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以色列建交二十五周年,新思考外交关系的意义

W
Windy2009
楼主 (文学峸)

中国与以色列建交二十五周年,新思考外交关系的意义

 

今年,2020,就是新中国与以色列建交的二十五周年。在这个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这种时光交错的各种往事,不由地让我向导了很多历史上有关中国以及犹太人的历史。让我产生联想的愿望来思考这些外交文化的渊源,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大进程以及大前景的精神文化影响。

中国与中东地区早在汉朝时期就打通了到了。汉代,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是中国和西方在经济文化宗教等等各方面相互往来的年代。欧亚之间内路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递这彼此的精神文化。

上帝早在汉代就引导中国的文化学者,星相学大师们,命理学家,以及神权的崇拜者们寻找那一颗最亮的星,上帝的爱子,和平的王子。可见神在非常古老的时候就开始呼招中国这一个遥远的神州子民以及神所爱的这些东方的智慧民族。

而在耶稣在世界上开展了福音的传播之时,他的使者门徒们从一开始只是在中东以及地中海地区,欧洲地区,逐渐地将福音书带到遥远的东方,中华大地,亚洲诸族。

早在汉朝就有中国的智者在公元前前几年左右,到达遥远的罗马帝国,遥远的中东地区。根考证,在幼年的耶稣诞生两年的时候,就有汉朝的使者,也是朝拜耶稣的博士到达中东的伯利恒来寻找众星之间最明亮的这一颗:世界的弥塞亚,救世主耶稣,犹太后代YESHUA。

根据近来的考证,很多人认为三个博士来自于中国西汉的版图内。而经过我推想,在这三个远到而来的博士当中,我认为其中两位是华夏族,另外一位则来自比较西部地区靠近波斯文化的地带。而此三个智者在朝拜耶稣之前想必都居住长安城,或许他们受到中国皇帝委托而结伴而来到圣地来寻找这位幼年的圣人耶稣。这种推测听起来难以相信,然而当我们将历史的线索连接起来,经过各种推测,证实,考证以及结论,就可以找出某些紧密相关的全景。当然这需要一种严谨的论证方法,当时我相信在未来这些理论能够被证实。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415/202005/2742.html

唐代时期有一度十分注重伊朗来客所带来的“景教”,也就是NESTORIAN CHRISTIANITY。唐代在中国,中外文化开放,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创造达到一个高峰。其实有非常多的西来者,都浩浩荡荡地到达了古都西安。有很多的波斯人,欧洲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等等到达了长安。

北宋时期,河南的开封成为了政治中心。中国宋朝的皇帝,宋徽宗非常好客,希才。他允许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定局,拥有土地,经商,参加官方科句考试。开封,杭州,泉州,等等繁荣地区有大量的中东以及西亚的商人。于是有不少的犹太人人就在中国定居,取妻生子,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对于流浪海外的犹太人,这是一个奇迹。大宋这个亚洲国家,张开双臂欢迎这些被自家中东兄弟积压的没有落脚之地的友人。中国河南的开封有着一个古老的犹太人社区,河南开封犹太人。他们虽然已经在中国落脚多年,和汉族人通婚,繁衍很多后代,但是在解放前,他们的依然保留着犹太人的传统。包括我提到的“挑筋教”,各种宗教崇拜仪式以及习俗等等。而且近来随着社会的开放,这个犹太人社区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

很多的西方国家的犹太人,也陆续来到的中国来探访这些远东地区的犹太同胞。他们来了解,学习,认识以及叙旧。为什么说是叙旧,因为这些中国的犹太人其实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后代。而且中国犹太人融合了儒家的传统,是以姓氏文化与父系的宗族结构而传递了他们后人的文化继承。他们有一部分人已经完全汉化,也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以色列,学习宗教信仰,以及寻根。

另外一个中东地区的移民来华的高峰就是元代。元代成吉思汉征服了四个汗国,其中的伊尔汗过包括欧亚地带。有大批的西部的民族来到中国。里面夹杂着很多中东地区的贵族,也有一些商人。这些西部民族被蒙古人带到了中国北方的元大都。其中一部分人就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也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兄弟民族,犹太人,还有不少的基督徒在内。犹太人没有强大政权,一直流浪在各国。这些民族称为色目人,在元代是很被中用的。作为外来人口,是当时四等人当中属于第二个等级,在当时外来政权的背景下被蒙古人用连联络,高官厚禄,以便于压制中国本土国民。少数民族的朝代,少数民族联络不同的部落,外来人口以便于压制主体的民族是一种统治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常见。为什么谈起这及格宗教总要提到犹太人,因为犹太和基督教为一体,以及阿拉伯的信仰也是来自一神教,来自一个根源体系,多为闪含民族,沾亲带故,难以分离。虽然血缘未必一样,但是其信仰都是一个根源。所以相比千丝万缕有很多关系以及我们未能见到的故事。到了明代,因为汉族政权再次成为主流文化,取代了蒙古元代。这些色目人都留在的关内中土。尤其是在北京当年的元大都,留下了大量的色目人,他们都渐渐地融入汉族以及女真,契丹,蒙古以及江南地区等民族的基因里。所以说这种闪含的元素无论是从宗教还是从血缘上都是对中国有相当一定影响的。

元代皇帝曾经成为基督徒,这个残暴的,桀傲不驯的游牧民族也得了上帝的美意,在残暴和武力的征服中得到福音以及上帝的祝福,他们带有原生态长生天信仰的文化传统以及耶稣基督的教训,建立了疆域开阔的元帝国。也统一了中华个民族,造成了中国一个多民族国家,可以说几乎奠定后明代和清代多民族统一大的基础框架。也创作了辉煌的历史,已经引进了当时西亚地区优秀的技术以及人才。后面的明清两带也因为社会发展而近一步接近西方文明而逐渐国际化。所以可见,只要一个国家的领袖亲近上帝,就能够得到一种很大的祝福,对与全帝国都是一种正面影响,因为统治者带有神的荣光。遵循有效公义的治国之道自然会得到民心,使得社会在一些阶段里长治久安。

这写历史都告诉我们,神的使者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神从来没有忘掉这些远东的子民。中国人是一个心胸开阔,接纳性非常强的民族,所以也一直可以化险为夷。中国人的老实忠厚,遇到欺负而不回手,好了伤疤忘了痛,都是一种可贵的性格。一种以自己的善良来化解仇恨的大恩大得。虽然有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是非常有宗教情绪的,但是上帝都在他们的身上彰显出自己的博爱。也因为中国的忍耐的天性,得到了神的照顾与祝福,五千年历史延绵不断,虽有沧桑与苦难,然而上帝的眷顾不离不弃。这种性格其实也是一种恩赐,希望人们能够摆脱战狼的战斗心理,尊重具有羊性的纯良,回归到正道。从夏商周的古典礼法典章,一直到现在与世界接轨的大时代,神的精神的诺亚方舟,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行走着,保护这芸芸众生。耶稣说“爱你的仇敌”,这种品格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开阔精神。此为天下为公,大道之行。

中国最早来自于华夏九州之中,也就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古人自称华夏,其含意为气度华贵雍容,博大开阔。这也理应是这个民族天生的特征,造就了它的伟大。

 

 


当在那些可怕的残暴充斥在地上的时候,当在二次世界战争,诸多的犹太人在欧洲被屠杀的时候。一位中国籍的居住在奥地利的大使,对这些苦难的异国兄弟张开了双手。他的名字叫做何凤山。虽然为异客,他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他没有畏惧发信人主义的极端暴行与威胁,而一心一意抢救当年每一个在纳粹狂热恐怖分子的刀下囚徒 - 欧洲犹太人。他为了那些难以逃离欧洲的犹太人发下很多的签证,千万当时的避难所,中国。现在很多的犹太朋友都对当年的友情而难以忘怀。在当年,大家都是战争中的患难与共,而患难则能留住那些难忘的记忆与情怀。外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贸易,技术,国家物质文明的交流,而同时也是一种相互扶持,相互救助的关系。

今年是中国与以色列建交二十五周年,让我们为以色列犹太苦难民族默哀三分钟。我为这些曾经的以色列的难兄难弟祝福,愿他们远离危险与试探,以开阔的胸怀化解中东地区亲戚之间的仇恨,愿中东各国和睦相处,守住共同的家园。同时,也祝愿中国以色列友谊常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国与以色列建交二十五周年,新思考外交关系的意义 主日这一天,分享一座美丽的天主教堂 奇了,两次有人称呼我是独角兽(UNICORN) (基督教之谜) 東方博士來自中國考證 - 转帖 有感犹太群体的落地为家
龙剑
以色列对二战期间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庇护地上海一直存感恩之心,给中国许多被美国封锁的技术和产品,但中国对属于美国集团的以色列不理不
龙剑
以色列对二战期间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庇护地上海一直存感恩之心,给中国许多被美国封锁的技术和产品,但中国对属于美国集团的以色列不理不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龙剑
给中国许多被美国封锁的技术和产品,但中国对属于美国集团的以色列不理不睬。
有言
我有次碰到一位以色列长者。他神秘笑着问我:你知道我什么时候去你们中国吗?他告诉我70年代帮助中国提高技术。-:)
p
puyh
表面现象
聂耳
龙兄,对二战时上海的犹太区的`感激之心,大多是听中国人自己在说(是不是宣传表示怀疑),再看现在国内的人都说美国人投毒
聂耳
犹太人对中国人有好感不是因为上海犹太区的原因,大概因为1)中国人不岐视他们 2)犹太人太喜欢吃中国菜了老一辈的犹太人不吃中国菜不
聂耳
我在美国40+年,还没有碰到过一个知道上海犹太区的人。我想是很小的一部份人,其次以色列也没有大势宣传这事。
聂耳
波士顿市内有2家犹太人开的中餐馆,一家还标榜自己是湖南菜,生意很好开了有20年了,令外波士顿旁的渥斯特市也有一家犹太人开的中餐馆
b
borisg
以色列前总理Olmert家就是从哈尔滨来的移民。
河老师
犹太人对中国人有好感一说,人云亦云成分居多,犹太人精明重利,不会对中国人特别轻利重义
聂耳
刚来美国时我住在犹太人家里3年,你说的对,但犹太人做事认真,肯专研,做生意遵守合同,一分钱都不会多给(是真的,一分钱你都要找给他
W
Windy2009
还好了。很多犹太人在上海长大的,老了想回上海。但中国政府不给他们国籍。美国犹太人和华人关系也很默契。
W
Windy2009
很多犹太人也是有欧洲成分,文化上大同小异。美国犹太人基本就是掌管经济。精英也都是犹太人。

很多中国人没有这种深入的了解的。其实在美国做贡献的很多尖端人才也是犹太人。

W
Windy2009
他们有一种KOSHER的饮食习惯,不能肉和乳制品一起实用。中国人很少吃奶酪和奶油之类的乳制品,所以合适。
W
Windy2009
对啊。近代上海哈尔宾天津等有租借地有外国人的地方有非常多的犹太人,都有特长和技术。很多人不知道。
W
Windy2009
给大家看个特别逗的上海犹太老太太SARAH,说话特别逗,特别能干,说一口上海话。

 

W
Windy2009
很多犹太人真的是对中国人非常亲切友好的。虽然是个老外的样子,但好像一见如故的感觉。
W
Windy2009
对的哈尔宾犹太人很多,都是从俄罗斯过来的。俄罗斯和波兰的音乐家特别多。
W
Windy2009
他们扣儿,算计,其实和某些中国南方人很相似的,都很适合经商当银行家,哈哈。
聂耳
是的,但你若和他有茅盾时,你试试。他们的性格是决不后退一步,他们的字典里是没有“一点小事,算了”这句话的
聂耳
好像是,不太清楚,反正请犹太人吃饭要比请印度人吃饭容易的多
W
Windy2009
听说了,他们确实非常AGGRESSIVE,非常有竞争性的。
W
Windy2009
只要让他们吃猪肉就好。他们有时候也不吃海鲜,要看他们宗教戒律是不是严格遵守。印度人全部食素。
聂耳
南方人做事认真,但不扣。我那犹太女主人每周要我去打扫客厅,付我5元/h. 她要我只擦桌的4只腿,有次我替她擦了桌面她火了。对我说

桌面我自己会擦,你不用擦!原来她给我分派我2小时的是自己干不了的活,你看扣不扣,一分钟都要算清楚

W
Windy2009
严谨,精准 : )
聂耳
上海人是不会计较多做几分钟的,但犹太人是算到每一分钟。她老公是在波士顿开投资公司的,家里有室内游泳池。我住在扑人房里

有自己的厨房,浴室和一个小客厅和2个睡房。

聂耳
我从来不去用她的游泳池,仅管我以前是上海冬泳队的。做人要适相,不要照人嫌
聂耳
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句中文叫“誓不罢休”这就是犹太人。
聂耳
我那房东吃海鲜,还吃的多和南方人差不多,但炒菜不能有味道,不能起油锅就难了点。不过老太鼻子不太好,哈哈
W
Windy2009
文化不同。咱中国人觉得熟人之间提钱没意思。犹太人就是精于算计的那种思维,职业习惯。
W
Windy2009
他们确实是非常的执着。他们确实是在缝隙里生存,比别人更有紧迫感。
好酒
你没有和以色列驻华大使馆联系过,以色列一直感恩中国曾收留过他们
聂耳
说的特别对,
L
LengXiao
别用中国的伦理道德来理解洋人的想法与做法。中国人习惯用什么以德服人以德报怨等观念

套用在洋人身上,这是完全荒唐的,也是中国历代在对外事务中不能有所建树的原因。洋人讲究的是实力和利益。不管以色列对中国有多少好感,关键时选边时还是会选米国,实力与利益的考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