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雄兵的桥段,可谓家喻户晓。
不过,做为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倒背如流的超级三国粉儿,爪哥打小就对三国演义中最出彩的桥段之一的空城计大表质疑。总结起来大概有四点,一爪一点:
1. 根据罗贯中的剧本儿,司马懿之所以在街亭大破蜀军后,马不停蹄带领魏军主力直扑西城,是因为拿下西城,就可以阻断蜀军主力的退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从不会轻举妄动。他在出兵前,一定是把斥候们(前线侦察兵) 带回的情报做了综合分析,对各路蜀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得知西城防守空虚后,才果断行动!所以,司马懿兵临城下,看到城门大开,听到诸葛亮琴声丝毫不乱,就担心有伏兵????这理由,是不是太牵强了吧?
2.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其实都发现了其中的破绽。俩人向父亲建议,派敢死队进城火力侦察,但居然被司马懿否决啦!WHY?蜀军是否城里有埋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溜便知。为什么司马懿不同意?脑子突然进水了,还是咋滴?
3. 退一万步说,即使诸葛亮在城里有伏兵,怕个鸟啊!!!!魏军的全部主力,十几万精兵强将都兵临西城,更是携着在街亭大破蜀军的余勇,硬碰硬的硬杠,也能攻克西城,生擒诸葛亮。
4. 俺小时候还有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既然司马懿在城下都能看到城楼上的诸葛亮在那逍遥自在的抚琴,为毛不找个神箭手,一箭把孔明射死,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结论:罗贯中虚构的空城计,可谓漏洞百出!
真得是酱紫吗?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俺终于意识到,罗贯中的空城计,并非漏洞百出,而是构思严谨的神来之笔,高明!高明!
有不明真相的吃爪群众会问:咦?爪哥您这是自我否定吗?
非也,非也。俺上面罗列的四个疑点,依然全部成立。
也就是说,司马懿对西城兵力空虚,诸葛亮装神弄鬼,其实心知肚明。他听诸葛亮弹琴,从琴声中听不出半点破绽,于是断定城内有埋伏,勒令大军撤退的行为,都是装出来的!
司马懿为何要有意退兵?为何要有意放诸葛亮一马?
因为做为权利游戏的老手,司马懿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当时是什么情况?被曹魏集团弃之不用的司马懿,刚刚被重新启用。他羽翼未丰,在军界与政界的势力还非常薄弱。司马懿兵锋直指西城,是为了截断蜀军的归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困住了诸葛亮这条大鱼。一旦生擒诸葛亮,蜀军将土崩瓦解。魏军可一鼓作气平定两川,灭掉蜀国。
这是司马懿想看到的吗?
HELL NO!
因为一旦灭掉蜀国,他功高震主,势必会再次被弃用,永无出头的机会。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放诸葛亮归山,则让魏国在西边一直有一个隐患。曹魏集团为了防御蜀国,不得不一直重用司马懿,让他统领魏国的精兵强将与诸葛亮的蜀军对抗,从而达到司马懿不可告人的两大目的:
1. 对内,在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中,司马懿慢慢培养扶持自己在魏军中的势力,慢慢做大做强。
2. 对外,在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中,无论从军队数量素质装备都占有明显优势的司马懿,一直采用守势,就是一直不死不活地吊着诸葛亮,让他成为自己最终篡党夺权的外在工具。
果然,诸葛亮在五丈原撒手归西后,此时的司马懿羽翼已丰,很快就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对曹魏王朝的实际控制权。最终三国归晋,一统天下。
所以,罗贯中的空城计桥段,表面上看是漏洞百出,其实写得天衣无缝,怎一个高字了得!!!!
从不查“大屠杀”到莫斯科号被击沉,人类离毁灭还有多远?
善的对立面不是邪恶,而是无知。
最近一两年以来,整个互联网环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 「小约翰可汗」有句话说得很贴切: 所有人都在践踏所有人。 点开一条热搜,点开一个话题,几乎每条火热的微博下面,都有人在吵架,都有人在谩骂,都有人在党同伐异,吵架的理由五花八门,地域、性别、疫情、战争、偶像……一切都能成为吵起来的导火索。 我们都以为自己「真理在握」,而对立一面的人是脑残和傻逼,所以总想教训对方和消灭对方,于是互喷,谩骂,侮辱…… 于是拉黑,举报,决裂…… 自我20年前学会上网以来,从未见过互联网环境如此糟糕。面对越来越糟糕的互联网环境,我觉得有必要谈谈「威尔·史密斯社会实验」。 在前几天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著名演员威尔·史密斯,扇了主持人克里斯一耳光。
这次掌掴事件发生后,台湾一位叫洪黄祥的老师,借用这次掌掴事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实验。 他把这个实验发到了脸书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洪黄祥先不管学生是否知道此事,就直接告诉学生们: 脱口秀主持人克里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拿威尔·史密斯老婆的光头开玩笑,引起了威尔不爽,威尔上台扇了克里斯一耳光。 洪黄祥陈述完这个事情后,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的行为。 表态结果: 大约4成学生支持。 接下来,洪黄祥对学生们说: 你们知道吗?威尔的老婆之所以掉发,是因为她患了病。 因为患病掉发非常严重,她迫不得已才剃了光头。 但奥斯卡主持人克里斯,却当着全世界的面,调侃和嘲讽她的光头。 陈述完这一点后,洪黄祥又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 表态结果: 接近9成的学生支持。 接下来,洪黄祥又对学生们说: 嘲讽当然是言语暴力,但打人是更严重的暴力,即便被取笑了,我们也不应该采取暴力,而应该寻求其他解决方式。 更何况,克里斯事后也解释了,他并不知道威尔老婆是因为患病才剃光头的。 威尔没有给克里斯解释的机会,就直接诉诸了暴力。 陈述完这一点后,洪黄祥又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 表态结果: 支持者又降回至约4成。 接下来,洪黄祥又对学生们说: 威尔是家暴目睹者,他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被父亲打到浑身是血,所以从此发誓,要守护自己的家人。 这次他入围影帝提名的角色,恰好也是捍卫家人的勇者。 他老婆因病掉发,曾经很抑郁很封闭,好不容易在女儿的鼓励下才走了出来。 而如今克里斯的这番嘲讽,让她再次很受伤。 所以威尔才站了出来,要保护自己最爱的人。 陈述完这一点后,洪黄祥又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 表态结果: 支持者又飙升至8成左右。 接下来,洪黄祥又对学生们说: 这次威尔掌掴事件,是奥斯卡举办94届以来,第一次发生暴力行为。 这个打人画面播放出去,将有上亿人目睹,必然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效仿。 陈述完这一点后,洪黄祥又让学生举手表态,是否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 表态结果: 支持者又回落至5成左右。 实验的最后,洪黄祥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 我已经让你们进行了5次表态,不管是反对威尔的掌掴行为,还是支持威尔的掌掴行为,在5次表态中,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立场的人请举手。 举手结果: 态度始终不变的不到1/4。 洪黄祥老师的这个实验,真的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实验所呈现的问题,完全就是当下互联网的缩影。 不管是专家也好,还是大V也好,抑或是媒体也好,在很多时候,他们让我们看到的信息,其实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对于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他们就会刻意隐瞒或者一概不提。 所以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其实并不一定就是真相,或者只是被筛选后的一种真相。 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些热点事件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轻易站队或轻易确定立场; 面对一件未知的事情时,不要轻易付出全部信任,要保持质疑和探寻真相的思维; 在做出判断之前,要对事情进行多方考量,不要轻信一方之言; 要尽量避免立场先行,在全面搜集、整理和筛选信息后,再决定我们的立场。 通过这个社会实验,洪黄祥还想告诉广大网民: 我们总是认为,真相只能有一个。 但事实上,在很多时候,真相是个多面体,每一面都是真实存在的,只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一边来看。 事件中的一方是好人,并不意味着另一方必然就是坏人。 反之也一样,事件中的一方是坏人,并不意味着另一方必然就是好人。 比起正邪对决,更常见的情况是,两个好人都在为不同价值的「正义」而战,或者两个坏人都为了某种利益而彼此撕咬。 所以真相或者真理,永远不具有绝对性,永远都只是局部的和局限的。 因此,我们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观点立场不同的时候,别轻易把对方当成仇敌,也别轻易把对方当成傻逼,这个世界是多维的,我们自以为掌握的真理,仅仅只是局部的真理而已,把自己的观点当作完全的真理就是胡作非为。 不要自以为自己是从「真理管理局」来的,不要自以为自己知道和看到的才是真理,并用自己知道和看到的衡量一切。这世界没有完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部分的真理,只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万物是一种暴力。 我们要拥抱「一体多面」的多元思维,摒弃「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当确认一个可能性存在的时候,不否认还有另外的可能性存在。水里面有鱼,不代表除了鱼以外,就不会有其它东西。世界的真理,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事我们无法理解,不代表这件事是错的。仅仅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就觉得对方不正常,那这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点,就是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最走极端的时候,其实正是获得片面信息的时候。 学生们在获得充分信息之后,在获得充分认知之后,再举手表态时,反而变得犹豫了,反而变得平衡了,最后结果是「支持和不支持各占一半」。 这说明了什么? 越是碎片化的时代,越是不要从片言只语评判一个人,这不仅是为了认知的谨慎,也是出于做人的负责。 不要轻易对一件事情下对错,当你足够了解一件事情时,你会发现很难说谁对谁错,大多数时候,只是各自所站的立场不同而已。 善的对立面不是邪恶,而是无知。罗翔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知识(认知)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认知)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柴静有句话说得好: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洪黄祥在实验的最后,让从头到尾都没改变立场的人举手,结果这部分人约占1/4。 很多网民觉得,洪黄祥是在表扬他们,表扬他们立场坚定。 其实并不是。 洪黄祥其实是想告诉大家: 我们虽然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媒体被大V被专家操控,但我们更要学会知错和改错。 在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后,改变自身的立场并不丢脸。 因为一开始站定了一个立场,而害怕丢脸不愿改变,找出各种理由否定更多真相的人,其实才是更丢脸的人。 所以,在面对热点事件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在知道自己的认知犯错之后,不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和面子,而继续选择固执己见,甚至强行洗白。 要敢于认错,要勇于道歉,没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犯了错不可耻,不敢面对才可耻。 人因为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而改变自身的立场,并不丢脸,所以无须为改变立场而羞愧。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就是想说: 真理永远是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真理永远是局部的,不具有全局性。 没有完全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部分的真理。 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真理,也不要以自己的真理去衡量一切。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谁想独霸真理,真理就会嘲笑谁。 我希望的社交网络是这样的: 虽然我们不同意彼此的观点和立场,但依然可以容忍彼此的存在,甚至可以在能达成的共识上进行合作。 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同时发出同一种声音,而是一百个人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时,也能够彼此互相尊重。
作者:拾遗
挺有意思,一场测试,感觉这些同学们挺难的,改来改去~~
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会完全一致,也不会很全面~就是你的”未必“~
战争是普京起的头 他应该没有为主党中期选举助力的意思吧……美国拱火的原因应该不仅仅是丑闻
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雄兵的桥段,可谓家喻户晓。
不过,做为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倒背如流的超级三国粉儿,爪哥打小就对三国演义中最出彩的桥段之一的空城计大表质疑。总结起来大概有四点,一爪一点:
1. 根据罗贯中的剧本儿,司马懿之所以在街亭大破蜀军后,马不停蹄带领魏军主力直扑西城,是因为拿下西城,就可以阻断蜀军主力的退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从不会轻举妄动。他在出兵前,一定是把斥候们(前线侦察兵) 带回的情报做了综合分析,对各路蜀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得知西城防守空虚后,才果断行动!所以,司马懿兵临城下,看到城门大开,听到诸葛亮琴声丝毫不乱,就担心有伏兵????这理由,是不是太牵强了吧?
2.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其实都发现了其中的破绽。俩人向父亲建议,派敢死队进城火力侦察,但居然被司马懿否决啦!WHY?蜀军是否城里有埋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溜便知。为什么司马懿不同意?脑子突然进水了,还是咋滴?
3. 退一万步说,即使诸葛亮在城里有伏兵,怕个鸟啊!!!!魏军的全部主力,十几万精兵强将都兵临西城,更是携着在街亭大破蜀军的余勇,硬碰硬的硬杠,也能攻克西城,生擒诸葛亮。
4. 俺小时候还有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既然司马懿在城下都能看到城楼上的诸葛亮在那逍遥自在的抚琴,为毛不找个神箭手,一箭把孔明射死,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结论:罗贯中虚构的空城计,可谓漏洞百出!
真得是酱紫吗?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俺终于意识到,罗贯中的空城计,并非漏洞百出,而是构思严谨的神来之笔,高明!高明!
有不明真相的吃爪群众会问:咦?爪哥您这是自我否定吗?
非也,非也。俺上面罗列的四个疑点,依然全部成立。
也就是说,司马懿对西城兵力空虚,诸葛亮装神弄鬼,其实心知肚明。他听诸葛亮弹琴,从琴声中听不出半点破绽,于是断定城内有埋伏,勒令大军撤退的行为,都是装出来的!
司马懿为何要有意退兵?为何要有意放诸葛亮一马?
因为做为权利游戏的老手,司马懿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当时是什么情况?被曹魏集团弃之不用的司马懿,刚刚被重新启用。他羽翼未丰,在军界与政界的势力还非常薄弱。司马懿兵锋直指西城,是为了截断蜀军的归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困住了诸葛亮这条大鱼。一旦生擒诸葛亮,蜀军将土崩瓦解。魏军可一鼓作气平定两川,灭掉蜀国。
这是司马懿想看到的吗?
HELL NO!
因为一旦灭掉蜀国,他功高震主,势必会再次被弃用,永无出头的机会。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放诸葛亮归山,则让魏国在西边一直有一个隐患。曹魏集团为了防御蜀国,不得不一直重用司马懿,让他统领魏国的精兵强将与诸葛亮的蜀军对抗,从而达到司马懿不可告人的两大目的:
1. 对内,在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中,司马懿慢慢培养扶持自己在魏军中的势力,慢慢做大做强。
2. 对外,在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中,无论从军队数量素质装备都占有明显优势的司马懿,一直采用守势,就是一直不死不活地吊着诸葛亮,让他成为自己最终篡党夺权的外在工具。
果然,诸葛亮在五丈原撒手归西后,此时的司马懿羽翼已丰,很快就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对曹魏王朝的实际控制权。最终三国归晋,一统天下。
所以,罗贯中的空城计桥段,表面上看是漏洞百出,其实写得天衣无缝,怎一个高字了得!!!!
从不查“大屠杀”到莫斯科号被击沉,人类离毁灭还有多远?
善的对立面不是邪恶,而是无知。
最近一两年以来,整个互联网环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 「小约翰可汗」有句话说得很贴切: 所有人都在践踏所有人。 点开一条热搜,点开一个话题,几乎每条火热的微博下面,都有人在吵架,都有人在谩骂,都有人在党同伐异,吵架的理由五花八门,地域、性别、疫情、战争、偶像……一切都能成为吵起来的导火索。 我们都以为自己「真理在握」,而对立一面的人是脑残和傻逼,所以总想教训对方和消灭对方,于是互喷,谩骂,侮辱…… 于是拉黑,举报,决裂…… 自我20年前学会上网以来,从未见过互联网环境如此糟糕。面对越来越糟糕的互联网环境,我觉得有必要谈谈「威尔·史密斯社会实验」。
在前几天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著名演员威尔·史密斯,扇了主持人克里斯一耳光。
作者:拾遗
挺有意思,一场测试,感觉这些同学们挺难的,改来改去~~
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会完全一致,也不会很全面~就是你的”未必“~
战争是普京起的头 他应该没有为主党中期选举助力的意思吧……美国拱火的原因应该不仅仅是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