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回答,谢谢.....
下面讨论的前提是困难时候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城里人有定量粮食供应,虽然饿肚子,浮肿多,但饿死人少。大城市更少。
三年困难时候在农村生活过,不知坛里有几个?数据样本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如果只有五个人那时候在农村,有一个湘西山民说奶奶饿死了。也不能说五分之一的农村家庭都饿死人了。
69年我在农村生活,知道那里困难时期饿死人。省委书记江渭清对那里的三个县饿死人的情况有回忆,兴化高邮宝应。因为饿死人多,县委书记被逮捕法办。那里是鱼米之乡,我在的时候全国粮食产量名列第二。过了年,生产队就开始要断粮,借钱去买了一木船的小胡萝卜,带缨子,和米一起下锅煮。吃了个两三个月,才熬过青黄不接。这是我经历的农村情况,在三年困难的十年之后。
直至八十年代末,取消粮票以后,中国人才算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浮肿就是饿或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吗? 查浮肿,其原因主要是身体有病如心脏病等,而营养不良则是一个次要原因。所以单凭浮肿是不能断定是饿的或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死亡时浮肿也不一定是饿死的。
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大规模饿死人事件,这是可以通过中学知识推导出来的。
这是二十年代四川綦江的灾民
其实不仅是人类,动物在长期饥饿也是饿成皮包骨,网上也有许多动物饿成皮包骨的照片。
杨为什么不提呢?是不是编的时候疏忽了呢?
我的记忆不准确。
八十年代逐步开始,九十年代敞开粮油供应,完全取消粮票。
这时候,中国人才算彻底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
也许是那种愧疚让他把他伯父也是养父的死归咎于饿死的吧?桃花源主说的在理,真正算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粮食是取消粮票之后。我是农村出来的。觉得有土地的地方总能找到果腹的。听说过一个村支书先把足够的粮食分给村民然后再交公粮而被免职的故事。也就是说那时候如果交足了上面分派的公粮指标, 辛苦种地的农民就没有足够的粮食了。那种情况就是“青黄不接”这个成语所表达的状况。
如果你觉得合情合理,不是编的,请解释一下我在前面提出的疑问。先谢了!
除非去把历年人口数据全都改了。
与农村来的人换鸡蛋,铝锅等。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08/201908/12193.html
直接回答,谢谢.....
下面讨论的前提是困难时候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城里人有定量粮食供应,虽然饿肚子,浮肿多,但饿死人少。大城市更少。
三年困难时候在农村生活过,不知坛里有几个?数据样本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如果只有五个人那时候在农村,有一个湘西山民说奶奶饿死了。也不能说五分之一的农村家庭都饿死人了。
69年我在农村生活,知道那里困难时期饿死人。省委书记江渭清对那里的三个县饿死人的情况有回忆,兴化高邮宝应。因为饿死人多,县委书记被逮捕法办。那里是鱼米之乡,我在的时候全国粮食产量名列第二。过了年,生产队就开始要断粮,借钱去买了一木船的小胡萝卜,带缨子,和米一起下锅煮。吃了个两三个月,才熬过青黄不接。这是我经历的农村情况,在三年困难的十年之后。
直至八十年代末,取消粮票以后,中国人才算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浮肿就是饿或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吗? 查浮肿,其原因主要是身体有病如心脏病等,而营养不良则是一个次要原因。所以单凭浮肿是不能断定是饿的或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死亡时浮肿也不一定是饿死的。
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大规模饿死人事件,这是可以通过中学知识推导出来的。
这是二十年代四川綦江的灾民
其实不仅是人类,动物在长期饥饿也是饿成皮包骨,网上也有许多动物饿成皮包骨的照片。
杨为什么不提呢?是不是编的时候疏忽了呢?
我的记忆不准确。
八十年代逐步开始,九十年代敞开粮油供应,完全取消粮票。
这时候,中国人才算彻底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
也许是那种愧疚让他把他伯父也是养父的死归咎于饿死的吧?桃花源主说的在理,真正算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粮食是取消粮票之后。我是农村出来的。觉得有土地的地方总能找到果腹的。听说过一个村支书先把足够的粮食分给村民然后再交公粮而被免职的故事。也就是说那时候如果交足了上面分派的公粮指标, 辛苦种地的农民就没有足够的粮食了。那种情况就是“青黄不接”这个成语所表达的状况。
如果你觉得合情合理,不是编的,请解释一下我在前面提出的疑问。先谢了!
除非去把历年人口数据全都改了。
与农村来的人换鸡蛋,铝锅等。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08/201908/1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