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觉得凌霄这个人设有问题,现在反过劲来才发现,没问题的,不是他人设崩了,是他自始至终都不是完美的,我们也许下意识觉得主角都应该伟光正,默认他是完美的了。其实不是,凌霄的心理问题从凌云去世那一天就开始了。亲妹妹一点点死在眼前,这是多大的心理阴影。妈妈可以逃避可以再生一个,但他每次看见小橙子的胎记,只会一次次想起凌云,被愧疚包裹,像溺水一样喘不过气。他遗传了陈婷的控制欲和偏执,在新加坡那种环境下,他有了抑郁倾向,李尖尖是他唯一的光,所以他的控制欲和偏执更明显了更病态了。所以在李尖尖谈恋爱之后,他那么强硬地要求李尖尖分手,即使这个行为非常不当;在知道贺子秋也喜欢李尖尖之后,他为什么会那样争吵,会宣示主权,会说伤人的话,不是他不考虑子秋,而是那一瞬间他觉得有人要抢走他唯一的光了,他害怕,所以露出了所有的刺,变得尖锐,他不一定是故意的,刺是在自我保护,同时也会伤人。另一方面,他遗传了凌爸的逃避,从小爸妈吵架他就通过看书逃避现实。到了新加坡,那么压抑的环境,他只能通过想李尖尖逃避生活的沼泽,这话他自己跟明月说过。这个问题发展下去就变成了封闭自我,他不想说,消极情绪全憋在心里,要不是李尖尖发现了,早晚要出大问题,这一集体现得很明显,在发现了子秋对李尖尖的感情之后,他会要求李尖尖和子秋保持距离,会直接生气离开,他始终是那个被锁在屋子里出不去的小男孩。他和子秋吵架是因为害怕失去避风港,是控制欲和偏执感的一次爆发。 贺子秋也是病态的,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在李家的定位,贺梅说他觉得自己卖给李家了,这不是一种平等的心理,这种亏欠感和敏感自卑造成的懂事,本质上还是寄人篱下的孩子害怕被抛弃,所以才小心翼翼。他拒绝接受家人的帮助,从赵华光第一次来找他,他就固执地想要自己解决问题,其实他忘了问问,李爸和李尖尖,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并不想要一个处处迁就退让把自己放在最后的贺子秋,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安心接受家人好意、自信不会被抛弃的贺子秋。他太怕被抛弃了,即使表面上伪装得活泼阳光,他的内心始终是缩在墙角的野猫,他害怕完全交心之后再被抛弃,所以除了最亲近的人,他始终疏离甚至冷漠。他很像贺梅,倔强又嘴硬,不肯暴露自己的脆弱,不肯直言自己的无助,宁可自己打工七年也不跟家里求助,宁可看着咖啡店经营不善也要拒绝贺梅的帮助。同时,虽然赵华光看起来是个纯粹用来挨骂的反派,但事实上贺子秋并非没有赵华光的影子。赵华光自作多情地认为子秋是寄人篱下,认为子秋在李家没有前途。而子秋也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离开可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九年不回来是不想家人担心,都是自己以为,而不是站在亲人的角度想一想。所以子秋看起来懂事谦让,不客气的说,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偏执与自私。而子秋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自我,他把李爸一家人看得太重,以至于凌霄和李尖尖谈个恋爱他就觉得他们不要他了,他幼稚地认为自己要一辈子对李尖尖好,甚至李尖尖都不能结婚,这不是亲人之间该有的感情,没有距离感,越过了界限,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他对李尖尖的这种好,时间长了实际上会让人觉得窒息。他只想要一个家,甚至因此混淆了爱情与亲情,明明对李尖尖毫无那方面想法,真的是为了户口本诶,为了成为真正的一家人。这种想法其实很恐怖,他不仅不在意自己的爱情,也不在意李尖尖的爱情,李尖尖成了工具人,太执着于形式了。所以他和凌霄吵架,是内心恐惧的爆发,他害怕被再次抛弃,不光怕李尖尖不要他,他也怕凌霄不要他,三兄妹从小一起长大,他突然成了外人,被迫离开舒适区,野猫会炸毛。 这是两个病人被李爸和李尖尖治愈的故事,李爸和李尖尖真的都是天使,他们会告诉凌霄,你不要怕,我们不会离开你,你不必那么紧张地把我们拴在身边,我们本就不会离开,光就在那里。他们会告诉子秋,你不要怕,我们不会不要你,你不必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不必榨干自己补偿这个家,我们本就是一家人,只要你愿意,你就不会被丢下
站在女主的角度看,如果非要在凌霄和子秋当中选一个的话,我认为凌霄是绝对不能选的那个。
他这样长期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上的抑郁和敏感,很自然的让他对李尖尖产生强烈依赖和排他心理。没有任何朋友也和父亲疏离和母亲结怨,李尖尖就是他的全部和唯一。试想这种恋爱关系一开始就是畸形的,敏感的,不正常的。
强烈的排他和全部拥有的心理,会很快导致两人恋情的不和谐,以致矛盾再发展成破裂。
相比之下贺子秋的身世更凄凉更加令人同情,但是他的心理是健全的也很阳光。这才是应该选择的对象。
这个看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给女儿洗脑的好例子。虽然剧情很狗血,但是这种恋爱case在生活中还是存在的。整个剧对尖尖是如何对凌霄从兄妹情转变为爱情的没有任何交代铺垫,确实让观众认为只是处于同情和怜悯,这是一个失败之处。
人性都有阴暗面的时候,尖尖开始不适应哥两回来的时候也说过一些伤人心的话,子秋也有他自己的傲气和挣扎。现代人,谁还没个“心理感冒”的时候。 凌霄的所谓“排他”目前只是在排“情敌”上,他呵护尖尖的闺蜜友谊,尊重尖尖的事业伙伴,并没有看出来要占有尖尖全部生活的病态啊。如果他的感情生活稳定了,也会有他的朋友圈(大学里厦门的同学,牙科诊所八卦的同事哈哈) 感情储蓄罐,如果储存的比提取的多,就是能长久维持的感情。在好的时候多储存一点,在所爱的人遇到坎儿的时候,多帮着点,还是能长长久久的吧。
希望不要洗白陈婷 她太自私了。贺梅虽然心挺狠丢下了子秋 但多多少少还为子秋着想
才会有表白尖尖这出戏。另外,凌霄尖尖的关系我一直觉得是青梅竹马,凌霄自己不都说了他和尖尖五岁就拜堂了:}
会被套空,又落入凌霄母亲的轮回。两个人相较,林霄的病根更深,他受到的伤害也较子秋更残酷更早:母亲幼时的厌恶,神经质,重复性的将罪恶感加到一个无辜孩子身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扩大,强调久了孩子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罪了;成年后母亲变态的依赖限制和善良本性让他逃离不掉 而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让他的病更难治愈.... 凌霄对尖尖的爱是排他的,是湍流河中的唯一救命稻草。这其中凌霄爸爸没有起到一个特别有用的管道作用,客观上讲他没有保护好孩子:(
子秋相比病要好治愈一些,幼年他在母亲离开他之前 虽然生活不富足但没有被精神上abuse过(回忆片段妈妈还是很爱他的),他需要的其实是贺梅对这些年的不告而别一个说法(理由)和一句真诚的道歉,需要让他知道母亲从来没有抛弃他只是由于客观因素不得已而为之 - 这也是我那天写他和贺梅见面时的问话有感,他一直在引导话题想从这些方面替贺梅找理由(means 这些是他可以接受的心理底线),如果贺梅当时能和他敞开心扉,他只需要点时间消化其实会较快被治愈的。 至于生父他面对他时其实已成年,这种坏的”外人“对他的伤害比孩子幼年至亲的人的伤害要轻的多。妈妈的爱会让他重新有归宿感,再加这个角色性格比较容易自我疏通,其实不需要依靠尖尖的全身心大能量的小太阳般的爱他自己就能站起来。
总之,看了这个剧后知道要对孩子好一点,童年的阴影会伴随孩子的整个人生!而且很可能终身不愈,甚至会世代轮回 (影响到他们的孩子。。。)
尖尖的想法是很合情理的,而凌霄的反应则显衬出对子秋的排斥,完全是只顾自己的冷漠。
如果说之前还是很同情他的遭遇以及对他造成的心理创伤,但是这段对话让人对尖尖和他的交往产生疑问。
尖尖人生的中有事业友情亲情和爱情,和完全排他的人交往会对她的生活圈子产生冲击。
一言不合甩手就走?
不能因为将来有危险就不管了。
远离或袖手旁观,不是让他们更危险。
(如果是自己珍爱的人,是选择远离还是帮助呢?)
有爱的基础,有信任,即使遇到坎也能迈过去。
我一度觉得凌霄这个人设有问题,现在反过劲来才发现,没问题的,不是他人设崩了,是他自始至终都不是完美的,我们也许下意识觉得主角都应该伟光正,默认他是完美的了。其实不是,凌霄的心理问题从凌云去世那一天就开始了。亲妹妹一点点死在眼前,这是多大的心理阴影。妈妈可以逃避可以再生一个,但他每次看见小橙子的胎记,只会一次次想起凌云,被愧疚包裹,像溺水一样喘不过气。他遗传了陈婷的控制欲和偏执,在新加坡那种环境下,他有了抑郁倾向,李尖尖是他唯一的光,所以他的控制欲和偏执更明显了更病态了。所以在李尖尖谈恋爱之后,他那么强硬地要求李尖尖分手,即使这个行为非常不当;在知道贺子秋也喜欢李尖尖之后,他为什么会那样争吵,会宣示主权,会说伤人的话,不是他不考虑子秋,而是那一瞬间他觉得有人要抢走他唯一的光了,他害怕,所以露出了所有的刺,变得尖锐,他不一定是故意的,刺是在自我保护,同时也会伤人。另一方面,他遗传了凌爸的逃避,从小爸妈吵架他就通过看书逃避现实。到了新加坡,那么压抑的环境,他只能通过想李尖尖逃避生活的沼泽,这话他自己跟明月说过。这个问题发展下去就变成了封闭自我,他不想说,消极情绪全憋在心里,要不是李尖尖发现了,早晚要出大问题,这一集体现得很明显,在发现了子秋对李尖尖的感情之后,他会要求李尖尖和子秋保持距离,会直接生气离开,他始终是那个被锁在屋子里出不去的小男孩。他和子秋吵架是因为害怕失去避风港,是控制欲和偏执感的一次爆发。
贺子秋也是病态的,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在李家的定位,贺梅说他觉得自己卖给李家了,这不是一种平等的心理,这种亏欠感和敏感自卑造成的懂事,本质上还是寄人篱下的孩子害怕被抛弃,所以才小心翼翼。他拒绝接受家人的帮助,从赵华光第一次来找他,他就固执地想要自己解决问题,其实他忘了问问,李爸和李尖尖,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并不想要一个处处迁就退让把自己放在最后的贺子秋,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安心接受家人好意、自信不会被抛弃的贺子秋。他太怕被抛弃了,即使表面上伪装得活泼阳光,他的内心始终是缩在墙角的野猫,他害怕完全交心之后再被抛弃,所以除了最亲近的人,他始终疏离甚至冷漠。他很像贺梅,倔强又嘴硬,不肯暴露自己的脆弱,不肯直言自己的无助,宁可自己打工七年也不跟家里求助,宁可看着咖啡店经营不善也要拒绝贺梅的帮助。同时,虽然赵华光看起来是个纯粹用来挨骂的反派,但事实上贺子秋并非没有赵华光的影子。赵华光自作多情地认为子秋是寄人篱下,认为子秋在李家没有前途。而子秋也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离开可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九年不回来是不想家人担心,都是自己以为,而不是站在亲人的角度想一想。所以子秋看起来懂事谦让,不客气的说,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偏执与自私。而子秋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自我,他把李爸一家人看得太重,以至于凌霄和李尖尖谈个恋爱他就觉得他们不要他了,他幼稚地认为自己要一辈子对李尖尖好,甚至李尖尖都不能结婚,这不是亲人之间该有的感情,没有距离感,越过了界限,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他对李尖尖的这种好,时间长了实际上会让人觉得窒息。他只想要一个家,甚至因此混淆了爱情与亲情,明明对李尖尖毫无那方面想法,真的是为了户口本诶,为了成为真正的一家人。这种想法其实很恐怖,他不仅不在意自己的爱情,也不在意李尖尖的爱情,李尖尖成了工具人,太执着于形式了。所以他和凌霄吵架,是内心恐惧的爆发,他害怕被再次抛弃,不光怕李尖尖不要他,他也怕凌霄不要他,三兄妹从小一起长大,他突然成了外人,被迫离开舒适区,野猫会炸毛。
这是两个病人被李爸和李尖尖治愈的故事,李爸和李尖尖真的都是天使,他们会告诉凌霄,你不要怕,我们不会离开你,你不必那么紧张地把我们拴在身边,我们本就不会离开,光就在那里。他们会告诉子秋,你不要怕,我们不会不要你,你不必把自己低到尘埃里,不必榨干自己补偿这个家,我们本就是一家人,只要你愿意,你就不会被丢下
站在女主的角度看,如果非要在凌霄和子秋当中选一个的话,我认为凌霄是绝对不能选的那个。
他这样长期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上的抑郁和敏感,很自然的让他对李尖尖产生强烈依赖和排他心理。没有任何朋友也和父亲疏离和母亲结怨,李尖尖就是他的全部和唯一。试想这种恋爱关系一开始就是畸形的,敏感的,不正常的。
强烈的排他和全部拥有的心理,会很快导致两人恋情的不和谐,以致矛盾再发展成破裂。
相比之下贺子秋的身世更凄凉更加令人同情,但是他的心理是健全的也很阳光。这才是应该选择的对象。
这个看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给女儿洗脑的好例子。虽然剧情很狗血,但是这种恋爱case在生活中还是存在的。整个剧对尖尖是如何对凌霄从兄妹情转变为爱情的没有任何交代铺垫,确实让观众认为只是处于同情和怜悯,这是一个失败之处。
找了半天, 就是找不到
人性都有阴暗面的时候,尖尖开始不适应哥两回来的时候也说过一些伤人心的话,子秋也有他自己的傲气和挣扎。现代人,谁还没个“心理感冒”的时候。 凌霄的所谓“排他”目前只是在排“情敌”上,他呵护尖尖的闺蜜友谊,尊重尖尖的事业伙伴,并没有看出来要占有尖尖全部生活的病态啊。如果他的感情生活稳定了,也会有他的朋友圈(大学里厦门的同学,牙科诊所八卦的同事哈哈)
感情储蓄罐,如果储存的比提取的多,就是能长久维持的感情。在好的时候多储存一点,在所爱的人遇到坎儿的时候,多帮着点,还是能长长久久的吧。
希望不要洗白陈婷 她太自私了。贺梅虽然心挺狠丢下了子秋 但多多少少还为子秋着想
才会有表白尖尖这出戏。另外,凌霄尖尖的关系我一直觉得是青梅竹马,凌霄自己不都说了他和尖尖五岁就拜堂了:}
会被套空,又落入凌霄母亲的轮回。两个人相较,林霄的病根更深,他受到的伤害也较子秋更残酷更早:母亲幼时的厌恶,神经质,重复性的将罪恶感加到一个无辜孩子身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扩大,强调久了孩子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罪了;成年后母亲变态的依赖限制和善良本性让他逃离不掉 而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让他的病更难治愈.... 凌霄对尖尖的爱是排他的,是湍流河中的唯一救命稻草。这其中凌霄爸爸没有起到一个特别有用的管道作用,客观上讲他没有保护好孩子:(
子秋相比病要好治愈一些,幼年他在母亲离开他之前 虽然生活不富足但没有被精神上abuse过(回忆片段妈妈还是很爱他的),他需要的其实是贺梅对这些年的不告而别一个说法(理由)和一句真诚的道歉,需要让他知道母亲从来没有抛弃他只是由于客观因素不得已而为之 - 这也是我那天写他和贺梅见面时的问话有感,他一直在引导话题想从这些方面替贺梅找理由(means 这些是他可以接受的心理底线),如果贺梅当时能和他敞开心扉,他只需要点时间消化其实会较快被治愈的。 至于生父他面对他时其实已成年,这种坏的”外人“对他的伤害比孩子幼年至亲的人的伤害要轻的多。妈妈的爱会让他重新有归宿感,再加这个角色性格比较容易自我疏通,其实不需要依靠尖尖的全身心大能量的小太阳般的爱他自己就能站起来。
总之,看了这个剧后知道要对孩子好一点,童年的阴影会伴随孩子的整个人生!而且很可能终身不愈,甚至会世代轮回 (影响到他们的孩子。。。)
尖尖的想法是很合情理的,而凌霄的反应则显衬出对子秋的排斥,完全是只顾自己的冷漠。
如果说之前还是很同情他的遭遇以及对他造成的心理创伤,但是这段对话让人对尖尖和他的交往产生疑问。
尖尖人生的中有事业友情亲情和爱情,和完全排他的人交往会对她的生活圈子产生冲击。
一言不合甩手就走?
不能因为将来有危险就不管了。
远离或袖手旁观,不是让他们更危险。
(如果是自己珍爱的人,是选择远离还是帮助呢?)
有爱的基础,有信任,即使遇到坎也能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