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过年,寒假第一天开始倒计时。大姐的汇款、邮包小年前后从北京寄回来,父亲从邮局领回包裹、汇款的同时,更是领回一脸的欣慰;二姐从学校分得一些过年福利,譬如两袋杨梅酥糖、几斤花生瓜子,虽不如现在的山珍海味、奇花异果名贵值钱,但却能烘托出平实、温暖的年味儿。待小年一过,热闹的年节陆续启动:二十五洗慈菇(荸荠),二十六备香油,二十七忙杀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煮甜酒……远近传来杀猪宰羊的嚎叫声、池塘里人欢鱼跳的捉鱼场面,让我每天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
现在想来,那种聆听新年脚步的心情比之大年初一的欢欣和热闹更让我期待。
大哥一般都在年三十或二十九的上午匆匆往家赶,他回家最能令我兴奋,他每年都会置办一些时下流行的外来年货和漂亮糖果,让我感受传统之外的新鲜。
父母在除夕这一天起床早。文火煨鸡、大锅炖肘子很费时间,得早早地坐在灶上咕嘟着,中午过后,就能闻到满屋子飘香。旁边还有油锅嗞嗞作响,炸黄串肉、酥扣肉面子,这些都是父亲的拿手。父亲的厨艺像春晚一样,一年就露这么一回。
父亲做的扣肉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从蒸笼里端出来的一瞬,我忍不住吞咽动作:一张糖黄色、亮晶晶的扣肉面子饱满地覆盖在一大碗事先用葱姜、五香粉调过味、结结实实的瘦肉上,掀开扣肉面,热腾腾的扑鼻酥香直钻进肺里,瘦肉鲜甜味足,划拉一小块扣肉面含在嘴里,入口即化,细滑糯香,不油不腻。
父亲做的一道干墨鱼红枣甜汤更是一绝。干墨鱼事先用水泡软、发开、洗净切丝,用黄糖、姜片经文火炒出香味,制成金黄色,再把红薯粉皮、切片红枣放进锅里,加水煲煮,待粉皮柔软劲道时,放入去衣炒花生仁、切片荸荠,汤就好了。迫不及待盛一碗尝尝,爽脆、香甜,干墨鱼特有的海味和口感经久不忘。浅灰透明的红薯粉皮晃在汤中,灵波异动,吃起来爽滑劲道。这样的甜汤,我们兄妹几个一口气能吃完一大锅。
母亲厨艺一直不佳,我们曾认真提过意见,让她老人家向父亲学习,但她一边不服气,一边仍旧不思进取。后来我们自己陆续成了煮妇后,似乎理解了母亲,任何事情当它成了你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时,就谈不上兴趣和创意了。但母亲对于煮妇的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尤其可贵的是,热情好客,甭管亲朋好友谁来了,一定热情留饭。我们兄妹的同学朋友不知来过多少,母亲总是笑呵呵招待,煮茶弄饭从不嫌烦、从无怨言。
每年的年三十和初一是父亲为全家人忙碌的日子,也是他最开心的享受。当丰盛的年饭上桌,母亲坐到桌前,父亲在大门口点燃千响爆竹,团年饭正式开始。之前,无论我们多么馋哪道大菜,如果母亲还没有坐稳,父亲就不会宣布开始;只要父亲还没有端起酒杯说:“过年了!”,我们也不会动任何一道菜。
年饭桌上,母亲动的第一筷子一定是给父亲夹菜,并由衷地说:“老头子,又辛苦一年了!” 尽管母亲从不喝酒,但年夜饭上,父亲会给母亲斟满酒,并带领我们一班大小第一杯敬她。
这一对相爱相杀的老冤家啊,常常令我莫名感动和思念…...
* * 图片来自网络,十分形似。但父亲做的甜汤比这个有灵魂,不知道几十年后我会在这里如此怀念他的甜汤 * *
有故事
比我家有钱,我童年少年什么也没吃到。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磕一个瓜子,换个地方。
加之,我的青少年时期,哥哥姐姐全都参加工作了,只有我是闲人一个,父母没有什么经济压力
小时候盼过年,寒假第一天开始倒计时。大姐的汇款、邮包小年前后从北京寄回来,父亲从邮局领回包裹、汇款的同时,更是领回一脸的欣慰;二姐从学校分得一些过年福利,譬如两袋杨梅酥糖、几斤花生瓜子,虽不如现在的山珍海味、奇花异果名贵值钱,但却能烘托出平实、温暖的年味儿。待小年一过,热闹的年节陆续启动:二十五洗慈菇(荸荠),二十六备香油,二十七忙杀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煮甜酒……远近传来杀猪宰羊的嚎叫声、池塘里人欢鱼跳的捉鱼场面,让我每天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
现在想来,那种聆听新年脚步的心情比之大年初一的欢欣和热闹更让我期待。
大哥一般都在年三十或二十九的上午匆匆往家赶,他回家最能令我兴奋,他每年都会置办一些时下流行的外来年货和漂亮糖果,让我感受传统之外的新鲜。
父母在除夕这一天起床早。文火煨鸡、大锅炖肘子很费时间,得早早地坐在灶上咕嘟着,中午过后,就能闻到满屋子飘香。旁边还有油锅嗞嗞作响,炸黄串肉、酥扣肉面子,这些都是父亲的拿手。父亲的厨艺像春晚一样,一年就露这么一回。
父亲做的扣肉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从蒸笼里端出来的一瞬,我忍不住吞咽动作:一张糖黄色、亮晶晶的扣肉面子饱满地覆盖在一大碗事先用葱姜、五香粉调过味、结结实实的瘦肉上,掀开扣肉面,热腾腾的扑鼻酥香直钻进肺里,瘦肉鲜甜味足,划拉一小块扣肉面含在嘴里,入口即化,细滑糯香,不油不腻。
父亲做的一道干墨鱼红枣甜汤更是一绝。干墨鱼事先用水泡软、发开、洗净切丝,用黄糖、姜片经文火炒出香味,制成金黄色,再把红薯粉皮、切片红枣放进锅里,加水煲煮,待粉皮柔软劲道时,放入去衣炒花生仁、切片荸荠,汤就好了。迫不及待盛一碗尝尝,爽脆、香甜,干墨鱼特有的海味和口感经久不忘。浅灰透明的红薯粉皮晃在汤中,灵波异动,吃起来爽滑劲道。这样的甜汤,我们兄妹几个一口气能吃完一大锅。
母亲厨艺一直不佳,我们曾认真提过意见,让她老人家向父亲学习,但她一边不服气,一边仍旧不思进取。后来我们自己陆续成了煮妇后,似乎理解了母亲,任何事情当它成了你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时,就谈不上兴趣和创意了。但母亲对于煮妇的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尤其可贵的是,热情好客,甭管亲朋好友谁来了,一定热情留饭。我们兄妹的同学朋友不知来过多少,母亲总是笑呵呵招待,煮茶弄饭从不嫌烦、从无怨言。
每年的年三十和初一是父亲为全家人忙碌的日子,也是他最开心的享受。当丰盛的年饭上桌,母亲坐到桌前,父亲在大门口点燃千响爆竹,团年饭正式开始。之前,无论我们多么馋哪道大菜,如果母亲还没有坐稳,父亲就不会宣布开始;只要父亲还没有端起酒杯说:“过年了!”,我们也不会动任何一道菜。
年饭桌上,母亲动的第一筷子一定是给父亲夹菜,并由衷地说:“老头子,又辛苦一年了!” 尽管母亲从不喝酒,但年夜饭上,父亲会给母亲斟满酒,并带领我们一班大小第一杯敬她。
这一对相爱相杀的老冤家啊,常常令我莫名感动和思念…...
* * 图片来自网络,十分形似。但父亲做的甜汤比这个有灵魂,不知道几十年后我会在这里如此怀念他的甜汤 * *
有故事
比我家有钱,我童年少年什么也没吃到。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磕一个瓜子,换个地方。
加之,我的青少年时期,哥哥姐姐全都参加工作了,只有我是闲人一个,父母没有什么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