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共軍-國軍三朝老兵暢談國共內戰

b
boyi0127
楼主 (文学峸)

图-1:淮海徐蚌)會戰中國軍被俘的軍士及大炮、車輛

《國軍-共軍-國軍三朝老兵暢談國共內戰》

                             卜一

 

多年前初秋之際,回台掃墓、省親。清晨早起,徒步登山,至山頂,有一小亭,遂入內安坐休息。見一老人正在練功,我禮貌地問好,與他搭訕。

我說:「老先生您身體真好!今年貴庚?」

老人答道:「八十一了。」

問 :「府上那裡啊?」

答:「江蘇徐州。」

問:「哎呀!我們是老鄉啊!最近回過徐州嗎?」

答:「去過好幾次。」

問:「您當年怎麼會來台灣的呢?」

答:「哎!十七八歲就被抓去當兵,那時候我們打『土八路』,江蘇、山東、河南、安徽,轉來轉去,就沒幾天不打的。我的軍長名字叫邱清泉,後來他升到兵團司令。」

-2:邱清泉将军

問:「那麼說,您參加了徐蚌(淮海)會戰了?」

答:「可不是嗎,另外還打了好多仗。」

問:「您這個經歷可不簡單啊!可不可以說說這些仗到底怎麼打的?」

答:「我們都是機械化部隊,『土八路』裝備落後、武器差,怎能跟我們比。最先我們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裏。」

問:「那為什麼後來又打輸了呢?」

答:「哎!說實話,我那時當國民黨的兵就沒幾天吃飽過,很少嚐點油水,輸就輸在補給上。『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不吃飯怎能打仗?到最後,我們被包圍了,靠空投大餅。降落傘常飄到共軍陣地附近,好多人心想反正餓死也是死,也不管八路的子彈了,為了搶大餅,不知被打死了多少!我那時餓得連槍都拿不動了,還打什麼屁仗!」

問:「那時共軍補給如何?」

答:「他們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推單輪『雞公車』送糧, 吃的可好啊,經常有大魚大肉,吃油像喝水一樣。」

問:「照您這麼說,共軍很得民心啊!」

答:「他們抗戰時就在我們老家一帶紮了根,組織老百姓

參軍、送糧, 你不願幹也得幹。共軍用人海戰術,攻過來的時候排山倒海,前面的都是我們徐州老百姓。他們的正規部隊在很後面。另外我們的坦克車、大卡車,天走到哪裡,第二天早起一看,四周都教老百姓挖了好深好寬的溝,我們成了臉盆裏的王八,急得團團轉,就是出不去。」

-3:共军攻击徐州老兵所属的国军阵地

-4:國軍在陳官莊被俘的大批車輛及裝備

問:「我曾到徐州淮海會戰紀念館,見到有三萬多個共軍的烈士名碑,可見共軍犧牲真不少啊!」

:「哪會只有三萬多人,我看八路至少被打死了十幾萬! 」

-5:共軍在徐蚌(淮海)會戰死亡超過十萬人

問:「不知您有沒有看過大陸拍的連續劇『大決戰』,其中鄧小平到前綫慰勞,見到荒野上許許多多蓋著白被單的共軍兵士的屍體?」

答:「瞎說! 那時活人都沒被單蓋,那還有被單給死人蓋!活人都沒人管,誰還去管死人。哎呀!當時滿山遍野,躺得滿滿的,誰有功夫去管。還好是冬天,冰天雪地,否則就臭死了!」

-6:老人在尋找被抓去當兵的兒子

問:「除了缺乏補給和沒有百姓支持外,國軍打得如何?」

答:「我們很不團結,大家爭功,看不得友軍好,又怕自己減損實力,不團結能打贏仗嗎?」

問:「邱清泉行不行?」

答:「他很了不起,作戰很勇敢,對兵士很好最後犧牲了。」

問:「老先生也了不起,能在徐蚌會戰中突圍歸隊。」

老人不太好意思,低聲地說:「我哪能突圍,是被俘了,還跟八路幹了一陣

-7:包括徐州老兵在内的國軍大批被俘的軍士

問:「那麼老先生還是紅軍渡江英雄啊?」

-8:徐州老兵随共军渡江,成为渡江英雄

答:「可不是吗!我做了八路,打過長江,又進攻上海。」

-9:徐州老兵随共军进攻上海

問:「後來又怎麼歸隊來台灣的呢?」

答:「我隨八路打到上海後,他們說下一步就是要準備過海『解放』台灣了。當時八路沒有船,只好把老百姓的漁船都弄來。但八路大多是北方人,都不會開船,我就被徵去學習駛船。」

問:「駕的是機帆船嗎?」

答:「當時除了少有的指揮船外,都是沒有馬達的小船,我幹的就是划船、張帆與掌舵。」

問:「老先生成了解放軍海軍英雄了。『你們』是打算怎麼『解放』台灣?」

答:「『我們』先打舟山群島,我划著船去打下桃花島,接着就打登步島國軍居高臨下,我們在海灘上死的人可多了。」

-10:徐州老兵随共军登陆舟山登步島

問:「那您怎麼又由八路變成國軍了呢?」

答:「說來也是命啊!有一天我們一大堆船在舟山海上划著、

漂著,突然看到遠方來了個『大傢伙』,原來是國軍的軍艦。它走近後,上面的國軍喊話教我們把帆都降下,不准動。又說他們寬大為懷,我們願意跟他們走的,可以上大船,帶我們去台灣。如果不願跟他們走的,就放回家去。他們從軍艦上放下繩梯,只見船頭幾個人已經向上爬了。但我在船尾還在猶疑。」

問:「您猶疑什麼呢?」

答:「當時我只聽說台灣在海裏,遠的很。而且營政委告訴我們,那裡苦得很,老百姓沒東西吃,都是靠吃香蕉皮過活的。其實那時,我從來沒見過香蕉。只聽營政委有一次得意地告訴大家,打到上海後,他在一個高級幹部會議中,吃了一根香蕉,長長的,像茄子,黃色帶些黑斑,很好吃,只是皮稍為硬了一點。」

問:「你那個營政委是『土包子下江南,吃香蕉不剝皮。』把那根麻皮香蕉皮都吃下肚了。 但後來您到底怎麼過來的呢?」

答:「我再一想,我做這個船伕,登陸前別人都是趴倒的,只有我要站著划船、掌舵,而且連根槍都給我,這樣遲早要完蛋的!於是狠下心,向船頭走去,沿繩梯爬上大船,又做國軍了。」

問:「老先生,您這個選擇可太明智了,否則就得回去參加以後的運動和文革,可不好受啊!」

答:「哪還要等那麼久?當我上了軍艦,見到在小船上的八路還不服氣,大聲在罵。結果把大船上的國軍惹火了,一起錨,打一個大彎,那一堆小船都在浪濤中翻了,小船上的人大多都『回老家』了。有幾個都是當年與我一起由家鄉出來的,我好難過啊!」

問:「老先生到台灣後都可好啊?」

答:「我先去金門,後又去澎湖。」

-11:徐州老兵随国军去了金门

問:「當時金門情況如何?」

答:「我去的時候,古寧頭戰役剛打完不久。這場仗我們全殲共軍,很了不起。如果沒這場勝仗,金門失了,澎湖是很難守住的。我後來在那裡是在防守海岸部隊,才知道澎湖太分散,沒有高地,易攻難守。如果共軍攻佔澎湖,他們很快就會直對台灣而來,那就不好辦了。」

-12:徐州老兵随国军去了澎湖

問:「古寧頭這場仗,共軍為什麼會全軍覆沒?」

答:「主要是他們太輕敵了,半夜裏過海前就對兵士宣佈:『下午在金門金城鎮開飯!』。根本就沒把我們當回事。」

問:「共軍宣稱船隻未能回去運第二批部隊增援,以至失敗,到底怎麼搞的?」

答:「共軍由大嶝、小嶝和角嶼三個島出發,捨近求遠,不走僅兩千多米之距,而又在上風的馬山一帶登陸,而向下風之處的金門中部,嚨口一帶進軍,想要中間突破,直殺料羅灣,不放走我們一個。結果被強風吹到西邊的古寧頭登陸。你知道,金門秋冬的東北季風吹在臉上就像打耳光一樣,共軍那兩百多艘有馬達的漁船到了古寧頭是絕對沒法頂風回大、小嶝及角嶼接部隊。否則為什麼不回航,從凌晨兩點大潮時登陸起,就像死鴨子一樣丟在古寧頭海灘上,等天亮後被我們艦砲轟、飛機炸,全完了!我是幹過八路船兵的,這事不會有人比我更清楚了!」

問:「共軍軍團司令葉飛事後檢討,打下廈門後,軍團司令部立即遷到廈門,為了管理市政,解決人民生活很費盡心血,沒能集中精力攻打金門,是這樣嗎?」

答:「你怎能聽他的?我們當兵的,常年野戰露宿,苦不堪言,誰都想進大城過個癮。國民黨跑光了,可留下不少好東西,錢、房產……。只要一進城,誰還想打仗。還有,當時八路從上到下沒幾個有老婆的,早進城,挑漂亮的,晚進城,剩下還有豬八戒的妹子。再晚了,就得繼續打光棍了

問:「老先生在軍中數十載,所更非一!我與老先生一夕談,真勝讀萬卷書啊!」

答:「戰爭是非常殘酷!荒唐的!老弟,我是過來人,奉勸你,千萬別把宣傳品和連續劇當真,那都是演來唬人的。 好好過日子、照顧家裡老小才是踏實的!」

問:「看來老先生如今必是兒孫滿堂了吧?」

-13:徐州老兵在台湾安享晚年

老人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與我揮手而別

-14: 淮海(徐蚌)會戰所在的碾莊

-15:共軍涉水攻擊碾莊

-16:共軍以人支木板過水攻擊

-17:   國軍用的火焰筒

-18:   共军发动五百多万老百姓用鸡公车运粮弹

-19:战争中的饥民

-20:共军渡江战役

-21:共军攻占上海

-22:舟山群岛,桃花、登步島地图

-23:共军攻击登步島

-24:共军登陆登步島

图-25:古宁头战役示意图

-26:古宁头海滩

-27:共军进攻金门用的渔船

-28:古宁头战役共军北山指挥所

-29:古宁头战役被俘的共军

-30:澎湖海岸奇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國軍-共軍-國軍三朝老兵暢談國共內戰 國軍-共軍-國軍三朝老兵暢談國共內戰 美哉!9288公里橫跨西伯利亞的大铁道 功高震二主而不賞的粟裕 我的紅嘴小鳥朋友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他們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推單輪『雞公車』送糧, 吃的可好啊,經常有大魚大肉,吃油像喝水一樣。

答:「我們都是機械化部隊,『土八路』裝備落後、武器差,怎能跟我們比。最先我們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裏。」

問:「那為什麼後來又打輸了呢?」

答:「哎!說實話,我那時當國民黨的兵就沒幾天吃飽過,很少嚐點油水,輸就輸在補給上。『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不吃飯怎能打仗?到最後,我們被包圍了,靠空投大餅。降落傘常飄到共軍陣地附近,好多人心想反正餓死也是死,也不管八路的子彈了,為了搶大餅,不知被打死了多少!我那時餓得連槍都拿不動了,還打什麼屁仗!」

問:「那時共軍補給如何?」

答:「他們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推單輪『雞公車』送糧, 吃的可好啊,經常有大魚大肉,吃油像喝水一樣。」

問:「照您這麼說,共軍很得民心啊!」

答:「他們抗戰時就在我們老家一帶紮了根,組織老百姓

參軍、送糧, 你不願幹也得幹。共軍用人海戰術,攻過來的時候排山倒海,前面的都是我們徐州老百姓。他們的正規部隊在很後面。另外我們的坦克車、大卡車,天走到哪裡,第二天早起一看,四周都教老百姓挖了好深好寬的溝,我們成了臉盆裏的王八,急得團團轉,就是出不去。」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他們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推單輪『雞公車』送糧, 吃的可好啊,經常有大魚大肉,吃油像喝水一樣。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通州河
听上去打仗像是去吃大餐一样,那时就能够大鱼大肉,油像水一样随便喝,
通州河
土八路这种称号一直延续到2000年,我一个台湾老兵朋友80年代去大陆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说那时升国旗解放军还穿着草鞋。

真是土,直到2000年左右国旗班看上去才不土了。

不过,我告诉他大陆80年代以前是有很多人穿草鞋,但部队里是不可能的,我小老百姓也没穿过 

b
borisg
这位是哄你吧,八十年代国旗班至少也穿个胶鞋。我在军队里唯一一次看见人穿草鞋是个红军,自己用布条打的。他觉得那个比发的布鞋皮鞋舒服
p
puyh
我觉得很奇怪,你怎么那么相信台湾朋友的话,你不会是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吧。
p
puyh
呵呵,这话确实很湾湾:)
通州河
是我表达不好,还是你没理解清楚?当时大陆就算农村的民兵也少有穿草鞋的。我无非想说一说各种台湾人对大陆的误解
p
puyh
对不起,刚才没点开看里面的,至于台湾人嘛,还说大陆吃不起茶叶蛋:)
p
puyh
记得70年代新华门站岗的是皮鞋。
通州河
他们算客气了,至少没说升国旗解放军还在打赤脚。如同我们小时候被教育全世界还有很多人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一样,

台湾人当时的教育也差不多,把大陆忘坏处想,几个旅游的台湾人当时去看升国旗,现场没注意解放军穿什么鞋。回来几个台湾人讨论,反正没有打赤脚。比打赤脚好一点就是穿草鞋,那就说解放军穿草鞋好了。

传来传去,就成了80年代解放军穿草鞋升国旗。

通州河
所以这个是有历史的,当他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时,真不是在开玩笑,是真的那么认为
p
puyh
上次你说的飞行员头盔带血的也是这位台湾老兵朋友告诉你的吗?要是的话这位台湾朋友说话真不太靠谱。
吾道悠悠
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时的仪仗队都是呢制服和皮鞋。
通州河
他哥哥是国军飞行员,这个我相信他,没可能自己贬低自己
p
puyh
是的,记得那是文革开始后仪仗队第一次出现在外事活动中,
p
puyh
之前这类活动中的海军队伍都是由大院警卫连担任,所以那时要求每人保存一套新军装以备外事活动用。
p
puyh
呵呵,他哥哥是国军飞行员,他不是,他自己亲历的事都会说的这么不靠谱。
通州河
坦率说,我当初也不相信,委婉问过几次,看他说得很坚决,我选择相信他。他说得不靠谱的都是有关大陆的,如果讨论到台湾,还是靠谱的

 

 

p
puyh
我也算是当过兵的,和航空兵也沾点边,所以我很清楚他说的是否靠谱。
b
boyi0127
國軍-共軍-國軍三朝老兵暢談國共內戰

非常谢谢您阅读愚作,并来邮件指正,
那位现年九十多岁的国-共-国三朝老兵亲口对我说的“共军大鱼大肉,吃油像喝水一样!”
他所谓的“大鱼大肉,吃油像喝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肯定是夸张的!
不过他原是个目不识丁的老粗,就如他说的,当国军打淮海会战时,没有一天吃饱过,更很少吃到油水。
最後好多天没吃东西了,连枪都拿不动,快饿死了。也够惨的!
被俘後,当了八路(共军),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总是有吃有喝了,还经常吃点油。
相较之下,這就是他所谓的“大鱼大肉。吃油像喝水”了。
不要说他了,我小时跟父母跑到台湾,那时非常艰苦,能有机会挖一点猪油,加一点酱油,
拌在白饭里,就是最大的享受了,至今犹令我怀念不已!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把当年做叫花子时人家给他吃的又焦又臭的饭拿来宴请臣子。他当时已吃遍天下山珍海味,
但还是认为当年做乞丐时吃的胡焦臭饭最好!我想这位老兵和朱元璋想的是一样的。
再次谢谢您来邮件指正!

无机塑料
你是小时候被教育,他们是到现在还深信不疑。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1995年我第一次出国,海外华人房东问我:你们中国有没有电灯?有没有自来水?能吃饱吗?

一起来的一个江苏小伙子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没有啊,就是有原子弹”,身边几个海外华人一下子都不敢做声了。

也是那个时候,一个在澳洲留学的马拉西亚华人和我经常聊天,他是从小到大的华校生,内心以中国人自居,我问他:“东南亚和日本一唱一和,宣扬中国威胁论,怕中国什么?”

他说“中国那么大,还有氢气弹(原话如此),谁不怕啊”,我一下子笑了出来。

当时电视新闻报道二战结束50周年,美俄英法中各国领袖聚会阅兵,江核心位列其中,新加坡华语新闻主持人(台湾来的)说:各大列强元首汇聚一堂。 听着这种老派解说词,心里倒是有些感触。再过几年,日本右翼团队抗议中国声称钓鱼岛(剑阁列岛)拥有主权,游行队伍中打出横幅:打到中华帝国主义。

c
coach1960
穿草鞋的是秀资历呢,现在叫装b, 谁敢随便穿啊。我小时候见过一个来视察的大官穿一双草鞋,后来听说大官叫尤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