,"关键要过分数线",我家里人也亲口这样对我说过

他80/90年代也参加过招生工作

 

 

t
tiejiangye
令人泪下
加州老中
那孩子上大学后四年没回过一次家

他家穷的叮当响,经常揭不开锅。去上学哈尔滨冷,我父亲帮他到县教育局申请了一些困难补助款置办了棉衣棉裤棉被。上学后为了省钱四年没回家一趟。那个中学是一个农业中学,初中戴帽子,在一个大队所在地(公社另有一所正规的高中)即文革时为了普及教育,在原来初中加了两年高中。全校只有两个大专毕业的老师,三到五个中专毕业的,其余全是高中毕业的民办老师。78年只有这孩子一个考上大学。77年高考,那个高中10年所有毕业生只有一个考上大学(我)。

化外人
四年没回家很正常。我大学四年只回过一次家。倒不是钱的问题,是太远。来回一次要半个月。
G
Grainsw
这个是真功德,贴主的就是走后门,其他省的两个人被挤掉了机会。
加州老中
刚才好奇,网上查了一下,竟然找到他的信息

已经是航天部下属的一个公司的副董事长。真为他高兴。

w
winstar
好意思粉自己!怎么知道,被刷下的不比他更惨?
北美清风
世界如此之小,我就工作在那个所,上北邮的学生是我们室同事的孩子,感谢你帮忙圆了这孩子的梦。
北美清风
这孩子的母亲生病时是我每天去啤酒厂买冰块再送到病房降温,真是记忆犹新啊!
s
sangran
就是没有拿钱而已,就是走后门,不用打引号

要是每个考生都考虑特殊情况,哪有公平可言

G
Guerrilla
本来就是个故事,可假可真(至少我可以否认)。你这吼一嗓子,我成地地道道的“徇私舞弊”者~~))
北美清风
报歉楼主给你坐实了。不过最近对我而言出了好几件奇事怪事,你这也算一件,太兴奋了没多想。
北美清风
现在这个考生在北京事业和生活都不错,其实当年孩子已过重点线,并不影响任何人上学的可能性,只是重点非重点,与冒名顶替有天地之别。
Y
Yu-Yuan17
不管咋样,这个学生有你这样一位贵人,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