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排名亚洲第一, 为何败给日本?

兵哥解说
楼主 (文学峸)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晚清的北洋水师排名世界第四,亚洲第一。那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为何后来又败给了日本人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个评选是怎么出来的,这是西方人根据舰艇的排水量评选出来的,在1888年之前,北洋水师的确可以称得上亚洲第一。
鸦片战争过后,李鸿章主张建立现代海军,1875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就是造不了铁甲战舰,既然造不了,那就向西方国家进口。从1879年开始清政府开始大量进口舰艇,并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起初还是愿意花钱的,但是这个情况在1888年以后就发生了改变。

其实这要从两场战争说起,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之变”,李鸿章派丁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编队与广东水师战船运兵赴朝,与日本兵船形成对峙,平息了事变。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北洋舰队快速反应开赴朝鲜,再次平息政变,一举粉碎了日本颠覆朝鲜的图谋。这两场战争让慈禧太后认为,北洋水师已经亚洲第一,日本根本不足为惧。所以停止进口军舰,经费也从以前的400万两白银缩减到100万两,而且逐年减少。但是反观日本方面,因为吃了两次败仗,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海军,由于经费不足,明治天皇下令缩减皇室开销,一顿饭只吃一个菜。而且日本的海军政策完全是在针对中国,当时中国买什么战舰,日本肯定也要买同等级的战舰。但是1888年以后,虽然中国不进口战舰了,但是日本还是一直在更新换代。

6年过去了,慈禧太后问李鸿章:“听说北洋水师是远东第一、世界第四的海军,此事可是真的?”李鸿章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曾参观过英法俄的战舰,发现洋人的战舰规格精致。尤其是日本明治天皇把扩充水师视作第一大事,大量购置巨舰,乃我大清的心腹大患!”慈禧笑道:“日本乃小邦,不足为惧!”李鸿章:“北洋水师已经6年没有更新换代,好多战舰已经锈迹斑斑,根本不适合作战,如若中日两国开战,恐怕难以为继!”

但是这个建议慈禧太后并没有采纳,最后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亚洲第一水师的称号看来是浪得虚名。其实我想李鸿章早已看到了北洋水师的短板,他也知道亚洲第一的称号是洋人在吹捧中国,从实力上来看还落后日本一大截,所以他请求购置新舰,如果慈禧太后答应了的话,北洋水师也不至于败给日本人!

而正因为马关条约赔偿的2亿两白银,让日本军事得到了大力发展,后来才有了侵华战争。最后在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日子,希望大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想不开1
自嗨的第一
h
hkzs
人不行,就是买了新舰也一样会输。

北洋舰队有两条铁甲舰,日本一条也没有,北洋照样输了。

北洋舰队具体输在作战组织指挥上,开战第一炮就干掉了丁汝昌的指挥所,整个北洋舰队在2个多小时内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能赢才见了鬼了。

 

刁小山
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讨论过得失:日军军舰小点,航速射速都更快,主要是侧射炮。所以日军的编队是一字型,北洋水师是人字形

除了丁汝昌的旗舰首先被击中群龙无首外,邓世昌并非弹尽后试图撞吉野,而是主动用撞舰的战术,只不过没成功(这之前西班牙对意大利有用撞舰成功的记录,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日军并没有发射鱼雷的记录。节目上分析更大的可能是邓世昌的致远号因为要撞击吉野冲出队形,遭到多艘日军炮击的结果。

刁小山
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0:5,但确实是日本联合舰队主动寻找北洋舰队决战。跟陆战不一样

日本陆军当时并没有计划从朝鲜打到东北境内,最后这事发生了,是因为叶志超一逃几百里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今天也一样,谁都不会到中国本土跟中国陆军决战,真干起来,大海上的短促海空战是最大的可能。所以老共拼命建航母,也可以说是为此准备的。

c
caral
你以为主席的思想随随便便就能放光芒?那是打出来的

从太后到委员长,武器落后要输,先进也要输,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关键是思想不行

f
firecloud
1888年是第一,不过后来被日本赶上来了

“规模一度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作者你要读得懂中文的“一度”是什么意思

甲午海战时吨位上中日都没有明显差别,日本的更新式

刁小山
1886年的长崎事件(日本叫“清国水兵事件”)教育了日本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上下一心卧薪尝胆,按国内电影上说的:天皇以下官员

一致减薪以购买新式的军舰。慈禧太后则挪用了大量海军军费修整颐和园为自己做寿(最后因为甲午寿也没做成)。

很惊人的是我们中学历史书上从未提过长崎事件一个字。

亮油
自詡第一,当时还算含蓄,现在第一满天飞。
h
hkzs
一句话,北洋舰队一开战就失去了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2,3个小时之内,都没有人接替指挥。军队打仗要有组织领导,大家各打各的必然被对手各个击破。

其实日俄对马海战,日军也是成功地一开始就击毁了俄军旗舰,导致俄军失去指挥而一败涂地。

 

h
hkzs
中国不是海洋国家,经略海洋天然地处于劣势。

德国就是前车之鉴。

就地理因素而言,中国并不直面开放大洋,而是蜷缩在一片半封闭的陆缘海边上,其守"土"思维天然地会局限在拒敌人与陆缘海之外而为对手远程封锁创造条件。即,哪怕中国能拒敌于陆缘海之外,那也不过是为国土防守提供了几百公里的缓冲地带而已,依旧无法控制陆缘海外的大洋,也就得不到全球航运的便利。

看看那些叫嚣控制南海的人的例子就明白了。他们的思维就是那么"土"而不"洋"。

飯盛男
北洋的短板:没有快速舰護衛、舰隊結構不平衡。就如有航空母艦没有駆逐舰
飯盛男
原先是要買快速舰補足的、後来這銭用到祝寿上了
飯盛男
最後北洋舰就是被日本的快速舰干掉

北洋舰船大砲大、近距離戦不霊活

鬼金羊
还是人不行。如果让当时的德国海军操纵北洋水师的那些军舰,对日本应该是压倒胜利
欲千北
至少打个平手。
吃素的狼
战败乃是因为,人怂货软,不堪一战。从根本上说,大清朝就不是具有海洋观念的朝廷,百年海军最重要的是人,

一代一代的海军世家,其根底就是侵略雄心。

木有这样的人,奢谈海军,不过是找个新玩具而已,不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