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诗歌赋比兴表现手法

梧桐之丘
楼主 (文学峸)

读诗先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再看表现手法。孰优孰劣,可以追本求源到《诗》。

《诗经》之经是经典的经,就是说,国人自孔夫子修订古诗成集以后,再评诗就按照此经为范本。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赋比兴”:

  A.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B.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D.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赋:A;B;

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件,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耳熟能详,这是直白的表达:“我要与你过一辈子!”

比:D

比就是类比,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故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手如。。,肤如。。,领如。。,齿如。。 容易理解。

兴:C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C 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

梧桐之丘
早安,书坛。纽约现在19摄氏度,我穿长袖T恤,短裤出门,惬意。
n
nearby
梧桐说得好,必须写来一首诗做示范。大家鼓掌欢迎 :-)
梧桐之丘
瞧邻兄这一步小卒子拱的。
西
西东人8
丘兄学问太大了:)
l
lovecat08
喔!讲的很清楚!
k
kirn
梧桐:赋。丘:赋。梧桐之丘:赋比兴。所以写诗只要拼命写:之之之之之~~~~吱吱吱吱
l
lovecat08
好老师!
东风再起
+1
冯墟
阿弥陀佛
浮云驰
梧桐写的好!写诗就要起兴
忒忒绿
赋 concrete, 比 metaphors and imageries, 兴abstract

赋 concrete, 细致描述

比 metaphors and imageries, 隐喻和意象

兴 abstract,抽象与思想。show but don't tell. 

忒忒绿
诗歌三原则:)
d
dhyang_wxc
兴,言;比,语;赋,说。