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一辈子共留下122首作品,多吗?一点也不多。陆游有9362首,乾隆有30000多首……
但如果说骆宾王的一生,是根丝线,那这些作品,就是被丝线串起来的,闪光的珍珠。里面有他的精神世界,有他的喜怒哀乐。
作为因诗出名的神童,骆宾王走的是另一条路。骆宾王,字临海,浙江义乌人,存世时间:公元619年-687年。诗坛“初唐四杰”之一。
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初唐四杰”对中华诗坛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唐朝以前的很多所谓“诗人”,写出的作品,题材狭隘,以艳诗为主。要么空洞,要么蹩脚。
这么说吧,如果没有骆宾王、王勃等人,后来有可能不会出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巨星璀璨、竞相争辉的大场面。 他们在关键节点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说他们是唐朝诗坛先行者、引路人,并不过分。
如此清丽脱俗的诗句,由一个7岁的孩童即兴创作(没有大人帮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
有谁想过,这个孩子,成年后,会是一个疾恶如仇的杠精?他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如疾风,如闪电,排山倒海,冲向对手。一般人是绝对受不了的。
其实,这一切有迹可循。骆宾王9岁时,还写过一首《玩初月》。于细微之处,更能发现他的个性和棱角。
这首诗的意思是:月亮啊月亮,你既然能那样的光明,为什么有时候,会长得像个钩子一样弯曲呢?
潜台词是,我骆宾王要做自己,决不趋炎附势,曲意逢迎。本来是天真、温柔、自然、满足。画风突变。变得铁血、硬核、坚韧、固执。
生命的底色,彻底改变。没人知道原因,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咏鹅》《玩初月》两诗,令骆宾王名震江湖。谁都知道,山东博昌(当时骆父任职的处所)出了个小神童。
小时候的骆宾王,对家族、对政府来说,是“掌中宝”。据说县太爷是老文青,特意命人将这两首作品刻到县衙的照壁上。他特别骄傲——我们县,也是有才子的!
骆宾王继续蜕变。他写过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极其悲壮。
此诗一看,就特别的郁愤。著名诗人闻一多由此评价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这一点,与东汉末年的神童孔融神似,天赋异禀的人,很容易恃才傲物。从小到大,骆宾王的率真,从未变过。咏群鹅,他很真;写弯月,他很真;易水送别,他更是真情爆裂。
可是,真是把双刃剑。他因此性格而怀才不遇,生活潦倒。纵观他的一生,也曾多次进入官场,却总是受到排挤。所谓的仕途,简单得可怜 ——“高宗永徽中,骆23岁,为道王李元庆府属”(低级顾问,没级别);“后为奉礼郎”(大型活动会务,专为领导排座次);“历武功、长安主簿”(隋唐以前,主薄很出风头,权力很大。隋唐之后,却只是无足轻重的小吏);“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也是凑热闹的岗位)。骆同学的仕途,到此结束。
初唐很多诗人去了国境线后,创作丰盛。比如陈子昂、苏味道、崔融、卢照邻。西域的广袤与旷达,同样令骆宾王眼界大开。这期间,他变得尚武进取,写下不少豪迈的诗句。既有地理视野,又有历史情怀,也彻底将他从楼台和市井中,解放出来。
这里照录几首,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仿佛看到了一个血脉贲张、双目圆睁、青筋炸裂的骆宾王。
更雄壮的还在后面。65岁的时候,骆宾王干了一件大事,应该是一生中最大的事。与徐敬业一起,反对女皇武则天。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便是那篇传遍天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这一作品,是他后半生的代表作。文章很长,我们只需要品味一下里面的名句即可。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一抔之土未干,三尺之孤何托。”
——“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像排炮一样,让人招架不住。难怪武则天问手下:这么好的人才,为什么没有为我们所用?
在那次谋反风波中,骆宾王幸运地逃脱了,具体怎么逃掉的,没有相关史料。也没人知道他的行踪。有人说,他去了江南。
他有个名叫宋之问的著名粉丝,就是后来靠颜值上位的家伙,据说在杭州偶遇过骆老师。宋被贬到江南的时候,曾经夜游灵隐寺,遇到一个极有才华的老和尚,两人挑灯夜战,兴致勃勃地对诗。
骆宾王的一生,是个不断蜕变,却坚守真我的过程。50年后,一代诗圣杜甫写道:
意即:四杰当时的文章,被人们取笑轻薄,现在取笑的人都灰飞烟灭了,四杰的诗词却万古流传。
唐中宗李显是骆宾王的铁粉,公元705年复位之后,对骆老师念念不忘。他专门下诏,到处寻找骆宾王的文章诗句。后来一数,有好几百篇。他亲自写序,满屏溢美之辞。
后来在诗坛上生龙活虎的大诗人,推崇并模仿骆宾王的,不少。张若虚、王维、高适、元稹、白居易……
马克吐温说,真实比虚幻,有时更令人陌生。在生活的种种重压和挑战下,骆宾王最终挺住了。这是时至今日,他仍被记住的理由。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作為徐敬業的幕僚,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痛斥武则天的种种行为。武则天读到檄文中“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只是嘻笑,直到读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大吃一惊,向左右大臣询问说:“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作,武则天非常不高兴的说:“这是宰相的过失,骆宾王有如此的才华,怎么可以让他流失在外怀才不遇?”
骆宾王一辈子共留下122首作品,多吗?一点也不多。陆游有9362首,乾隆有30000多首……
但如果说骆宾王的一生,是根丝线,那这些作品,就是被丝线串起来的,闪光的珍珠。里面有他的精神世界,有他的喜怒哀乐。
我们从他的第一颗珍珠说起,那个时候,他有个公认的身份——神童。作为因诗出名的神童,骆宾王走的是另一条路。骆宾王,字临海,浙江义乌人,存世时间:公元619年-687年。诗坛“初唐四杰”之一。
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初唐四杰”对中华诗坛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唐朝以前的很多所谓“诗人”,写出的作品,题材狭隘,以艳诗为主。要么空洞,要么蹩脚。
这么说吧,如果没有骆宾王、王勃等人,后来有可能不会出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巨星璀璨、竞相争辉的大场面。 他们在关键节点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说他们是唐朝诗坛先行者、引路人,并不过分。

骆宾王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观仰大国风范,适宜追随君王。 客观说,这名字真的不错,寄予了家族长辈们的厚望。他确实与其他孩子不一样,那就是他对文字的极佳把握能力。随口吟出一首《咏鹅》,就流传千年。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短短18个字,秒杀诸多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读书人。充满童趣,画面感十足,还易于传唱。这就是天赋。如此清丽脱俗的诗句,由一个7岁的孩童即兴创作(没有大人帮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
有谁想过,这个孩子,成年后,会是一个疾恶如仇的杠精?他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如疾风,如闪电,排山倒海,冲向对手。一般人是绝对受不了的。
其实,这一切有迹可循。骆宾王9岁时,还写过一首《玩初月》。于细微之处,更能发现他的个性和棱角。
《玩初月》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这首诗的意思是:月亮啊月亮,你既然能那样的光明,为什么有时候,会长得像个钩子一样弯曲呢?
潜台词是,我骆宾王要做自己,决不趋炎附势,曲意逢迎。本来是天真、温柔、自然、满足。画风突变。变得铁血、硬核、坚韧、固执。
生命的底色,彻底改变。没人知道原因,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咏鹅》《玩初月》两诗,令骆宾王名震江湖。谁都知道,山东博昌(当时骆父任职的处所)出了个小神童。
小时候的骆宾王,对家族、对政府来说,是“掌中宝”。据说县太爷是老文青,特意命人将这两首作品刻到县衙的照壁上。他特别骄傲——我们县,也是有才子的!
骆宾王继续蜕变。他写过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极其悲壮。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此诗一看,就特别的郁愤。著名诗人闻一多由此评价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这一点,与东汉末年的神童孔融神似,天赋异禀的人,很容易恃才傲物。从小到大,骆宾王的率真,从未变过。咏群鹅,他很真;写弯月,他很真;易水送别,他更是真情爆裂。
可是,真是把双刃剑。他因此性格而怀才不遇,生活潦倒。纵观他的一生,也曾多次进入官场,却总是受到排挤。所谓的仕途,简单得可怜 ——“高宗永徽中,骆23岁,为道王李元庆府属”(低级顾问,没级别);“后为奉礼郎”(大型活动会务,专为领导排座次);“历武功、长安主簿”(隋唐以前,主薄很出风头,权力很大。隋唐之后,却只是无足轻重的小吏);“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也是凑热闹的岗位)。骆同学的仕途,到此结束。
虽然不堪,但他来没有向现实屈服。在侍御史任上,他曾经被人诬陷入狱。关了将近一年,幸遇大赦。为了散心,他申请去边塞做守卫。时间够长,足迹够远。初唐很多诗人去了国境线后,创作丰盛。比如陈子昂、苏味道、崔融、卢照邻。西域的广袤与旷达,同样令骆宾王眼界大开。这期间,他变得尚武进取,写下不少豪迈的诗句。既有地理视野,又有历史情怀,也彻底将他从楼台和市井中,解放出来。
这里照录几首,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从军行》 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望月有所思》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 《帝京篇》 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仿佛看到了一个血脉贲张、双目圆睁、青筋炸裂的骆宾王。
更雄壮的还在后面。65岁的时候,骆宾王干了一件大事,应该是一生中最大的事。与徐敬业一起,反对女皇武则天。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便是那篇传遍天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这一作品,是他后半生的代表作。文章很长,我们只需要品味一下里面的名句即可。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一抔之土未干,三尺之孤何托。”
——“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像排炮一样,让人招架不住。难怪武则天问手下:这么好的人才,为什么没有为我们所用?
在那次谋反风波中,骆宾王幸运地逃脱了,具体怎么逃掉的,没有相关史料。也没人知道他的行踪。有人说,他去了江南。
他有个名叫宋之问的著名粉丝,就是后来靠颜值上位的家伙,据说在杭州偶遇过骆老师。宋被贬到江南的时候,曾经夜游灵隐寺,遇到一个极有才华的老和尚,两人挑灯夜战,兴致勃勃地对诗。
离开寺庙,送行的小沙弥悄悄告诉他,那个老和尚便是骆宾王。宋之问赶紧回去找人,已经不知所踪。骆宾王的一生,是个不断蜕变,却坚守真我的过程。50年后,一代诗圣杜甫写道: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惧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即:四杰当时的文章,被人们取笑轻薄,现在取笑的人都灰飞烟灭了,四杰的诗词却万古流传。
唐中宗李显是骆宾王的铁粉,公元705年复位之后,对骆老师念念不忘。他专门下诏,到处寻找骆宾王的文章诗句。后来一数,有好几百篇。他亲自写序,满屏溢美之辞。
“富有才情,兼深组织”“磊落瑰丽,灵活之至”。后来在诗坛上生龙活虎的大诗人,推崇并模仿骆宾王的,不少。张若虚、王维、高适、元稹、白居易……
马克吐温说,真实比虚幻,有时更令人陌生。在生活的种种重压和挑战下,骆宾王最终挺住了。这是时至今日,他仍被记住的理由。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走得很慢,但一定不要后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转贴小林漫画,顺祝各位母亲节快乐! 一个女人最高级的性感 (ZT) 那些年,张国荣追过的女孩,王祖贤爱过的男人,周润发扯过的蛋…… 陈凯歌回忆录节选 - 青山 老照片 -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夫妻照,张张郎才女貌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作為徐敬業的幕僚,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痛斥武则天的种种行为。武则天读到檄文中“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只是嘻笑,直到读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大吃一惊,向左右大臣询问说:“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作,武则天非常不高兴的说:“这是宰相的过失,骆宾王有如此的才华,怎么可以让他流失在外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