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晨恋时,一边儿撸铁,一边儿在喜马拉雅上听老林讲历史。。。
老林的这个"趣说历史"专辑,故事讲得OK,不过跟"趣说",八竿子也打不着。唯一觉得有趣的,有时候甚至令我捧腹大笑的,是老林在读史时出现的错字,别字,白字。有些吗,有情可原,给大家举几个栗子:
老林在讲乐不思蜀的桥段时,把刘禅 (shan) 读成了刘蝉(chan)。
老林讲晋文公称霸的桥段时,把晋文公的大名重耳读成了zhong耳。俺特想知道,这耳朵到底有多重,是不是烤一烤就变焦耳了
在同一个桥段里,老林还把晋文公称霸的肱骨之臣,被后世称为"冬日之阳"的赵衰 (cui) 读成了赵哀 (ai),估计老林是近视眼,没看到中间那一横杠。
老林讲凌烟阁24功臣时,还把名列榜首的 (zhang)长孙无忌读成了 (chang)长孙无忌。
这些读音错误,尚可原谅。有些是多音字,有些估计是老林眼神不好。不过,下面这几个栗子,实在是令我百思不得起姐,让我严重怀疑这个"趣说历史"到底是不是老林自己写的。
首先,老林在讲瓦岗山李密的悲剧时,居然把隋唐18条好汉之一的 (shan)单雄信读成了(dan)单雄信,乖乖隆滴冬!但凡对隋唐演义略知一二的人,应该不会把 (shan)单雄信读成(dan)单雄信吧?
然后,老林在讲曹营名将时,居然把俺这个三国通给狠狠忽悠了一把!他说曹操手下有个亲信大将夏侯chun,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俺心想,夏侯chun?夏侯纯?没听说曹操手下还有这号实力派人物啊?莫非俺这麽多年的三国白读了?!后来老林讲到夏侯chun在征伐吕布时被射瞎一只眼睛,俺才恍然大悟:尼玛,这个夏侯chun,原来是夏侯惇(dun)啊!我敢拿四个包子打赌:能把夏侯惇读成夏侯淳的人,啃腚对三国是一窍不通,不不,是四窍不通!
最后这个栗子,更是令我捧腹大笑。老林在讲三年靖难战争的桥段时,说到燕王朱棣 (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明成祖) 击败耿炳文的大军后,听到建文帝改派李景隆挂帅时,朱棣大笑道:李景隆就是当世的赵瓜,我大事成啦!
当世的赵瓜????谁是赵瓜?我略一琢磨,茅厕顿开!李景隆是朱元璋手下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又自幼熟读兵书,但只会纸上谈兵。。。这个燕王朱棣嘴里的赵瓜,原来是赵括!!!!一时间,仿佛有250匹草泥马在我脑海飞奔。。。能把赵括读成赵刮,老林,俺不扶墙,就服您!
我琢磨着,朱棣的棺材板儿恐怕也快摁不住了,永乐大帝会大吼:俺不替老林背赵瓜这个锅!
小林可以的,爪四可以教教他
马谡死时新婚不久,他告诉好友诸葛亮,将来有了儿子就起名叫马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就没有马骥了。
他推动的教育改革,先是要把高中学区化,还好没能搞起来,最重要的是语文和新式数学教育。
先说数学教育,他想推动美国这一套从基础的1+1=2开始的教学法。本意非常好,但是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不知道怎么教,搞得学生也学不出个什么,只好到国中再来一次,浪费时间。
再说语文教育,他一个理科僧认为语文只要基础够了就行,不用读太多古文啥的,于是把很多古文诗词都删除,所以。。。
以上的数学教育方式,大约七年后,数学师资跟上来了,应该说还行。BUT,台湾到底粥少僧多,除非废除类似211、985的学校,否则这些都是空想。
语文教育……唉,一连串去中国化行动,加上学生本来就不爱读那些咬文嚼字,于是一路狂奔。后来兴起的国学热,基本和这个有关系。
而这段教育改革期间的学生,号称被毁掉的九年,数学和语文的基础都很差。我一个同学生孩子早,她两个娃都落入这九年,感慨万千。尤其是她大娃的中文,可能还没有你女儿好。
后汉高祖刘知远说:别听爪哥瞎忽悠!
据考: (chang)长孙 是我们华人的读法,朔本清源,长孙是胡姓,就是英文里的
Johnson 约翰逊
你怎么不知道这正是老登想要的?
演双黄
李远哲弱化汉语教育,属于耗子定法律,严禁长羽毛。
不过,上次,让我妹妹帮忙从中国超市带豆腐回来, 我说“大田”豆腐就可以。 她笑了我半天说人家那是“太田”豆腐。
后来去看了一下, NND,就是“大田”。儿子还说, ”说不定,日语的当用汉字,太田就是大田, 小姨当日语读了。“
什么和什么啊,我又不是假日本鬼子。。。
“老二也不能叫二郎,犯我弟弟的名讳。可以叫次郎。剩下的,你们随便叫去吧。”
https://bbs.wenxuecity.com/joke/1337686.html
正如去掉繁体字,采用简化字一样。
今后字的读音趋于单一,从众......
纸上谈兵的就成了赵瓜了
五魁首
https://mp.weixin.qq.com/s/oH70A0TSHDD6mRZByOQ_-g
那时候,家里连收音机都没有。很多古代的名字我会认会写,不确定怎么念。
女娲、蚩尤、颛顼、仓颉、夏桀,该怎么念?这些字平常又不用不到。
以讹传讹的事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天晨恋时,一边儿撸铁,一边儿在喜马拉雅上听老林讲历史。。。
老林的这个"趣说历史"专辑,故事讲得OK,不过跟"趣说",八竿子也打不着。唯一觉得有趣的,有时候甚至令我捧腹大笑的,是老林在读史时出现的错字,别字,白字。有些吗,有情可原,给大家举几个栗子:
老林在讲乐不思蜀的桥段时,把刘禅 (shan) 读成了刘蝉(chan)。
老林讲晋文公称霸的桥段时,把晋文公的大名重耳读成了zhong耳。俺特想知道,这耳朵到底有多重,是不是烤一烤就变焦耳了
在同一个桥段里,老林还把晋文公称霸的肱骨之臣,被后世称为"冬日之阳"的赵衰 (cui) 读成了赵哀 (ai),估计老林是近视眼,没看到中间那一横杠。
老林讲凌烟阁24功臣时,还把名列榜首的 (zhang)长孙无忌读成了 (chang)长孙无忌。
这些读音错误,尚可原谅。有些是多音字,有些估计是老林眼神不好。不过,下面这几个栗子,实在是令我百思不得起姐,让我严重怀疑这个"趣说历史"到底是不是老林自己写的。
首先,老林在讲瓦岗山李密的悲剧时,居然把隋唐18条好汉之一的 (shan)单雄信读成了(dan)单雄信,乖乖隆滴冬!但凡对隋唐演义略知一二的人,应该不会把 (shan)单雄信读成(dan)单雄信吧?
然后,老林在讲曹营名将时,居然把俺这个三国通给狠狠忽悠了一把!他说曹操手下有个亲信大将夏侯chun,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俺心想,夏侯chun?夏侯纯?没听说曹操手下还有这号实力派人物啊?莫非俺这麽多年的三国白读了?!后来老林讲到夏侯chun在征伐吕布时被射瞎一只眼睛,俺才恍然大悟:尼玛,这个夏侯chun,原来是夏侯惇(dun)啊!我敢拿四个包子打赌:能把夏侯惇读成夏侯淳的人,啃腚对三国是一窍不通,不不,是四窍不通!
最后这个栗子,更是令我捧腹大笑。老林在讲三年靖难战争的桥段时,说到燕王朱棣 (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明成祖) 击败耿炳文的大军后,听到建文帝改派李景隆挂帅时,朱棣大笑道:李景隆就是当世的赵瓜,我大事成啦!
当世的赵瓜????谁是赵瓜?我略一琢磨,茅厕顿开!李景隆是朱元璋手下名将李文忠的儿子,又自幼熟读兵书,但只会纸上谈兵。。。这个燕王朱棣嘴里的赵瓜,原来是赵括!!!!一时间,仿佛有250匹草泥马在我脑海飞奔。。。能把赵括读成赵刮,老林,俺不扶墙,就服您!
我琢磨着,朱棣的棺材板儿恐怕也快摁不住了,永乐大帝会大吼:俺不替老林背赵瓜这个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别字大王读历史 如何把股市的损失捞回来? 赌城游记:私人专机? 史海钩沉: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人吗? 赌城游记:巧遇文学城名博,美国知名华裔作家海云
小林可以的,爪四可以教教他
马谡死时新婚不久,他告诉好友诸葛亮,将来有了儿子就起名叫马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就没有马骥了。
他推动的教育改革,先是要把高中学区化,还好没能搞起来,最重要的是语文和新式数学教育。
先说数学教育,他想推动美国这一套从基础的1+1=2开始的教学法。本意非常好,但是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不知道怎么教,搞得学生也学不出个什么,只好到国中再来一次,浪费时间。
再说语文教育,他一个理科僧认为语文只要基础够了就行,不用读太多古文啥的,于是把很多古文诗词都删除,所以。。。
以上的数学教育方式,大约七年后,数学师资跟上来了,应该说还行。BUT,台湾到底粥少僧多,除非废除类似211、985的学校,否则这些都是空想。
语文教育……唉,一连串去中国化行动,加上学生本来就不爱读那些咬文嚼字,于是一路狂奔。后来兴起的国学热,基本和这个有关系。
而这段教育改革期间的学生,号称被毁掉的九年,数学和语文的基础都很差。我一个同学生孩子早,她两个娃都落入这九年,感慨万千。尤其是她大娃的中文,可能还没有你女儿好。
后汉高祖刘知远说:别听爪哥瞎忽悠!
据考: (chang)长孙 是我们华人的读法,朔本清源,长孙是胡姓,就是英文里的
Johnson 约翰逊
你怎么不知道这正是老登想要的?
演双黄
李远哲弱化汉语教育,属于耗子定法律,严禁长羽毛。
不过,上次,让我妹妹帮忙从中国超市带豆腐回来, 我说“大田”豆腐就可以。 她笑了我半天说人家那是“太田”豆腐。
后来去看了一下, NND,就是“大田”。儿子还说, ”说不定,日语的当用汉字,太田就是大田, 小姨当日语读了。“
什么和什么啊,我又不是假日本鬼子。。。
“老二也不能叫二郎,犯我弟弟的名讳。可以叫次郎。剩下的,你们随便叫去吧。”
https://bbs.wenxuecity.com/joke/1337686.html
正如去掉繁体字,采用简化字一样。
今后字的读音趋于单一,从众......
纸上谈兵的就成了赵瓜了
五魁首
https://mp.weixin.qq.com/s/oH70A0TSHDD6mRZByOQ_-g
那时候,家里连收音机都没有。很多古代的名字我会认会写,不确定怎么念。
女娲、蚩尤、颛顼、仓颉、夏桀,该怎么念?这些字平常又不用不到。
以讹传讹的事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