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九一三事件是事先计划好,还是临时发生的?林彪出发前是否知道是飞往苏联?
先说观点:虽然林立果在 ”五七一”计划失败的时候准备过两个出逃方案(广州、苏联),但无论是准备还是执行都十分仓促。南逃广州的布置工作是在9月12日林立果得知毛泽东返回北京后才开始部署,关键的布置会议是9月12日晚上召开的,会议还没结束就因为周恩来查飞机放弃,虎头蛇尾、胎死腹中。苏联其实已经是广州方案失败后剩下唯一的选择,林立果、叶群都明白这一点。但由于事发突然,连林立果小圈子的很多人都还以为是9月13日早晨南逃广州。而且要命的是,这时叶群还没有说服林彪。事态紧急,叶群、林立果只能骗林彪说是去大连,很可能林彪至死都以为自己去的是大连。
前文说过,”五七一”计划的方案是三个:1. 谋杀毛泽东;2. 南逃广州;3. 北逃苏联。在9月6日得知毛泽东南巡讲话内容后,林立果9月8-11日多次开会讨论谋杀毛泽东的第一个方案,但始终没有提出可行的计划。9月12日毛泽东安全返回北京,林立果惊慌失措,
9月12日下午17点多指示王飞安排飞机,计划9月13日一早飞往广州。9月12日晚上21-23点,王飞在空军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紧急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周宇驰打电话来说周恩来查飞机,方案暴露,广州方案取消。这个时候离9月13日00:32分三叉戟起飞只有一个多小时,所以说北逃苏联的”九一三”事件临时发生是可信的。
那么林彪事先是否知道是飞往苏联呢?我们看一下”九一三”前林彪的心态和出发前林办工作人员回忆的细节。到北戴河后,林彪曾经和李文普交待:”北戴河的房子不要盖了,反正我活不了几天啦!把这个门改到东边就可以了。”9.11号中午12点30分,内勤听到林彪说:”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图们,《中华读书报》1994年8月10日)这些话说明林彪虽然知道和毛关系已经破裂,毛即将对自己动手,自己前途叵测,但也根本没有想要跑,
9月12日晚上9点,林立果到达山海关家里后和林彪、叶群密谈。林立衡委托内勤张恒昌去偷听,听到叶群说:”去广州不行,去香港也行呀。”林立果插了一句:”到这时候,你还不把黄、吴、李、邱都交给我。”但没有听到林彪有任何反应。(李文普《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这些说明:1. 当时讨论的还是南逃广州的方案;2. 叶群、林立果并没有说服林彪;3. 林彪一直没有指示黄、吴、李、邱等大将跟着林立果胡闹。
23点多,叶群拉着李文普去找林彪,这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林彪对李文普说:”今晚反正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从林彪那里出来,见李文普有些疑惑,叶群说:”快点吧,什么东西也别带啦!有人要来抓首长,再不走就走不了啦!”(李文普 《林彪事件与我》)约23:30,林彪叫内勤张恒昌通知叶群:空军疗养院的两个护士(当时在北戴河负责照顾林彪)不带了,让叶群找人把她们送回去。张恒昌去找叶群,叶群在办公室和林立果谈话,刘沛丰把着门不让进,地上放着几个皮包。张恒昌于是把林彪指示留了个纸条,请刘转告叶群。不一会,林彪又打铃,告诉内勤陈占照:”马上去大连,不休息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带,够用就行了。到大连住一个星期就回来,回北京过国庆节。” 过了一会,杨振刚把红旗车开到门口。林彪等人一起出来,林彪走在最后。经过内勤门口,林彪问:东西都装车没有?内勤回答没有,林彪没有再问,没戴帽子、也没穿大衣,就钻进了汽车。(舒云《林彪事件完整调查》第22章)这些细节说明:1. 林彪本来已经就寝,是被叶群、林立果母子叫起来的;2. 林彪是自己上车的,而不是传闻中被叶群、林立果架着上去的。3. 林彪说的是去大连。林这么说是为了掩人耳目呢,还是真的以为是去大连?
如果林彪说去大连是为了掩人耳目,那就需要证明:1. 林彪知道飞行的目的地是苏联;2. 林彪同意飞往苏联。从一个说”死也死在这里”,准备”从容就义”的革命者,摇身一变成为知晓并同意叛逃的叛国者,这种思想的截然转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但遗憾的是,笔者从搜集到的所有材料中,都看不到这个转变的理由,也找不到任何支持证据。相反,从林彪积极主动为”去大连”做安排来看,更像是林彪真的以为是去大连。叶群、林立果反复游说林彪出逃未果,不得不编造谎言,想着先把林彪骗上飞机再说,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大不了挨林彪一顿骂。这样解释的话,事件前后的经过就都顺理成章了,也是符合逻辑的。
林彪老年体弱多病,基本不见客人,生活方面基本都依赖叶群安排。像”去大连”这种小事,叶群如果想骗林彪简直易如反掌,而且之前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1969年8月,林彪上井冈山休养。江西的程世清上山汇报两次,大骂江青主导的中央文革小组和”上海帮”,临走时邀请林彪去南昌。林彪满口答应,但叶群怕得罪江青,想方设法阻止林彪去南昌。上飞机前,叶群指示李文普告诉林彪是去南昌,但飞机实际是飞回北戴河。最后林彪知道后虽然生气,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可见,在欺骗林彪先上飞机、造成既成事实这种事情上,是有过先例的。
那么林彪为什么从不同意去广州,变成同意”去大连”呢?虽然连续几天被叶群纠缠不休,林彪并不为所动,9月12日晚上也已经上床休息。但是叶群突然又咋咋呼呼闯进来,通报周恩来可能来”查岗”的”敌情”,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是林彪正常的反应。反正是暂时去大连躲一下,就算是一场虚惊,也可以再随时回来,所以林彪的态度是”不用带太多东西,在大连住一个星期就回来”,还想着”回北京过国庆节”。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婆、儿子骗他走上的,是这样一条不归路。
对于林立果搞的”五七一”计划和暗杀毛泽东的阴谋,也没有证据表明林彪参与或知情。在鼓动江腾蛟、王飞等人的时候,林立果当然要言必称”首长”支持和赞成自己的计划,以”拉大旗、扯虎皮”的手法网罗一些党羽,但自始至终林彪没有直接表态,也没有和”小舰队”的人接触过。”小舰队”成员就算心怀疑惑,但林立果毕竟是林彪的儿子,他说自己代表林彪自然没有人敢质疑。而事实上,很可能林彪只知道林立果在空军”锻炼”,哪里会想到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居然搞了一班人想谋杀毛泽东,把天捅个窟窿。父母不了解子女真实情况的例子多如牛毛,稍远一点的比如傅作义不知道自己女儿傅冬菊是地下党,近些的比如张国立不知道张默吸毒,更何况林彪是一个伤病缠身、深入简出,了解外界仅靠秘书”讲文件”和叶群”吹风”的半隐居式的人物。
就是党内斗争,用了最见不得人的手段将林搞死。
只有汪东兴知道,邓问过汪,然后到此为止。
具体了解整个过程的只有周和王东兴。
具体细节只有周和汪东兴知道,张耀祠只知道一部分
提问:九一三事件是事先计划好,还是临时发生的?林彪出发前是否知道是飞往苏联?
先说观点:虽然林立果在 ”五七一”计划失败的时候准备过两个出逃方案(广州、苏联),但无论是准备还是执行都十分仓促。南逃广州的布置工作是在9月12日林立果得知毛泽东返回北京后才开始部署,关键的布置会议是9月12日晚上召开的,会议还没结束就因为周恩来查飞机放弃,虎头蛇尾、胎死腹中。苏联其实已经是广州方案失败后剩下唯一的选择,林立果、叶群都明白这一点。但由于事发突然,连林立果小圈子的很多人都还以为是9月13日早晨南逃广州。而且要命的是,这时叶群还没有说服林彪。事态紧急,叶群、林立果只能骗林彪说是去大连,很可能林彪至死都以为自己去的是大连。
前文说过,”五七一”计划的方案是三个:1. 谋杀毛泽东;2. 南逃广州;3. 北逃苏联。在9月6日得知毛泽东南巡讲话内容后,林立果9月8-11日多次开会讨论谋杀毛泽东的第一个方案,但始终没有提出可行的计划。9月12日毛泽东安全返回北京,林立果惊慌失措,
9月12日下午17点多指示王飞安排飞机,计划9月13日一早飞往广州。9月12日晚上21-23点,王飞在空军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紧急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周宇驰打电话来说周恩来查飞机,方案暴露,广州方案取消。这个时候离9月13日00:32分三叉戟起飞只有一个多小时,所以说北逃苏联的”九一三”事件临时发生是可信的。
那么林彪事先是否知道是飞往苏联呢?我们看一下”九一三”前林彪的心态和出发前林办工作人员回忆的细节。到北戴河后,林彪曾经和李文普交待:”北戴河的房子不要盖了,反正我活不了几天啦!把这个门改到东边就可以了。”9.11号中午12点30分,内勤听到林彪说:”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图们,《中华读书报》1994年8月10日)这些话说明林彪虽然知道和毛关系已经破裂,毛即将对自己动手,自己前途叵测,但也根本没有想要跑,
9月12日晚上9点,林立果到达山海关家里后和林彪、叶群密谈。林立衡委托内勤张恒昌去偷听,听到叶群说:”去广州不行,去香港也行呀。”林立果插了一句:”到这时候,你还不把黄、吴、李、邱都交给我。”但没有听到林彪有任何反应。(李文普《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这些说明:1. 当时讨论的还是南逃广州的方案;2. 叶群、林立果并没有说服林彪;3. 林彪一直没有指示黄、吴、李、邱等大将跟着林立果胡闹。
23点多,叶群拉着李文普去找林彪,这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林彪对李文普说:”今晚反正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从林彪那里出来,见李文普有些疑惑,叶群说:”快点吧,什么东西也别带啦!有人要来抓首长,再不走就走不了啦!”(李文普 《林彪事件与我》)约23:30,林彪叫内勤张恒昌通知叶群:空军疗养院的两个护士(当时在北戴河负责照顾林彪)不带了,让叶群找人把她们送回去。张恒昌去找叶群,叶群在办公室和林立果谈话,刘沛丰把着门不让进,地上放着几个皮包。张恒昌于是把林彪指示留了个纸条,请刘转告叶群。不一会,林彪又打铃,告诉内勤陈占照:”马上去大连,不休息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带,够用就行了。到大连住一个星期就回来,回北京过国庆节。” 过了一会,杨振刚把红旗车开到门口。林彪等人一起出来,林彪走在最后。经过内勤门口,林彪问:东西都装车没有?内勤回答没有,林彪没有再问,没戴帽子、也没穿大衣,就钻进了汽车。(舒云《林彪事件完整调查》第22章)这些细节说明:1. 林彪本来已经就寝,是被叶群、林立果母子叫起来的;2. 林彪是自己上车的,而不是传闻中被叶群、林立果架着上去的。3. 林彪说的是去大连。林这么说是为了掩人耳目呢,还是真的以为是去大连?
如果林彪说去大连是为了掩人耳目,那就需要证明:1. 林彪知道飞行的目的地是苏联;2. 林彪同意飞往苏联。从一个说”死也死在这里”,准备”从容就义”的革命者,摇身一变成为知晓并同意叛逃的叛国者,这种思想的截然转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但遗憾的是,笔者从搜集到的所有材料中,都看不到这个转变的理由,也找不到任何支持证据。相反,从林彪积极主动为”去大连”做安排来看,更像是林彪真的以为是去大连。叶群、林立果反复游说林彪出逃未果,不得不编造谎言,想着先把林彪骗上飞机再说,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大不了挨林彪一顿骂。这样解释的话,事件前后的经过就都顺理成章了,也是符合逻辑的。
林彪老年体弱多病,基本不见客人,生活方面基本都依赖叶群安排。像”去大连”这种小事,叶群如果想骗林彪简直易如反掌,而且之前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1969年8月,林彪上井冈山休养。江西的程世清上山汇报两次,大骂江青主导的中央文革小组和”上海帮”,临走时邀请林彪去南昌。林彪满口答应,但叶群怕得罪江青,想方设法阻止林彪去南昌。上飞机前,叶群指示李文普告诉林彪是去南昌,但飞机实际是飞回北戴河。最后林彪知道后虽然生气,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可见,在欺骗林彪先上飞机、造成既成事实这种事情上,是有过先例的。
那么林彪为什么从不同意去广州,变成同意”去大连”呢?虽然连续几天被叶群纠缠不休,林彪并不为所动,9月12日晚上也已经上床休息。但是叶群突然又咋咋呼呼闯进来,通报周恩来可能来”查岗”的”敌情”,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是林彪正常的反应。反正是暂时去大连躲一下,就算是一场虚惊,也可以再随时回来,所以林彪的态度是”不用带太多东西,在大连住一个星期就回来”,还想着”回北京过国庆节”。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婆、儿子骗他走上的,是这样一条不归路。
对于林立果搞的”五七一”计划和暗杀毛泽东的阴谋,也没有证据表明林彪参与或知情。在鼓动江腾蛟、王飞等人的时候,林立果当然要言必称”首长”支持和赞成自己的计划,以”拉大旗、扯虎皮”的手法网罗一些党羽,但自始至终林彪没有直接表态,也没有和”小舰队”的人接触过。”小舰队”成员就算心怀疑惑,但林立果毕竟是林彪的儿子,他说自己代表林彪自然没有人敢质疑。而事实上,很可能林彪只知道林立果在空军”锻炼”,哪里会想到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居然搞了一班人想谋杀毛泽东,把天捅个窟窿。父母不了解子女真实情况的例子多如牛毛,稍远一点的比如傅作义不知道自己女儿傅冬菊是地下党,近些的比如张国立不知道张默吸毒,更何况林彪是一个伤病缠身、深入简出,了解外界仅靠秘书”讲文件”和叶群”吹风”的半隐居式的人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折戟沉沙铁未销(九一三事件探秘)(原创)(十一) 折戟沉沙铁未销(九一三事件探秘)(原创)(十) 折戟沉沙铁未销(九一三事件探秘)(原创)(九) 折戟沉沙铁未销(九一三事件探秘)(原创)(八) 折戟沉沙铁未销(九一三事件探秘)(原创)(七)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就是党内斗争,用了最见不得人的手段将林搞死。
只有汪东兴知道,邓问过汪,然后到此为止。
具体了解整个过程的只有周和王东兴。
具体细节只有周和汪东兴知道,张耀祠只知道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