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实,习的水平比胡高。。

财富001
楼主 (文学峸)

 

多哥
水平不错,老革命后代,其思想深处为人民服务的概念,要比锦涛家宝泽民,都要来得坚定。但服务归服务,还是要抓住机会
多哥
做中国最大的资本家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聂耳
交通大学本是中华民国交通部所属散居三地的大学合并而成的。现在变成: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在台湾的国立交通大学
聂耳
随便回忆一下交通大学西迁前曾有:钱学生,张光斗,王安,吴有训,茅于轼,朱兰成,汪道涵。。。不清楚后来的上海交大出过谁?
财富001
牛人一把
财富001
选啥样的中国一把手,很重要。
清迈
和胡比算什么标准?上海交大迁徙西安是典型的:(我)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你)

现在那些所谓的“老教授”,估计只是当年的学生,根本没在上海上过学,更何况工作生活。当年西安交大的右派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对西迁和高校全盘苏化不满的

皇爷
习说: 国家强大了,富裕了。一号人物这样认为,全国人们当然跟着走
q
quest
口才一流。
萧岚
交大西迁的初始决策

1955年交大西迁的初始决策要把上海交大整体搬迁到西安。交大是第一名工业大学,为什么要西迁?这是基于中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1954年底,台湾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摆明要军事支持台湾了,东南沿海不安全了。1955年4月份中国与苏联签定原子能协议,准备发展原子弹。另一方面,交大在上海发展受场地限制。一五计划已经提出“在沿海城市中,今后一般地不应该再新建和大规模扩建高等学校。”因此高教部决定搬迁交大。交大到达西安之后,1956年开始增加原子能专业,并开始以交大的技术力量为主,在西北沙漠建立西北核研究院。

 

但是,交大西迁造成许多问题。文革中许多大学从大城市搬迁到小城市,或办分校,都不成功,后患无穷。抗战中各大学搬迁属于战争中的无奈之举。上海是最大工业城市也要技术力量。56年毛“论十大关系”,认为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地。交大也召开了多次师生会议,形成多数代表认为不迁为宜的结论。这一问题被提交高教部和国务院讨论。之后又有搬去西安和搬回上海两个方案,在57年还有统一领导,两地分别办学的方案。后来又感觉两地距离较远,不便统一管理,在59年最后决定建立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两个独立的大学。

 

v
viBravo5
习的腰围又大一圈,衣服里边象带了一只救生圈
v
viBravo5
是这样,当时准备老蒋美帝反攻大陆,放弃上海,到西北去背靠苏联老大哥。连准备潜伏的人都安排了。
v
viBravo5
那些西迁的教授退休基本全回上海,若还活着都是一百多岁的人
为人父
这种事也就毛时代能办成,现在北京上海那些大学,搬离市区都费了牛大的劲,别说搬去西部了。

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不是市场能够决定的,按自由市场理念肯定是聚堆到大城市和沿海一带的。

一唯
水平差别不说。出了事躲着不出来,比胡差的不是一点点。
财富001
不离左右的有刘鹤,。。。
R
Redcheetah
胆子鬼一个
吃货2001
真没看出啥水平,这些官话一个科长就能讲。我更关心周围官员90%的深色夹克衫,就缺人手一个小本子了。
L
LengXiao
但许多实在的利民尤其是低层老百姓的政策都出自胡温。想想当时胡温战斗在敌人心脏里,不容易!
老歌的韵侓
回复多哥:刚吃完饭,你的评论让我吐了。
河老师
治国理念有问题,以为強制灌输一种思想,就可以上下齐心,一心一意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