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安东尼奥尼

不羁的云
楼主 (文学峸)

 

 

安东尼奥尼这个名字,估计六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人才知道他。

记得我小的时候,那是七十年代的事情。突然间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大批判热潮,声讨这个叫安东尼奥尼的人。说他拍了一部特别反动的电影叫《中国》。电影不拍中国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却专门拍一些黑暗落后的画面。那时我和身边所有的人,都没看过这部电影。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参与到声讨这位叫安东的恶毒人士的运动中来,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怎么允许有人来丑化和攻击?

这场大批判进行得如火如荼。群情激奋,众志成城。愤怒的语言写成的正义的文章铺天盖地。而那位安东先生到底是谁,电影里到底拍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

直到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这是一场政治事件。是某位领导人用来打击另外一位领导人的行为。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怒和声讨,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

这起事件中其实最倒霉和莫名其妙的人,是那位安东先生。

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导演。据说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员,所以当时才会被邀请来中国拍电影。原本中国政府的意思,是想借安东尼奥尼的名气宣传一下自己。谁知道这位安东先生是个艺术家,没有受过党的教育。对于“宣传”更是没有任何概念。对于中国政府所安排的地点和人物,他竟然胆敢无视,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不期而遇,毫无准备的普通老百姓。

简单说来,安东先生的罪状,主要就是具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和镜头。看到并记录下来一些真实存在的,却不允许广而告知的画面。

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中国呢?相信那些被安东错过的很多景象是中国真实的一部分。也相信被安东记录下来的,也是中国真实的一部分。它们彼此共存,并不矛盾。也不能因为某一部分的存在,就证明另一部份就是不真实的。

我们需要自问的是,为什么我们这么的愤怒,就因为某人、某部作品记录了那些真实的存在?人们其实都知道,那些确实是真实的存在,但是,人们却大声抗议,说不应该去记录,去描述那些存在!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与西方人解释有关中西文化的差别。

西方人特别感到困惑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总是回避谈论有关痛苦和悲伤的情绪。

比如说,很多中国人不会说“我觉得羞愧”,或是“我很痛苦”。取而代之的表达方法是“它不应该那样”,“它太过分了”。

换句话说,就是很多国人对真实发生的事情感到羞愧,感到痛苦,但是却无法接受自我的这种羞愧和痛苦的情绪。是的,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自我的羞愧和痛苦的情绪。正是因为人们不接受自己的这种情绪,他们才会愤怒,才会怒吼“你怎么可以看不到我们优秀光明的一面?难道我这么不堪吗?”

其实西人也有这种现象。但我国人的这种现象尤其普遍和强烈。

对于此种现象,鲁迅早有论述。他老先生现在不受当政者待见,大概原因不好揣测。

说回到安东尼奥尼,和他拍的影片《中国》。引用网上的一句话:“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这部传奇性的影片,它是一部罕见的关于平凡中国人的纪录。 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中国历史里,有谁会记得千万个没有面貌、没有名字、没有声音的中国百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是一种珍贵的补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想起了安东尼奥尼 女性还能走多远? 看电影《小妇人》和《爱玛》 海平天净沙 云轻满庭花 ——蹉跎岁月之隔离抗疫 疫病阴影下的日子 看尤瓦尔对疫病的神预测
h
hkzs
记得有一段,说黄浦江上的国产万吨轮他不拍,专拍小舢板,是污蔑中国落后,黄浦江上只有小舢板。

后来看了网上的片子,其实也不是只拍了小舢板,还是有大轮船的,只是没有当成主角去拍而拍成了路人。

 

b
borisg
批判的人,其实全都没看过那电影。安其实就是写实的拍,没说中国什么坏话。(视频如下)

 

世事沧桑
他本来就是左派,确实没说坏话,但在极左眼里,左也是罪。
通州河
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只要是真实的,就不用怕。不过双重标准是最让人讨厌的
聂耳
问题不在这部电影拍得怎样,问题在于是谁让他来拍得。当年批安是为了批周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另外,安東尼奧尼有个很有趣的名字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h
hkzs
当年批他的时候特别想看这部电影,可就是不给我们看。
聂耳
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记得67-68年看批判电影时,人变得越看越“反动”了。真的看不出有啥问题,如《怒潮》说是为彭德怀反案。
聂耳
安是一个现实主义导演,用现实的手法来表现人的真实感情。现实主义作品比较注重的是人在社会的感受。所以他以前的作品中都有揭露

欧美的社会问题。在西方这被称作现实主义,但在中国就会成了反动影片了。

聂耳
他的影片曾多次得到戛纳大奖,9x 年还得到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皇爷
文革时有两篇批判大文章读的莫名其妙, 都是在人民日报上。

一个是批这个安东尼敖,一个是批无标题音乐。从头到尾也不知道批判的是什么。
b
borisg
那时候还有个军宣队还是工宣队的去管科学院,看见人家写文章问为什么把8横着写。。
南国铁树
这是那个年代了。很搞笑的是,就是前天,骆家辉也中了标:))
x
xisa1
还是少信口开河

当年,一九七四年,在批判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时,这个电影在中国内部放映,不少人看过。本人家一位熟人就看过。但他的评论是,(电影)没什么意思。这也符合现在人们看这个电影的感觉。至于写批判文章的人,应当是不会没看过电影就贸然下笔的。至于他们的那时观如今是否为人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论如何,现在还随便胡说“批判的人,其实全都没看过那电影”的,水平比当年罗织安东尼奥尼罪名的人还要下数个档次。

c
coach1960
年轻吧?那时的中小学生被要求写批判稿,但是又不让你看那部电影。我就写过批判稿但那时没看过电影
c
coach1960
又比如,那时人人都批判刘少奇的黑“修养”,但是你有机会和胆量阅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吗?
x
xisa1
谁会在乎上面这位的年老年轻

这位当年写过的也许只有半页长短、文句可能不通,错字可能满篇的批判稿,与前边谈的批判文章根本不是一回事。如今还要提出来比试一番,难为情吧。

聂耳
都是为了批周,硬把所有的音乐都说成是有阶级性的,否认人类的共同性的存在。无标题音乐的英文 absolutu music 也称为绝
c
coach1960
您是谁呀,这么大的口气?把你的本事亮一亮 ?
聂耳
记得那时人民日报上还有很多人写批判贝多芬的文章,后来还有红小兵批判孔老二。历害啊!我的国。
x
xisa1
休息吧

你上个帖子自曝了你文革时没机会的可怜与没胆量的猥琐,现在又想干什么?表现你也有泼皮打架的本事?

吾道悠悠
公开批判贝多芬记不得,记得有一阵批判过德彪西。
e
efyinc
那个《修养》是让别人做的,他自己无需照做——他要是能做到一半,也就不会倒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