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是什么时候提升为研究员的?

毛囡
楼主 (文学峸)

陈景润是什么时候提升为研究员的?


    最近网友传给我一张某篇文章的截图,(图1),意思是在老邓的关怀下,陈景润在1977年10月从助理研究员提升为研究员。


 
    不久前我贴过"陈景润职称工资级别变动资料"一文,实际情况是,陈景润提研究员是在1976年9月,(见下图)和邓没什么关系。(陈景润职称和工资变化的情况可参见我那篇博文)


       此外该文的作者算术也不行,89.5加50是149.5?149.5元是研究(高教)6级的工资,为凑这个数字,就不管算术规则了?


      现在这类罔顾事实、信息错误的东西实在太多,好在还有原始资料可证明哪些说法和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西北东南说我" 资料库内容,越来越丰富了",我开始收集原始资料于3年前,目前有工资级别、简历登记表、(师以上)任职命令、晋衔令等各种资料图片几千张,也希望和有兴趣有资料的网友讨论交流。


       不过,最近在几个群里(一些爱好者网友建立的:历史群,中国将帅研究论坛群,开国大校和行政级别研究群,将帅研究会群)常有网友转来发在"今日头条"的有关工资行政级别内容的微博,我一看主要资料图片和内容都是我在本论坛和博客里发的博文。 再到"今日头条"查看一下,一个叫“平淡清幽”的标上"原创"发在“今日头条”的有十来篇是直接用我的博文或主要内容取自于我的博文(大部分和级别工资有关)。转发我的博文我不介意,但拿去当原创那就是抄袭了,经常被抄袭,感觉不爽。也影响了我在论坛博客发文的情绪。
    
    前面说收集原始资料一个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些文章的说法是否靠谱。如上周有篇孙立哲回忆其母亲全力资助亲友,"见不得别人有困难,忍不住,就把手里的钱给出去。帮了别人,苦咽在肚子里,只好自己紧着过日子,到了月底还要和邻居朋友借钱度日"知道了他父亲孙绍先是三级教授拿的是高薪,日子还过得这么紧可见其母亲帮助别人的力度了,即所说靠谱。


       另一例是不久前有一篇是讲钟南山母亲的,其中提到,钟南山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问钟南山借些钱。钟南山母亲告诉他:为了准备他上学的钱都很困难了。几天后他母亲"将皱巴巴的20元钱给了钟南山,叮嘱他一定要交给那个贫困的同学",钟南山说:“那20元,来的很不容易,那几乎是我们家两个月的生活费。”
       这编的太不靠谱了吧?有网友就说了:两个教授的家庭,怎么可能因为20元而困难?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一级教授,母亲是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他家都困难,别家还怎么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陈景润是什么时候提升为研究员的? 关于军队六十年代降薪的情况 部分名画家的薪金资料 请帮助识别确认几位北京医学教授的名字 有几位55年上校在64年晋升到少将?
b
borisg
那时候人接济亲友是很普遍的。比如我家里,早点是接济父亲一方的叔侄们念书,老人看病,后来是接济母亲一方被打成右派的亲友。

所以虽然两个人加起来每月收入不少,生活也没什么奢侈的地方,能存的却不多。我记得七十年代末有一次父亲问母亲有多少存款,有没有一万,回答说大概四千多,这也就是一年多点的工资。

b
borisg
那时候人接济亲友是很普遍的。比如我家里,早点是接济父亲一方的叔侄们念书,老人看病,后来是接济母亲一方被打成右派的亲友。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欲千北
+。 剽窃抄袭是很可耻。
欲千北
你母亲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相信是真的,支援亲友了。
刁小山
似乎图里这些在美国毕业的都是名校:2个康奈尔,一个UPenn,一个MIT

不知那时是家里出钱还是国家出钱

清迈
前些日子整理老父亲与祖父的通信,他毕业后即开始负担二个妹妹每人每月15元的生活费
铁甲连环马
厚道啊。工资的一多半拿出去了。
b
borisg
从那时候开始这两方面的需要都没有了,家里的储蓄才比较快地增加。

再往后家里孩子也大了出去工作了,老两口没多少开销了。

不开窍
猜想是国家出钱的, 都是考出来的.
p
planet
贪天之功为己有,1代又1代,共产党的传统项目。
毛囡
1944年,经当时在清华客座教学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Wildes的推 荐,孙绍先获奖学金赴MIT电机系深造。
毛囡
周卜颐,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自费留美。1948、1949年获伊利诺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科学硕士学位。
毛囡
黄 眉, 1935年清华本科毕业,1936年由学校资送留德。
n
nnndayd
陈景润提职时间估计有错

1976年全国的职称系统完全处于停滞状态(整个文革期间都是停滞的),陈应该不会在那个时候提职。1976年又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谁会冒险给陈提职称?1977年9月是比较可信的。陈和杨乐张广厚提职的事,是上了新闻的。三个人各跳过一级,陈从助研直接提研究员,杨张从实习研究员提到副研。

至于工资,文革前副研就是高教六级。文革后,职称和工资就脱钩了。我父亲提副研之后,一直拿69元工资(文革前提过一级,文革后提一级)。科学院为了解决职、级脱节的问题,设立了科研津贴,我记得是30还是40元/月。后来在80年代工资改革的时候,直接按照津贴数额套改到工资级别。

毛囡有可能的话,可以写写文革前大学生定级调级的情况。

 

毛囡
这登记表是陈自己填的,时间应该不会错。陈是得到江青批示树立的典型,是破格提拔的,75年还当了人大代表。
毛囡
这里有另一份陈填的登记表,这是数学所流出来的,如陈填错时间,所里应会改正吧

T
Tiger666
+ 1 !
毛囡
文革期间没提过级(职称)我知道,但陈是特殊情况,我也更相信原始资料(登记表)上的,这也是我收集原始资料的原因。
有言
赞!-:)
老生常谈12
杨乐张广厚是研究实习员?

他们两个是硕士研究生,念了4年,毕业论文水平相当于国外博士论文水平。

n
nnndayd
有两份表都是1976,应该比较有力了

我查了科学院编年史,全面恢复职称评定是1977年。1976是否有特殊,没查到。

毛囡
如果没有看到这些登记表的资料我也会认为提职是在1977年。陈的提职情况特殊,和全面恢复职称评定不是一回事。
X
XYZ94538
为什么文革中有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青篙素”,现在改开40年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